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水墨畫的白洋澱是啥樣?看看雄安新區這位畫家如何“妙筆生花”

冬日的暖陽透過玻璃,照進屋內,灑落一地;

只見一人手握畫筆,寥寥幾筆,一幅水鄉小寫意就完成。

12月25日,在雄縣縣城扶耕書畫培訓室見到知名畫家李扶耕時,他正在以雄安新區白洋澱為題創作一幅大型水墨畫,他用手中的畫筆,畫出家鄉雄安最美的風景,將來想舉辦一個畫展向外界展示雄安新區的家鄉之美。

把家鄉“搬”到畫上 畫筆表現家鄉美景

白洋澱蘆葦、划船的老人、採蓮的少女……門前屋後的蘆葦垛、老木船、殘荷……家鄉的村莊老街、一草一木都幻化成了李扶耕筆下一幅幅美麗圖畫,張張幅幅充滿著對家鄉的熱愛。

小寫意彩墨畫是李扶耕的一大特色。

一年來,他創作的《大美雄安》系列作品,紅彤彤荷花、綠油油的稻田……盡情地渲染了白洋澱金秋風光。他的《雄安小景》《雄安記憶》作品個性風格強烈,隨處可見的是畫家深厚的家鄉情結和對土地一往情深的眷戀。

曾隻身一人多次租船進澱寫生“要用畫筆記錄下新區發展的點滴”

為了畫出雄安白洋澱的秀美風光,他多次隻身一人租船進澱寫生,一去就是10多天,他面對多姿多彩的白洋澱兩岸風光,風土人情,把對生活的感悟融入畫中,創作出了大量的個性鮮明、風格獨特、情趣盎然的水鄉生活佳作。

自2017年4月份,雄安新區設立後,新區的變化日新月異,從事了多年繪畫的李扶耕,又一次找到自己繪畫主題。

李扶耕坦言,雄安新區的設立,這是一件大好事。作為一名雄安人,倍感自豪:“我要用手中的畫筆,記錄下了雄安新區發展的點點滴滴,畫出家鄉雄安新區最美景色,

也是為新區建設貢獻了一份力量。”

從小喜歡美術 癡迷水彩墨畫“他的作品表達了對白洋澱的讚美”

今年李扶耕已經54歲了,從小喜歡美術,高中畢業後參軍入伍,在部隊上學會上繪畫藝術,對國畫小寫意水彩墨畫產生了癡迷般的熱愛。從部隊轉業後,在家鄉雄縣縣城開辦了一家畫院。師從于著名國畫家徐東鵬先生,系李苦禪大師之再傳弟子,其作品以田園風格為見長,是“小寫意玉米彩墨畫”創始人。

中國著名國畫家徐東鵬先生對李扶耕作品評價說:“意境是小寫意彩墨畫的靈魂。李扶耕雄安新區白洋澱水鄉畫系列作品,就是汲取家鄉的沃士營養,表達了他對家鄉白洋澱的由衷讚美,達到意境的昇華。”

本報通訊員:劉向陽攝影報導

是“小寫意玉米彩墨畫”創始人。

中國著名國畫家徐東鵬先生對李扶耕作品評價說:“意境是小寫意彩墨畫的靈魂。李扶耕雄安新區白洋澱水鄉畫系列作品,就是汲取家鄉的沃士營養,表達了他對家鄉白洋澱的由衷讚美,達到意境的昇華。”

本報通訊員:劉向陽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