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被禿頭的90後、被10w+的真相、被行銷的慈善……2017的輿論場,沒有人是孤島

一晃眼,滿街的梧桐樹都“脫髮”了,就像第一批90後那樣。如今的上海,最挺拔翠綠的樹,當屬商場裡的聖誕樹——很假卻永不凋落。

南方週末的一聲呼吼“把孤島連成大陸”,在寒冷的冬季,

一如1999年的“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那種“抱團”的溫暖感,依舊讓人666。也許日子不好過了,但這一手好文藝,絲毫未變。

1

絲毫未變的,還有代際之間的隔閡。今年的輿論場沒有給任何人“好臉色”看。

馮唐在《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中說,不要發胖,少說黃段子,勤洗澡……看似只重申了“五講四美”,卻不知為何一時間洛陽紙貴。中年人一旦油膩,差不多可以R.I.P.了。

至於00後,

先是有“00後CEO” 李xx,雖然投資人是親爸媽,公司也沒產生多大價值,但不妨礙他說出“三四十歲的老一輩企業家,他們就沒法瞭解互聯網,因為已經老了”的豪言壯語。隨後另一名來自山東萊陽的“神童”李xx(沒錯,也姓李),宣稱16歲就被“麻省理工大學”提前錄取,遺憾的是很快就被“扒皮”了。

中年人是油膩的,90後已有禿頭的,00後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至於老年人,就更可怕了。又是在烈士陵園門口跳廣場舞,

又是搶佔機動車道暴走,連交警都不得不為此交通管制。

2

2017年,陽光灑在每個人臉上,一些封建餘孽卻在陰暗處暗自生長。

女德——這一有些耳生的名詞,竟然成了今年的熱門話題。

河北省傳統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丁璿在講座上大肆傳播所謂女性“傳統美德”,

比如 “女性衣著暴露:是上克父母,中克丈夫,下克子孫的破敗相,世人不得不防”“女孩最好的嫁妝就是貞操”……

但這幾句話不是最可怕的。遼寧省撫順市還有一個“女德班”,宣傳“男為天,女為地,女子就該在最底層”“叫外賣就是喪失婦道”,甚至還要徒手擦糞坑,邊擦邊說“它髒,我的心比它還髒”。

(丁璿的演講實錄截屏)

即便在都市,“鹹豬手”“列車癡漢”“鬧伴娘”等現象,總能引來輿情紛爭,專門的“女性車廂”竟然坐滿了男人。看來,兩性平權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你我同行。

3

去年我們迎來了共用的誕生,今年不得不接受它的死亡。

半年來,總能聽到共用單車倒閉的消息,以至於我們都見怪不怪了。據統計,至今已有十多家共用單車倒閉或經營異常。

原本我們還擔心,共用單車的顏色不夠了,事實證明,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

上半年,ofo接連出了幾樁安全事故,多是兒童破解機械鎖所致,這直接促成了共用單車的智能化。但在共用單車“下半場”,我們199元的押金如何保障,卻成了另一個安全問題。有媒體爆料,摩拜和ofo存在挪用數十億押金,雖然均遭否認,但押金池的問題已迫在眉睫。

(各類共用單車的App)

除了共用單車,共用籃球、共用充電寶、共用雨傘不斷出現,表明欣欣向榮,背後風險湧動。共用單車的前者之鑒,它們又能學到多少呢?

4

“互聯網+”的出現,攪動了許多行業的“春水”,慈善公益也不例外。

“一箱硬幣”的街頭實驗席捲全國,就在我們沉浸感動時,卻發現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行銷。反觀各地層出不窮的“翻車搶貨”新聞,在沒有監控的區域,有人哄搶一空,也有人幫忙撿拾。這才是真實的人性。

慈善與行銷的邊界在哪裡?或許“一元捐”可以給你啟示。無論是此前的“一元買畫”,還是最近的“同一天生日”,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話是沒錯,可是當行銷變成了謊言,那還是請你們少一點“戲”。

(“同一天生日”被指造假)

其實,我們身邊從來不缺少感動,不管是清華大學一封“只要你足夠相信”的回信,還是異國他鄉一盤父母教的“番茄炒蛋”。就算在九寨溝地震的大災面前,我們也沒在怕的。“飯跑跑”回來買單了,“車漲漲”被拘退錢了,人間大愛總經得起考驗。

5

我們還不能忘了熊孩子們,這群00後乃至10後們,有時候真讓人傷腦筋!

