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太平天國戰爭史上最慘烈的一戰——安慶保衛戰

1853年2月24日,太平軍佔領了安慶,不到一個月,在3月20日,太平軍又攻克南京,並把南京改為天京,作為太平天國的國都,從此,安慶就成為天京的西大門。

安慶是天京上游的重要門戶,安慶的得失,

對太平天國後期戰爭的全域關係極大,湘軍乘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和東征蘇州、常州的機會,大舉向東進犯安慶,1859年冬,大清派湘軍曾國藩坐鎮指揮安慶之戰,並分四路去圍攻安慶城。湘軍統帥曾國藩深知攻取安慶的意義,認為安慶為兩軍必爭之地,“目前關係淮南之全域,將來即為克復金陵之本”。

1860年5月,清軍水師提督楊載福率水師猛烈地進攻安慶下游的重鎮樅陽。

太平軍叛將韋志俊(北王韋昌輝之弟)挖開樅陽附近的羅德洲和下首的堤壩,放水進入後湖,使得湘軍得以水陸並驅。夏天,洪秀全調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西征武昌,以解安慶之圍。

1860年夏,正當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和東征蘇州、常州之際,曾國藩和湖北巡撫胡林翼,

統率湘軍水陸師約50000人,乘機自湖北大舉東進,連陷太湖、潛山之後,以太平軍所必救的安慶為主要攻擊目標,曾國藩命令其弟道員曾國荃率陸師近萬人會同提督楊載福水師4000人開始圍困安慶城,進紮安慶北面的集賢關,並命副都統多隆阿、按察使李續宜率馬步2萬人來打援,城外開挖了長壕二道,前壕用以圍城,後壕用以拒援。

1860年6月21日,湘軍在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大軍進軍長江下游之際,正式開始合圍太平天國天京的上游門戶安慶。

1860年11月,英王陳玉成率軍十萬多人,自桐城南下,在垌城西南三十裡的掛車河與清軍李繼宜部展開激戰,殺得清軍屍橫遍野。眼看正是勝利在望,不料被叛徒韋志俊突然從直搗練潭,

切斷了太平軍的糧道,太平軍被迫追撤回到桐城,因而第一次救援安慶失敗。

1860年秋冬之間,忠王李秀成率南路大軍從太平縣出發,經繁昌、石台而入黟縣,離曾國藩設于祁門的指揮部只有60裡路。當時的曾國藩聞聽之後,驚恐萬狀,當即寫下了一封遺書,準備兵敗自刎,只可惜,忠王李秀成沒有去乘勝直搗祁門曾國藩部湘軍,也沒有按預定的路線向湖北武漢進軍,

卻擅自揮師浙江,轉向到江西去了,致使太平軍失去了一次絕好的戰機。

1861年春,太平軍開始從大江南北調集大軍,直接進攻圍困安慶之敵,但連連遭到挫敗。太平軍決定再從皖南調輔王楊輔清部增援。

1861年3月,英王陳玉成率北路太平軍從桐城出發,所向披靡,僅用了十二天時間,就連下英山,霍山,進入湖北,十八日攻克黃州。當太平軍接近武昌對,城內清軍慌作一團,主管糧台的閻敬銘上吊自殺。駐守安撤太湖的湘軍將領胡林翼,在湘軍中素有“蕭何”之稱,也心急如火,料定武昌必失。這時,英國海軍提督何伯、參贊巴夏禮打著“保障外商貿易”的幌子,使用外交和武力兩手進行干涉阻撓太平軍前進,使清軍取得了喘息機會,不久又加緊了對安慶的圍攻。

