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又一民企老闆英雄末路,低端製造業徹底消停了!

2017年6月6日,在多家頭牌外企倉皇撤離的兵荒馬亂之中,東莞又一家民營製造企業宣告倒閉。一位名叫“隱士深山”的知名網友發帖稱,“我叔的工廠,財務在結算完全部的員工工資之後,

正式宣佈結業”。

耐人尋味的是,網友“隱士深山”在去年一篇轟動互聯網的《製造業已然死路,兼探討神州未來崛起之路》文章中,正是以其叔的工廠作為題材。沒想到一年多後竟然一語成讖,叔叔的工廠轟然倒下。

圖片:A.jpg

新聞配圖

曾經多次掙扎求存未果

一直以來,工廠主要靠一個臺灣客戶和美國西部航空的耳機訂單維持運轉。從06年開始做時單價1.8元一副,現在還是1.8元一副,但人工成本漲了三倍了。以前1.2的成本,現在成本生產管理控制得到位,也只能達到1.75元一副左右,如果不幸哪一批成品率出現問題,就要賠錢。

人人都說製造業要轉型升級,這家工廠也進行過嘗試,結果能夠升級的都升級了,該自動化的已經全自動化。

但做耳機產品每台啤機面前總要有個人送料吧,自動化封裝又達不到客戶要求,裝箱和打包也做不到,所以說白了始終是勞動密集型。

曾經也熱情過做電腦耳機成品,並且手上還註冊有三個品牌,做了一大批,找了兩個銷售人員全國電腦市場跑鋪貨,最後發現不賺錢,競爭同樣慘烈,造成不少的產品積壓。而代理商拖貨款或者跑路的頻頻出現,讓他最終放棄了這塊市場。

無奈之下,老闆決定冒險用一批越南人,工資大約2000元每月(仲介那裡拿200元),這樣能夠把成本控制在1.6元左右,可確保有8%左右的毛利。不幸的是,工廠雇傭越南勞工的事情被地方政府查出,老闆被PAI出所關了五天,並罰款6萬,工廠翻盤的最後一絲希望也被掐滅了。

試著談過漲點價,結果人家一句話扔過來:愛做不做,扔到廣西去做1.65元,扔到越南1.3元。現在還在下單給你,已經是看大家多年合作的面子。

最終,去年的8月,這張單還是沒有保住,臺灣人把定單最終還是轉到越南了——20%的成本差距,每個月2-3個櫃的需求量,臺灣人每月能夠省20萬以上。其實臺灣人早已經在越南培養供應商,只不過前幾年從產品品質到貨期,越南工廠都沒辦法順暢配合,所以才沒有把單子全轉走。

創業艱難,終為他人作嫁衣裳

與員工吃完散夥飯,回到辦公室,借著酒勁,老闆還是哭了。

畢竟十二年的工廠,說扔掉,沒有人能如此灑脫。開廠時,老闆三十五歲,而今已經近五十的年齡,東山再起,已經沒有可能了。

08年遇到全球金融危機,基本沒有賺錢,09年陷入虧損。好容易在2010年開始贏利了,但中國政府的“工資倍增計畫”登場了,儘管訂單多,但實際並沒有錢賺。2011年盲目回老家辦分廠,結果廠一建起來到了冬天,發現一個大問題,天氣太冷了,工人根本幹不了活(手指不靈活),搞出一大堆報廢品,冬天沒完馬上關廠,前前後後損失70萬。2012-2014這三年一分錢都沒有再投資,才終於沉甸下來一點現金。

從2015年開始,情況迅速惡化,但總算收支打平。今年虧了半年,基本上要虧掉往年一年的利潤。幸好壯士斷腕解散工廠,如果再拖一年,老闆直接回到解放前。

又一個民企老闆英雄末路

回顧老闆的創業經歷,堪稱三十年中國數百萬民企老闆的縮影。老闆屬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高考落榜生,1994年加入南下打工大軍,並幸運地進入一家外資企業。從300元月薪的普通工人做起,一直做到月薪1.8萬美企製造部門經理。老闆在咪頭即成品耳機、音箱這個領域很牛,高端如博世,中低端如惠普多媒體音箱,他都把過脈。

