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經商須看胡雪岩,做人當學杜月笙

“ 杜月笙:“我的處世之道,盡在一個誠字。不要怕被別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說明你還有用。”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時候一到,自有收穫。

從一個浦東鄉下小癟三,到成為中國最大黑幫老大,杜月笙一生極富傳奇性。

支撐這個傳奇的根是什麼?兩個字:做人。正如其秘書胡敘五所說:“杜月笙之勝,不在做事,而在做人。”

人品,不僅是一個人最好的風水,也是一個人最硬的底牌。

沒有格局,哪來大局

1910年,上海青幫過年。

老大黃金榮發賞錢給手下小兄弟。

領到賞錢,小兄弟們開心得不得了。

只有一個領了兩千大洋就沖了出去。

黃金榮覺得奇怪,便對心腹說:

“出去看看,小赤佬到哪裡去了?”

這個小兄弟坐擺渡過江來到陸家嘴,

下船後一直往前跑,跑到金橋這個地方,

又把黃老闆的賞錢全部分給了底下弟兄。

心腹給黃金榮報告:“這小子又把錢賞給了小兄弟。”

黃金榮驚歎:“恐怕我死以後,黃浦灘就是他的了。”

這小子,便是杜月笙。

黃金榮說得沒錯,只是他沒想到,

自己還沒死,黃浦灘就是杜月笙的了。

兩千大洋,在當時上海,足以買下豪宅。

但杜月笙竟一分不留地分給了底下弟兄。

“要想當大哥,一定得有大格局。”

“做事看能力,做人看格局。”

正是因為這份大格局,杜月笙才聚集了顧嘉棠、高鑫寶等一幫替他賣命的生死弟兄。

▲ 杜月笙和孟小冬

傷什麼都別傷女人心

1927年,孟小冬嫁給了梅蘭芳。

當時,喜歡孟小冬的人不計其數。

傲氣的孟小冬自是不願給人做妾。

梅蘭芳便承諾:“你嫁過來,和福芝芳平起平坐。”

哪知結婚後,孟小冬多次被福欺辱。

而梅蘭芳對此似乎也無可奈何。

傷心四年後,她終於離開了梅蘭芳。

後來,好姐妹姚玉蘭牽線做媒,

孟小冬便來到上海跟了杜月笙。

杜月笙喜歡孟小冬已經好多年,

孟小冬到來,他寵愛得不得了,

還專門請來京劇大師余叔岩教她唱老生。

1950年,杜月笙準備帶全家去美國,

掐指算了算,一共要辦27張護照,

這個時候,孟小冬在旁邊說了一句:

“我跟著去,算丫頭還是算女朋友呀?”

其他人沒聽懂,

杜月笙卻聽懂了:

“辦護照的事情暫停,趕快把我跟阿冬的婚事辦了。”

於是孟小冬便成了杜月笙的五姨太。

杜月笙五房姨太太,四位是名旦名角。

杜老闆沒有用強,為何名角們願跟他?

“打什麼都別打女人。” 

“傷什麼都別傷女人的心。”

這是杜月笙的兩句經典語錄。

所以女人說:要嫁就嫁杜月笙。

盡在一個誠字

19歲時,杜月笙便進了黃宅。

黃金榮的老婆林桂生極為能幹,

一直是黃金榮的軍師和得力助手。

而杜月笙不過是林桂生身邊一名小聽差。

林桂生生病,杜月笙全力侍疾,

數日衣不解帶,一直候在廳前,

此舉深深打動了林桂生,但林都藏在心裡,

並沒說:“小杜啊,你怎麼那麼貼心啊!”