1861年4月27日,英王率部折回,沖入重圍,與湘軍進行一系列戰鬥,終未能解安慶之圍。因西征失敗,陳玉成回救安慶,並派兵入城助守。太平軍和清軍各派援兵,雙方層層交戰。5月20日,鮑超、成大吉兩部湘軍共萬人抵達集賢關外,並立即進攻關外赤岡嶺太平軍四座營壘,被劉瑲琳擊退。湘軍在赤岡嶺附近修築炮臺數十座,從6月2日始,不斷對赤岡嶺四壘實施轟擊。8日,太平軍三壘被毀,惟劉瑲琳所在的第一壘仍頑強抵抗。此時,濟軍趁陳玉成到天京請求救兵,不在軍中的機會,集結重兵向太平軍陣地赤岡嶺(在集賢關北五華里,群眾稱為陳家嶺)發動進攻。9日,劉瑲琳向北突圍,被鮑超部打敗,劉瑲琳戰亡。赤岡嶺四壘太平軍4000人都是太平軍精銳,此次全部被殲,使陳玉成部的戰鬥力大受影響。此次戰鬥一直打了二十天,太平軍孤立無援,彈盡糧絕,守將李四福、賈仁貴、朱孔堂和三千多戰士戰死,主將劉琳率七百戰士突圍,因河水暴漲,湖水氾濫,陷於絕境,全部被俘。緊接著,清軍又向菱湖北岸的太平軍進攻,八千將士懷著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拚死決戰。6月20日,太平軍樅陽失守,安慶告急。六月下旬,楊輔清部會合陳玉成部連日輪番攻撲湘軍外壕,但一直都沒有攻破。

8月21日至24日,陳玉成、楊輔清等 部約四五萬人陸續進抵集賢關,列營40餘座。25日和26日,陳玉成、楊輔清督軍向曾國荃部後壕發起猛烈進攻,陳玉成親臨前線,把軍隊排成扇形,十路挺進,對安慶進行最後的一次救援。太平軍要求將士每人背負著一束茅草,沖到清軍的壕溝前,一面砍殺,一面用茅草把壕溝填平。清軍依靠堡壘頑強抵抗,並集中所有的炮火一齊向太平軍密集地轟擊。曾國荃督率各營堅守,待太平軍逼近時,然後再槍炮齊發,使得太平軍也傷亡甚多,太平軍前仆後繼,壕溝裡太平軍的屍體一層壓著一層,和茅草混在一起,把壕溝都填平了。安慶城中的守將吳定彩,趁陳玉成攻擊清軍壕溝之機,帶領著一批精銳將士,打開西門,繞過清軍的壕溝,向東猛攻清軍的新壘。主攻安慶的清軍將領曾國藩親自命令督戰部隊排在營壘的後萬,對後退清軍一律格殺,以阻擋太平軍前進。如此激戰了幾個晝夜後,安慶城外已是屍橫遍野,連河水也被鮮血染紅。因安慶守軍長期被圍困,糧食早已被吃光,只好搜食豬、狗、樹葉、樹皮來吃,當時有許多太平軍戰士是活活被餓死的。

8月28日至9月2日,太平軍每夜都對敵營進行襲擊。9月3日夜,太平軍再次發起猛烈進攻,同時用小船運米入城,可都被湘軍水師全部搶去。9月4日夜,清軍在安慶馬山腳下挖掘地道,暗暗通到城下,裝上大量火藥。9月5日上午八時,太平軍降將程學啟獻出北門穴地攻城之計,湘軍於北城轟塌城牆。清軍點燃火藥,一聲巨響,城牆被炸開幾十丈的缺口,之後大量湘軍攻入城內,會同長江水師,南北夾擊,程學啟親率部卒由炮眼殺入,攻陷北門外護城三壘,斷絕了守城之軍的陸路糧道。守將吳定彩、葉芸來率領太平軍將士用軀肉堵住缺口,拚死奮戰。最後,除謝天義張朝爵乘船突圍不知所終外, 其餘守城近兩萬將士全部戰亡,守城太平軍全軍覆沒,守將葉芸來、吳定彩壯烈殉難。

