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後的武士”新選組:無人關心的浪人團體,究竟佐幕還是倒幕?

文|周渝

1863年,日本“天誅”事件層出不窮,甚至出現浪士起兵造反的事件。這年夏季,日本腹地大和五條爆發了“天誅組之變”, 以中山忠光為首的一群草莽志士高舉“尊王攘夷”大旗,拿起簡陋的刀劍槍炮,

向德川幕府發起無畏的衝擊,後因勢單力薄而被鎮壓。1864年3月,水戶藩又爆發“天狗黨之亂”, 當地尊攘志士因不滿推遲攘夷而在築波山舉兵,企圖大舉進京向一橋慶喜勸諫,不過在中途向金澤藩投降。當然,局勢沒有因層出不窮的暗殺與起事而傾向尊攘派,他們等來的將是幕府的血腥報復

土方歲三

暗殺雖有一時的震懾作用,卻很難真正動搖對手的根基。針對“天誅”,幕府組建武士組織見回組加以對抗,與此同時,開始招募浪人,維持京都地區的治安,對尊攘志士進行肅清,大名鼎鼎的“新選組”就這樣登上歷史舞臺。

新選組在當代動漫、遊戲及影視作品中出鏡率極高,諸如土方歲三、沖田總司等人物早已廣為人知,

他們的特徵明顯,隊員身著帶有山形紋的服飾,旗幟上有一醒目的“誠”字。他們被視為為劍而生,為劍而死的“最後的武士”。新選組的核心人物近藤勇與土方歲三都來自武州多摩郡,近藤勇生於1834年,原名勝五郎,15歲時拜入天然理心流道長,隔年成為第三代宗家近藤周助的養子。在正式繼承為第四代宗家後,改名為近藤勇,以劍術卓越而聞名。土方歲三比近藤勇小一歲,
生於富裕的農家,因很早斷奶而被周圍人稱為“鬼之子”。從少年時期起,歲三就愛舞刀弄棍,個性極其好勝,無論遇到任何事都絕不會將認輸、逃跑等字眼掛在嘴邊。但歲三並非一個粗魯莽撞的武夫,他的另一面,是愛好音樂與緋句的玉樹臨風的美男子,土方歲三緋號“豐玉”,喜歡歌詠春天,尤其是春季的梅花,在上京前,歲三曾挑選了自己創造的緋句編成《豐玉發句集》。可惜生於動盪的幕末,
土方歲三人生中的第一伴侶註定不是柔情似水的詩歌,而是手中冰冷的白刃。

近藤勇

文久三年(1863),幕府接受了清河八郎的建議,同意組織浪士組,負責在將軍上京的途中保護其安全,近藤勇、土方歲三等人因劍術高超而被選中。當年2月,

浪士組開始向京都進發,有意思的是,當浪士組抵達京都後,清河八郎表明了自己並非佐幕立場,並率多名浪士跟隨其返回江戶,但近藤勇、芹澤鴨等人執意留在京都,並加入了會津藩旗下的壬生浪士組,開始招募隊士,負責京都地區的治安。此時的浪士組還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鬆散浪人團體,組織內設筆頭局長一名(芹澤鴨),局長兩名(近藤勇、新見錦),副長兩名(山南敬助、土方歲三)。但浪士組辦事雷厲風行,對尊攘志士不遺餘力地進行清剿,“八一八政變”中還擔任了警衛工作,以“壬生狼”而聞名。八月十八日政變後,浪士組正式更名為“新選組”(又譯新撰組)。

隨著組織擴大,新選組內部鬥爭也愈演愈烈,芹澤鴨派與近藤勇派明爭暗鬥,最終演變成一次內部肅清。文久三年(1863)九月,以近藤勇、土方歲三為首的一派在八木邸營區內斬殺了醉得不省人事的芹澤鴨,隨後近藤與土方改組新選組,設局長一名(近藤勇),副長一名(土方歲三),總長一名(山南敬助),相傳土方歲三還制定了嚴格的局中法度,但目前還未有確切的史料證明該法度的存在。不過經此整改,浪士組的確從鬆散的浪人團體變成紀律嚴明的武士組織。

此後,京都的街頭,時常會見到打著“誠”字旗,身穿淺藍色隊服,袖口有白色山形紋的新選組隊士巡邏。這套經典的山形紋服飾後來成了人們對新選組的基本印象:淺藍是武士切腹時會穿的衣服色系,白色山形圖案的構想則是來源於歌舞伎《假名手本忠臣藏》中,赤穗47浪士所穿著的服裝,加上“誠”字旗,由內到外所表現的都是他們不畏死亡的忠君報國之志。不過這套經典服飾在歷史上登場的時間並不長,只在新選組成立初期為隊士穿著,後來隨著隊士人數發展超出預期,經典山形圖案隊服出現的頻率也就越來越少了。

新選組成立初期,雖有佐幕色彩,但並非與尊皇攘夷運動勢不兩立,從他們“尊皇敬幕攘夷”的理念上看,顯然更有公武合體的政治色彩。當然,此時還沒有人關心這個浪人組成的團體究竟持什麼立場,直到1864年發生在池田屋那場血戰之後,新選組才真正名震海內。

但浪士組辦事雷厲風行,對尊攘志士不遺餘力地進行清剿,“八一八政變”中還擔任了警衛工作,以“壬生狼”而聞名。八月十八日政變後,浪士組正式更名為“新選組”(又譯新撰組)。

隨著組織擴大,新選組內部鬥爭也愈演愈烈,芹澤鴨派與近藤勇派明爭暗鬥,最終演變成一次內部肅清。文久三年(1863)九月,以近藤勇、土方歲三為首的一派在八木邸營區內斬殺了醉得不省人事的芹澤鴨,隨後近藤與土方改組新選組,設局長一名(近藤勇),副長一名(土方歲三),總長一名(山南敬助),相傳土方歲三還制定了嚴格的局中法度,但目前還未有確切的史料證明該法度的存在。不過經此整改,浪士組的確從鬆散的浪人團體變成紀律嚴明的武士組織。

此後,京都的街頭,時常會見到打著“誠”字旗,身穿淺藍色隊服,袖口有白色山形紋的新選組隊士巡邏。這套經典的山形紋服飾後來成了人們對新選組的基本印象:淺藍是武士切腹時會穿的衣服色系,白色山形圖案的構想則是來源於歌舞伎《假名手本忠臣藏》中,赤穗47浪士所穿著的服裝,加上“誠”字旗,由內到外所表現的都是他們不畏死亡的忠君報國之志。不過這套經典服飾在歷史上登場的時間並不長,只在新選組成立初期為隊士穿著,後來隨著隊士人數發展超出預期,經典山形圖案隊服出現的頻率也就越來越少了。

新選組成立初期,雖有佐幕色彩,但並非與尊皇攘夷運動勢不兩立,從他們“尊皇敬幕攘夷”的理念上看,顯然更有公武合體的政治色彩。當然,此時還沒有人關心這個浪人組成的團體究竟持什麼立場,直到1864年發生在池田屋那場血戰之後,新選組才真正名震海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