年初,有多起幼童受傷的新聞,天津大悅城兩名幼童從高空墜落身亡的慘劇,尤為引人關注。其中家長看護失責的問題,則被輿論不斷放大,甚至要求“以死謝罪”。

如果熊孩子犯了錯,那網友們也“照打不誤”,有一種觀點甚至是“你不管,我替你管”。

不過真要上升到虐待熊孩子的程度,輿論還是拒絕的。沉迷遊戲的鄒遠被送進了豫章書院,三個月內遭遇了拘禁、體罰等傷害,事件曝光後輿論炸開了鍋,網友對豫章書院的聲討,很快引起了地方政府的介入。

然而更大的輿情,當屬各地爆出的幼稚園虐☆禁☆童事件。大概是因為觸到了良知的底線,由此引發的議論一度激憤。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這句話不是隨口一說,老有所依、幼有所教,這也是民意所向。

6

鄙視鏈雖不是新鮮事,但今年尤其“暢銷”。相親鄙視鏈、學歷鄙視鏈、地域鄙視鏈,就連小朋友的英文名也有鄙視鏈。Excuse me?

在安徽衛視一檔節目中,一名HR坦率表示,招聘只會只帶走985大學生的簡歷,而“非985”的簡歷就丟到桌子上。關於學歷含金量的冷飯,又開始被炒了又炒。

(節目中,HR說出了職場潛規則)

別認為學歷鄙視鏈只有“是否985”之分,本碩鄙視鏈也不容小覷。《對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一文把名校裡的“小九九”擺在了檯面上,讓學渣們內心起了波瀾:“原來,名牌高校非本校本科的碩士生,同樣深受鄙視鏈的綁架。”

大人的世界畢竟太複雜了,但幼兒的世界似乎也不單純。不讓小孩跟沒有英文名的同學做朋友,似乎成了有些家庭的“家規”。

層出不窮的鄙視鏈,說白了,都是踩低拔高的厚黑學在使怪。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麼聊齋呀?

7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瀘州中學生死亡事件。4月,瀘州太伏中學一名初二學生在住宿樓外死亡。官方很快排除了他人加害的嫌疑,但民間卻對此表示懷疑,甚至傳言學校5個校霸把人打死,其中還有領導之子。

謠言越傳越多,越傳越玄乎,地方政府疲于應付。一起社會新聞,成了陰謀論的“背景材料”。

9月的榆林市第一醫院產婦跳樓事件,同樣也是如此。產婦難忍疼痛、情緒失控跳樓,但到底是醫院還是家屬拒絕剖腹產,兩方彼此撕咬,爭得不可開交。

真相一旦缺席,謠言就會氾濫,這在江歌事件中尤其明顯。在這起轟動全國的輿論大案中,江歌媽媽是受害者,你我可能也都是感情上的受害者,但那一篇篇挑動情緒的“10w+”卻躲在門後偷偷笑。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用霧靄、流嵐、虹霓。”舒婷心中的致橡樹,何嘗不是一個輿論場?

鍵盤俠依舊在,但線民理性的蘇醒也有目共睹;自媒體在收割流量,但帶節奏卻越來越難了。

這是我們喧鬧又不夠完美的2017,也是我們隔閡又不失溫暖的2017。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

敬2018,也敬更好的未來!

欄目主編:劉璐 文字編輯:劉璐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朱瓅

(各類共用單車的App)

除了共用單車,共用籃球、共用充電寶、共用雨傘不斷出現,表明欣欣向榮,背後風險湧動。共用單車的前者之鑒,它們又能學到多少呢?

