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零下30攝氏度的大興安嶺到底有多美

習慣游走於川西、甘南乃至西藏,藏區高原獨特的人文和地貌在心中留下聖潔和眷戀。走一路行一生,對於在祖國中西部城市長大的我來說,冬季的東北一直是我嚮往的地方。

從小看過電影“林海雪原”,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場景歷歷在目,零下幾十度的極寒天氣讓我既感到恐懼又好奇,南方的冬季已讓人瑟瑟發抖,在天然大冰櫃中的東北是怎樣的境況呢?

我對東北的認知是黑龍江江面的封凍、漁夫在冰面獵魚、是不戴上毛茸茸的狗皮帽則非把耳朵凍紅凍掉、是臉貼著相機按完快門會粘緊在相機背面、是冰糖葫蘆咬下去如冰渣、是流出來的鼻涕會變成冰掛......東北太冷了,

可這極冷正是其最不可抵擋的魅力。南方人夢寐以求看到如棉被一般白茫茫的大雪,會渴望被狠狠地凍一遭,這些圍城外的願望,亦只有在東北能夠實現。適逢“福特新翼虎GFX無盡之旅”,無畏極寒、勇於探索,由此拉開了我的東北之行。

追日 攝影:塵濤韻影

中國最冷小鎮

從哈爾濱到加格達奇,再一路奔波至大興安嶺呼中鎮。呼中地處大興安嶺伊勒呼裡山北麓,無霜期僅有80多天,年平均氣溫-4.3℃,歷史上城鎮最低氣溫-53.2℃。這裡每年達到-40℃的天氣就有一個月左右,素有"中國最冷小鎮"之稱。

中國最冷小鎮 攝影:塵濤韻影

銀冬呼中,氣溫零下三、四十攝氏度,作為南方人,我生平第一次感受東北的極寒。但為了拍攝日出,拍到清晨最美的光影,我們幾個夥伴在那呼氣成冰的氣溫下看風景、拍風景,想想都令人刺激和挑戰。景色美麗凍人,但確實還需勇氣,幸好在最冷的時間遇上了最美的風景,付出再多的辛苦和煎熬都值!

冰封的呼瑪河 攝影:塵濤韻影

冰封的呼瑪河 攝影:塵濤韻影

日出前的呼瑪河冰天雪地、銀裝素裹、美豔動人,河面已經結成冰花,縷縷晨光,伴著輕霧喚醒了沉睡的冰雪大地。

曾經看過海上日出,看過青藏高原的日出,然而零下30多度的冰河日出著實讓我感到冷豔。

河水與冷空氣交融,水面輕霧繚繞,虛化了遠處的樹影,眼前景致如夢似幻,美得無以言表。

呼瑪河冰霧 攝影:塵濤韻影

呼瑪河冰霧 攝影:塵濤韻影

就像歌中唱到的一樣“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想要得到好東西或擁有好結果,通常都會歷經辛苦和磨礪。世間美景總藏匿在最危險或最難抵達之處,我們想一親芳澤,要麼歷經艱苦跋涉、要麼忍受身心煎熬......這點對於喜歡攝影的我們來說,更加感同身受。

我穿上了生平最厚實的衣物,包裹的活脫脫像個太空人,臃腫的外形和身邊車身線條運動流暢的新福特翼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攝影是追逐光影的藝術,每束魔幻的光影下是線條的極致美感,線條延續了一幅照片的生命,亦是車的靈魂。

日出 攝影:塵濤韻影

大興安嶺有“找北到漠河、登高在呼中,興安旅遊到哪邊、漠河北極呼中山”之說。北亞四季之美的林海雪原,獨有的偃松、獨有的紅毛柳,秋季的五花山色,孕育了大興安嶺生態奇觀的呼瑪河源頭、蒼山、“興安之巔”大白山,都無不展示著呼中的獨特魅力。