十年前老闆自己創業,資本不多,所以先做最低端的咪頭及航空一次性耳機。1.5元人民幣一個給美帝的公司OEM,到現在都還有20%的毛利,算優質單了,但這個單穩定但不大——每個月一集裝箱夠美帝用兩個月。後來又陸續拉到一些外單,工廠越做越大。

由於工廠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做咪頭(就是耳機上面的兩個小喇叭)膠喇叭、耳機成品,每一個環節都涉及到比較多的人工。最高峰,工廠用工量達到140人左右,加上廣西專門有一家工廠給他生產成品,製品的九成供應給他,這家工廠常年用工量也在100人左右。實際上,老闆一人養活著二百來號人。

然而,面對人民幣的外升內貶和越南等地的低成本競爭,老闆不得不正式宣佈結業。好在支付完供應商貨款、員工工資和補償金之外,尚有120萬元未收----ZHANG款,老闆的意思是希望能收回三分之二。

工廠結業後,老闆感覺一身輕爽,沒有房東來追房租,沒有供應商來追貨款,不用考慮每個月15號發工資。“這種日子有多爽”,老闆說。

回溯過去的三十年,我們若有所悟。改革開放的意義,除了打開國門放那些對中國十億人口的市場和極廉價勞動力虎視端端的外資企業進來之外,還有就是讓一些以民營企業家為代表的優秀人物有了一展身手的機會。

企業家“知行合一”

我以前是當老師的,一直以為知識份子了不起,商人會被人看不起。現在我覺得商人了不起,商人不是學校裡能培養出來的,也不是靠國家政府訓練出來的。商人純粹是靠自己對市場的把握、獨特眼光、拼搏的能力打出來的,商人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稀缺資源,我個人堅持認為商人是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科學家和藝術家。

拿企業戰略來講,我個人覺得戰略是不能複製的,真正不能複製的東西都是藝術品,就像我們臉長得這個樣子。複製是很容易做到的,企業的戰略更是這樣。一個企業家要把自己企業的產品、服務,打造成藝術品,無人可以複製,無人可以超越,只有這樣才能走得久,才能走得遠。

企業家另外一個很難的是“知行合一”。學知識很容易,但是把知道的東西做出來,並且做出來的東西讓別人喜歡,非常難。知行合一是企業家非常難做到的東西。所以,我希望大家要尊重這個社會稀缺的資源,那就是我們的企業家。

影響經濟的四件事

我們今天談了很多經濟問題,經濟潮起潮落,有好必有不好的時候,三十年好下來必定會有不好,這很正常。中國前30年的政策使得中國有了30年的高速增長,現在回落我覺得很正常。在經濟好的時候,賺錢的企業不叫企業家,大浪褪盡,依舊在那兒的,才叫企業家。能夠對未來做判斷,在經濟好的時候,你要做經濟不好的準備;經濟不好的時候,並且知道一定經濟會不好,要把握好機遇。在經濟不好的時候,有不同的眼光看待未來,有不同的視角看待未來。

以前有位朋友說過,生意永遠是越來越難做,關鍵是眼光。其實,說生意越來越難做,其實以前也沒好做過,今天也不見得好做,永遠難做。這就需要與其他人有與眾不同之處。所以我想,今天中國的經濟,沒什麼大的問題。中國歷代下來,所有的問題我們都經歷過了,這麼苦的日子我們都過來了,還怕這點什麼東西。

我覺得,今天來看,世界經濟對中國的影響,客觀來講是整體性的。我覺得影響的就有四件事,這四件事並沒有引起高度重視。任何一件事情出現危機的當刻不是危機,後面的危機才是危機。

第一,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我個人認為我們沒有意識到危機四年之後還會餘波不斷。首先第一波波及美國,第二波波及歐洲,我們沒有做充分的準備,這一波的金融危機對世界的影響就像地震海嘯一樣,一波一波過來,需要時間。

