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比自己失業更可怕的是,你的孩子也即將失業

越來越多有關人工智慧的消息開始刷新我的三觀:

新版的AlphaGo Zero在不需要任何人類經驗的條件下,在自行學習3天后就以100比0的戰績打敗了它的前任AlphaGo;

人工智慧少女微軟小冰出了自己的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

“女性”機器人索菲亞(Sophia)被授予沙特公民身份,成為歷史上首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

……

這還不算完,全世界最牛逼的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甚至還預測——

到2030年,也就是12年以後,全球將有8億人因為人工智慧而失業!人工智慧將使50%的工作崗位消失!

在中國,這個比例有可能高達到60%以上!

是不是有點瑟瑟發抖?

你一定想問:

到底哪些職業最可能消失呢?

在《人機共生》一書中,

作者湯瑪斯·達文波特給我們列舉了以下3個特徵,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徵,那麼,你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第一階段:無需動腦,只需大量的重複勞動,讓人身心俱疲的工作;

第二階段:無需天賦,通過訓練就能掌握的技能,枯燥乏味;

第三階段: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度認為只有人類才能完成,而機器無法勝任的任務,盲目自大。

BBC曾基於劍橋大學研究者Michael Osborne 和Cral Frey的資料體系分析了365種職業在未來會被人工智慧淘汰。

下圖列舉了部分職業在未來被人工智慧取代的概率。

看了這個,你是不是像我一樣,快被未來嚇哭了。

先別急,因為,這可能只是開始,在未來還有更多的職業會被機器人替代。

比如律師行業,

電腦已經可以進行法律取證、文獻檢索、尋找案例。一名軟體供應商在《紐約時報》聲稱,有了電子取證系統,一名律師可以完成500名律師的工作。

此外,電腦還在逐漸入侵律師的核心工作,如判決預測、提起訴訟、分析資料、給出建議,它們永不疲倦、結論精准,還能大幅降低成本。

又比如在教育領域,人工智慧開始代替教師評判試卷、寫作論文、評議論文,而這曾是大學教授的一部分工作。

不要以為這些改變,看上去還很遙遠。科技發展的速度,比我們想像中要快,而且快很多。

就像10年前,很多人拼命練習五筆打字,大家都特別羡慕那些會背字根的人,但現在幾乎沒人用五筆了。

5年前,出門前大家一定會帶錢包,但現在大家出門,只用帶一個手機。

1年前,共用單車的普及,讓摩的師傅也提早退休了。

所以,等到人工智慧普及的那天,我們怎麼辦?

可能你會說,我現在人到中年,小有所成,資產和積蓄都已經有了,人工智慧對我威脅不大,那我們的孩子呢?

當他們到了可以步入社會的年齡時,剛好要面臨與人工智慧的競爭,作為家長,你還會覺得沒關係嗎?

千萬不要認為自己現在的經驗足夠指導孩子,因為時代變得太快,當前的知識和經驗都面臨被新事物淘汰和取代的危機,孩子未來所需要的能力,很可能完全不是現在所流行的。

甚至連“你長大以後想當什麼?”這樣的問題,都不該再問孩子了。

一份來自在全球9個行業的跨國公司,1300萬員工的大資料調查顯示,現在的小學生有65%長大後會從事的職業,是現在還未誕生的。

AI時代,我們的孩子該何去何從?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人工智慧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年內,讓人類倍感威脅,離不開深度學習技術的普及和推廣。

那麼,深度學習究竟是什麼呢?

簡單描述一下。比如我們小時候學認字,老師會先寫到黑板上,然後再讓我們寫到本子上,看得多了寫得多了,下次再見到這些字的時候我們就能認識。

從工程學角度說,這個過程是大腦自學習和自我調整能力的表現,而深度學習差不多就是對大腦這種能力的一種模仿。

要讓電腦學會認字,先讓它把這個字看很多遍,然後電腦會基於演算法總結每個字的規律,下次再見到的時候電腦也就能認識,這個不斷學習並且總結規律的過程就叫做深度學習。

你看,只不過是對大腦能力的一種模仿,就能為人工智慧帶來質的飛躍,那麼人類呢?

如果我們可以通過某種方法激發並強化大腦的自學習、自我調整的能力,實現大腦的深度學習,提高認知水準,在面對未來競爭時,我們的孩子是否就會更加從容?

如何去推動這一過程的實現呢?