呼中蒼山公園 攝影:塵濤韻影

呼中蒼山公園 攝影:塵濤韻影

呼中蒼山公園 攝影:塵濤韻影

蒼山林海的色彩就像一幅油畫,濃抹淡寫、隨意自然,常令人駐足,凝望,感懷。沉寂的冬日,沉睡的草木,時間仿佛靜止卻又在繚繞的雲霧中悄然溜走。

探尋鄂倫春族人的足跡

沿大興安嶺繼續深行,伴隨新福特翼虎探索的腳步,我們一路尋找生活在大興安嶺地區的狩獵民族——鄂倫春族人。鄂倫春族分佈的地域分為17世紀中葉以前和以後兩個時期。17世紀中葉前,主要分佈在貝加爾湖以東,黑龍江以北,直到庫頁島的廣大地區;17世紀40年代,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鄂倫春人逐漸南遷到黑龍江南岸大、小興安嶺地區,分別在呼瑪爾河流域,遜河、沾河、烏雲河、嘉蔭河流域,阿裡河流域,多布庫爾河流域和托河流域五個流域過著遊獵生活。

“鄂倫春”這一族在清朝初期就有文獻記載,如“俄爾吞”、“俄羅春”,最後統一稱為“鄂倫春”。關於鄂倫春的名稱的含義,有兩種說法:一是“住在山嶺上的人”,因為鄂倫春語將“山頂”稱為“鄂倫”,“人們”稱為“春”;二是他們把馴鹿也叫“鄂倫”,因此“鄂倫春”也有“使用馴鹿的人”的意思。

大興安嶺馴鹿 攝影:塵濤韻影

大興安嶺馴鹿 攝影:塵濤韻影

大約在 200多萬年以前,地質上稱之為更新世後期,分佈在歐亞大陸上的馴鹿曾是人類主要的食物之一。那時的人類主要依靠捕食馴鹿吸取營養,維持了大約有幾千年,所以人類的祖先總是把鹿視為聖潔,賦予了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傳說。西方也是如此,他們讓鹿給聖誕老人拉車,給孩子們送去禮物。

大興安嶺馴鹿 攝影:塵濤韻影

馴鹿主要以凍土帶的植物為食,夏天它們吃青草、樹葉和鮮蘑;冬天扒開積雪尋找地衣和苔蘚吃。馴鹿區別於世界上其他鹿種的最大特點是雄鹿和雌鹿都長著樹枝般的角,它的名字是從印第安語“克薩里布”演變而來,其意為“雪路先鋒”。這個名起得非常恰當,因為它強壯而靈活的四肢及那堅硬而寬大的四蹄,使它不僅在雪地上行進自如,也能從1米深的堅硬雪裡刨出食物。

大興安嶺馴鹿 攝影:塵濤韻影

鄂倫春族人在零下40多度的極端條件下生存,林海雪原之中堅守著最原始的狩獵方式,與馴鹿為伴,他們被稱為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因為也是亞洲至今唯一馴養馴鹿的民族,他們也被稱為“使鹿部落”,代表著一種獨特的北極圈原始民族文化現象。

塔河十八站 攝影:塵濤韻影

在大興安嶺地區塔河縣十八站,我們探訪到了尋獵的鄂倫春族人。鄂倫春獵人崇拜大自然,在自然裡生活,他們僅攝取生存的必需品,他們信奉薩滿教,相信森林之靈。

鄂倫春族獵人 攝影:塵濤韻影

鄂倫春族獵人 攝影:塵濤韻影

狩獵是鄂倫春族人生存的需要,一年四季他們都遊獵在茫茫的林海中。獵馬和獵狗是鄂倫春族獵民不可缺少的幫手,被稱為"獵人的夥伴"。鄂倫春人的獵馬和獵狗都很通人性,出於這個特殊的原因,鄂倫春人一般不殺馬和狗,也不吃馬肉和狗肉。

鄂倫春族獵人 攝影:塵濤韻影

長期的遊獵生活使鄂倫春人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僅每個獵人精騎善射,而且對各種野生動物的習性和活動規律也都瞭若指掌,掌握了一套獨特的狩獵方法。一個成熟的獵手,見到野獸的蹤跡後,就能看出此動物所走的方向、時間長短,甚至判斷出公母來,準確地判斷出動物在什麼方位,根據山形、風向去尋找,十有八九能獵到。鄂倫春族人天性的狩獵文化造就了其勇敢強悍、不屈不撓的性格,讓我聯想到新福特翼虎GFX無盡之旅,這種無畏困難、勇於探索的精神相媲美。

呼瑪白銀納鄉 攝影:塵濤韻影

在呼瑪縣的白銀納鄉是目前鄂倫春族人居住的地方之一,伴隨城市化進程的發展,鄂倫春族人逐漸從山林中走出來,政府修建了完善的配套居住社區,曾經的森林獵手們在城鄉安營紮寨了。生活條件的改變,沒有讓鄂倫春族人忘卻遠古的生活方式,鄂倫春族人的服飾就充分體現了狩獵民族的特色。