第二,沒有人認為這次互聯網技術革命會對世界經濟帶來多大的影響。這個技術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只是剛剛開始。

第三,能源危機所帶來新能源的誕生,所帶來的一系列的變革,大家也沒有足夠的重視。

第四,在中國,我們的經濟模式、社會發展,導致的環境問題,大家沒有想到。中國政府其實很早就提醒大家轉型升級,但效果還不是那麼好。

這幾件事情合在一起,這個國家的經濟已經發生變化三年。應該講,我們今天的經濟已經真正到了轉型升級的時候。只是,轉型升級,提出這個口號的時候,沒有想到轉型升級能夠帶來這麼多麻煩,但任何東西都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誰都得付。

低端、粗劣製造業還會下滑

關於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我認為未來:

第一,中國製造業還會繼續下滑。第二,中國虛擬經濟日子也不好過。其實中國的製造業下滑,主要是低端製造業、粗劣製造業必須下滑,如果中國粗製濫造的加工製造業不繼續下滑,中國沒有機會。

這是一場真正的商業變革時代,你把它看成機會它是機會,看成災難它就是真正的災難。危機危機,機會一定在危險之中,了不起的企業一定是誕生在危險之中。只有冷靜下來去觀察,你怎麼能改變自己。

我充滿樂觀,做好心理準備就不怕,守住自己的地盤。但是,從5年到10年來看,中國經濟的機會強大無比,可能全世界找不到像中國這樣的第二個國家。我一直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但樂觀主義絕不等於盲目樂觀,你需要有根有據。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經濟形勢好,你未必會好;經濟形勢不好,你也未必會不好。經濟不好有不好的做法,經濟好有好的做法,只是看待的角度不同而已。

從長遠來看,我們要把握中國未來可能持久的經濟模式是什麼?

中國未來要增長的,不是體量,而是品質。這是大家一定要思考清楚的問題。經濟的增長7%、6%,即使5%那又怎樣?四大經濟體,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只有中國一個經濟體的GDP增長速度超過5%,中國每年的經濟收入規模非常之大,這些錢已經夠了,要問的是這些錢用得合理嗎?用得對嗎?該用到哪裡?這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思考。

內需經濟是未來

根據今天的增長速度,未來10到15年中國會有5億中等收入人群。5億什麼概念?美國現在大概有1.5億中等收入人群,我們的5億相當於3個美國的需求。

美國經濟怎麼起來的?內需。假如中國未來有3個美國的經濟體量,那是多麼大的機會。問題是,如果按照昨天的做法,我們可能越做越死。所以我覺得經濟模式該改變。我們稍微熬幾年,抓住未來的機會。我們今天的模式,歐洲走過、日本走過、美國走過,中國必須面對的是,大量的中等收入群體會起來,中國經濟未來的機會就在於強大的內需。

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我一直認為是“兩馬一牛”。出口是馬車,投資是馬車,但內需絕對是牛車。這麼多年,內需,消費該怎麼花?消費,把老百姓的錢掏出來,那是企業家的本事,是創新的體現。我們要用觀念去不斷打開消費和內需拉動的東西,這一定是企業家的作用。請大家記住,未來20年到30年,中國必須以消費拉動,而消費拉動一定是企業家、一定是市場在拉動,這是我們所有人的機會。

失敗者總在怪別人

大家即使過得不好,是所有人過得不好,其實今天過得好的人並不多。很多問題,看透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看不透。什麼叫恐慌?恐慌就是你不知道未來,你就知道這是機會。我相信憑我們的能力,憑我們今天的員工素質,憑我今天投資下去對未來的堅持和堅守,絕大部分人不行,我們未必不行;而絕大部分人不行,我們行了。你只有這麼去思考這個問題,看透了,你怕什麼呢?

