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為什麼午時三刻斬首 砍頭時又為什麼要噴酒呢

古代的時候,一般犯人執行死刑的時候,都是拉到菜市口,然後在午時三刻的時候,斬首示眾的,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古代的時候,要在午時三刻的時候,砍人頭呢?午時三刻又是現在的幾點鐘呢?

午時三刻,太陽掛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陰影最短的時候。這在當時人看來是一天當中“陽氣”最盛的時候。中國古代人們迷信的看法,認為殺人是“陰事”。

無論被殺的人是否罪有應得,他的鬼魂總是會來糾纏判決的法官、監斬的官員、行刑的劊子手以及和他被處死有關聯的人員。

所以在陽氣最盛的時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現。這應該是古人習慣在“午時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午時三刻這個時間,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點,這個時間,陽氣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說法中, 此時可以用旺盛的陽氣來沖淡殺人的陰氣。這應該是習慣上“午時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也許還有另一層意思。在“午時三刻”,

人的精力最為蕭索,處於“伏枕”的邊緣,所以此刻處決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腦袋落地的瞬間,也許痛苦會減少很多。這樣看來,選擇這樣的時間來處決犯人,有體諒犯人的考慮。

舊小說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說,意即,在午時三刻鐘(差十五分鐘到正午)時開刀問斬,

此時陽氣最盛,陰氣即時消散,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

陰陽家說的陽氣最盛,與現代天文學的說法不同,並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時三刻。古代行斬刑是分時辰開斬的,亦即是斬刑有輕重。

一般斬刑是正午開刀,讓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惡不赦之犯,必選午時三刻開刀,不讓其做鬼。皇城的午門陽氣也最盛,不計時間,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門斬首者,

也無鬼作怪。

砍頭前為何朝刀噴酒

在古代,劊子手在砍頭之前,都會朝著刀上噴酒,這是為什麼呢?有一種說法是為了祭刀,還有一種說法是,這樣可以辟邪。在古代是非常多的,像鹽、淨水、銀、艾草、香灰等等,都曾被人們當作驅邪物使用過。

酒之所以會衍生到這種莫名其妙的地方,

主要是因為過去的人們不知道什麼是病菌感染,只知道見過血的刀碰傷人之後,會使人得病甚至死亡(刀不乾淨引起的破傷風),但人們不明白,只以為是鬼怪作祟。

後來發現用酒可以有效降低這種風險,可人們同樣不懂這是什麼原理,於是就認為酒可以驅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