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裝劇中的“刀下留人”在真實的歷史中有用嗎?

我們經常能在古裝劇中看到這麼一幕:有人要被斬首示眾時,正當劊子手就要手起刀落時,就有人騎著快馬大喊著“刀下留人”趕到,本來要被處死的人往往會因此得救。那真實的歷史中,

這句話真有用嗎?

我們就拿清朝時的鼇拜舉例子。在皇太極死後,多爾袞看到在朝堂之上揮舞刀子的鼇拜時,直接下令將鼇拜推出去斬了。然而順治帝卻苦苦相求,多爾袞只得作罷。

多爾袞發覺無法直接斬掉鼇拜,便暗地裡收集鼇拜罪證,

打算一鼓作氣把他做了。在多爾袞找足證據後,就直接下令捉拿鼇拜,並要斬首示眾。然而順治帝得到消息後立馬派人前去救鼇拜,這人就是騎著快馬趕到刑場大喊“刀下留人”,還好劊子手立刻就停止了行刑,鼇拜的命也就保住了。

多爾袞

多爾袞豈會善罷甘休,

接著找罪名要殺鼇拜,但每次都有人傳消息給順治帝,因此每次都有“刀下留人”救到鼇拜。這劊子手為啥會這麼聽話呢?因為皇帝的命令他沒膽子得罪,這“刀下留人”萬一是真的,他這一刀砍下去必定被追究罪責,基本上就死定了,所以還不如每次都停一停,保住自己小命要緊。

順治帝

鼇拜能夠每次死裡逃生,也是多虧了他對順治帝的忠心,這也讓他之後成了順治帝安排的顧命大臣。這清朝喊冤多是靠著皇帝聖旨才能夠“刀下留人”,宋朝時期又不一樣了。

宋朝時犯人被斬首前自己就可以喊個“刀下留人”“有冤”之類的,因為宋朝法律規定犯人喊冤就要終止行刑的,要換一個官員重審此案,而且原判官還得回避。

當然也不是無限喊冤有用的,要不然犯人也可以一直不用死了,這喊冤只得三次,多了就沒用了。

但是劊子手並不管別人喊冤不喊冤,一切看主審官的。哪怕有皇帝的快馬來喊“刀下留人”,主審官裝作聽不見,這劊子手依然是手起刀落。要是這人含冤被砍,

那罪責也是主審官的,劊子手並無責任。圍觀群眾喊冤也是沒用的,要是瞎鬧、嘴裡亂喊“刀下留人”,不僅沒用,還會導致自己被關進牢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