今天,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千萬不要對立。中國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都是嬰幼兒期,都還是初級階段,我們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是大家記住,這三十年的發展,我們沒碰上過危機。歐美幾百年的企業,他們不知道倒了多少,又再做起來的。所以,我覺得中國30年已經很幸運、平穩、高速地發展了三十年。未來的三十年,是你亮本事的時候,也就是說,前三十年,你練出來的毅力、能力、團隊,這樣的一整套,在這個時候能發揮真正的作用。

另外我也看到,實體怪虛擬,虛擬怪實體,失敗者總在怪別人。成功的人總在怪自己。怪自己的人都會成功,但是那些怪別人的人都沒出息。我看到無數的人,所有的成功者都在檢查自己,所有的失敗者都認為是別人的錯。所以我們還要檢查自己,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反省;別人成功了,去欣賞別人;即使別人失敗了,也不要覺得別人很愚蠢。我告訴大家,幾乎所有企業犯的錯,是90%的人重複犯了99%的錯。天下其實沒有那麼多愚蠢的人,人與人之間相差的真不多,只是你會不會去反省、會不會去欣賞、你會不會熬一熬而已。

好企業都是在誕生在壞時代。敢不敢冒風險,敢不敢迎接挑戰,敢不敢改掉昨天自己覺得很熟悉的東西,這是我們今天要去思考的。

企業競爭是從“強我”到“利他”

任何一次技術革命,都創造了無數的就業。這一次技術革命也不例外,只是它要求的是高端就業。所以,我也相信,經濟的轉型一定從低端向高端製造業走,而製造業必須跟服務業結合在一起,服務業才是未來,任何的製造業就是一個服務業。服務業、製造業不僅僅是拼成本,還拼創新能力、拼人才、組織。

企業與企業的競爭,最後其實是人才的競爭、領導層的競爭和創新能力的競爭。所以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從現在起已經換掉。以前講IT,現在是DT,IT講的就是自己的資訊化而已,那是基本功,而DT出來後,它不是技術的變革,而是思想的變革,可以使你的員工更強大、讓你的合作夥伴更強大、讓你的客戶更強大,甚至讓你的對手更強大。大家有時候會想,對手更強大是什麼概念?對手越強,你才會越強,你看到任何一個對手,你都要把它看作一種福報,因為今天終於有一個人讓我練一練了。但是,千萬不要你死我活,因為你搞死他,你未必能活下來。

所以我們在商戰的過程中,請大家記住,DT數位技術是採用了IT技術以外,去讓別人更強,今後的企業也會越來越透明,今後的企業也要懂得分享,企業在透明和分享的基礎上要擔當責任、要培養出無數創新人才,這才是未來的競爭之處。

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從強我變成利他思想,是21世紀企業必須要有的素質。這個才是這個世紀會誕生的新型的企業,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今天是說了,等到30年以後,你再回頭看看。

永遠不要行賄以免終身懺悔

對年輕人來講,沒有比這個時代更好的了。這個時代,不需要拼老爸老媽的關係,不需要拼腐敗,不需要拼銀行貸款,拼的是你的真知才學,怎麼樣去努力。

我希望,浙商永遠不參與任何行賄,如果我們的會員參與行賄,就清除出去。這個代價不能再讓我們的下一代去承受,再去拼這些東西。

我希望大家堅持底線,我們可以少做生意。但是政企關係還是要搞好,但是不幹那些事。我們拼真本事,拼的是睡地板,拼的是勤奮,拼的是不斷改變自己,擁抱變化。別人討厭的東西,我們停下來思考一下。競爭失敗,往往是因為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

我們動在先,比誰都敢於冒險,但是我們建立制度、人才、文化,只有這樣才能扛風險。今天的企業,要做全球的生意,沒有良好的組織,文化,優秀的人才,沒有機會。

搞出一大堆報廢品,冬天沒完馬上關廠,前前後後損失70萬。2012-2014這三年一分錢都沒有再投資,才終於沉甸下來一點現金。

從2015年開始,情況迅速惡化,但總算收支打平。今年虧了半年,基本上要虧掉往年一年的利潤。幸好壯士斷腕解散工廠,如果再拖一年,老闆直接回到解放前。

又一個民企老闆英雄末路

回顧老闆的創業經歷,堪稱三十年中國數百萬民企老闆的縮影。老闆屬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高考落榜生,1994年加入南下打工大軍,並幸運地進入一家外資企業。從300元月薪的普通工人做起,一直做到月薪1.8萬美企製造部門經理。老闆在咪頭即成品耳機、音箱這個領域很牛,高端如博世,中低端如惠普多媒體音箱,他都把過脈。

