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叫囂中國造不出核動力航母!4種核動力水面艦船曝光 這次美國錯了

在今年的中國上海國際海事展上,中船重工展示了4種海洋核動力平臺及船舶。這次海洋核動力平臺的公開展示清晰地向世界公開中國已經可以設計、建造核動力水面艦船。

國產001A航母下水後、各種海試按計劃不斷推進,中國海軍迎來了雙航母時代。不過無論是遼寧艦還是001A艦,常規動力的局限性並不能滿足我國未來的全球利益的訴求。常規動力航母的燃氣輪機動力支援能力有限,航母每隔一半月就需要補給。如果想要進行環球航行或者是長時間的軍事行動,常規動力航母就難擔重任。而這時,如果能擁有可以連續使用20-30年無需補充燃料的核動力航母,

這對於將來需要遠洋航行的人民海軍將是再合適不過的。

然而整個核動力反應堆系統非常複雜,全世界掌握這項技術的只有三四個國家。船舶用核動力系統既要為艦船提供充足能量、驅動艦船前進,又要能夠在較大範圍內調節功率,

滿足艦船機動性能。同時考慮到艦船體積、排水量,核動力系統體積和重量還不能太大,核燃料工作時間又要長。如果核燃料工作時間較短,就會造成航母頻繁入塢更換燃料,嚴重降低航母在航率,對於航母作戰能力將會產生很大的不利影響。

我們的核潛艇已搞出幾十年了,為什麼不能把核潛艇反應堆裝到航母上呢?其實核潛艇反應堆和航母反應堆的要求完全是不一樣的。

相比於核潛艇,核動力航母反應堆功率要求更大。不經過充分實驗就強上核動力航母,法國人的教訓值得所有打算發展核動力航母的國家牢記。當年法國為發展核動力航母,強行將核潛艇上單台功率只有80000馬力的K-15反應堆移植到戴高樂航母上。最終導致戴高樂號最高航速只有27節,反倒和比自己重50000多噸的美國尼米茲級航母速度還要慢上3節。而且每5年就需要對潛艇進行一次“開膛破腹”的裝料工作,
嚴重降低了戴高樂號航母的部署能力。同樣,美國人建造第1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的時候,也碰到了反應堆功率不足這個問題,結果美國人不得不為企業號安裝了8座反應堆來解決問題,造成企業號結構過於複雜,後勤保障難度太大。

這次在上海展示的海洋核動力平臺就應該是中國核動力航母的前期動力驗證船,將來我們的海洋核動力平臺可以檢驗、測試國產航母核動力總體設計、實際運用等情況。2015年,我國已經完成海洋核動力平臺總體方案。從海洋核動力平臺來看,它採用了兩座反應堆為推進系統提供動力,這樣佈置與美國海軍現役航空母艦應該一樣,相應就要求反應堆具備體積小、功率大、核燃料工作時間等優點,以便增強航母整體作戰能力。

我們目前雖然還缺少實際的水面核動力艦船的使用經驗,但通過發展海洋核動力平臺,就可以為中國海軍、艦船工業積累下豐富的經驗,為以後的核動力航母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便增強航母整體作戰能力。

我們目前雖然還缺少實際的水面核動力艦船的使用經驗,但通過發展海洋核動力平臺,就可以為中國海軍、艦船工業積累下豐富的經驗,為以後的核動力航母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