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所謂“炒房大神的秘訣”

體面于文文 - 體面

昨天寫完文章後,大家留言挺多,

看來都對「湊首付」這事感興趣。

可以再說說。

有一位讀者在昨天的文末留言:

“2010年以前,用消費貸做首付,買了上海第一套房。2015年刷信用卡做首付,買了昆山一套房。2016年,首付刷信用卡買了海寧一套房。

隨著房價的上漲,我在家裡的地位啊,那是一飛沖天。

我不是聰明,只是太容易被銷售說服而已。

越女妹妹,可以誇我兩句嗎?”

一.

本來想誇,不過話到嘴邊,沒有說出來。

因為怕誤導一部分人。

高杠杆買房,在以往經常戰無不勝。

30塊錢的投入,再借一點,買100塊錢的東西,最後漲一倍到200塊錢。也就是:30塊的原始投入,收益卻有100塊。

過去的中國房地產,處於大幅增長的階段。結合各種信用卡、消費貸,利用可控的成本,投入到到一項穩健、高增長的品種裡——

不用想,只要現金流不斷,肯定大賺。

但現在風險已經不一樣。高杠杆買房的風險和挑戰,比以往高了不少。

拿北京來說,很明顯的感受是,

周圍郊區的房子降價了,賣房子的也驟然增多了。

鏈家上有幾個地區,之前完全沒有房源的社區,如今都蹦出了幾套房。

這種情況下,動杠杆的話,成本是確定的,收益是不見得有滴。

二.

以上是風險提示。

話雖這麼說,其實我對杠杆這個詞,也沒有極度反對。尤其是年輕人,適度加杠杆買個首套房,還是可行的。

我們經常會有一種感覺:

這個人工作也一般、收入也一般。

但某天,他突然就買房了。然後隨著房價上漲,沒過一年就成了「高產階層」。

看起來神奇的命運,本質只是動用杠杆,將財富積累的速度提升了好幾倍。

以前需要十來年完成的積累,縮短到兩三年就完成了。

盤點中國人的致富路徑,加杠杆買房是常見的方式。網上的炒房大神,基本秘訣都是運用各種方式,加足了杠杆,最終「衝破了命運階層」。

如果光靠工資積累,離「有產階層」的差距也會越來越明顯。

用高階思維打低階思維,結果不言喻。

所以年輕人,適當加一些杠杆,投到一些勝率可控的產品上,人生也多點希望...

至少大家沒有家庭負擔,事業處於成長期,未來充滿了無數種可能性,風險承受能力相對更高。

況且很多人還能利用職業優勢,獲得低息貸款。一些公務員、BAT之類的大公司職員,有了企業背書,更是行走的取款機。

——總不能等年紀大了,再加杠杆博取收益吧?

當然,也千萬要記得“適度”一詞。

你應該對未來的現金流心理有數,不要因為過度負債,而引發資金斷裂,這樣的慘痛教訓,現實中也是為數不少了:

因為無力承擔月供,不得不忍痛拋售資產;又或拆借高息資金,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