十年前老闆自己創業,資本不多,所以先做最低端的咪頭及航空一次性耳機。1.5元人民幣一個給美帝的公司OEM,到現在都還有20%的毛利,算優質單了,但這個單穩定但不大——每個月一集裝箱夠美帝用兩個月。後來又陸續拉到一些外單,工廠越做越大。

由於工廠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做咪頭(就是耳機上面的兩個小喇叭)膠喇叭、耳機成品,每一個環節都涉及到比較多的人工。最高峰,工廠用工量達到140人左右,加上廣西專門有一家工廠給他生產成品,製品的九成供應給他,這家工廠常年用工量也在100人左右。實際上,老闆一人養活著二百來號人。

然而,面對人民幣的外升內貶和越南等地的低成本競爭,老闆不得不正式宣佈結業。好在支付完供應商貨款、員工工資和補償金之外,尚有120萬元未收----ZHANG款,老闆的意思是希望能收回三分之二。

工廠結業後,老闆感覺一身輕爽,沒有房東來追房租,沒有供應商來追貨款,不用考慮每個月15號發工資。“這種日子有多爽”,老闆說。

回溯過去的三十年,我們若有所悟。改革開放的意義,除了打開國門放那些對中國十億人口的市場和極廉價勞動力虎視端端的外資企業進來之外,還有就是讓一些以民營企業家為代表的優秀人物有了一展身手的機會。

企業家“知行合一”

我以前是當老師的,一直以為知識份子了不起,商人會被人看不起。現在我覺得商人了不起,商人不是學校裡能培養出來的,也不是靠國家政府訓練出來的。商人純粹是靠自己對市場的把握、獨特眼光、拼搏的能力打出來的,商人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稀缺資源,我個人堅持認為商人是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科學家和藝術家。

拿企業戰略來講,我個人覺得戰略是不能複製的,真正不能複製的東西都是藝術品,就像我們臉長得這個樣子。複製是很容易做到的,企業的戰略更是這樣。一個企業家要把自己企業的產品、服務,打造成藝術品,無人可以複製,無人可以超越,只有這樣才能走得久,才能走得遠。

企業家另外一個很難的是“知行合一”。學知識很容易,但是把知道的東西做出來,並且做出來的東西讓別人喜歡,非常難。知行合一是企業家非常難做到的東西。所以,我希望大家要尊重這個社會稀缺的資源,那就是我們的企業家。

影響經濟的四件事

我們今天談了很多經濟問題,經濟潮起潮落,有好必有不好的時候,三十年好下來必定會有不好,這很正常。中國前30年的政策使得中國有了30年的高速增長,現在回落我覺得很正常。在經濟好的時候,賺錢的企業不叫企業家,大浪褪盡,依舊在那兒的,才叫企業家。能夠對未來做判斷,在經濟好的時候,你要做經濟不好的準備;經濟不好的時候,並且知道一定經濟會不好,要把握好機遇。在經濟不好的時候,有不同的眼光看待未來,有不同的視角看待未來。

以前有位朋友說過,生意永遠是越來越難做,關鍵是眼光。其實,說生意越來越難做,其實以前也沒好做過,今天也不見得好做,永遠難做。這就需要與其他人有與眾不同之處。所以我想,今天中國的經濟,沒什麼大的問題。中國歷代下來,所有的問題我們都經歷過了,這麼苦的日子我們都過來了,還怕這點什麼東西。

