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投資不過山海關?我們和幾個東北創業者聊了聊

“投資不過山海關”,也更像是一句妖魔化的偏見——東北所存在的問題,可能存在於中國的所有欠發達地區。

本文共計3071字,閱讀時間5分鐘。

記者 | 藍予 唐亞華

編輯 | 趙力

今天,中誠信集團創始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毛振華控訴在黑龍江亞布力度假區被“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欺負愚弄的視頻廣為傳播,黑龍江省已經開始調查。

“投資不過山海關”又一次成為了焦點話題。

作為一名東北籍創業者,馮大輝曾在其小道消息微信公眾號裡說,

首先,東北經濟不景氣,互聯網很難快速發展。然後,東北人才一直外流,年輕人、互聯網一代沒人願意生活在東北。最後,對新興企業不友好,有關部門吃拿卡要司空見慣。沒錢,沒人,事兒多。這樣怎麼可能發展好互聯網呢?

我們找了幾位東北本地創業者,聊了聊他們所處的創業環境。在他們看來,這可能是環境使然,一些東北人的思維確實落後,

傳統守舊,一心想著“”大樹底下好乘涼”。在這種環境下,難招人才,難求融資,難辦手續。

但也有樂觀者,大連的無人貨架創業者張世元認為,東北的優勢也很明顯,相對滯後的環境給專案留了很多時間視窗,更有生存空間。“投資不過山海關”,也更像是一句妖魔化的偏見——東北所存在的問題,可能存在於中國的所有欠發達地區。

談到在東北創業的難,創業者們是這麼說的:

第一難關:招人才

人才或流失,或偏愛“鐵飯碗”

互聯網家裝行業創業者小周:

我是浙江人,在大連大學畢業後留在了當地,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2017年初我去杭州轉了一圈,感覺南方每個人都擼起袖子,打了雞血一樣往前沖,在東北就沒有這種感覺,大家都比較悠閒。我身邊一個很優秀的女孩子,她在一家民營公司裡月薪能拿八九千塊錢,但為了穩定的鐵飯碗,她花了8萬塊錢找人進了地鐵系統,

一個月拿兩三千塊錢。

我周邊的人有點瞧不上創業,他們覺得不太靠譜,想找穩定的工作。但是浙江那邊就覺得創業很正常,氣氛比較好,我現在多少有點後悔。

有朋友開玩笑說,合夥人一定不能找黑龍江的。在我們家裝行業,裝修工人也儘量不找東北人,因為東北工人相對不願意幹小活,錢要的比較狠,有些人可能想撈一筆,不做持久長遠的考慮。

要說互聯網創業,

找人才更難。可能跟東北大環境的人才流失比較嚴重,好多人才跑去北上廣深,再加上我們所能提供的環境跟優秀的人才不夠匹配,挺希望東北能夠跟南方一樣有更開放的環境。

第二難關:融資

投資機構不問創意,只問認識什麼人

藝術教育創業者小婁:

東北的教育市場確實是一片藍海,但融資太難了。

如果你在人脈關係上欠缺的話,在東北就會“寸步難行”。

首先找投資機構很不容易,像北京天津這種地方的大機構都不願意投東北的,因為阻礙太多了。

我有幾個朋友認識當地的投資機構,就介紹我去找他們聊了。

有一次我和一個延吉的投資機構聊融資的事兒,他們問我第一句話是:“你認識的最厲害的人是誰?”然後問我管道是什麼?你有沒有什麼職能部門的資源?從始至終沒有問我的創意是什麼。他們不會看你的能力,只會看年齡、社會經驗、人脈關係。

總體看來,整個創業環境都不是特別好。東北沒有什麼有名的投資機構,連申請創業貸款都難。我也在吉林省找了很多所謂的”投資機構”,大部分表面是創投公司,實則是借貸公司,比如今天這個公司借給我20萬,但會讓我簽一個協議,幾年之後要還回去30萬。

互聯網家裝行業創業者小周:

創業之初我聊了三個人投資人,一個是想拿自己的關係和人脈入股,不願意出錢,還有兩個只出三五十萬就要求控股,談了幾次都沒成功。投資機構也接觸了,我提出互聯網家裝這個概念,他們不認可,也沒有談成。

第三難關:辦手續

職能部門效率低

本地家裝行業創業者小教:

我在省內跨市做家裝生意,回公司註冊地開發票時出現了問題,一共43000元的發票,就開了1000多塊的,要不就是說我們企業太小,要不就是管轄地的問題。我在省內三個城市一共跑了十來趟,後來沒辦法找了稅務局局長,一句話就搞定了。

互聯網家裝行業創業者小周:

政府有支援創業的資金,每年下發的錢也不少,但是可能容易被一些有背景的項目拿到。我們公司當初想入住政府孵化空間,跑了幾個空間發現我們根本達不上他們的要求,他們拒絕我們的理由是我們更像傳統的裝修公司,但我整體上感覺,整個申請競爭的環節並不透明,我去了杭州才發現了這種差別還不小。

第四難關:創業理念滯後

不能馬上掙錢,那還創什麼業?

互聯網傳媒行業創業者圈圈:

我第一次創業的合作夥伴父母不同意他出來創業。為此,他與父母簽訂了“賣身契”。如果第一年創業成功了,以後他就可以自由的發展。如果失敗了,那麼以後他的工作,生活,以及婚姻都要由父母決定。後來我們失敗了,他也就回去履行“賣身契”了。

本地藝術教育創業者小婁:

我創業之後,家裡人表面說我的孩子做什麼我都支持,但是自己內心裡還是在打鼓。我媽曾對我說:“你不要規模做得太大,那樣壓力太大了。”

有次我談了一個中韓合作,三個人合夥準備開一個3000多平的藝術學校,家裡人就不放心,對我說:“你這做得太大了,你就整個小車庫,教教學生得了。”

最後因為其他原因沒做成,他們就可開心了。

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想創業都是“我不能賠”,剛開張就要賺錢。比如做餐飲行業,東北人有一個特別明顯的特點,我店開張了,我所有的朋友都得來捧場,不捧場不是朋友。在他們看來,開張第一周就要賺錢,不然就不是一個好生意。

本地家裝行業創業者小教:

現在家裡人還是“不支持也不反對“的態度,還是因為還沒有賺到錢。他們都希望我在體制內做,畢竟背靠大樹好乘涼。大部分人也都是這個心理。

但是,“就算這麼多困難,我還願意在東北幹下去”

本地藝術教育創業者小婁:

但經歷過這麼多事情,我還是願意在這兒幹,主要是藝術教育的前景還是好的,尤其是做集訓營。首先,東北的家長還是很願意撒手讓孩子被別人管的。他們也願意在孩子教育上花錢,和北京天津比其實花得都差不多。我曾經估算過,在長春,一個孩子從幼稚園到上初中,家長至少要花50萬。再就是租金便宜,在大學城租一棟四層樓,每層1000平,一年租金才20萬。這樣看,利潤還是很高的。

無人貨架創業者張世元:

其實我不太認同“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觀點,我身邊不少朋友都拿到了騰訊、美團等的投資,不管關內關外,還是看專案吧。

東北發展相對滯後,但機會也多,很多事物在南方相對已經成熟了,在北方還沒有興起,像無人貨架我們做得時候東北被還沒有起步,這樣就給了我們時間上的視窗。

之前,我們在大連和北京兩地同時拓展市場,遇到的困難沒什麼差異,結果在大連做得挺好的,在北京反而沒有存活下來。

因為這一行利潤比較低,而北京各方面成本比較高,雖然市場非常大,但很多問題需要高成本去解決。我們把北京的項目撤掉以後,集中在大連發力。大連租金低,高等院校比較多,人才成本相對較低,發展反而較好。

