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萬名兒童的票選結果:最討厭父母這五種行為!值得反思

相信爸爸媽媽們都希望孩子能有所作為,有時候就會用想當然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可是,你的催促有可能會讓幼小的Ta深感內疚,卻又無能為力。你隨心所欲的一些行為,自以為沒有什麼大不了地說的一些話,

卻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很大傷害。

中國家庭教育學會曾發起了一項「孩子心目中的父母調查報告」,由一萬多名孩子票選出了自己最討厭父母的五大行為。現在就跟小編一起瞭解,有哪些孩子們不喜歡的而父母們又常犯的錯誤行為吧!

1、不擅鼓勵孩子,總是打擊孩子自信心

“這張試卷這麼簡單,你還錯了這麼多題,

真是太不像話了!”“和你說過了應該怎麼做,你怎麼還改不過來?真笨!”……

當你說出這些話時,是不是覺得孩子總是在跟你做對?

你的本意可能是想督促他進步,孩子卻被越念叨越不知所措,一意孤行,結果導致了大家不願看到的結果。

又比如,孩子可能會在成長的某一個階段突然不喜歡跟別人打招呼,甚至之前愛打招呼,現在長大了卻不願意去打招呼。父母就會覺得孩子還不如小時候,

面子上掛不住,就會強迫孩子去跟別人打招呼。還給孩子貼上不禮貌的標籤,那孩子內心會覺得很孤立,很無助。

小編出招:其實,小孩子更需要寬容和正確的引導,我們大人還總是犯錯呢,何況一個孩子?所以為人父母,我們需要更多的耐心去引導孩子,

在不斷的嘗試中修正錯誤,而不是指責與嘲笑。

當孩子取得進步需要你的肯定時,請認真地,就事論事地,給予他發自內心的最真誠的讚美:“寶寶你真棒!”“寶寶真聰明”。

父母們多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才能教會孩子去發現別人的長處,真誠讚賞他人。

2、總是愛拿孩跟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你看人家琪琪,晚上回到家就學習,哪像你,又看電視,又玩遊戲,你能不能跟人家學學?”10歲的黎黎學著媽媽的腔調在網上留言,

“讓我最厭煩的是,她老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比!他們既然認為別人好,就讓別人做他們的兒子好了。再說我也在努力,可為什麼我的努力與進步他們都看不到呢?”

不停地跟別的小孩做對比,並不會讓自己的孩子有啥改變,反而會使孩子迷惑,變得更加不自信,甚至讓孩子認為“媽媽喜歡琪琪而不喜歡我”。

如果有人對你說:“你看人家馬雲創建了阿裡帝國,

你比人家還大連個房子都沒有!”那你會是什麼心情呢?

小編出招:對於孩子,不要用過分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成長。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特點,作為父母,更應該看到自己孩子的長處,肯定他們的每一次進步,不用盲目地攀比。特別是拿自己孩子的缺點與別人孩子的優點比,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與叛逆。

所以,想要孩子做什麼,怎樣做就請正面告訴他吧!你的欣賞是對他最好的鼓勵,與其羡慕別人家的孩子,不如打好自己手中的牌。

3、認為自己總是對的,孩子應該聽自己的

很多父母都喜歡干涉孩子的穿著、髮型,乃至鞋子,並且總認為自己的眼光才是正確的,其實孩子們漸漸長大了,都會有自己的選擇。12歲的蕭蕭說,她每次和媽媽逛街的過程都會吵架。媽媽看中的衣服,自己覺得太土、太保守;自己看中的衣服,媽媽又覺得太不像話。最讓她受不了的是媽媽偏偏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永遠都要聽從於她的安排。

小編出招:小孩也有自尊。如果過度的干預,要麼讓孩子過度依賴父母,要麼會觸犯到他們青春期敏感的自尊心,可以說給家庭關係埋下了很多隱患。

孩子總會長大的,他們會有自己的選擇,尊重他們的喜好,傾聽他們的聲音,孩子會回報給你同樣的尊重與喜愛。

4、不願意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

“媽媽可能更年期要到了吧,似乎看我做什麼都看不慣,總以為自己是對的。”14歲的航航說,“記得去年暑假,同學到景德鎮旅遊,大老遠的給她帶回來一個青花瓷的花瓶。為了不弄壞,我小心翼翼地把蓋子和瓶子分別包了一層層報紙,剛拿到家,還沒來得及打開,媽媽下班回來了,她以為只有瓶子,結果一抖,把蓋子打碎了。明明她錯了,我本以為她會跟我說聲對不起,沒想到她卻反咬一口:‘你自己的東西,怎麼不好好收拾。’真讓人特別失望。”

以上可見,如果在家裡總是父母在專制獨裁地下命令,只會讓孩子在心靈上離父母越來越遠。

小編出招:每個人都有做錯事的時候,父母當然不能例外,對孩子大方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考慮到孩子的情緒,然後再引導他。比如你可以說:“生氣完了嗎?來,媽媽抱抱!”然後向孩子真誠地說一句“媽媽做錯了,寶寶對不起。”

父母要學會以平等的視角去對待孩子,做他們的朋友。你的真誠反而更有可能會贏得孩子的尊重。

5、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易對孩子使用暴力

“為什麼小孩不聽話就會挨打?”“為什麼大人可以打小孩?”在網上,經常會有孩子如此發問。小朋友珠珠更是發洩說,“他們動不動就打人,就知道打,我都習慣了,在這個家裡,我根本沒什麼地位。現在只想早點長大,早點離開這個家。”

