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話中藥發展史(11)上|宋朝出那麼多藥典幹嘛

作者:花大熊

五代的混亂是巨大的,因為混亂的是人心。當每個人都有窺視自己最大利益的野心時,五代的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那麼的渺小。

接下來的兩宋卻是一個奇怪的朝代,

老文"滿江紅"很好的描述了被陳寅恪形容為中國古代文明頂峰的宋代。

在許多人看來宋朝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積弱”二字似乎是把這個統治中國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給蓋棺定了論。按中國傳統對王朝的評價標準來看宋朝也確實挺丟人的。首先,要有強大的中央集權——這一點似乎還過得去;其次,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域還不夠,

頂好是把莫斯科也弄來——這方面就差勁了,南宋偏安一隅就不必提了,諸如“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之類的諷刺詩句大把的有,就是北宋,真正把東部的國境線推到長城一線的時間也不過是一瞬間而已,西北就更不用說;最後就是要揚國威於域外——“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最好是每年封一次狼居胥——這宋朝就更加糟糕了,什麼長驅漠北,直搗黃龍就別提了,連自己都保不住,
每年不斷的送錢,叫叔叫伯的還老是挨揍。兩個皇帝作了俘虜,兩次在大陸上待不住要跑到海上去,還有楊家將,岳飛的悲劇——這些都堪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光輝事蹟。

但是,如果我們改變一下自己的視角,試試按另一種標準來看待歷史,不是只看王侯將相的“千秋功績”,而是看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也許情況就會大不相同。

這位作者應該和老熊一代人,

因為現在的孩子大多對楊家將、岳飛很是陌生。不知作者現在到那裡去了。

宋代在除軍事外的任何一個領域都有著驚人成績單。其實軍事上也就是戰事不利,軍事科技絕不是那麼窩囊。其他的不是老熊的擅長,能多說兩句的只有醫藥了。

宋代延續了唐朝官方修訂藥典的傳統。而且是在開國之初就開始做這件事。不但如此,宋代修編本草的次數和力度雄踞所有王朝之冠。

開寶6年(西元973年),此時宋朝和北方的戰爭尚且如火如荼,宋政府就開始修訂一本叫做《開寶詳定本草》的書了。第二年,書剛剛完成,皇家出版社已經覺得書編寫的不好,讓作者馬上重來,這次就叫《開寶重定本草》。

八十年後,宋仁宗嘉佑二年(西元1057年),此時天下太平,包大人坐鎮開封府。皇帝老兒閑來無事,又想起咱該修個本草啥的,為和諧社會做點貢獻啊!於是命令掌禹錫,

蘇頌(就是發明渾天儀的那位仁兄)第三次修訂本草,這次修的自然就叫《嘉佑本草》(全名《嘉佑補注神農本草》)了。可惜宋政府的一片苦心全被歷史的紅塵掩埋——這三本本草都沒有流傳下來。

本草圖經

皇家出版社的書雖然今天看不到了,在當時顯然是暢銷書。讀過的人很多,北宋民間有錢人多,民科更多,終於有位叫唐慎微的民科做了件讓官科汗顏的事情。

唐慎微,四川名醫,出身于醫學世家。據說長相很是不好,想來早就絕了參加快男選秀的念頭。從政估計也沒法和北宋的那些超級偶像們PK。只好安安心心的當他的醫生了。既然是民科,所以他編書也是發揮了一個民科所有的草根特長,除了參考政府修訂的本草著作,還參考了佛家,道家,各種名著,據說引用的參考文獻有500種之多。四川也是中國藥用植物的大省,唐老先生估計也沒少上山去看看。反正經過了很LONG很LONG的時間後,終於1098年正式完成《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兩年之後1100年,著名的國學皇帝趙佶上臺了。

《證類本草》共載藥物1764種,並附有900多幅圖片,就是下面這個樣子。

《證類本草》的蒙古刻本

此外還有3000個左右的方子,據說是靠唐慎微不收錢給人看病換來的。全書共31卷,約60萬字。

如此好書,怎能逃得過國學大師趙佶的法眼?趙佶大師當時正以身作則,發起一場愛國學,學國學,用國學的運動。很快(1108年),就有擔任過杭州仁和縣尉的艾晟加以整理(主要是把圖改了,摻了點東西),刊行于世,作為國學運動獻禮作品。這一年年號“大觀”,出版的本草書自然叫《大觀本草》(《經史證類大觀本草》)。同樣的事情八年後北宋政府又做了一次,這時的年號“政和”,於是《政和本草》(《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也誕生了。證類本草是如此之好,以至於高宗南逃,建立南宋小朝廷後(1159年),繼續以它為藍本,修訂出版官方本草,這一年年號紹興,出版的就是《紹興本草》(《紹興校定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宋政府在文化科技的建設上的用心和成績由此可見一斑。

好像是由於紙張保存的原因(1000年左右是紙張保存的一個檻),《證類本草》實際是我們今天能看到的真正原汁原味的最早本草著作了。感謝唐慎微,這位孜孜不倦,才華橫溢的民科!

讀過的人很多,北宋民間有錢人多,民科更多,終於有位叫唐慎微的民科做了件讓官科汗顏的事情。

唐慎微,四川名醫,出身于醫學世家。據說長相很是不好,想來早就絕了參加快男選秀的念頭。從政估計也沒法和北宋的那些超級偶像們PK。只好安安心心的當他的醫生了。既然是民科,所以他編書也是發揮了一個民科所有的草根特長,除了參考政府修訂的本草著作,還參考了佛家,道家,各種名著,據說引用的參考文獻有500種之多。四川也是中國藥用植物的大省,唐老先生估計也沒少上山去看看。反正經過了很LONG很LONG的時間後,終於1098年正式完成《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兩年之後1100年,著名的國學皇帝趙佶上臺了。

《證類本草》共載藥物1764種,並附有900多幅圖片,就是下面這個樣子。

《證類本草》的蒙古刻本

此外還有3000個左右的方子,據說是靠唐慎微不收錢給人看病換來的。全書共31卷,約60萬字。

如此好書,怎能逃得過國學大師趙佶的法眼?趙佶大師當時正以身作則,發起一場愛國學,學國學,用國學的運動。很快(1108年),就有擔任過杭州仁和縣尉的艾晟加以整理(主要是把圖改了,摻了點東西),刊行于世,作為國學運動獻禮作品。這一年年號“大觀”,出版的本草書自然叫《大觀本草》(《經史證類大觀本草》)。同樣的事情八年後北宋政府又做了一次,這時的年號“政和”,於是《政和本草》(《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也誕生了。證類本草是如此之好,以至於高宗南逃,建立南宋小朝廷後(1159年),繼續以它為藍本,修訂出版官方本草,這一年年號紹興,出版的就是《紹興本草》(《紹興校定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宋政府在文化科技的建設上的用心和成績由此可見一斑。

好像是由於紙張保存的原因(1000年左右是紙張保存的一個檻),《證類本草》實際是我們今天能看到的真正原汁原味的最早本草著作了。感謝唐慎微,這位孜孜不倦,才華橫溢的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