北上廣等地區經濟環境、職場環境、政策、人才等因素都比較好,但是對我來說這些都抵不過成本問題。地域、專案、市場領域等都需要匹配,在東北,房租、用人、供應鏈、人脈資源等都在起步階段優勢比較大。

被妖魔化的“投資不過山海關”

“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是對東北信用的抹黑嗎?這背後,一方面有其固化的原因,但也不乏妖魔化的地域偏見。

在張世元看來,東北人比較務實,以生存和賺錢為第一要務,沒有特別大的理想和宏觀目標,眼界不夠開闊,觀念和意識都沒有打開,這個可能是東北跟發達地區的主要區別。

他同樣提到,東北人骨子裡有思維定勢,東北太富饒了,因為他們知道春天播下種子秋天就能收穫,所以就不願意天天去地裡鋤草,不去想著精深細作,怎麼樣讓莊稼長得更好。而在新的經濟環境下,這種思維就落伍了。

江浙一帶有的就是貿易屬性與商業屬性,他們沒有資源,通過拼搏努力彌補物質上的不足,骨子裡就有勤奮的因素。其實東北人不是差勤奮,差的是意識。事實上,很多東北人去了北上廣自然而然的也就變勤奮了,意識被提高了的情況下,也會做得很好。

創業投資當然不能依靠一句約定成俗的話就定調,投資是錦上添花,並不是雪中送炭。但是這一說法也不是空穴來風,東北大環境的特殊因素應該受到重視。

正像有評論所說,正在轉型中的東北,如果塑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並獲得外來投資的信任,妥善處理毛振華“雪地陳情”事件,將是一個契機。

像北京天津這種地方的大機構都不願意投東北的,因為阻礙太多了。

我有幾個朋友認識當地的投資機構,就介紹我去找他們聊了。

有一次我和一個延吉的投資機構聊融資的事兒,他們問我第一句話是:“你認識的最厲害的人是誰?”然後問我管道是什麼?你有沒有什麼職能部門的資源?從始至終沒有問我的創意是什麼。他們不會看你的能力,只會看年齡、社會經驗、人脈關係。

總體看來,整個創業環境都不是特別好。東北沒有什麼有名的投資機構,連申請創業貸款都難。我也在吉林省找了很多所謂的”投資機構”,大部分表面是創投公司,實則是借貸公司,比如今天這個公司借給我20萬,但會讓我簽一個協議,幾年之後要還回去30萬。

互聯網家裝行業創業者小周:

創業之初我聊了三個人投資人,一個是想拿自己的關係和人脈入股,不願意出錢,還有兩個只出三五十萬就要求控股,談了幾次都沒成功。投資機構也接觸了,我提出互聯網家裝這個概念,他們不認可,也沒有談成。

第三難關:辦手續

職能部門效率低

本地家裝行業創業者小教:

我在省內跨市做家裝生意,回公司註冊地開發票時出現了問題,一共43000元的發票,就開了1000多塊的,要不就是說我們企業太小,要不就是管轄地的問題。我在省內三個城市一共跑了十來趟,後來沒辦法找了稅務局局長,一句話就搞定了。

互聯網家裝行業創業者小周:

政府有支援創業的資金,每年下發的錢也不少,但是可能容易被一些有背景的項目拿到。我們公司當初想入住政府孵化空間,跑了幾個空間發現我們根本達不上他們的要求,他們拒絕我們的理由是我們更像傳統的裝修公司,但我整體上感覺,整個申請競爭的環節並不透明,我去了杭州才發現了這種差別還不小。

第四難關:創業理念滯後

不能馬上掙錢,那還創什麼業?

