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好人365」草根“烈士”劉衛豐 用生命譜寫英雄的讚歌

劉衛豐生前是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四明鎮維新村五組一名普通的農民,雙親健在、妻賢子孝,擁有一個令人羡慕的美滿家庭。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他遠赴浙江,成為紹興嵊州市海港船務有限公司浙嵊州貨0222號一名普通的船員。

2016年10月31日,面對生死的考驗,他英勇無畏地在錢塘江救下了兩條鮮活的生命,捨己為人的精神感動江浙大地。2017年11月,劉衛豐榮登“中國好人榜”。

作為地道的農家漢子,雖在外務工多年,劉衛豐身上一直保留著農家人的淳樸和善良。

無論是家鄉父老還是公司同事,每每提起他,都讚不絕口地稱他為“熱心腸”,哪裡需要幫助,哪裡就有他的身影。然而,也正因為他的古道熱腸,在一次見義勇為時,卻不幸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2016年10月31日傍晚,在錢江五豐渡口下游1000米左右的應急錨地,浙上虞貨0511、浙嵊州貨0222等5艘船舶並排停泊在錨地上。

劉衛豐、王青山、王東將自己的貨船與其他貨船並綁到一起,

等待通知進閘。王青山和王東是叔侄,由於都是常年跑水上運輸,劉衛豐和王家叔侄也是老相識,等待過閘時,他們時常會互相串個門。當晚7時,天已經黑了,江上偶有小雨飄落,船身有些濕滑。王青山的妻子李燕抱著3歲大的女兒在跨越兩艘船的船舷時,一腳沒站穩,母女二人雙雙落入江中。聽到江面上傳來的落水聲,王東從船艙裡趕了出來,劉衛豐也跟了出來。

看到眼前這一幕,劉衛豐什麼也沒想,縱身跳入冰冷的江中救人。從船舷到江面足有3米多高,李燕墜江之後,隱隱感覺有人在拉她,拉李燕的人正是劉衛豐。劉衛豐跳入江中時,李燕母女已被急流往下游沖出數十米遠。他一邊奮力游泳追趕李燕母女,一邊朝王東大喊:“扔條繩子過來!”

王東在船上奮力拋出繩子和救生圈,可惜劉衛豐都沒能接住。王東眼看著劉衛豐拽著李燕母女倆隨著湍急的江水越漂越遠。

江水冰冷刺骨,在水中的劉衛豐雖奮力掙扎卻逐漸體力不支。就在這時,下游一艘蕭山貨船上的船員放下了一條救生筏,向李燕母女劃去,終將母女倆拉上了船。

然而,劉衛豐卻消失在了漆黑的江面上……511號貨船的甲板上,還留著劉衛豐下水救人前脫去的毛衣和拖鞋。直到4天后,劉衛豐的遺體才在距離事發水域4.5公里外的水域被找到。

鄰船浙上虞0578號船員趙子海一邊抹著眼淚一邊說:“我出差在上海,

聽說他救人犧牲,我特地趕回來,看他最後一眼,他在我心中就是個大英雄。”

(鹽城市文明辦供稿 作者:射陽縣文明辦綜合聯絡科科長 仲煜、射陽縣四明鎮黨委宣傳委員 丁加森)

斯人已去,精神不朽。見義勇為原本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劉衛豐救起來的是人們漸漸失去的良知、人人呼喚的正義,還有發自內心最真誠的勇氣。一個人勇敢不難,難的是大家都勇敢,劉衛豐的事例不應成為一個孤案。這就意味著在全社會弘揚見義勇為的精神,要充分發動和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和傳播手段,用鮮活的事例吸引人,用傳神的細節打動人,用崇高的精神鼓舞人,讓見義勇為的精神得以延續,讓處於困境的人獲得幫助,讓整個社會溫暖如春,激勵人們敢於、樂於、善於見義勇為,讓見義勇為之火在中華大地形成燎原之勢,讓見義勇為的凡人善舉蔚然成風,而這種凜然之氣正是中華振興發展的精神動力。

(中國文明網)

一個人勇敢不難,難的是大家都勇敢,劉衛豐的事例不應成為一個孤案。這就意味著在全社會弘揚見義勇為的精神,要充分發動和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和傳播手段,用鮮活的事例吸引人,用傳神的細節打動人,用崇高的精神鼓舞人,讓見義勇為的精神得以延續,讓處於困境的人獲得幫助,讓整個社會溫暖如春,激勵人們敢於、樂於、善於見義勇為,讓見義勇為之火在中華大地形成燎原之勢,讓見義勇為的凡人善舉蔚然成風,而這種凜然之氣正是中華振興發展的精神動力。

(中國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