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行走隋唐大運河紀實三十三:大運河與隋煬帝、朱自清

編者按:2013年9月份,“行走隋唐大運河”大型文化考察活動在“運河名城”安徽淮北悄然興起。考察組以“走運河,話兩岸,溯歷史,展風情,看變遷”為宗旨,力求按照“世界遺產點、大地風貌、市井生活和民俗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四位一體的考察,

將運河進行全方位展示。三年來,考察組一行冒嚴寒、戰苦暑,途徑5省2直轄市和30餘個地縣,至2016年10月底將通濟渠、永濟渠考察完成,隋唐大運河全線考察結束。為展現隋唐運河考察的整體面貌,反映考察途中的人文歷史情懷,本網特錄系列紀實報導於此,以饗讀者。

行走隋唐大運河考察組在揚州考察的時間裡,不僅對運河遺址和文化遺產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

而且還探尋了有關大運河的人文歷史。2016年6月29日,考察組一行來到了隋煬帝楊廣陵墓,對陵墓進行了系統考察,並參觀了文學大家朱自清的故居,找尋被遺忘的運河文化。

考察隋煬帝楊廣陵墓

圖為隋煬帝陵現狀。

中國青年網實習記者 李華錫 攝

“史書上雖然稱他為暴君、昏君,但是他開鑿大運河成為溝通南北的橋樑和紐帶對後世的經濟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一點是功不可沒的。大運河自修成後便成為溝通中國南、北兩域最重要的水上運輸要道,日運財貨百萬,惠及兩岸千年,為中國後世的繁榮富強打下了牢固堅實的基礎,時至今日仍在發揮著重要的航運價值。”

作為行走隋唐大運河的領隊,

張秉政教授向隊員們介紹了隋煬帝對於隋唐大運河的歷史功過是非。在他的帶領下,考察組來到了位於揚州市邗江區槐泗鎮槐二村的隋煬帝陵墓。

一下車,考察組就被眼前蕭條的景象所震撼了。陵墓景點門前空無一人,更沒有遊客參觀。進入陵區,高大的石碑樓橫樑上書寫著“隋煬帝陵”四個大字。

陵門氣勢恢宏,寬敞的正門配以兩個偏堂,左偏堂為隋煬帝生平圖片展覽,

陳列了數十幅圖畫,圖文並茂地介紹了隋煬帝功過並存的一生。

根據講解員介紹,隋煬帝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