鄂倫春族服飾 攝影:塵濤韻影

鄂倫春婦女加工的麅皮結實、柔軟、輕便,為了適應寒冷氣候和狩獵生活所創制的麅皮衣和麅皮帽,獨具匠心,別具特色。麅皮衣,鄂倫春語叫"蘇恩",衣服保持了麅皮的本色,用麅筋搓成細線縫製,身上裝飾"弓剪形"、"鹿角形"、"雲卷形"等圖案,既美觀又結實。

製作工藝品的白樺樹皮 攝影:塵濤韻影

鄂倫春人生活的大小興安嶺,樺樹遍地叢生,勤勞的鄂倫春人沒有辜負大自然的饋贈,棵棵白樺樹,張張樺樹皮經過他們靈巧的雙手,就變成了各種各樣的樺皮器皿、樺皮船等生產生活用具和工藝品,形成了古樸典雅的樺皮文化。

每年的初夏時節,樺樹水分大,是鄂倫春人剝取樺樹皮的季節。他們選取粗壯、挺直而又光滑的樺樹,用刀子在樹幹的上端和下端各劃開一圈口子,然後再在上下兩口間豎劃一刀,用雙手將長方形的樺皮順樹幹慢慢撕下,來年這棵樹又能生出新的樺皮。

呼瑪白銀納鄉鄂倫春族手藝人 攝影:塵濤韻影

鄂倫春族手工藝品 攝影:塵濤韻影

鄂倫春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是製作樺皮製品的能工 巧匠。他們人人都能用樺皮和馬尾或麅、鹿、犴筋撚成的線縫製各種所需的用品,並在上面雕繪上各種花紋圖案。大型的樺皮用品有衣箱、水桶、簍子。中型的有盆 、帽盒、針線盒、採集貯存野果用的小桶,小型的有碗 、煙盒、藥盒等。

冬季獵魚

呼瑪縣位於大興安嶺東麓,黑龍江上游西南岸。西部和北部與新林區、塔河縣毗鄰,南與黑河市、嫩江縣接壤,東部與俄羅斯施馬諾夫斯克市、斯沃搏德內市和馬格達加奇區隔江相望。對俄邊境線長達371公里,占到大興安嶺地區對俄邊境總長的近二分之一,也是黑龍江省對俄邊境線最長的縣份。173號界碑在冰封的黑龍江邊浩然矗立,晨曦的金色光輝下更外威嚴。

呼瑪中俄界碑 攝影:塵濤韻影

冰凍的江面如鐵塊一般,在江面上捕魚對我來說是件稀罕事,不是親眼目睹,難以想像在幾尺厚的冰塊下還有活潑的江魚。跟獵魚人攀談,他們說江面沒上凍之前預先佈置大繩,冬捕時就利用這根大繩穿網;在一處冰面鑿一個洞,用"引子”拖帶一條細繩,到一定的距離後,在“引子”停止的冰面打洞撈出,用細繩拴著漁網下進冰下的水中,就可以捕魚了。

冰封的黑龍江上的獵魚人 攝影:塵濤韻影

冰封的黑龍江上的獵魚人 攝影:塵濤韻影

在冰面上捕魚首先要學會找魚,不是所有的冰面打開就會有魚。聽老練的獵魚人講,獵魚前一般都要找“魚窩子”,就是已斷流或接近斷流的深坑。冬天時各種魚都集中在這樣的地方,“魚窩子“大都水較深,冰的顏色呈青黑色,冰面大多凹陷成鍋的形狀。手持二十多斤重的冰鑹鑿洞、再用冰鏟挖出冰屑,在溫度零下30多度的環境下幹活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冰封的黑龍江上的獵魚人 攝影:塵濤韻影

冰封的黑龍江上的獵魚人 攝影:塵濤韻影

這種漁獵文化源于史前,盛于遼金,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是一種古老而神秘的技藝。對生活在東北的漁民來說,這種祖先流傳下來的捕魚方式,是他們賴以為生的一種技能。

滴水成冰、哈氣成淞的溫度讓出水的小魚瞬間封凍,極寒的天氣會使裸☆禁☆露在外的皮膚極易凍傷,看到獵魚人裸手在冰水中操持,心中不由敬畏。挑戰自然,挑戰自我!一路極寒自駕之旅,新福特翼虎GFX無盡之旅正是給我們帶來這種頑強不屈的精神!