有一次,黃金榮不在家,

有人急報林桂生:“煙土被一名兄弟拐跑。”

當時,能打的武將全部外出,林桂生急得直跺腳。

這時,杜月笙站了出來:“我去。”

杜月笙腦殼很靈光:“他不敢進法租界,那是老闆的地盤。能走的路只剩一條,就是英租界。”

三小時後,他把一袋鴉☆禁☆片帶了回來。

立下如此大功,但林桂生並沒有說:

“你辦事真不錯,我給你某個好差事。”

杜月笙沒有任何抱怨,仍專心幹好看門小弟的事。

但兩年後,林桂生把他推薦給了黃金榮,

杜月笙從此便進入了黃宅的“權力核心”。

“我的處世之道,盡在一個誠字。”

“不要怕被別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說明你還有用。”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時候一到,自有收穫。

這便是杜月笙的成功秘訣。

做事要刀切豆腐兩面光

1930年,法商水電公司員工大罷工,

整個法租界無水無電,亂成一團。

法工董局派人請杜月笙出面調解,

杜月笙拒絕了:“我聲望不夠啊!”

法工董局總董只好拜會吳鐵城市長,

吳市長找到杜月笙:“這件事由中國人來解決,可以給法租界一個教訓。”

杜月笙撥通電話:“工人薪金要加一倍。”

法工董局總董答:“不行,只能增加75%。”

杜月笙說:“好,那就說定了。”

杜月笙召集罷工領袖,讓他們提條件,

有些要求加薪30%,有些要求加薪40%。

杜月笙說:“你們要求太低,我已替你們講好增加75%,你們滿意嗎?”

全場高呼:“滿意”。

杜月笙又說:“但罷工期間的工錢不給,可以嗎?”

大家笑著說:“算了,算了。”

只有一人高喊:“這一點不能同意。”

杜月笙說:“我已經答應了資方,不能變更。罷工期間的工資,由我來貼。”

這一貼,就支付了30萬大洋。

杜月笙為何能在上海呼風喚雨?

秘訣就是他的一句名言——“做事要刀切豆腐兩面光。”

▲ 杜月笙、張嘯林、黃金榮

事不要做絕,要留有餘地

▲ 王亞樵

人可以不識字,但不能不識人

▲ 戴笠與杜月笙

不過河拆橋,更不落井下石

只幹雪中送炭,不做錦上添花

有一年陳光甫商儲銀行遭擠提,

陳無奈之下,只好求助於杜月笙。

陳登臨杜府,杜月笙只說了一句:

“明早開門之前,在商儲見。”

次日上午,商儲門口來了一隊小汽車,

為首的一輛,牌號是“7777”。

上海人人皆知,這是杜月笙的車。

杜月笙跨出車門,走進銀行,存了三百萬大洋。

見杜老闆都來存錢了,擠兌的客戶頃刻散去。

黎元洪下臺,落泊上海,人人避之。

唯有杜月笙,每月贈以足夠生活費。

黃炎培生活拮据,杜月笙便每月送去500大洋。

抗戰期間,梅蘭芳寓居上海,

蓄須明志,靠賣字畫為生。

杜月笙派人偷偷去買,幫梅蘭芳渡過難關。

黑白兩道,都知道杜月笙喜歡說三句話,

第一句:“你個事情我曉得了,我會替你辦妥,好!再見。”

第二句:“錦上添花的事情讓別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第三句:“別人存錢,我存交情!”

凡是找他辦事的友朋,他都分文不取。

偌大的上海灘,只要與杜月笙有交情,

幾乎沒人敢說從沒接受過他的錢物饋贈。

杜月笙還有一個習慣,給朋友送錢時,

一定要一對一,絕不讓第三者在場,以保全受錢人的面子。

他因此獲得了“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尺五天”的好名聲。

1931年,杜氏家祠落成典禮,

前來祝賀的社會名流震驚上海。

“杜之先生帝堯,夏時有列累……”

撰寫這個《高橋杜氏祠堂記》的人你猜是誰?

那是魯迅、黃侃的老師——國學泰斗章太炎。

送來匾額、對聯、賀詞的都是誰:

“孝思不匱”——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賀。

“好義家風”——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張學良賀。

“明望之後”——國防部部長林輝賀。

“世德揚芬”——軍政部部長何應欽賀。

“慎終追遠”——實業部部長孔祥熙賀。

…………

做人做到這份上,也算是做到極致了。

▲ 杜月笙手劄

禮賢下士,人品才是最高學歷

杜月笙年少失學、胸無點墨,

所以一直對文化人心懷敬畏。

國學大師章太炎晚年居蘇州講學,

本來對杜月笙不屑一顧不屑一談,

不料侄兒在上海租界與人發生糾紛,

他只好出面請杜月笙幫忙。

杜月笙不但迅速“擺平”了糾紛,

還專程去蘇州拜訪章太炎,臨別之際,

他悄悄塞了一張兩千銀票在茶杯底下,

以表達對大師的欣賞和崇敬。

自此以後,二人開始“訂交”。

“講義氣,重禮節,能禮賢下士。”