互聯網傳媒行業創業者圈圈:

我第一次創業的合作夥伴父母不同意他出來創業。為此,他與父母簽訂了“賣身契”。如果第一年創業成功了,以後他就可以自由的發展。如果失敗了,那麼以後他的工作,生活,以及婚姻都要由父母決定。後來我們失敗了,他也就回去履行“賣身契”了。

本地藝術教育創業者小婁:

我創業之後,家裡人表面說我的孩子做什麼我都支持,但是自己內心裡還是在打鼓。我媽曾對我說:“你不要規模做得太大,那樣壓力太大了。”

有次我談了一個中韓合作,三個人合夥準備開一個3000多平的藝術學校,家裡人就不放心,對我說:“你這做得太大了,你就整個小車庫,教教學生得了。”

最後因為其他原因沒做成,他們就可開心了。

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想創業都是“我不能賠”,剛開張就要賺錢。比如做餐飲行業,東北人有一個特別明顯的特點,我店開張了,我所有的朋友都得來捧場,不捧場不是朋友。在他們看來,開張第一周就要賺錢,不然就不是一個好生意。

本地家裝行業創業者小教:

現在家裡人還是“不支持也不反對“的態度,還是因為還沒有賺到錢。他們都希望我在體制內做,畢竟背靠大樹好乘涼。大部分人也都是這個心理。

但是,“就算這麼多困難,我還願意在東北幹下去”

本地藝術教育創業者小婁:

但經歷過這麼多事情,我還是願意在這兒幹,主要是藝術教育的前景還是好的,尤其是做集訓營。首先,東北的家長還是很願意撒手讓孩子被別人管的。他們也願意在孩子教育上花錢,和北京天津比其實花得都差不多。我曾經估算過,在長春,一個孩子從幼稚園到上初中,家長至少要花50萬。再就是租金便宜,在大學城租一棟四層樓,每層1000平,一年租金才20萬。這樣看,利潤還是很高的。

無人貨架創業者張世元:

其實我不太認同“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觀點,我身邊不少朋友都拿到了騰訊、美團等的投資,不管關內關外,還是看專案吧。

東北發展相對滯後,但機會也多,很多事物在南方相對已經成熟了,在北方還沒有興起,像無人貨架我們做得時候東北被還沒有起步,這樣就給了我們時間上的視窗。

之前,我們在大連和北京兩地同時拓展市場,遇到的困難沒什麼差異,結果在大連做得挺好的,在北京反而沒有存活下來。

因為這一行利潤比較低,而北京各方面成本比較高,雖然市場非常大,但很多問題需要高成本去解決。我們把北京的項目撤掉以後,集中在大連發力。大連租金低,高等院校比較多,人才成本相對較低,發展反而較好。

北上廣等地區經濟環境、職場環境、政策、人才等因素都比較好,但是對我來說這些都抵不過成本問題。地域、專案、市場領域等都需要匹配,在東北,房租、用人、供應鏈、人脈資源等都在起步階段優勢比較大。

被妖魔化的“投資不過山海關”

“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是對東北信用的抹黑嗎?這背後,一方面有其固化的原因,但也不乏妖魔化的地域偏見。

在張世元看來,東北人比較務實,以生存和賺錢為第一要務,沒有特別大的理想和宏觀目標,眼界不夠開闊,觀念和意識都沒有打開,這個可能是東北跟發達地區的主要區別。

他同樣提到,東北人骨子裡有思維定勢,東北太富饒了,因為他們知道春天播下種子秋天就能收穫,所以就不願意天天去地裡鋤草,不去想著精深細作,怎麼樣讓莊稼長得更好。而在新的經濟環境下,這種思維就落伍了。

江浙一帶有的就是貿易屬性與商業屬性,他們沒有資源,通過拼搏努力彌補物質上的不足,骨子裡就有勤奮的因素。其實東北人不是差勤奮,差的是意識。事實上,很多東北人去了北上廣自然而然的也就變勤奮了,意識被提高了的情況下,也會做得很好。

創業投資當然不能依靠一句約定成俗的話就定調,投資是錦上添花,並不是雪中送炭。但是這一說法也不是空穴來風,東北大環境的特殊因素應該受到重視。

正像有評論所說,正在轉型中的東北,如果塑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並獲得外來投資的信任,妥善處理毛振華“雪地陳情”事件,將是一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