冰雪撒歡

冰封的黑龍江上潑水成冰 攝影:塵濤韻影

冰封的黑龍江上潑水成冰 攝影:塵濤韻影

黑龍江上的日出 攝影:塵濤韻影

在黑龍江呼瑪邊境,江面溫度零下33攝氏度 ,讓我領略了冰凍三尺的真正寒意。天氣雖冷,卻阻擋不了我們炫酷的“潑水成冰”玩法。不曾想像過在東北零下的溫度裡,把熱水往空中灑去會是怎樣的美景,如果沒有身臨其境,無法感受那白色如煙花般的燦爛直擊人心。

稻盛和夫說,要用“極認真”的態度去工作、生活。對於極寒的東北我不僅認真了,更是竭力的去感受去擁抱,人因夢想而奮鬥,人因奮鬥而挑戰。

來吧朋友,零下30攝氏度的極寒之旅,曾經對寒冬的恐懼在這裡能化為激情,冰雪世界的魅力在感召我們!挑戰極寒,新福特翼虎GFX無盡之旅,讓我更清晰的認識了這個冰天雪地的世界!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呼瑪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10-3月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塵濤韻影 更新:2017.12.25

呼瑪河冰霧 攝影:塵濤韻影

就像歌中唱到的一樣“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想要得到好東西或擁有好結果,通常都會歷經辛苦和磨礪。世間美景總藏匿在最危險或最難抵達之處,我們想一親芳澤,要麼歷經艱苦跋涉、要麼忍受身心煎熬......這點對於喜歡攝影的我們來說,更加感同身受。

我穿上了生平最厚實的衣物,包裹的活脫脫像個太空人,臃腫的外形和身邊車身線條運動流暢的新福特翼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攝影是追逐光影的藝術,每束魔幻的光影下是線條的極致美感,線條延續了一幅照片的生命,亦是車的靈魂。

日出 攝影:塵濤韻影

大興安嶺有“找北到漠河、登高在呼中,興安旅遊到哪邊、漠河北極呼中山”之說。北亞四季之美的林海雪原,獨有的偃松、獨有的紅毛柳,秋季的五花山色,孕育了大興安嶺生態奇觀的呼瑪河源頭、蒼山、“興安之巔”大白山,都無不展示著呼中的獨特魅力。

呼中蒼山公園 攝影:塵濤韻影

呼中蒼山公園 攝影:塵濤韻影

呼中蒼山公園 攝影:塵濤韻影

蒼山林海的色彩就像一幅油畫,濃抹淡寫、隨意自然,常令人駐足,凝望,感懷。沉寂的冬日,沉睡的草木,時間仿佛靜止卻又在繚繞的雲霧中悄然溜走。

探尋鄂倫春族人的足跡

沿大興安嶺繼續深行,伴隨新福特翼虎探索的腳步,我們一路尋找生活在大興安嶺地區的狩獵民族——鄂倫春族人。鄂倫春族分佈的地域分為17世紀中葉以前和以後兩個時期。17世紀中葉前,主要分佈在貝加爾湖以東,黑龍江以北,直到庫頁島的廣大地區;17世紀40年代,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鄂倫春人逐漸南遷到黑龍江南岸大、小興安嶺地區,分別在呼瑪爾河流域,遜河、沾河、烏雲河、嘉蔭河流域,阿裡河流域,多布庫爾河流域和托河流域五個流域過著遊獵生活。

“鄂倫春”這一族在清朝初期就有文獻記載,如“俄爾吞”、“俄羅春”,最後統一稱為“鄂倫春”。關於鄂倫春的名稱的含義,有兩種說法:一是“住在山嶺上的人”,因為鄂倫春語將“山頂”稱為“鄂倫”,“人們”稱為“春”;二是他們把馴鹿也叫“鄂倫”,因此“鄂倫春”也有“使用馴鹿的人”的意思。

大興安嶺馴鹿 攝影:塵濤韻影

大興安嶺馴鹿 攝影:塵濤韻影

大約在 200多萬年以前,地質上稱之為更新世後期,分佈在歐亞大陸上的馴鹿曾是人類主要的食物之一。那時的人類主要依靠捕食馴鹿吸取營養,維持了大約有幾千年,所以人類的祖先總是把鹿視為聖潔,賦予了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傳說。西方也是如此,他們讓鹿給聖誕老人拉車,給孩子們送去禮物。