1861年9月6日,安慶陷落的第二天,英王陳玉成、輔王楊輔清看見大勢已去,忍痛著率部退出了集賢關外,清軍多隆阿部由間道抄出安慶西北之王橋頭,從側面堵擊退向桐城的陳玉成、楊輔清的太平軍,陳玉成後越山而走。9月7日,桐城被多隆阿部穆圖善、石清吉、雷正綰、譚仁芳等部清軍侵佔。9月8日,陳玉成、楊輔清等部退至安慶石牌之蠟樹窠,多隆阿又派溫德勒克西,舒亮等人分三路進行追擊,楊輔清率部折回皖南,陳玉成率部西走太湖、宿松,“欲上德安、襄陽一帶招兵,不意將兵不肯前去,……連夜各扯隊由六安而下廬州,……爾言我語,各有一心,……主又嚴責,革其職權,心繁意亂,願老於廬城……愚忠於國。”

安慶陷落,天京西線屏障已經開始失去,太平天國上下為之震動,從此,太平軍對清軍轉入防禦階段。安慶陷落,是安徽當時軍事形勢的一個大轉捩點,太平軍之後只能是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面清軍則可憑藉軍事上的優勢,以水、陸二軍在安徽廣大地區展開一系列的軍事活動。太平軍的許多重要城市與據點,如池州、無為和州及東關、運糟等處,之後都一一被湘軍曾國荃奪取。無為失守之後,“南北之氣中斷”了;池州一方面是同安慶互為犄角,又是阻止徽州清軍進軍之路,所以在太平軍池州失守後,曾國藩即彈冠相慶:“方幸克復安慶,而池州亦相繼而下,從此皖省軍務當有起色。”東關,自古視為要地,三國用兵,常在此決雌雄;運糟,是當時主要糧台之地;這些重要城市與據點的失陷,對於當時廬州、巢縣、三河等地的太平軍,也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安慶失陷後,曾國藩在1861年9月11日由東流趕到安慶城內,親自指揮屠殺當地民眾,殺得城內“實無一人得脫”,還說“大快人心”,難怪後來的兩湖民眾都喊他為“曾剃頭”,皖南人民喊他是“舂骨灰”。10月10日,退守廬州的陳玉成,為阻止湘軍繼續東下,率部駐防三河,令吳如孝加強巢縣的防禦力量。由於太平軍在江西、江蘇、浙江等處的軍事活動,不斷地取得巨大的進展;同時湘軍在這個時候在兵餉方面發生了很大的困難,各營欠餉有七、八個月之久;另外,侵佔了太平軍的許多城市鄉村,又要分兵把守,所以“人數尚嫌單薄,別無進取之兵”。因此,在清軍侵佔安慶後,還不能馬上順流而下圍困天京。

在長達一年多的安慶保衛戰中,太平軍先後投入數十萬的兵力,最終都無法守住安慶,從戰略上看,太平軍是處於被動保守地位,為安慶一城的得失而左右,與湘軍進行戰略決戰,且在作戰指揮中又犯了一系列嚴重錯誤:主要是將領缺乏堅定一致的決心。除陳玉成積極主張救援安慶外,李秀成主要將領則無動於衷。再者,李秀成貿然放棄合攻湖北計畫,不堅決奪取武漢,而且當時在太平天國沒有指定的前線最高指揮官,各部主將基本上是各行其是,這是安慶保衛戰失敗最主要原因。所有這些錯誤,最終導致了安慶的失守,從此,太平天國革命的形勢開始急轉直下,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局面。安慶陷落,長江以下無險可固守,沿江城市相繼失陷之後,太平軍自此開始節節敗退,兩年之後,導致了天京的陷落。

更多精彩見容可點擊:

1、太平天國上海之戰,崛起了一支地方武裝新軍——淮軍

2、太平天國常州保衛戰,護王陳坤書率八千將士對十萬清軍與城共存亡

3、太平天國李秀成軼事:忠王被蕭孚泗活捉,刺客受忠王恩反殺告密者

僅用了十二天時間,就連下英山,霍山,進入湖北,十八日攻克黃州。當太平軍接近武昌對,城內清軍慌作一團,主管糧台的閻敬銘上吊自殺。駐守安撤太湖的湘軍將領胡林翼,在湘軍中素有“蕭何”之稱,也心急如火,料定武昌必失。這時,英國海軍提督何伯、參贊巴夏禮打著“保障外商貿易”的幌子,使用外交和武力兩手進行干涉阻撓太平軍前進,使清軍取得了喘息機會,不久又加緊了對安慶的圍攻。

