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陝西省隴縣“‘第一書記’真扶貧,絕不當“鍍金書記”!

《第一書記動態》:★刊發扶貧政策資訊 ★報導第一書記動態★宣傳扶貧工作典型★反映扶貧工作問題

陝西隴縣健全監督考核機制促“第一書記”真扶貧

“幹得好,工作出色就提拔;幹得不好,就要召回,讓能幹事、會幹事、真幹事的幹部得到重用。”陝西省隴縣今年對在扶貧一線的“第一書記”動了真格,先後對工作表現出色的36名提拔,對不符合條件或工作表現不好的43名召回調整。“‘第一書記’,到脫貧攻堅一線,須當好先鋒號、做好領頭羊,絕不是去鍍金的。

”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維芳說。

做好群眾貼心人

夏志平是隴縣文廣局下派到東南鎮予村的“第一書記”,2016年2月駐村以來,結合村裡的實際情況,成立合作社,發展烤煙、蘋果產業,並對果園整體規劃,邀請專家進行科學管理。通過“貧困戶+黨支部+企業”運行模式,將貧困戶全部納入合作社,既解決了貧困戶無工可打的局面,又解決了果品收購難的問題。

去年,全村發展烤煙1220畝,

實現產值310萬元,僅此一項,全村人均收入1500元。“夏書記多次動員我栽植烤煙,去年光烤煙就賣了3萬多元,不但照顧了家,還掙了這麼多錢,比在外面打工強多了。”貧困戶閆福軍說。

今年4月,由於業績突出,夏志平被提拔為隴縣招商局副局長。“駐村以來,我感受最深的是只有貼近群眾,才能做好群眾的貼心人,這些都是我以後工作的重要財富。”談到這兩年的駐村扶貧工作,

夏志平感觸頗深。

“脫貧攻堅開始後,奔波在村子裡頭,也想陪爸媽走一走,也想牽妻兒的手。舍小家來顧大家,是我堅守的理由……”近日,這首歌曲在朋友圈和各大視頻網站躥紅,這是新集川鎮保家河村“第一書記”李永濤自編的一首《扶貧路上》。李永濤到任後,不管天晴下雨,總是撲下身子走村入戶,摸村情、想辦法,讓這個貧困村看到了希望。

當好扶貧“滴灌管道”

如果說精准扶貧是“滴灌”的話,

那麼“第一書記”就是一根根“管道”。

“我志願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爭做攻堅克難的先鋒、引領致富的模範、服務群眾的標兵。”這是2016年2月22日,在縣裡幹部駐村包戶脫貧攻堅動員會上,103名扶貧駐村幹部的誓言。

如何讓“第一書記”待得住、幹得好?隴縣從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和考核評價機制入手,制定了《第一書記管理考核辦法》,建立了駐村工作、請銷假、工作日志和公開承諾、工作例會等6項管理制度。

定期採取個人述職、民主測評、個別談話等方式,對“第一書記”履職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提拔任用、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

“第一書記”與村幹部同出勤同考核。辦法規定對“第一書記”一月一督查、一季一排名、半年一考核、年度一綜合評優,對脫貧攻堅工作實行末位淘汰。據統計,被召回的“第一書記”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有的是部門主要領導,無法保證全脫產;有的身體不好,能力不足。

“對年度考核優秀的‘第一書記’,評優樹模、提拔使用時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基本稱職或排名處於後兩位的,組織部門給予誡勉談話;對不稱職或工作出現重大失誤、不作為不盡責的予以召回,由選派單位重新選派,問題嚴重的進行組織處理。”李維芳說。

端起粗瓷碗、吃吃農家飯,坐在板凳上、聊聊農家事,卷起袖子來、幹幹農家活……2015年6月以來,陝西省共選派1萬餘名“第一書記”奔赴農村,幫助建強基層組織,引領助推精准扶貧,著力辦好為民實事。隨著相關制度的明晰,越來越多幹部投身基層,投身脫貧攻堅,貢獻一份力量。

來源: 人民日報

能力不足。

“對年度考核優秀的‘第一書記’,評優樹模、提拔使用時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基本稱職或排名處於後兩位的,組織部門給予誡勉談話;對不稱職或工作出現重大失誤、不作為不盡責的予以召回,由選派單位重新選派,問題嚴重的進行組織處理。”李維芳說。

端起粗瓷碗、吃吃農家飯,坐在板凳上、聊聊農家事,卷起袖子來、幹幹農家活……2015年6月以來,陝西省共選派1萬餘名“第一書記”奔赴農村,幫助建強基層組織,引領助推精准扶貧,著力辦好為民實事。隨著相關制度的明晰,越來越多幹部投身基層,投身脫貧攻堅,貢獻一份力量。

來源: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