大興安嶺馴鹿 攝影:塵濤韻影

馴鹿主要以凍土帶的植物為食,夏天它們吃青草、樹葉和鮮蘑;冬天扒開積雪尋找地衣和苔蘚吃。馴鹿區別於世界上其他鹿種的最大特點是雄鹿和雌鹿都長著樹枝般的角,它的名字是從印第安語“克薩里布”演變而來,其意為“雪路先鋒”。這個名起得非常恰當,因為它強壯而靈活的四肢及那堅硬而寬大的四蹄,使它不僅在雪地上行進自如,也能從1米深的堅硬雪裡刨出食物。

大興安嶺馴鹿 攝影:塵濤韻影

鄂倫春族人在零下40多度的極端條件下生存,林海雪原之中堅守著最原始的狩獵方式,與馴鹿為伴,他們被稱為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因為也是亞洲至今唯一馴養馴鹿的民族,他們也被稱為“使鹿部落”,代表著一種獨特的北極圈原始民族文化現象。

塔河十八站 攝影:塵濤韻影

在大興安嶺地區塔河縣十八站,我們探訪到了尋獵的鄂倫春族人。鄂倫春獵人崇拜大自然,在自然裡生活,他們僅攝取生存的必需品,他們信奉薩滿教,相信森林之靈。

鄂倫春族獵人 攝影:塵濤韻影

鄂倫春族獵人 攝影:塵濤韻影

狩獵是鄂倫春族人生存的需要,一年四季他們都遊獵在茫茫的林海中。獵馬和獵狗是鄂倫春族獵民不可缺少的幫手,被稱為"獵人的夥伴"。鄂倫春人的獵馬和獵狗都很通人性,出於這個特殊的原因,鄂倫春人一般不殺馬和狗,也不吃馬肉和狗肉。

鄂倫春族獵人 攝影:塵濤韻影

長期的遊獵生活使鄂倫春人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僅每個獵人精騎善射,而且對各種野生動物的習性和活動規律也都瞭若指掌,掌握了一套獨特的狩獵方法。一個成熟的獵手,見到野獸的蹤跡後,就能看出此動物所走的方向、時間長短,甚至判斷出公母來,準確地判斷出動物在什麼方位,根據山形、風向去尋找,十有八九能獵到。鄂倫春族人天性的狩獵文化造就了其勇敢強悍、不屈不撓的性格,讓我聯想到新福特翼虎GFX無盡之旅,這種無畏困難、勇於探索的精神相媲美。

呼瑪白銀納鄉 攝影:塵濤韻影

在呼瑪縣的白銀納鄉是目前鄂倫春族人居住的地方之一,伴隨城市化進程的發展,鄂倫春族人逐漸從山林中走出來,政府修建了完善的配套居住社區,曾經的森林獵手們在城鄉安營紮寨了。生活條件的改變,沒有讓鄂倫春族人忘卻遠古的生活方式,鄂倫春族人的服飾就充分體現了狩獵民族的特色。

鄂倫春族服飾 攝影:塵濤韻影

鄂倫春婦女加工的麅皮結實、柔軟、輕便,為了適應寒冷氣候和狩獵生活所創制的麅皮衣和麅皮帽,獨具匠心,別具特色。麅皮衣,鄂倫春語叫"蘇恩",衣服保持了麅皮的本色,用麅筋搓成細線縫製,身上裝飾"弓剪形"、"鹿角形"、"雲卷形"等圖案,既美觀又結實。

製作工藝品的白樺樹皮 攝影:塵濤韻影

鄂倫春人生活的大小興安嶺,樺樹遍地叢生,勤勞的鄂倫春人沒有辜負大自然的饋贈,棵棵白樺樹,張張樺樹皮經過他們靈巧的雙手,就變成了各種各樣的樺皮器皿、樺皮船等生產生活用具和工藝品,形成了古樸典雅的樺皮文化。

每年的初夏時節,樺樹水分大,是鄂倫春人剝取樺樹皮的季節。他們選取粗壯、挺直而又光滑的樺樹,用刀子在樹幹的上端和下端各劃開一圈口子,然後再在上下兩口間豎劃一刀,用雙手將長方形的樺皮順樹幹慢慢撕下,來年這棵樹又能生出新的樺皮。