1861年4月27日,英王率部折回,沖入重圍,與湘軍進行一系列戰鬥,終未能解安慶之圍。因西征失敗,陳玉成回救安慶,並派兵入城助守。太平軍和清軍各派援兵,雙方層層交戰。5月20日,鮑超、成大吉兩部湘軍共萬人抵達集賢關外,並立即進攻關外赤岡嶺太平軍四座營壘,被劉瑲琳擊退。湘軍在赤岡嶺附近修築炮臺數十座,從6月2日始,不斷對赤岡嶺四壘實施轟擊。8日,太平軍三壘被毀,惟劉瑲琳所在的第一壘仍頑強抵抗。此時,濟軍趁陳玉成到天京請求救兵,不在軍中的機會,集結重兵向太平軍陣地赤岡嶺(在集賢關北五華里,群眾稱為陳家嶺)發動進攻。9日,劉瑲琳向北突圍,被鮑超部打敗,劉瑲琳戰亡。赤岡嶺四壘太平軍4000人都是太平軍精銳,此次全部被殲,使陳玉成部的戰鬥力大受影響。此次戰鬥一直打了二十天,太平軍孤立無援,彈盡糧絕,守將李四福、賈仁貴、朱孔堂和三千多戰士戰死,主將劉琳率七百戰士突圍,因河水暴漲,湖水氾濫,陷於絕境,全部被俘。緊接著,清軍又向菱湖北岸的太平軍進攻,八千將士懷著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拚死決戰。6月20日,太平軍樅陽失守,安慶告急。六月下旬,楊輔清部會合陳玉成部連日輪番攻撲湘軍外壕,但一直都沒有攻破。

8月21日至24日,陳玉成、楊輔清等 部約四五萬人陸續進抵集賢關,列營40餘座。25日和26日,陳玉成、楊輔清督軍向曾國荃部後壕發起猛烈進攻,陳玉成親臨前線,把軍隊排成扇形,十路挺進,對安慶進行最後的一次救援。太平軍要求將士每人背負著一束茅草,沖到清軍的壕溝前,一面砍殺,一面用茅草把壕溝填平。清軍依靠堡壘頑強抵抗,並集中所有的炮火一齊向太平軍密集地轟擊。曾國荃督率各營堅守,待太平軍逼近時,然後再槍炮齊發,使得太平軍也傷亡甚多,太平軍前仆後繼,壕溝裡太平軍的屍體一層壓著一層,和茅草混在一起,把壕溝都填平了。安慶城中的守將吳定彩,趁陳玉成攻擊清軍壕溝之機,帶領著一批精銳將士,打開西門,繞過清軍的壕溝,向東猛攻清軍的新壘。主攻安慶的清軍將領曾國藩親自命令督戰部隊排在營壘的後萬,對後退清軍一律格殺,以阻擋太平軍前進。如此激戰了幾個晝夜後,安慶城外已是屍橫遍野,連河水也被鮮血染紅。因安慶守軍長期被圍困,糧食早已被吃光,只好搜食豬、狗、樹葉、樹皮來吃,當時有許多太平軍戰士是活活被餓死的。

8月28日至9月2日,太平軍每夜都對敵營進行襲擊。9月3日夜,太平軍再次發起猛烈進攻,同時用小船運米入城,可都被湘軍水師全部搶去。9月4日夜,清軍在安慶馬山腳下挖掘地道,暗暗通到城下,裝上大量火藥。9月5日上午八時,太平軍降將程學啟獻出北門穴地攻城之計,湘軍於北城轟塌城牆。清軍點燃火藥,一聲巨響,城牆被炸開幾十丈的缺口,之後大量湘軍攻入城內,會同長江水師,南北夾擊,程學啟親率部卒由炮眼殺入,攻陷北門外護城三壘,斷絕了守城之軍的陸路糧道。守將吳定彩、葉芸來率領太平軍將士用軀肉堵住缺口,拚死奮戰。最後,除謝天義張朝爵乘船突圍不知所終外, 其餘守城近兩萬將士全部戰亡,守城太平軍全軍覆沒,守將葉芸來、吳定彩壯烈殉難。