4

“互聯網+”的出現,攪動了許多行業的“春水”,慈善公益也不例外。

“一箱硬幣”的街頭實驗席捲全國,就在我們沉浸感動時,卻發現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行銷。反觀各地層出不窮的“翻車搶貨”新聞,在沒有監控的區域,有人哄搶一空,也有人幫忙撿拾。這才是真實的人性。

慈善與行銷的邊界在哪裡?或許“一元捐”可以給你啟示。無論是此前的“一元買畫”,還是最近的“同一天生日”,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話是沒錯,可是當行銷變成了謊言,那還是請你們少一點“戲”。

(“同一天生日”被指造假)

其實,我們身邊從來不缺少感動,不管是清華大學一封“只要你足夠相信”的回信,還是異國他鄉一盤父母教的“番茄炒蛋”。就算在九寨溝地震的大災面前,我們也沒在怕的。“飯跑跑”回來買單了,“車漲漲”被拘退錢了,人間大愛總經得起考驗。

5

我們還不能忘了熊孩子們,這群00後乃至10後們,有時候真讓人傷腦筋!

年初,有多起幼童受傷的新聞,天津大悅城兩名幼童從高空墜落身亡的慘劇,尤為引人關注。其中家長看護失責的問題,則被輿論不斷放大,甚至要求“以死謝罪”。

如果熊孩子犯了錯,那網友們也“照打不誤”,有一種觀點甚至是“你不管,我替你管”。

不過真要上升到虐待熊孩子的程度,輿論還是拒絕的。沉迷遊戲的鄒遠被送進了豫章書院,三個月內遭遇了拘禁、體罰等傷害,事件曝光後輿論炸開了鍋,網友對豫章書院的聲討,很快引起了地方政府的介入。

然而更大的輿情,當屬各地爆出的幼稚園虐☆禁☆童事件。大概是因為觸到了良知的底線,由此引發的議論一度激憤。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這句話不是隨口一說,老有所依、幼有所教,這也是民意所向。

6

鄙視鏈雖不是新鮮事,但今年尤其“暢銷”。相親鄙視鏈、學歷鄙視鏈、地域鄙視鏈,就連小朋友的英文名也有鄙視鏈。Excuse me?

在安徽衛視一檔節目中,一名HR坦率表示,招聘只會只帶走985大學生的簡歷,而“非985”的簡歷就丟到桌子上。關於學歷含金量的冷飯,又開始被炒了又炒。

(節目中,HR說出了職場潛規則)

別認為學歷鄙視鏈只有“是否985”之分,本碩鄙視鏈也不容小覷。《對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一文把名校裡的“小九九”擺在了檯面上,讓學渣們內心起了波瀾:“原來,名牌高校非本校本科的碩士生,同樣深受鄙視鏈的綁架。”

大人的世界畢竟太複雜了,但幼兒的世界似乎也不單純。不讓小孩跟沒有英文名的同學做朋友,似乎成了有些家庭的“家規”。

層出不窮的鄙視鏈,說白了,都是踩低拔高的厚黑學在使怪。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麼聊齋呀?

7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瀘州中學生死亡事件。4月,瀘州太伏中學一名初二學生在住宿樓外死亡。官方很快排除了他人加害的嫌疑,但民間卻對此表示懷疑,甚至傳言學校5個校霸把人打死,其中還有領導之子。

謠言越傳越多,越傳越玄乎,地方政府疲于應付。一起社會新聞,成了陰謀論的“背景材料”。

9月的榆林市第一醫院產婦跳樓事件,同樣也是如此。產婦難忍疼痛、情緒失控跳樓,但到底是醫院還是家屬拒絕剖腹產,兩方彼此撕咬,爭得不可開交。

真相一旦缺席,謠言就會氾濫,這在江歌事件中尤其明顯。在這起轟動全國的輿論大案中,江歌媽媽是受害者,你我可能也都是感情上的受害者,但那一篇篇挑動情緒的“10w+”卻躲在門後偷偷笑。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用霧靄、流嵐、虹霓。”舒婷心中的致橡樹,何嘗不是一個輿論場?

鍵盤俠依舊在,但線民理性的蘇醒也有目共睹;自媒體在收割流量,但帶節奏卻越來越難了。

這是我們喧鬧又不夠完美的2017,也是我們隔閡又不失溫暖的2017。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

敬2018,也敬更好的未來!

欄目主編:劉璐 文字編輯:劉璐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朱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