在網上“我受過什麼懲罰”的話題,引來了很多孩子對此的討論。在孩子們的眼中,他們記住的懲罰,都是一些在他們看來並不合理的處罰,雖然有些並不帶有體罰的性質。比如,被罰抄最長的課文很多遍;比如被罰站,被媽媽罰不准吃飯;當然也有極端的例子,被爸爸打了10個巴掌……

濫用體罰既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造成嚴重的親子隔閡,破壞了父母和孩子的親密感情。

小編出招:諸如此類接近於“暴力”的懲罰,是父母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最常用的方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那它的效力會越來越弱。如果讓孩子長期處於靠暴力解決問題的環境裡,那他長大後也會理所當然地用暴力去解決很多事情,嚴重的甚至會對抗、對罵、對打。

你可以轉移他的注意力,或者帶他離開那個讓他發脾氣、不聽話的地方。這些都比威脅和暴力方式解決問題要靠譜的多。

成長過程中,孩子需要的是真誠與平等,而不是敷衍和專制。所以爸爸媽媽們都要看下自己在這些方面做的是否理想?同時也希望大家多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一起來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健康、聰明、快樂的成長!

* 加EF長春青少兒英語(iLoveEF)查看更多英語教育乾貨。

不用盲目地攀比。特別是拿自己孩子的缺點與別人孩子的優點比,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與叛逆。

所以,想要孩子做什麼,怎樣做就請正面告訴他吧!你的欣賞是對他最好的鼓勵,與其羡慕別人家的孩子,不如打好自己手中的牌。

3、認為自己總是對的,孩子應該聽自己的

很多父母都喜歡干涉孩子的穿著、髮型,乃至鞋子,並且總認為自己的眼光才是正確的,其實孩子們漸漸長大了,都會有自己的選擇。12歲的蕭蕭說,她每次和媽媽逛街的過程都會吵架。媽媽看中的衣服,自己覺得太土、太保守;自己看中的衣服,媽媽又覺得太不像話。最讓她受不了的是媽媽偏偏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永遠都要聽從於她的安排。

小編出招:小孩也有自尊。如果過度的干預,要麼讓孩子過度依賴父母,要麼會觸犯到他們青春期敏感的自尊心,可以說給家庭關係埋下了很多隱患。

孩子總會長大的,他們會有自己的選擇,尊重他們的喜好,傾聽他們的聲音,孩子會回報給你同樣的尊重與喜愛。

4、不願意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

“媽媽可能更年期要到了吧,似乎看我做什麼都看不慣,總以為自己是對的。”14歲的航航說,“記得去年暑假,同學到景德鎮旅遊,大老遠的給她帶回來一個青花瓷的花瓶。為了不弄壞,我小心翼翼地把蓋子和瓶子分別包了一層層報紙,剛拿到家,還沒來得及打開,媽媽下班回來了,她以為只有瓶子,結果一抖,把蓋子打碎了。明明她錯了,我本以為她會跟我說聲對不起,沒想到她卻反咬一口:‘你自己的東西,怎麼不好好收拾。’真讓人特別失望。”

以上可見,如果在家裡總是父母在專制獨裁地下命令,只會讓孩子在心靈上離父母越來越遠。

小編出招:每個人都有做錯事的時候,父母當然不能例外,對孩子大方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考慮到孩子的情緒,然後再引導他。比如你可以說:“生氣完了嗎?來,媽媽抱抱!”然後向孩子真誠地說一句“媽媽做錯了,寶寶對不起。”

父母要學會以平等的視角去對待孩子,做他們的朋友。你的真誠反而更有可能會贏得孩子的尊重。

5、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易對孩子使用暴力

“為什麼小孩不聽話就會挨打?”“為什麼大人可以打小孩?”在網上,經常會有孩子如此發問。小朋友珠珠更是發洩說,“他們動不動就打人,就知道打,我都習慣了,在這個家裡,我根本沒什麼地位。現在只想早點長大,早點離開這個家。”

在網上“我受過什麼懲罰”的話題,引來了很多孩子對此的討論。在孩子們的眼中,他們記住的懲罰,都是一些在他們看來並不合理的處罰,雖然有些並不帶有體罰的性質。比如,被罰抄最長的課文很多遍;比如被罰站,被媽媽罰不准吃飯;當然也有極端的例子,被爸爸打了10個巴掌……

濫用體罰既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造成嚴重的親子隔閡,破壞了父母和孩子的親密感情。

小編出招:諸如此類接近於“暴力”的懲罰,是父母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最常用的方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那它的效力會越來越弱。如果讓孩子長期處於靠暴力解決問題的環境裡,那他長大後也會理所當然地用暴力去解決很多事情,嚴重的甚至會對抗、對罵、對打。

你可以轉移他的注意力,或者帶他離開那個讓他發脾氣、不聽話的地方。這些都比威脅和暴力方式解決問題要靠譜的多。

成長過程中,孩子需要的是真誠與平等,而不是敷衍和專制。所以爸爸媽媽們都要看下自己在這些方面做的是否理想?同時也希望大家多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一起來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健康、聰明、快樂的成長!

* 加EF長春青少兒英語(iLoveEF)查看更多英語教育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