1861年9月6日,安慶陷落的第二天,英王陳玉成、輔王楊輔清看見大勢已去,忍痛著率部退出了集賢關外,清軍多隆阿部由間道抄出安慶西北之王橋頭,從側面堵擊退向桐城的陳玉成、楊輔清的太平軍,陳玉成後越山而走。9月7日,桐城被多隆阿部穆圖善、石清吉、雷正綰、譚仁芳等部清軍侵佔。9月8日,陳玉成、楊輔清等部退至安慶石牌之蠟樹窠,多隆阿又派溫德勒克西,舒亮等人分三路進行追擊,楊輔清率部折回皖南,陳玉成率部西走太湖、宿松,“欲上德安、襄陽一帶招兵,不意將兵不肯前去,……連夜各扯隊由六安而下廬州,……爾言我語,各有一心,……主又嚴責,革其職權,心繁意亂,願老於廬城……愚忠於國。”

安慶陷落,天京西線屏障已經開始失去,太平天國上下為之震動,從此,太平軍對清軍轉入防禦階段。安慶陷落,是安徽當時軍事形勢的一個大轉捩點,太平軍之後只能是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面清軍則可憑藉軍事上的優勢,以水、陸二軍在安徽廣大地區展開一系列的軍事活動。太平軍的許多重要城市與據點,如池州、無為和州及東關、運糟等處,之後都一一被湘軍曾國荃奪取。無為失守之後,“南北之氣中斷”了;池州一方面是同安慶互為犄角,又是阻止徽州清軍進軍之路,所以在太平軍池州失守後,曾國藩即彈冠相慶:“方幸克復安慶,而池州亦相繼而下,從此皖省軍務當有起色。”東關,自古視為要地,三國用兵,常在此決雌雄;運糟,是當時主要糧台之地;這些重要城市與據點的失陷,對於當時廬州、巢縣、三河等地的太平軍,也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安慶失陷後,曾國藩在1861年9月11日由東流趕到安慶城內,親自指揮屠殺當地民眾,殺得城內“實無一人得脫”,還說“大快人心”,難怪後來的兩湖民眾都喊他為“曾剃頭”,皖南人民喊他是“舂骨灰”。10月10日,退守廬州的陳玉成,為阻止湘軍繼續東下,率部駐防三河,令吳如孝加強巢縣的防禦力量。由於太平軍在江西、江蘇、浙江等處的軍事活動,不斷地取得巨大的進展;同時湘軍在這個時候在兵餉方面發生了很大的困難,各營欠餉有七、八個月之久;另外,侵佔了太平軍的許多城市鄉村,又要分兵把守,所以“人數尚嫌單薄,別無進取之兵”。因此,在清軍侵佔安慶後,還不能馬上順流而下圍困天京。

在長達一年多的安慶保衛戰中,太平軍先後投入數十萬的兵力,最終都無法守住安慶,從戰略上看,太平軍是處於被動保守地位,為安慶一城的得失而左右,與湘軍進行戰略決戰,且在作戰指揮中又犯了一系列嚴重錯誤:主要是將領缺乏堅定一致的決心。除陳玉成積極主張救援安慶外,李秀成主要將領則無動於衷。再者,李秀成貿然放棄合攻湖北計畫,不堅決奪取武漢,而且當時在太平天國沒有指定的前線最高指揮官,各部主將基本上是各行其是,這是安慶保衛戰失敗最主要原因。所有這些錯誤,最終導致了安慶的失守,從此,太平天國革命的形勢開始急轉直下,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局面。安慶陷落,長江以下無險可固守,沿江城市相繼失陷之後,太平軍自此開始節節敗退,兩年之後,導致了天京的陷落。

更多精彩見容可點擊:

1、太平天國上海之戰,崛起了一支地方武裝新軍——淮軍

2、太平天國常州保衛戰,護王陳坤書率八千將士對十萬清軍與城共存亡

3、太平天國李秀成軼事:忠王被蕭孚泗活捉,刺客受忠王恩反殺告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