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足協兩大新政後遺症爆發 雜亂碎暴成中超主旋律

世界波致敬魯尼 韋世豪能否複刻巨星軌跡

暴風體育訊 本賽季,

為了提高本土球員的水準,足協出臺了限制外援和U23球員使用兩項新政。外援上場人數由3+1變成3人,取消亞洲外援;每隊首發陣容中至少要有一名U23球員,否則就判定該隊自動棄權。從中超前四輪的比賽來看,兩項新政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一些球隊甚至被動應付,聯賽的精彩程度和流暢性大打折扣。

韋世豪攻破老東家大門

U23新政: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足協的U23球員新政出發點是好的,就是想多給年輕球員上場時間,讓他們在實戰中得到鍛煉,積累比賽經驗。不過,U23新政並沒有規定球員的具體出場時間。換句話說,只要有U23球員首發,哪怕上場一分鐘就被換下,俱樂部的做法也不違規。中超球隊恰恰看到了這個政策的“漏洞”,

U23球員的出場時間紀錄不斷被刷新:智誠和遼足比賽中,遼足U23球員王嶠出場16分鐘就被換下,成為新政實施後第一個被換下的U23球員。隨後,恒大和上港比賽中,上港隊的U23球員張華晨第15分鐘就被換下,打破了王嶠的紀錄;本輪,張華晨僅僅踢了11分鐘就被博阿斯換下,刷新了自己保持的U23球員最快被換下紀錄。

此外,其他中超球隊也將U23球員作為主要換人對象。而對一些早已坐穩球隊主力的U23球員來說,

這項政策並沒有太大影響。比如高准翼、黃政宇等,他們本身就是所在球隊的主力,基本都可以打滿全場。而像河南建業隊,竟然在和國安隊的比賽中派出了四名U23球員。由此可見,各隊執行U23新政並不太統一。中超球隊的情況不太一樣,U23球員對有些球隊來說是負擔,對有些球隊來說是財富。所以,有的球隊消極應付,有的球隊超額執行。

外援新政:激烈有餘,

精彩不足

足協取消了亞洲外援政策,3+1變成了3+0,一場比賽只能派上三名外援。這個政策最直接的後果是,韓國外援集體消失,三外援都用在了中前場,中超球隊越來越多開始採用703的簡單粗暴打法,即後面7名國內球員防守,進攻全交給三名外援。由於缺少了一名外援的串聯,直接導致比賽犯規不斷,比賽斷斷續續不流暢。一項技術統計資料顯示,前四輪場均淨比賽時間只有46分鐘,

比上賽季同期的53分鐘減少了7分鐘。以前,亞洲外援基本都是很多球隊的後防主力,如申花隊的金基熙、上港隊的金周榮、富力隊的張賢秀等。如今,在外援新政下,韓國外援都坐在了替補席上,申花、國安、上港等球隊的後防線變成了清一色的本土球員。

近兩輪,在國安和申花、華夏幸福和申花的比賽中,均出現了後防線低級失誤送大禮幫助對方破門的場面,這是外援新政的後遺症之一。在外援新政下,中超聯賽正在變得激烈有餘,精彩不足,技術含量和流暢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這足以引起足協的反思,任何新政都具有兩面性,就看到底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如果由於實施新政,導致聯賽水準下降,那麼就需要及時進行調整了。(icerain)

在外援新政下,中超聯賽正在變得激烈有餘,精彩不足,技術含量和流暢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這足以引起足協的反思,任何新政都具有兩面性,就看到底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如果由於實施新政,導致聯賽水準下降,那麼就需要及時進行調整了。(ice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