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吉大利,今年吃雞——2017年全球市場十大關鍵字

本文來自雲鋒金融公眾號(id:majikwealth),經授權發佈,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

“人設崩”——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特朗普

對於2016年12月的全球投資者來說,2017年最緊張刺激的事情,莫過於看特朗普如何當一個“刺頭”總統了。

這位被華盛頓人民稱為“The Big Yellow Man”的政治素人,於今年1月20日履新。

沒想到一上任,他原本“驚世駭俗”的人設就崩了。

競選時作出的辣麼多承諾,

比如廢除奧巴馬醫保、修建美墨邊境牆、增加基礎建設支出、稅收改革等,時至今日,要麼受挫、要麼幾經波折、要麼不了了之。就算是最近通過的稅改,也被認為“注水太多”……

特朗普用時間的錘子,硬生生敲碎了眾位看客心中對他最開始的設定, “人設”華麗崩塌不可避免。

哦對了, “推特治國”是唯一殘存的設定了。

分裂搞得一地雞毛,“紮心了老鐵”

特朗普的事兒,

不止是人設崩了這麼簡單。

他的上臺,赤裸裸☆禁☆體現了美國社會的巨大裂痕:從愈演愈烈的種族矛盾和社會群體事件,到國會兩黨各說各話的政治現狀——多年前奧巴馬的醫改還有兩名共和黨人投了贊成票,而此次稅改壓根就沒有民主黨什麼事兒。

外交層面,特朗普上臺後接連退出TPP和巴黎氣候協定,生動體現了美國從全球化中分裂出去的“決心”。

而在大西洋對面,英國脫歐的事還沒完,

伊比利亞半島的加泰地區又要搞獨立,甚至原本人氣高漲的默克爾,此次連任後連政府都組不起來。

更別提時不時發射導彈嚇唬大家的朝鮮了……

以鄰為壑、民粹主義、分離主義、核武危機,這些問題的爆發,背後是經濟週期與地緣政治交疊發揮影響。

回想往日全球化與合作的美好時光,看著眼前“分裂”的局面,真想摸胸感歎一句:

比特幣,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2017,買什麼能暴富?

當然是比特幣。

據CEX.IO平臺資料顯示,比特幣從今年年初的1000美元左右,上漲至12月17日最高2萬美元左右,年內累計上漲了近20倍。

而在過去八年裡,它總共上漲了2200萬倍——這種漲法,不由得讓人自歎: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那比特幣到底是什麼?

有人說它是史上最大的泡沫。親身經歷過世紀之初互聯網泡沫的人們,從比特幣狂潮裡嗅到了太多熟悉的味道。

有人說它是人類貨幣的希望,因為比特幣去中心化、天生抗通脹,是貨幣發行民主化的最佳載體。

其實每一種新技術來到人間,無不伴隨著過度的期望和泡沫。我們早已看到了區塊鏈的廣闊前景,為什麼不把應用在更多的領域,為社會創造真正的價值呢?

如同歌裡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比特幣愛,世界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今年的監管,竟“還有這種操作?”

俗話說,哪裡有錢賺,哪裡就要有規範。

在比特幣勢頭洶湧之際,咱天朝央媽一記飛踢,將ICO掃出神州大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現金貸聲勢又起,牛鬼蛇神紛紛登場,又是監管及時出現,畫個利率上限的圈圈,防止他們到處浪。

而最讓各位資管界朋友掛心的,是年底的資管新規,還沒定稿就“嘟囔聲一片”,看來真是疼到肉裡。

一行三會,從年初至今,各家組合拳行雲流水,看的台下客官齊齊驚呼——

“最嚴監管年”真不是蓋的。

灰犀牛,“請開始你的表演”

監管這麼猛,可不是空穴來風。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有些事的確不能讓我們放心。

今年7月份,中國官媒首次提及“灰犀牛”,而在國外這一概念早已流傳多年。

除了前文說到的各種“分裂”,對於咱們自家的“灰犀牛”,不同人有不同見解:

有人說是房地產泡沫,有人說是銀行不良資產,有人說是資本外流……

就在大家紛紛猜測之際,“明斯基時刻”又成為諸多磚家和官員口中時常提起的名詞——承平日久,風險積累也高,怕就怕這風險啊,它一齊爆發。

不管是灰犀牛還是明斯基,足可見監管對風險防範的極度重視。重重防範措施似乎是在對“灰犀牛”說:

為全球經濟復蘇“打call”

監管的信心不僅來自於層層防範,更來自於經濟的復蘇。

距離2007年次貸危機,已過去十個春秋。

危機之後,各國央行開始了史無前例的量寬浪潮,試圖刺激經濟走出低谷。

2015年12月底,美聯儲重啟了近十年來首次加息,打響了退出寬鬆的第一槍。

8年、10年,時間積蓄反攻的力量。

終於到了2017年,全球經濟呈現全面復蘇態勢:美國、歐洲和日本,GDP增速可謂“老樹開花”,前兩年頹了又頹的幾個新興市場國家,今年經濟也是強勁反彈。

聯合國發佈的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趨強,增長速度達到2011年以來的最快增長,全球約有2/3的國家2017年的增長速度高於上年。

而IMF更是明言,全球經濟進入上行週期,上行力度不斷增強,接下來會繼續向好。

危機後10年,我們在經濟上表現出色——歲月見證了其中的艱辛,讓人動容。

讓我們一起為全球經濟——

新興市場,“冠軍已被你內定”

全球經濟大復蘇,最受益的自然是貿易出口和大宗商品的大戶——新興市場國家。

在全球股市齊頭並進的情況下,新興市場漲幅大幅領先,MSCI新興市場指數累計上漲31.56%(截至12月21日)。

印度股市相關的基金則直接漲瘋了。

值得一提的是,新興市場今年表現最好的行業,是科技和消費——這與上一輪週期中鋼鐵與煤炭齊飛大有不同。

新經濟的浪潮浩浩湯湯,部分活水早已流入新興市場。

在這裡,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開始崛起;而人均GDP增長帶來的消費升級,也讓消費股漲得理直氣壯。

稱得上秀外慧中,2017股市爭霸賽的冠軍,已被新興市場內定。

復蘇不易,加息要“佛系”

全球經濟復蘇並不容易,每個行都有它的貨幣。

美聯儲帶頭加息縮表後,各大央行也開始謹慎的收緊貨幣政策了,有的央媽按耐不住,跟著美聯儲一起加息了。

但是,他們的加息幅度,不可謂不佛系:比如加息25bp,其實就是0.25%那麼大,還有公開市場操作加5bp的,有多大您心裡有數。

如果我們要給央媽們作個採訪,他們可能會異口同聲說:你懂個啥,這復蘇來之不易,不能步子太大把大好形勢整沒嘍。

慢牛啟動,“皮皮蝦我們走”

仁慈的央媽疊加復蘇的經濟,換來的就是慢牛的全球股市。

首先從最重要的美股說起。

美股今年的漲勢可謂酣暢淋漓。三大指數一路高歌猛進,創新高的捷報頻傳,連像樣的回檔也沒有。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標普500指數大概率會創造這樣的歷史:史上首次從年頭漲到年尾——連續上漲12個月。

大西洋那頭的歐洲,復蘇比美國慢半拍,股市上漲力度也較美股稍遜,但今年以來也實現了8%以上的漲幅,再疊加歐元兌美元的強勢,倒也收成不錯。

然而,今年全球股市最大的驚喜,其實來自咱們的亞太地區。

日本東證指數在突破10年新高後,於近期重返1991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準;而港股,則以3成以上的漲幅笑傲全球。

至於我們最親愛的A股,呈現出明顯的二八格局:一些巨無霸藍籌股越漲越好,中小創很多股票卻變得無人問津。

無論是價值回歸還是另一種泡沫,對於未來,我們用一句2017年的流行語勉勵自己:

願我們投資的股票如皮皮蝦一樣活蹦亂跳,但又在掌控之中。

巨頭的“王者榮耀”屬於你我

王者榮耀是一款遊戲,又是一種現象:不管你幾歲,不管你從事哪個行業,都可以聊它。

就是有這麼火。

直接上資料。

2017年三季度以來日活數DAU大多更是維持在6000萬以上,每個用戶每天平均至少有半小時在玩王者榮耀。

天量用戶帶來讓人眩暈的盈利表現,據統計,王者榮耀2017年三個季度收入近170億——你應該還記得那個“100個月工資”的梗吧。

這款誕生僅2年多的手遊已經占到騰訊的網遊總收入的六成,甚至占到公司總收入比例的10%。

所以今年騰訊的股價畫風是這樣的:

而跟騰訊比肩的全球科技巨頭們,也都有各自的“王者榮耀”:

阿裡業績爆棚,新零售革命也如火如荼;百度全力押寶AI,頗有峰迴路轉之意;亞馬遜在智慧家居領域四處出擊,谷歌的阿爾法狗賺足了全世界的目光,蘋果在iphone10周年之際發佈了全面屏的iphone X,特斯拉發佈了電動皮卡……

毫無疑問,今年全球股市的“王者”,必定是那些科技巨頭們。他們的產品和服務,帶給人們便捷與快樂;他們對科技的探索,蘊含著人類進步的希望。而他們股價“榮耀”漲幅的背後,是千萬個你我這樣的消費者、投資者的推動。

所以,2017年巨頭們的“王者榮耀”,不僅屬於他們自己,也屬於你和我。

我們早已看到了區塊鏈的廣闊前景,為什麼不把應用在更多的領域,為社會創造真正的價值呢?

如同歌裡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比特幣愛,世界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今年的監管,竟“還有這種操作?”

俗話說,哪裡有錢賺,哪裡就要有規範。

在比特幣勢頭洶湧之際,咱天朝央媽一記飛踢,將ICO掃出神州大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現金貸聲勢又起,牛鬼蛇神紛紛登場,又是監管及時出現,畫個利率上限的圈圈,防止他們到處浪。

而最讓各位資管界朋友掛心的,是年底的資管新規,還沒定稿就“嘟囔聲一片”,看來真是疼到肉裡。

一行三會,從年初至今,各家組合拳行雲流水,看的台下客官齊齊驚呼——

“最嚴監管年”真不是蓋的。

灰犀牛,“請開始你的表演”

監管這麼猛,可不是空穴來風。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有些事的確不能讓我們放心。

今年7月份,中國官媒首次提及“灰犀牛”,而在國外這一概念早已流傳多年。

除了前文說到的各種“分裂”,對於咱們自家的“灰犀牛”,不同人有不同見解:

有人說是房地產泡沫,有人說是銀行不良資產,有人說是資本外流……

就在大家紛紛猜測之際,“明斯基時刻”又成為諸多磚家和官員口中時常提起的名詞——承平日久,風險積累也高,怕就怕這風險啊,它一齊爆發。

不管是灰犀牛還是明斯基,足可見監管對風險防範的極度重視。重重防範措施似乎是在對“灰犀牛”說:

為全球經濟復蘇“打call”

監管的信心不僅來自於層層防範,更來自於經濟的復蘇。

距離2007年次貸危機,已過去十個春秋。

危機之後,各國央行開始了史無前例的量寬浪潮,試圖刺激經濟走出低谷。

2015年12月底,美聯儲重啟了近十年來首次加息,打響了退出寬鬆的第一槍。

8年、10年,時間積蓄反攻的力量。

終於到了2017年,全球經濟呈現全面復蘇態勢:美國、歐洲和日本,GDP增速可謂“老樹開花”,前兩年頹了又頹的幾個新興市場國家,今年經濟也是強勁反彈。

聯合國發佈的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趨強,增長速度達到2011年以來的最快增長,全球約有2/3的國家2017年的增長速度高於上年。

而IMF更是明言,全球經濟進入上行週期,上行力度不斷增強,接下來會繼續向好。

危機後10年,我們在經濟上表現出色——歲月見證了其中的艱辛,讓人動容。

讓我們一起為全球經濟——

新興市場,“冠軍已被你內定”