這是章太炎對杜月笙的評價。

杜月笙本名“杜月生”,不夠文雅,

章太炎為其改名為“杜鏞”,號“月笙”。

像對待章太炎一樣,杜月笙結交了楊度、章士釗等一大幫文化名流。

他重金聘請先生教自己識字讀書知歷史,

並開始勤練書法,就連簽名都很漂亮。

他還革新衣著,一改傳統幫派中那種身著短打、卷袖開懷的打扮,而是四季身著長衫。

不論天氣多熱,最上面一顆紐扣從不解開。

還禁止衣冠不整、赤膊袒胸的徒眾出入杜門。

講話也不帶粗口,總是溫文爾雅。

正因徹底改變了黑幫老大形象,他才得以進入上流社會,成為“中國版教父”。

他沒有文憑,但人品就是最高的文憑。

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

杜月笙14歲闖蕩上海灘時,

一開始只是在水果店打工。

因練就了一手削梨皮的絕活,而被人稱為“萊陽梨”。

很多人飛黃騰達後,都特別忌諱“不堪回首的歷史”。

別人一提曾經事,就會憤怒不已。

但杜月笙卻是一個例外。

每次他一回故地,就有一幫乞丐圍過來。

扯開嗓子大叫:“萊陽梨,給點錢!”

杜月笙也不生氣,只是對手下說:“多給點。”

顧嘉棠是杜月笙手下的“八大金剛”之一,

也是一直跟隨杜月笙打天下的兄弟。

在外人面前,他對杜月笙恭恭敬敬。

但在杜府私下裡,他常常打趣杜月笙,

拿起水果送到杜月笙面前:“削一個。”

杜月笙總是笑著接過去,沒有絲毫不快。

不光是對兄弟,對傭人他也很少說重話。

“杜先生好侍候,我們做錯事,他也輕言細語。”

他在底層混過,知道下層人的不容易,

老百姓求到他頭上,他總是盡力解決。

他對來客幾乎就是三句話:

“你的事體我曉得了。”

“我會替你辦好。”

“好。再會。”

杜月笙有一句被大家奉為經典的名言:“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他確確實實做到了“頭等人”。

當年上海灘的黃包車夫、短衫階層,

曾喊出了“做人要做杜先生”的口號。

▲杜月笙60大壽缺席全家福

1951年,杜月笙哮喘病越來越重。

他清楚自己很快將撒手西去。

這年8月1日,他醒來的第一件事,

就是叫來大女兒杜美如:“你去銀行給我取個保險箱。”

杜美如取回來,杜月笙打開,

大家才知道保險箱裡裝著很多借條。

最少的一張是5000美元,

最多的一張是500根金條。

杜月笙一張一張看,又一張一張撕掉,

子女們非常不解:“為什麼要撕了?”

杜月笙說:“我不希望我死後你們到處要債。”

隨後,他沉默了一會,又說:

“借出的,表面是錢,實際是人情,

感恩的,永遠會記得我們杜家的好。

不感恩的,你去要賬,可能換來牢獄之災。”

他撕掉借條,就是要給欠款人吃一顆定心丸。

死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沒希望了,中國會有希望。”

做人做到這份上,也只有一個杜月笙了。

盡在一個誠字

19歲時,杜月笙便進了黃宅。

黃金榮的老婆林桂生極為能幹,

一直是黃金榮的軍師和得力助手。

而杜月笙不過是林桂生身邊一名小聽差。

林桂生生病,杜月笙全力侍疾,

數日衣不解帶,一直候在廳前,

此舉深深打動了林桂生,但林都藏在心裡,

並沒說:“小杜啊,你怎麼那麼貼心啊!”

