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伏羲和女媧是兄妹,那麼他們的母親是誰?

兄妹傳說

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福佑社稷之正神,

也是文獻記載最早的創世神。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敦煌遺書《天地開闢以來帝王紀》中有伏羲、女媧有關的神話記載。這是迄今為止,伏羲、女媧兄妹配偶型洪水神話在我國古籍中最早的文字記載。

在敦煌遺書中,有三段比較重要的文字:

(1)複遙百劫,人民轉多,食不可足,遂相欺奪。強者得多,弱者得少,地肥神聖,化為草棘。人民饑困,

遞相食噉,天知此惡,即下洪水蕩除,萬人死盡,唯有伏羲得存其命,進稱天皇承後。

(2)爾時人民死,惟有伏羲、女媧兄妹二人衣龍上天,得存其命。恐絕人種,即為夫婦。

(3)伏羲、女媧因為父母而生,為遭水災,人民死盡,兄妹二人,依龍上天,得存其命。見天下荒亂,惟金崗天神教言可行陰陽,遂相羞恥,即入昆侖山藏身,伏羲在左巡行,女媧在右巡行,契許相逢則為夫婦,天遣和合,亦爾相知。

伏羲用樹葉覆面,女媧用蘆花遮面,共為夫妻。今人交禮戴昌妝花,因此而起。懷娠日月充滿,遂生一百二十子,各認一姓。六十子恭慈孝順,見今日天漢是也;六十子不孝義,走入叢野之中,羌敵巴蜀是也,故曰得續人位。

母親是誰

《精編廿六史·五帝》雲:“其母華胥氏,

居於華胥之渚。華胥即今陝西西安府藍田縣是也。一日嬉遊入山中,見一巨人足跡,羲母以腳步履之,自覺意有所動,忽然紅光罩身,遂因而有娠,懷十六個月,生帝于成紀。”這神話祥瑞故事是為伏羲出生編寫的,以示其母華胥與伏羲不是凡人。伏羲氏約生於8000年前,大體與華胥氏相接。

華胥懷孕數月後,去巡察故地族民生活、生產狀況,先經過涇水、渭水到達華亭(甘肅慶陽市華池縣),

後又到達成紀。由於勞累和臨近產期,不能返回,便在成紀生了兒子伏羲。此是為何華胥居華胥之渚,生伏羲于成紀的原因。再後華胥懷孕生女媧,伏羲、女媧族東遷,華胥年邁,遂安居于華胥之渚,去世後葬於此。

華胥生平

八千多年前,華胥為了部族生存,

帶領先民們不斷遊徒,足跡遍佈黃河流域,山東的濟寧、四川的閬中、天水、延川都留下了她的足跡。她創造了古代中國的漁獵、農耕文化,開創了中華文明 。“華夏”和“中華”中的“華”字皆源于華胥。普遍認為,處於黃河流域上中游的華山方圓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而華山的得名,除了其山形像“花”之外,還因為華胥氏族就生息、繁衍在華山之陽。因此,中華民族之“華”源于華胥之“華”。

評價貢獻

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寫到:“華胥氏生伏羲、女媧,伏羲、女媧生少典,少典生炎黃二帝”。這些文獻典籍的記述,都清楚地說明了正是由於華胥氏生養了伏羲、女媧再由伏羲女媧結合成婚,才繁衍出了中華民族。所以,華胥氏是華夏之根,民族之母,是華夏子孫的繁衍之根。

華胥文化對人類歷史文化的主要貢獻有:制嫁娶之禮,使遠古人類逐漸擺脫群婚、亂婚的狀態;造網教漁獵,發明了漁網捕獵,成為畜牧文化的源頭;作書契以帶繩結,有了簡單文字;伏羲聽八方之氣,乃畫八卦,人類從規律上認識自然開始於此;女媧作笙簧,是人類最早的樂器,中華音樂的起源。華胥鎮就因是華胥氏生息繁衍勞動過的地方而得名。

評價貢獻

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寫到:“華胥氏生伏羲、女媧,伏羲、女媧生少典,少典生炎黃二帝”。這些文獻典籍的記述,都清楚地說明了正是由於華胥氏生養了伏羲、女媧再由伏羲女媧結合成婚,才繁衍出了中華民族。所以,華胥氏是華夏之根,民族之母,是華夏子孫的繁衍之根。

華胥文化對人類歷史文化的主要貢獻有:制嫁娶之禮,使遠古人類逐漸擺脫群婚、亂婚的狀態;造網教漁獵,發明了漁網捕獵,成為畜牧文化的源頭;作書契以帶繩結,有了簡單文字;伏羲聽八方之氣,乃畫八卦,人類從規律上認識自然開始於此;女媧作笙簧,是人類最早的樂器,中華音樂的起源。華胥鎮就因是華胥氏生息繁衍勞動過的地方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