全球經濟大復蘇,最受益的自然是貿易出口和大宗商品的大戶——新興市場國家。

在全球股市齊頭並進的情況下,新興市場漲幅大幅領先,MSCI新興市場指數累計上漲31.56%(截至12月21日)。

印度股市相關的基金則直接漲瘋了。

值得一提的是,新興市場今年表現最好的行業,是科技和消費——這與上一輪週期中鋼鐵與煤炭齊飛大有不同。

新經濟的浪潮浩浩湯湯,部分活水早已流入新興市場。

在這裡,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開始崛起;而人均GDP增長帶來的消費升級,也讓消費股漲得理直氣壯。

稱得上秀外慧中,2017股市爭霸賽的冠軍,已被新興市場內定。

復蘇不易,加息要“佛系”

全球經濟復蘇並不容易,每個行都有它的貨幣。

美聯儲帶頭加息縮表後,各大央行也開始謹慎的收緊貨幣政策了,有的央媽按耐不住,跟著美聯儲一起加息了。

但是,他們的加息幅度,不可謂不佛系:比如加息25bp,其實就是0.25%那麼大,還有公開市場操作加5bp的,有多大您心裡有數。

如果我們要給央媽們作個採訪,他們可能會異口同聲說:你懂個啥,這復蘇來之不易,不能步子太大把大好形勢整沒嘍。

慢牛啟動,“皮皮蝦我們走”

仁慈的央媽疊加復蘇的經濟,換來的就是慢牛的全球股市。

首先從最重要的美股說起。

美股今年的漲勢可謂酣暢淋漓。三大指數一路高歌猛進,創新高的捷報頻傳,連像樣的回檔也沒有。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標普500指數大概率會創造這樣的歷史:史上首次從年頭漲到年尾——連續上漲12個月。

大西洋那頭的歐洲,復蘇比美國慢半拍,股市上漲力度也較美股稍遜,但今年以來也實現了8%以上的漲幅,再疊加歐元兌美元的強勢,倒也收成不錯。

然而,今年全球股市最大的驚喜,其實來自咱們的亞太地區。

日本東證指數在突破10年新高後,於近期重返1991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準;而港股,則以3成以上的漲幅笑傲全球。

至於我們最親愛的A股,呈現出明顯的二八格局:一些巨無霸藍籌股越漲越好,中小創很多股票卻變得無人問津。

無論是價值回歸還是另一種泡沫,對於未來,我們用一句2017年的流行語勉勵自己:

願我們投資的股票如皮皮蝦一樣活蹦亂跳,但又在掌控之中。

巨頭的“王者榮耀”屬於你我

王者榮耀是一款遊戲,又是一種現象:不管你幾歲,不管你從事哪個行業,都可以聊它。

就是有這麼火。

直接上資料。

2017年三季度以來日活數DAU大多更是維持在6000萬以上,每個用戶每天平均至少有半小時在玩王者榮耀。

天量用戶帶來讓人眩暈的盈利表現,據統計,王者榮耀2017年三個季度收入近170億——你應該還記得那個“100個月工資”的梗吧。

這款誕生僅2年多的手遊已經占到騰訊的網遊總收入的六成,甚至占到公司總收入比例的10%。

所以今年騰訊的股價畫風是這樣的:

而跟騰訊比肩的全球科技巨頭們,也都有各自的“王者榮耀”:

阿裡業績爆棚,新零售革命也如火如荼;百度全力押寶AI,頗有峰迴路轉之意;亞馬遜在智慧家居領域四處出擊,谷歌的阿爾法狗賺足了全世界的目光,蘋果在iphone10周年之際發佈了全面屏的iphone X,特斯拉發佈了電動皮卡……

毫無疑問,今年全球股市的“王者”,必定是那些科技巨頭們。他們的產品和服務,帶給人們便捷與快樂;他們對科技的探索,蘊含著人類進步的希望。而他們股價“榮耀”漲幅的背後,是千萬個你我這樣的消費者、投資者的推動。

所以,2017年巨頭們的“王者榮耀”,不僅屬於他們自己,也屬於你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