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壯哉:8500年前,中國南方百越民族進行了環太平洋大遷徙運動!

這個在冰川期以後生活在亞洲大陸東岸的濱海民族,在中國史書上稱之為“夷”。據《越絕書》的解釋:“習之於夷,夷,海也”。

我國臺灣學者淩純聲教授指出,“夷”,就是遠古時期居住在沿海或海島的民族。

在大陸東北地區的為東夷,東南地區的為南夷或蠻夷。我國已故學者呂思勉教授認為,古代的夷和越實為同一民族。

“自淮以北皆稱夷,自江以南則日越”。淩純聲積其多年的研究,提出這樣一個見解:古代的夷、越,就是今天南島語系,或稱馬來一玻利尼西亞語系民族;古代的“夷”,

即今玻利尼西亞人或密克羅尼西亞人;“越”,即今印尼人及一部分美拉尼西亞人。著名考古學家張光直教授贊同這一見解,也認定夷越文化是海洋文化。自其成立後,即不斷遠航出洋,當即為今日南島語族移民太平洋之始。

居住在中國大陸上遠古時期的夷、越民族,確是海洋民族。濱海地區的生活條件,自然地將他們渴求生存和發展的目光,

向著煙波浩淼的海洋。他們是天生的優秀漁夫和水手。早在細石器時代,他們已經駕駛著自己製作的原始舟船,勇敢地駛進無際的海洋。從今天的眼光看,數千年前夷、越民族的造船技術,儘管十分原始和簡陋,卻已經達到按當時生產力水準而言是驚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