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伏羲和女媧是兄妹,那麼他們的母親是誰?

兄妹傳說

伏羲, 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 福佑社稷之正神, 也是文獻記載最早的創世神。 女媧, 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

人文先始, 福佑社稷之正神。 敦煌遺書《天地開闢以來帝王紀》中有伏羲、女媧有關的神話記載。 這是迄今為止, 伏羲、女媧兄妹配偶型洪水神話在我國古籍中最早的文字記載。

在敦煌遺書中, 有三段比較重要的文字:

(1)複遙百劫, 人民轉多, 食不可足, 遂相欺奪。 強者得多, 弱者得少, 地肥神聖, 化為草棘。 人民饑困, 遞相食噉, 天知此惡, 即下洪水蕩除, 萬人死盡, 唯有伏羲得存其命, 進稱天皇承後。

(2)爾時人民死, 惟有伏羲、女媧兄妹二人衣龍上天, 得存其命。 恐絕人種, 即為夫婦。

(3)伏羲、女媧因為父母而生, 為遭水災, 人民死盡, 兄妹二人, 依龍上天, 得存其命。 見天下荒亂, 惟金崗天神教言可行陰陽, 遂相羞恥, 即入昆侖山藏身, 伏羲在左巡行, 女媧在右巡行,

契許相逢則為夫婦, 天遣和合, 亦爾相知。 伏羲用樹葉覆面, 女媧用蘆花遮面, 共為夫妻。 今人交禮戴昌妝花, 因此而起。 懷娠日月充滿, 遂生一百二十子, 各認一姓。 六十子恭慈孝順, 見今日天漢是也;六十子不孝義, 走入叢野之中, 羌敵巴蜀是也, 故曰得續人位。

母親是誰

《精編廿六史·五帝》雲:“其母華胥氏, 居於華胥之渚。 華胥即今陝西西安府藍田縣是也。 一日嬉遊入山中, 見一巨人足跡, 羲母以腳步履之, 自覺意有所動, 忽然紅光罩身, 遂因而有娠, 懷十六個月, 生帝于成紀。 ”這神話祥瑞故事是為伏羲出生編寫的, 以示其母華胥與伏羲不是凡人。 伏羲氏約生於8000年前, 大體與華胥氏相接。

華胥懷孕數月後, 去巡察故地族民生活、生產狀況, 先經過涇水、渭水到達華亭(甘肅慶陽市華池縣), 後又到達成紀。 由於勞累和臨近產期, 不能返回, 便在成紀生了兒子伏羲。 此是為何華胥居華胥之渚, 生伏羲于成紀的原因。 再後華胥懷孕生女媧, 伏羲、女媧族東遷, 華胥年邁, 遂安居于華胥之渚,

去世後葬於此。

華胥生平

八千多年前, 華胥為了部族生存, 帶領先民們不斷遊徒, 足跡遍佈黃河流域, 山東的濟寧、四川的閬中、天水、延川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她創造了古代中國的漁獵、農耕文化, 開創了中華文明 。 “華夏”和“中華”中的“華”字皆源于華胥。 普遍認為,

處於黃河流域上中游的華山方圓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 而華山的得名, 除了其山形像“花”之外, 還因為華胥氏族就生息、繁衍在華山之陽。 因此, 中華民族之“華”源于華胥之“華”。

評價貢獻

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寫到:“華胥氏生伏羲、女媧, 伏羲、女媧生少典, 少典生炎黃二帝”。這些文獻典籍的記述,都清楚地說明了正是由於華胥氏生養了伏羲、女媧再由伏羲女媧結合成婚,才繁衍出了中華民族。所以,華胥氏是華夏之根,民族之母,是華夏子孫的繁衍之根。

華胥文化對人類歷史文化的主要貢獻有:制嫁娶之禮,使遠古人類逐漸擺脫群婚、亂婚的狀態;造網教漁獵,發明了漁網捕獵,成為畜牧文化的源頭;作書契以帶繩結,有了簡單文字;伏羲聽八方之氣,乃畫八卦,人類從規律上認識自然開始於此;女媧作笙簧,是人類最早的樂器,中華音樂的起源。華胥鎮就因是華胥氏生息繁衍勞動過的地方而得名。

少典生炎黃二帝”。這些文獻典籍的記述,都清楚地說明了正是由於華胥氏生養了伏羲、女媧再由伏羲女媧結合成婚,才繁衍出了中華民族。所以,華胥氏是華夏之根,民族之母,是華夏子孫的繁衍之根。

華胥文化對人類歷史文化的主要貢獻有:制嫁娶之禮,使遠古人類逐漸擺脫群婚、亂婚的狀態;造網教漁獵,發明了漁網捕獵,成為畜牧文化的源頭;作書契以帶繩結,有了簡單文字;伏羲聽八方之氣,乃畫八卦,人類從規律上認識自然開始於此;女媧作笙簧,是人類最早的樂器,中華音樂的起源。華胥鎮就因是華胥氏生息繁衍勞動過的地方而得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