其核心環節在於大腦功能狀態的即時測量。

我們通過對採集到的腦電波信號進分析計算,建立了一種依從性,重複性,敏感,特異資料指標,來反映的大腦的即時功能狀態變化。

有了客觀定量的即時測量,我們才能知道自己大腦存在的問題是什麼,努力的方向在哪裡,比如我們都希望能成為社會精英,那麼精英的腦狀態是什麼樣的?

腦的客觀定量測量可以告訴你,他們的抗干擾(腦內斂指數),控制(腦抑制指數)、情緒穩定(腦穩定指數)、記憶能力(記憶加工指數)都要優於常人,如下圖所示:

(某精英的腦狀態指標與常模值對比圖)

光有了目標還不夠,你還要有實現目標的手段,而這也離不開對大腦的即時測量。在即時腦狀態測量的基礎上,用腦狀態資料驅動機器的動作、遊戲的進程等,在通過聽覺、視覺等器官,將這些變化回饋給大腦,形成一種閉環的模式,人們學會利用大腦的不同狀態控制機器的動作和遊戲進程的過程,就是大腦完成深度學習的過程。

(通過學會控制機器的動作,人們在不知不覺間完成了大腦的深度學習)

通過這樣的深度學習,我們的大腦狀態會不斷向精英靠攏,當大腦具備了成為精英的潛質時,在競爭中的砝碼自然也就加重了。

智慧時代洶洶來襲,未來大多數人也許都會成為無用階層,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成為“少數派”,或許答案就在於此吧。

當前的知識和經驗都面臨被新事物淘汰和取代的危機,孩子未來所需要的能力,很可能完全不是現在所流行的。

甚至連“你長大以後想當什麼?”這樣的問題,都不該再問孩子了。

一份來自在全球9個行業的跨國公司,1300萬員工的大資料調查顯示,現在的小學生有65%長大後會從事的職業,是現在還未誕生的。

AI時代,我們的孩子該何去何從?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人工智慧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年內,讓人類倍感威脅,離不開深度學習技術的普及和推廣。

那麼,深度學習究竟是什麼呢?

簡單描述一下。比如我們小時候學認字,老師會先寫到黑板上,然後再讓我們寫到本子上,看得多了寫得多了,下次再見到這些字的時候我們就能認識。

從工程學角度說,這個過程是大腦自學習和自我調整能力的表現,而深度學習差不多就是對大腦這種能力的一種模仿。

要讓電腦學會認字,先讓它把這個字看很多遍,然後電腦會基於演算法總結每個字的規律,下次再見到的時候電腦也就能認識,這個不斷學習並且總結規律的過程就叫做深度學習。

你看,只不過是對大腦能力的一種模仿,就能為人工智慧帶來質的飛躍,那麼人類呢?

如果我們可以通過某種方法激發並強化大腦的自學習、自我調整的能力,實現大腦的深度學習,提高認知水準,在面對未來競爭時,我們的孩子是否就會更加從容?

如何去推動這一過程的實現呢?

其核心環節在於大腦功能狀態的即時測量。

我們通過對採集到的腦電波信號進分析計算,建立了一種依從性,重複性,敏感,特異資料指標,來反映的大腦的即時功能狀態變化。

有了客觀定量的即時測量,我們才能知道自己大腦存在的問題是什麼,努力的方向在哪裡,比如我們都希望能成為社會精英,那麼精英的腦狀態是什麼樣的?

腦的客觀定量測量可以告訴你,他們的抗干擾(腦內斂指數),控制(腦抑制指數)、情緒穩定(腦穩定指數)、記憶能力(記憶加工指數)都要優於常人,如下圖所示:

(某精英的腦狀態指標與常模值對比圖)

光有了目標還不夠,你還要有實現目標的手段,而這也離不開對大腦的即時測量。在即時腦狀態測量的基礎上,用腦狀態資料驅動機器的動作、遊戲的進程等,在通過聽覺、視覺等器官,將這些變化回饋給大腦,形成一種閉環的模式,人們學會利用大腦的不同狀態控制機器的動作和遊戲進程的過程,就是大腦完成深度學習的過程。

(通過學會控制機器的動作,人們在不知不覺間完成了大腦的深度學習)

通過這樣的深度學習,我們的大腦狀態會不斷向精英靠攏,當大腦具備了成為精英的潛質時,在競爭中的砝碼自然也就加重了。

智慧時代洶洶來襲,未來大多數人也許都會成為無用階層,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成為“少數派”,或許答案就在於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