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謀士提一關鍵性建議,項羽的回答讓人啼笑皆非,註定其失敗結局

項羽在巨鹿之戰破釜沉舟大敗40萬秦軍主力以後,不僅成功為其叔父報仇,還擊潰了秦軍的有生力量,而項羽也在起義軍和各路諸侯中建立了巨大的威望。項羽感到優勢很大,

隨後接管秦都咸陽,有稱霸天下之勢。項羽確實有稱霸天下之心,不過他之後的幾項舉措卻成為他最終失敗的關鍵。

其一、項羽攻入咸陽後大肆燒殺搶掠。這對於取得民心來說無疑是致命的,而劉邦的“約法三章”顯然更得民心,也為他之後奪三秦之地打下基礎。

其二、自恃功高。楚懷王本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而先入咸陽的是劉邦,但項羽卻仗著自己勞苦功高且勢大完全不把楚懷王和劉邦放在眼裡,佯尊楚懷王為義帝並將其徙於郴縣。後來更是派英布殺之,這不僅大失民心,也成為後來劉邦討伐項羽的出師之名。

其三,鴻門宴放走劉邦。項羽手下的謀士范增就曾敏銳地察覺到劉邦是最大的威脅,所以想假意鴻門宴而殺之。而項羽先是把曹無傷給賣了,後又因為自己的“仁義之心”遲遲不對劉邦下手,這也讓劉邦有機會逃走,事後還很高興的收下了劉邦的禮物,範增怒言“豎子不足與謀。”

後來項羽又將功高的劉邦遷于巴蜀惡地,自己的親信就封于富庶之地,這也引起了各路諸侯的不滿。

如果這些舉措只是對項羽不利的話,這項舉措就很致命了。入主咸陽後,有人勸項王說:“關中有山河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建都可成霸業,”項羽卻悶悶不樂地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耳,”此人一聽,便憤慨地說:“人們都說楚人沐猴而冠,

真是說對了。”

項羽對於建都問題上務虛的觀念反映了他性情上的浮躁和短見的政治眼光。

後來劉邦以關中為基地,安定巴蜀後收復三秦,主動出擊,楚漢爭霸的格局開始形成。項羽雖然也有過彭城之戰這樣漂亮的勝仗,

終因自己的孤傲與軍事上的頻頻失策被漢軍圍於該下,四面楚歌的的楚軍大敗,項羽也於烏江自刎。

垓下之戰標誌著楚漢戰爭的結束,中國再次歸為一統,劉邦則建立了漢朝,史稱西漢,劉邦是為漢高祖。漢朝實現秦朝的郡縣制,成為歷史上第二個封建王朝,到漢武帝時期,漢朝政治、經濟、軍事達到頂峰,也有了漢民族的稱呼,漢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朝代之一。

到漢武帝時期,漢朝政治、經濟、軍事達到頂峰,也有了漢民族的稱呼,漢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朝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