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茶文」古人以茶修身,過著清幽、安逸、隱居、遠離功名的生活

古代,我們國家的文人雅士,尊崇“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言論。在世時,總會出現宦官當權時的險惡,而步入社會中,也免不了繁縟的人事,這是許多人無法接受的。有時,

文人會選擇半隱半退,悠悠然的走出塵緣,重歸山林。這種“達”時兼濟天下,“窮”時保全自我生命的精神特徵,成為古時知識份子在遭遇巨大的失敗後,不再自毀自棄,反而退隱遁世,以山水自娛自樂,這是一種堅持節操的情懷。

茶,生於靈山妙峰,蘊含天地之氣,

承受甘露之澤,秉承幽靜清靈之性,與文人超然而隱的性格相符,茶之於人,在山水風林中相遇,有種相惜的淡泊情懷。

斷了大千世界誘惑的古人,在山林中,有大把的時間養護他們孤傲且不俗的個體世界觀,經歷自然的洗禮,反觀內心的寂靜,潔而不汙的茶,成為這些隱士們最能解孤悶的對象,他們從選茶開始,走遍大江南北的選水和煮茶,到後來,開始研究茶具,當經驗總結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開始在本就自然的環境中,追求更加寂然適合品茶的環境,對茶做到了真正的精益求精,把自己畢生未有的追求感,全都融入在茶事中了。許多人,將品茶作為修身的唯一事情。

古人“隱”的生活方式有許多種,小隱,是徹底離開世俗,

進入山林中;中隱,則是既世俗化又超脫於其上;大隱,則是一種較高境界的“亦官亦隱”狀態。但是,無論哪種“隱”,他們對待茶的態度都是相同的。比如歷代文人雅士都喜歡在竹中煎茶品茶,實際上,他們是將茶葉與竹子作為象徵人格的物品。

都知道,竹子有君子之稱,如此將茶與竹相結合,仿佛成為茶人的人格精神,在內觀自省時,完善自我。而竹內煎茶,又象徵著人們平日裡總是渴望的自由自在、超凡脫俗、身心獨立等生活狀態。

完(謝謝,你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