我覺得,今天來看,世界經濟對中國的影響,客觀來講是整體性的。我覺得影響的就有四件事,這四件事並沒有引起高度重視。任何一件事情出現危機的當刻不是危機,後面的危機才是危機。

第一,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我個人認為我們沒有意識到危機四年之後還會餘波不斷。首先第一波波及美國,第二波波及歐洲,我們沒有做充分的準備,這一波的金融危機對世界的影響就像地震海嘯一樣,一波一波過來,需要時間。

第二,沒有人認為這次互聯網技術革命會對世界經濟帶來多大的影響。這個技術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只是剛剛開始。

第三,能源危機所帶來新能源的誕生,所帶來的一系列的變革,大家也沒有足夠的重視。

第四,在中國,我們的經濟模式、社會發展,導致的環境問題,大家沒有想到。中國政府其實很早就提醒大家轉型升級,但效果還不是那麼好。

這幾件事情合在一起,這個國家的經濟已經發生變化三年。應該講,我們今天的經濟已經真正到了轉型升級的時候。只是,轉型升級,提出這個口號的時候,沒有想到轉型升級能夠帶來這麼多麻煩,但任何東西都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誰都得付。

低端、粗劣製造業還會下滑

關於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我認為未來:

第一,中國製造業還會繼續下滑。第二,中國虛擬經濟日子也不好過。其實中國的製造業下滑,主要是低端製造業、粗劣製造業必須下滑,如果中國粗製濫造的加工製造業不繼續下滑,中國沒有機會。

這是一場真正的商業變革時代,你把它看成機會它是機會,看成災難它就是真正的災難。危機危機,機會一定在危險之中,了不起的企業一定是誕生在危險之中。只有冷靜下來去觀察,你怎麼能改變自己。

我充滿樂觀,做好心理準備就不怕,守住自己的地盤。但是,從5年到10年來看,中國經濟的機會強大無比,可能全世界找不到像中國這樣的第二個國家。我一直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但樂觀主義絕不等於盲目樂觀,你需要有根有據。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經濟形勢好,你未必會好;經濟形勢不好,你也未必會不好。經濟不好有不好的做法,經濟好有好的做法,只是看待的角度不同而已。

從長遠來看,我們要把握中國未來可能持久的經濟模式是什麼?

中國未來要增長的,不是體量,而是品質。這是大家一定要思考清楚的問題。經濟的增長7%、6%,即使5%那又怎樣?四大經濟體,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只有中國一個經濟體的GDP增長速度超過5%,中國每年的經濟收入規模非常之大,這些錢已經夠了,要問的是這些錢用得合理嗎?用得對嗎?該用到哪裡?這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思考。

內需經濟是未來

根據今天的增長速度,未來10到15年中國會有5億中等收入人群。5億什麼概念?美國現在大概有1.5億中等收入人群,我們的5億相當於3個美國的需求。

美國經濟怎麼起來的?內需。假如中國未來有3個美國的經濟體量,那是多麼大的機會。問題是,如果按照昨天的做法,我們可能越做越死。所以我覺得經濟模式該改變。我們稍微熬幾年,抓住未來的機會。我們今天的模式,歐洲走過、日本走過、美國走過,中國必須面對的是,大量的中等收入群體會起來,中國經濟未來的機會就在於強大的內需。

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我一直認為是“兩馬一牛”。出口是馬車,投資是馬車,但內需絕對是牛車。這麼多年,內需,消費該怎麼花?消費,把老百姓的錢掏出來,那是企業家的本事,是創新的體現。我們要用觀念去不斷打開消費和內需拉動的東西,這一定是企業家的作用。請大家記住,未來20年到30年,中國必須以消費拉動,而消費拉動一定是企業家、一定是市場在拉動,這是我們所有人的機會。

失敗者總在怪別人

大家即使過得不好,是所有人過得不好,其實今天過得好的人並不多。很多問題,看透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看不透。什麼叫恐慌?恐慌就是你不知道未來,你就知道這是機會。我相信憑我們的能力,憑我們今天的員工素質,憑我今天投資下去對未來的堅持和堅守,絕大部分人不行,我們未必不行;而絕大部分人不行,我們行了。你只有這麼去思考這個問題,看透了,你怕什麼呢?

