華文網

張岱年的《中國哲學大綱》

張岱年是馮友蘭的姻親,只是忘了誰是誰的舅子了。

馮友蘭這個人我不太喜歡,無論從治學還是為人;但張岱年我卻很喜歡,無論是治學還是為人。

張岱年算是一個低調的人,沒有引起轟動的大作,也沒有引起轟動的大事件。但治出來的學問卻很精深,也很獨到,但不張揚。

我手頭的《中國哲學大綱》是張岱年的一部專著。和由他發起編寫的《中國的智慧》一書可以對比閱讀。《中國的智慧》是模仿羅素《西方的智慧》一書的體例,敘述了中國古代著名的哲人及其理論。

當然《中國的智慧》還是有一些問題,比如說明清交際一段,只陳述了明末清初三大老中的兩位。《中國的智慧》外以時間發展為線索,內以中國哲學的特質為結構。所以雖然上下數千年,卻能散而不亂。

我不知道《中國哲學大綱》和《中國的智慧》孰先孰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的結構是一致的。現在我來引用一下此書的目錄(前二級,括弧中的是對比西方哲學體統的名稱):

第一部分 宇宙論(世界觀)

第一篇 本根論(本體論)

第二篇 大化論(發生論)

第二部分 人生論(人生觀)

第一篇 天人關係論

第二篇 人性論

第三篇 人生理想論

第四篇 人生問題論

第三部分 致知論

第一篇 知論(知識論)

第二篇 方法論

在西方的哲學系統中,是以本體論為究竟的世界觀的,而以發生論為不究竟。其實以樹為喻,根是本根(根本),枝葉是大化(變化出來的萬象),

其中有枝末之分,卻無究竟與否之別。不過一個主靜,一個主動,乃是一體兩面,所以太極理論來關照,又如何有這等分別呢?

另外,張岱年有一本《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範疇要論》,看得出是精心之作。如果要深研國學,推薦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