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喝茶到底能不能減肥?聽聽90後女孩怎麼說……

促進人類進化的,不是物競天擇,而是吃貨。

吃貨們用繩命證明,達爾文的進化論是錯的。

文字:茶小科

圖片:圖1原創,圖2源自網路

主題:喝茶減肥的背後,還有個悲壯的故事

01 吃貨促進了人類進化

英國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提出:

在所有動物中,靈長動物的大腦容量最大;人類比其他靈長類動物的“新皮質”(大腦中負責思維和推理的部分)更大。

我們的大腦之所以進化,就是因為:

靈長類祖先並非只是簡單地吃青草、樹葉,而是開始採集水果,

並為了找到果子走得更遠,於是其頭腦中不但逐漸形成了地圖,還進一步考慮果子成熟的時間,為了吃到果肉還要懂得削皮等等。

大家都看到了吧,正是較為複雜的食物採集活動促進了靈長類祖先的進化。

所以請不要再嘲笑吃貨們了,我們冒著長胖的風險,承擔著人類進化的艱巨使命,這種忘我奉獻的精神,不應被讚頌嗎?

但事實上,你們無情你們冷酷你們無理取鬧,

不僅不讚頌不謳歌不痛哭流涕,反而還盡情嘲笑,哼!

如果不是茶有情茶溫柔茶善解人意,我們早就撂挑子不幹了喲!

等等,吃貨和茶又有毛關係?

這個答案很長,需要茶小科用好幾分鐘的時間去解答,你準備好了嗎?

02 以茶為藥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荼”)

話說兩千年前,有個挑剔的美食家,叫神農氏。他打著試藥的名義,幫人類測試哪種草更好吃。

可是,世界總是對吃貨懷有滿滿的惡意,

草也是。

有一天他一口氣嘗了一百多種草,都未曾滿意,卻不得不暫停了這項艱巨的事業。

這群匍匐在地上的可惡傢伙,在自己體內注滿毒液,誤食毒草的神農氏口吐白沫,隨時都有可能Over~

這時,草叢裡跳出一位名為“荼”的勇士。他揮舞著自己綠色的臂膀,沖神農氏說:

尊敬的先生,為了人類社會的進步,請把我吃掉。

第一次看到解毒的“荼”,神農氏心裡是拒絕的。他想:

你不能讓我吃,我就馬上去吃。

第一我要思考一下,因為我不願意吃完了以後,再吞下去,身體“duang”一下,被解毒,這樣我一定會責怪自己自私害了你,我根本不想做這樣的人。

哎,不過為了人類的進化,神農氏還是咬了“荼”。

經過證實,“荼”確實可以解毒。就這樣,神農氏連續咬了一個月,身體逐漸好起來,也沒有再毒發,勇敢善良的“荼”也沒有死去,而又長出了新葉子。

神農氏說:中毒的我吃完之後是這個樣子,

你們吃完之後也會是這個樣子!

後來故事就被簡化了,變成那句“神農氏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解之”。

冷漠的世界裡,只有“荼”瞭解吃貨。

03 以茶為食

為了救神農氏一命,“荼”以“藥”的身份出場。任務完成後,轉眼已經到了唐朝。

在那個美食匱乏的年代,“荼”為了追隨吃貨的腳步,開始變身,成了美味的食物,並有了一個更美的名字:茶。

這時候,出了位名叫陸羽的茶聖,他在《茶經·六之飲》中,詳細記錄了茶的吃法:

飲有桷(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乃斫、乃熬、乃煬、乃舂, 貯於瓶缶之中,以湯沃焉,謂之庵茶。或用蔥、薑、棗、橘皮、茱萸、薄荷 之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

簡單來說,就是茶能放到瓶缶中浸泡,也能加入蔥、薑、棗、橘皮、茱萸、薄荷 等煮沸。

不得不說,唐朝的吃貨們吃起茶來果然是666的,讓人忍不住打call的。

04 以茶為飲

隨著時間的發展,以及吃貨們的不斷研發,越來越多的食物、烹飪方法被開發出來,而吃貨也面臨著史上最嚴峻的挑戰:身體發福。

“茶”知道,又到了自己變身的時候了。

這時恰是明朝初年,新政權建立,民生凋敝,百廢待興,宋朝繁瑣的點茶方式,顯然不適合自己的普及。

茶決定前往南京,說服當時全中國最大的KOL——朱元璋先生:通過嚴肅的政治命令,推廣簡約的泡茶方式。

這位見識和長相一樣特別的帝王,經過認真的思索,發佈了茶葉歷史上重要的決策:

“廢團茶,興散茶”。

從此,茶告別“食用”,走向“飲用”。

兜兜轉轉,終於變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

幾百年來,人間一直流傳著喝茶減肥的秘訣,至於真偽,你看看那麼能吃,身材又不可描述的茶小科,就知道了。

如果不是茶的寵倖,她能吃那麼多東西?

有很多朋友問我:

小科,如果沒有茶,你還會吃那麼多東西嗎?

當然!

為了人類進步,我只能一直吃下去!

他在《茶經·六之飲》中,詳細記錄了茶的吃法:

飲有桷(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乃斫、乃熬、乃煬、乃舂, 貯於瓶缶之中,以湯沃焉,謂之庵茶。或用蔥、薑、棗、橘皮、茱萸、薄荷 之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

簡單來說,就是茶能放到瓶缶中浸泡,也能加入蔥、薑、棗、橘皮、茱萸、薄荷 等煮沸。

不得不說,唐朝的吃貨們吃起茶來果然是666的,讓人忍不住打call的。

04 以茶為飲

隨著時間的發展,以及吃貨們的不斷研發,越來越多的食物、烹飪方法被開發出來,而吃貨也面臨著史上最嚴峻的挑戰:身體發福。

“茶”知道,又到了自己變身的時候了。

這時恰是明朝初年,新政權建立,民生凋敝,百廢待興,宋朝繁瑣的點茶方式,顯然不適合自己的普及。

茶決定前往南京,說服當時全中國最大的KOL——朱元璋先生:通過嚴肅的政治命令,推廣簡約的泡茶方式。

這位見識和長相一樣特別的帝王,經過認真的思索,發佈了茶葉歷史上重要的決策:

“廢團茶,興散茶”。

從此,茶告別“食用”,走向“飲用”。

兜兜轉轉,終於變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

幾百年來,人間一直流傳著喝茶減肥的秘訣,至於真偽,你看看那麼能吃,身材又不可描述的茶小科,就知道了。

如果不是茶的寵倖,她能吃那麼多東西?

有很多朋友問我:

小科,如果沒有茶,你還會吃那麼多東西嗎?

當然!

為了人類進步,我只能一直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