今天,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千萬不要對立。中國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都是嬰幼兒期,都還是初級階段,我們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是大家記住,這三十年的發展,我們沒碰上過危機。歐美幾百年的企業,他們不知道倒了多少,又再做起來的。所以,我覺得中國30年已經很幸運、平穩、高速地發展了三十年。未來的三十年,是你亮本事的時候,也就是說,前三十年,你練出來的毅力、能力、團隊,這樣的一整套,在這個時候能發揮真正的作用。

另外我也看到,實體怪虛擬,虛擬怪實體,失敗者總在怪別人。成功的人總在怪自己。怪自己的人都會成功,但是那些怪別人的人都沒出息。我看到無數的人,所有的成功者都在檢查自己,所有的失敗者都認為是別人的錯。所以我們還要檢查自己,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反省;別人成功了,去欣賞別人;即使別人失敗了,也不要覺得別人很愚蠢。我告訴大家,幾乎所有企業犯的錯,是90%的人重複犯了99%的錯。天下其實沒有那麼多愚蠢的人,人與人之間相差的真不多,只是你會不會去反省、會不會去欣賞、你會不會熬一熬而已。

好企業都是在誕生在壞時代。敢不敢冒風險,敢不敢迎接挑戰,敢不敢改掉昨天自己覺得很熟悉的東西,這是我們今天要去思考的。

企業競爭是從“強我”到“利他”

任何一次技術革命,都創造了無數的就業。這一次技術革命也不例外,只是它要求的是高端就業。所以,我也相信,經濟的轉型一定從低端向高端製造業走,而製造業必須跟服務業結合在一起,服務業才是未來,任何的製造業就是一個服務業。服務業、製造業不僅僅是拼成本,還拼創新能力、拼人才、組織。

企業與企業的競爭,最後其實是人才的競爭、領導層的競爭和創新能力的競爭。所以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從現在起已經換掉。以前講IT,現在是DT,IT講的就是自己的資訊化而已,那是基本功,而DT出來後,它不是技術的變革,而是思想的變革,可以使你的員工更強大、讓你的合作夥伴更強大、讓你的客戶更強大,甚至讓你的對手更強大。大家有時候會想,對手更強大是什麼概念?對手越強,你才會越強,你看到任何一個對手,你都要把它看作一種福報,因為今天終於有一個人讓我練一練了。但是,千萬不要你死我活,因為你搞死他,你未必能活下來。

所以我們在商戰的過程中,請大家記住,DT數位技術是採用了IT技術以外,去讓別人更強,今後的企業也會越來越透明,今後的企業也要懂得分享,企業在透明和分享的基礎上要擔當責任、要培養出無數創新人才,這才是未來的競爭之處。

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從強我變成利他思想,是21世紀企業必須要有的素質。這個才是這個世紀會誕生的新型的企業,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今天是說了,等到30年以後,你再回頭看看。

永遠不要行賄以免終身懺悔

對年輕人來講,沒有比這個時代更好的了。這個時代,不需要拼老爸老媽的關係,不需要拼腐敗,不需要拼銀行貸款,拼的是你的真知才學,怎麼樣去努力。

我希望,浙商永遠不參與任何行賄,如果我們的會員參與行賄,就清除出去。這個代價不能再讓我們的下一代去承受,再去拼這些東西。

我希望大家堅持底線,我們可以少做生意。但是政企關係還是要搞好,但是不幹那些事。我們拼真本事,拼的是睡地板,拼的是勤奮,拼的是不斷改變自己,擁抱變化。別人討厭的東西,我們停下來思考一下。競爭失敗,往往是因為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

我們動在先,比誰都敢於冒險,但是我們建立制度、人才、文化,只有這樣才能扛風險。今天的企業,要做全球的生意,沒有良好的組織,文化,優秀的人才,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