呼瑪白銀納鄉鄂倫春族手藝人 攝影:塵濤韻影

鄂倫春族手工藝品 攝影:塵濤韻影

鄂倫春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是製作樺皮製品的能工 巧匠。他們人人都能用樺皮和馬尾或麅、鹿、犴筋撚成的線縫製各種所需的用品,並在上面雕繪上各種花紋圖案。大型的樺皮用品有衣箱、水桶、簍子。中型的有盆 、帽盒、針線盒、採集貯存野果用的小桶,小型的有碗 、煙盒、藥盒等。

冬季獵魚

呼瑪縣位於大興安嶺東麓,黑龍江上游西南岸。西部和北部與新林區、塔河縣毗鄰,南與黑河市、嫩江縣接壤,東部與俄羅斯施馬諾夫斯克市、斯沃搏德內市和馬格達加奇區隔江相望。對俄邊境線長達371公里,占到大興安嶺地區對俄邊境總長的近二分之一,也是黑龍江省對俄邊境線最長的縣份。173號界碑在冰封的黑龍江邊浩然矗立,晨曦的金色光輝下更外威嚴。

呼瑪中俄界碑 攝影:塵濤韻影

冰凍的江面如鐵塊一般,在江面上捕魚對我來說是件稀罕事,不是親眼目睹,難以想像在幾尺厚的冰塊下還有活潑的江魚。跟獵魚人攀談,他們說江面沒上凍之前預先佈置大繩,冬捕時就利用這根大繩穿網;在一處冰面鑿一個洞,用"引子”拖帶一條細繩,到一定的距離後,在“引子”停止的冰面打洞撈出,用細繩拴著漁網下進冰下的水中,就可以捕魚了。

冰封的黑龍江上的獵魚人 攝影:塵濤韻影

冰封的黑龍江上的獵魚人 攝影:塵濤韻影

在冰面上捕魚首先要學會找魚,不是所有的冰面打開就會有魚。聽老練的獵魚人講,獵魚前一般都要找“魚窩子”,就是已斷流或接近斷流的深坑。冬天時各種魚都集中在這樣的地方,“魚窩子“大都水較深,冰的顏色呈青黑色,冰面大多凹陷成鍋的形狀。手持二十多斤重的冰鑹鑿洞、再用冰鏟挖出冰屑,在溫度零下30多度的環境下幹活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冰封的黑龍江上的獵魚人 攝影:塵濤韻影

冰封的黑龍江上的獵魚人 攝影:塵濤韻影

這種漁獵文化源于史前,盛于遼金,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是一種古老而神秘的技藝。對生活在東北的漁民來說,這種祖先流傳下來的捕魚方式,是他們賴以為生的一種技能。

滴水成冰、哈氣成淞的溫度讓出水的小魚瞬間封凍,極寒的天氣會使裸☆禁☆露在外的皮膚極易凍傷,看到獵魚人裸手在冰水中操持,心中不由敬畏。挑戰自然,挑戰自我!一路極寒自駕之旅,新福特翼虎GFX無盡之旅正是給我們帶來這種頑強不屈的精神!

冰雪撒歡

冰封的黑龍江上潑水成冰 攝影:塵濤韻影

冰封的黑龍江上潑水成冰 攝影:塵濤韻影

黑龍江上的日出 攝影:塵濤韻影

在黑龍江呼瑪邊境,江面溫度零下33攝氏度 ,讓我領略了冰凍三尺的真正寒意。天氣雖冷,卻阻擋不了我們炫酷的“潑水成冰”玩法。不曾想像過在東北零下的溫度裡,把熱水往空中灑去會是怎樣的美景,如果沒有身臨其境,無法感受那白色如煙花般的燦爛直擊人心。

稻盛和夫說,要用“極認真”的態度去工作、生活。對於極寒的東北我不僅認真了,更是竭力的去感受去擁抱,人因夢想而奮鬥,人因奮鬥而挑戰。

來吧朋友,零下30攝氏度的極寒之旅,曾經對寒冬的恐懼在這裡能化為激情,冰雪世界的魅力在感召我們!挑戰極寒,新福特翼虎GFX無盡之旅,讓我更清晰的認識了這個冰天雪地的世界!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呼瑪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10-3月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塵濤韻影 更新: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