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劉強東曾開飯館失敗,雷軍曾創三色破產,有個人4次創業才成功!

►►【讀完用時】約2~3分鐘

創業之路上,哪個人沒有栽過跟頭呢?就連馬雲、雷軍、周鴻禕、劉強東……這些互聯網大佬也都經歷過血的教訓,不過他們並沒有因為一次的跌倒就一蹶不振,而是從失敗中總結吸取了不少創業的經驗和教訓,

並重新振作起來。

雷軍(小米創始人,現估值450億美元)

在成功前,他曾創立三色公司,因無法盈利破產。

在大學時,雷軍讀了一本講述蓋茨、約伯斯早年創業傳奇的書《矽谷之火》,對他有極大觸動——“我深深地被約伯斯的故事所吸引。

在武漢電子一條街打拼一段時間後,自我感覺良好,就開始做夢:夢想寫一套軟體運行在全世界的每台電腦上,夢想創辦一家全世界最牛的軟體公司。”

於是,他在大四和三位朋友創辦了三色公司。可惜的是,這家公司半年就被迫解散了。

對此,雷軍有三點反思:一是要有明確的盈利模式;二是要有前瞻的市場意識;三是要有一定的團隊管理能力。

陳歐(聚美優品創始人,市值24億美元)

曾創立GG遊戲平臺。

在南洋理工大學讀書時,陳歐憑著一台電腦,搭建起了一款線上遊戲平臺GG,並邀請到了兩位頂級魔獸高手,WCG冠軍和ESWC冠軍進行巔峰對決。這為他贏得了第一批用戶。

但隨著用戶量的增加,沒有資金儲備的陳歐日漸窘迫,

能拉到的贊助杯水車薪,投資人對他不屑一顧,這讓GG的發展舉步維艱。

而這時,陳歐要去斯坦福讀MBA,於是他便引入一位職業經理人打理公司,並出讓了部分股權。隨後,這位職業經理人引入其他天使投資人,通過運作,使陳歐手裡的股權只剩30%多,失去了對公司的掌控,最終被排擠出公司。

第二次創業,陳歐在國內成立了一家遊戲公司,模仿美國的商業模式,在社交遊戲中內置廣告。

但是由於國內市場與美國差別較大,這個公司很快也破產了。

這兩次失敗的創業經歷讓陳歐有了兩個收穫:一是公司需要有健康的股權組織構架;二是照搬國外模式行不通。

甄榮輝(前程無憂創始人,市值20億美金)

曾投資聲音郵件和磁性材料。

甄榮輝在創業前是一名諮詢顧問,年薪百萬元。在大陸經濟快速發展的大潮中,他想做“億萬富翁”,於是兼職做了一個聲音傳遞郵件的系統,還投資了磁性材料。但這兩次創業均以失敗告終。

在總結教訓時,他說:創業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必須全職去做;創業不能只從產品出發,有了好產品不意味著就有了客戶,客戶需要完整的服務,創業需要從產品導向轉為客戶導向。

劉強東(京東創始人,市值403億美金)

曾在中關村開餐館,被騙錢後關門。

大學畢業後,劉強東盤下了中關村附近的一家飯館。之前,店員薪水很低,住在地下室,平時只吃剩飯剩菜,老闆親自把控資金;劉強東接手後,給員工漲了工 資,改善了住宿環境,把採購和收銀權放給員工。由於管理鬆散,員工變著法子侵吞店裡的錢,沒過一年,原本盈利的飯店賠光了他的投入。

劉強東由此得到的教訓是——對員工一定要信任,但信任不等於沒有管理。

馬雲(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市值1825億美元)

馬雲歷經三次創業,直到阿裡赴美上市。

1994年,馬雲創立第一個機構:海博翻譯社。第一個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馬雲獨自背起麻袋去義烏,擺小攤養活翻譯社。

1995年,馬雲意外在西雅圖接觸到互聯網,他認定了互聯網是未來的方向。回國後馬雲和妻子、朋友籌集2萬人民幣創立了海博網路,並且啟動了中國黃頁專案。但是和杭州電信合作後,雙方產生分歧,讓馬雲決定放棄網站。

1997年底,馬雲受邀擔任中國外經貿部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總經理,開始接觸到外經貿業務,馬雲做B2B網站的想法開始逐步成熟。1999年,35歲的馬雲決心南歸杭州創業,開始自己的又一個創業公司——阿裡巴巴。

在馬雲看來,企業成功的經驗各有各的不同,但失敗的教訓是相似的。“我最大的心得就是思考別人怎麼失敗的,哪些錯誤是人們一定要犯的。” 馬雲表示,做企業著實不易,“95%的企業都倒下了”,避免犯倒下的人犯的錯誤,“把錯誤變成營養”,就能成為那倖存的5%。

創業是一場修行,可謂九死一生。

不是誰都能成功,也不是誰都能隨隨便便成功。你看後有和感觸?

►►更多趣文關注:Jack峰子哥;感恩點滴支持!

劉強東(京東創始人,市值403億美金)

曾在中關村開餐館,被騙錢後關門。

大學畢業後,劉強東盤下了中關村附近的一家飯館。之前,店員薪水很低,住在地下室,平時只吃剩飯剩菜,老闆親自把控資金;劉強東接手後,給員工漲了工 資,改善了住宿環境,把採購和收銀權放給員工。由於管理鬆散,員工變著法子侵吞店裡的錢,沒過一年,原本盈利的飯店賠光了他的投入。

劉強東由此得到的教訓是——對員工一定要信任,但信任不等於沒有管理。

馬雲(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市值1825億美元)

馬雲歷經三次創業,直到阿裡赴美上市。

1994年,馬雲創立第一個機構:海博翻譯社。第一個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馬雲獨自背起麻袋去義烏,擺小攤養活翻譯社。

1995年,馬雲意外在西雅圖接觸到互聯網,他認定了互聯網是未來的方向。回國後馬雲和妻子、朋友籌集2萬人民幣創立了海博網路,並且啟動了中國黃頁專案。但是和杭州電信合作後,雙方產生分歧,讓馬雲決定放棄網站。

1997年底,馬雲受邀擔任中國外經貿部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總經理,開始接觸到外經貿業務,馬雲做B2B網站的想法開始逐步成熟。1999年,35歲的馬雲決心南歸杭州創業,開始自己的又一個創業公司——阿裡巴巴。

在馬雲看來,企業成功的經驗各有各的不同,但失敗的教訓是相似的。“我最大的心得就是思考別人怎麼失敗的,哪些錯誤是人們一定要犯的。” 馬雲表示,做企業著實不易,“95%的企業都倒下了”,避免犯倒下的人犯的錯誤,“把錯誤變成營養”,就能成為那倖存的5%。

創業是一場修行,可謂九死一生。

不是誰都能成功,也不是誰都能隨隨便便成功。你看後有和感觸?

►►更多趣文關注:Jack峰子哥;感恩點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