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除了男太監還有女太監,其宮刑的程度遠遠大於男太監

太監,也稱宦官,通常是指中國古代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而成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他們是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

1923年7月16日,溥儀裁撤宮內太監。標準著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太監制度正式退出歷史的舞臺。

在大家的印象中認為一般太監都是男的,其實不然,在宮廷裡面太監不僅有男的而且還有女的。並且,跟男太監一樣,女太監也要進行閹割,而女太監的閹割比男太監還要痛苦的多。

女太監的閹割是源於古代一種叫做幽閉的刑罰,接受幽閉的女性都要承受極大的痛苦,痊癒之後變開始工作,並徹底喪失了生育的能力。一般能夠經歷如此痛苦的女性也是沒有多少人的。有的人可能在幽閉的過程當中就會承受不了如此的痛苦而失去自己寶貴的生命。

既然是如此的危險,那麼古代為什麼會產生女太監呢?其實原因就是,歷史上很多的太監把後宮弄得太亂,於是人們漸漸想到用女人來管理後宮,而這些在後宮代替男太監的女人,後來就被稱為女官。她們的主要職責就是代替帝王打理後宮的一些事物。

她們是沒有名分的高級宮女。

而早在奴隸社會就已經出現了女性宦官的特殊職務,和太監的性質一樣,她們是帝王後妃體制的伴生之物。比如,漢代有名的才女班昭,宋代的女進士林妙玉,唐代的女校女薛濤,明朝女能人王貴兒,都曾是宮女中的女官,

也就是女太監。由於這個跨度就可以看出女官的存在在歷史上有很長的時間。

記錄三千年前周代禮制的《周禮.天宮》中《女史》一節就有這樣的記載,女史是皇后的禮職,負者內務,用詔令治理皇宮事物,在六宮中,書皇后的命令。女史在周代共設有8人,

有一定的才能方可勝任。

每個都有生兒育女的權利,而古代的貴族們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設定如此殘忍的宦官制度實在是不可理喻,好在隨人思想的進步。這種不可理喻的制度早已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已經被徹底的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