有一次,黃金榮不在家,

有人急報林桂生:“煙土被一名兄弟拐跑。”

當時,能打的武將全部外出,林桂生急得直跺腳。

這時,杜月笙站了出來:“我去。”

杜月笙腦殼很靈光:“他不敢進法租界,那是老闆的地盤。能走的路只剩一條,就是英租界。”

三小時後,他把一袋鴉☆禁☆片帶了回來。

立下如此大功,但林桂生並沒有說:

“你辦事真不錯,我給你某個好差事。”

杜月笙沒有任何抱怨,仍專心幹好看門小弟的事。

但兩年後,林桂生把他推薦給了黃金榮,

杜月笙從此便進入了黃宅的“權力核心”。

“我的處世之道,盡在一個誠字。”

“不要怕被別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說明你還有用。”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時候一到,自有收穫。

這便是杜月笙的成功秘訣。

做事要刀切豆腐兩面光

1930年,法商水電公司員工大罷工,

整個法租界無水無電,亂成一團。

法工董局派人請杜月笙出面調解,

杜月笙拒絕了:“我聲望不夠啊!”

法工董局總董只好拜會吳鐵城市長,

吳市長找到杜月笙:“這件事由中國人來解決,可以給法租界一個教訓。”

杜月笙撥通電話:“工人薪金要加一倍。”

法工董局總董答:“不行,只能增加75%。”

杜月笙說:“好,那就說定了。”

杜月笙召集罷工領袖,讓他們提條件,

有些要求加薪30%,有些要求加薪40%。

杜月笙說:“你們要求太低,我已替你們講好增加75%,你們滿意嗎?”

全場高呼:“滿意”。

杜月笙又說:“但罷工期間的工錢不給,可以嗎?”

大家笑著說:“算了,算了。”

只有一人高喊:“這一點不能同意。”

杜月笙說:“我已經答應了資方,不能變更。罷工期間的工資,由我來貼。”

這一貼,就支付了30萬大洋。

杜月笙為何能在上海呼風喚雨?

秘訣就是他的一句名言——“做事要刀切豆腐兩面光。”

▲ 杜月笙、張嘯林、黃金榮

事不要做絕,要留有餘地

▲ 王亞樵

人可以不識字,但不能不識人

▲ 戴笠與杜月笙

不過河拆橋,更不落井下石

只幹雪中送炭,不做錦上添花

有一年陳光甫商儲銀行遭擠提,

陳無奈之下,只好求助於杜月笙。

陳登臨杜府,杜月笙只說了一句:

“明早開門之前,在商儲見。”

次日上午,商儲門口來了一隊小汽車,

為首的一輛,牌號是“7777”。

上海人人皆知,這是杜月笙的車。

杜月笙跨出車門,走進銀行,存了三百萬大洋。

見杜老闆都來存錢了,擠兌的客戶頃刻散去。

黎元洪下臺,落泊上海,人人避之。

唯有杜月笙,每月贈以足夠生活費。

黃炎培生活拮据,杜月笙便每月送去500大洋。

抗戰期間,梅蘭芳寓居上海,

蓄須明志,靠賣字畫為生。

杜月笙派人偷偷去買,幫梅蘭芳渡過難關。

黑白兩道,都知道杜月笙喜歡說三句話,

第一句:“你個事情我曉得了,我會替你辦妥,好!再見。”

第二句:“錦上添花的事情讓別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第三句:“別人存錢,我存交情!”

凡是找他辦事的友朋,他都分文不取。

偌大的上海灘,只要與杜月笙有交情,

幾乎沒人敢說從沒接受過他的錢物饋贈。

杜月笙還有一個習慣,給朋友送錢時,

一定要一對一,絕不讓第三者在場,以保全受錢人的面子。

他因此獲得了“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尺五天”的好名聲。

1931年,杜氏家祠落成典禮,

前來祝賀的社會名流震驚上海。

“杜之先生帝堯,夏時有列累……”

撰寫這個《高橋杜氏祠堂記》的人你猜是誰?

那是魯迅、黃侃的老師——國學泰斗章太炎。

送來匾額、對聯、賀詞的都是誰:

“孝思不匱”——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賀。

“好義家風”——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張學良賀。

“明望之後”——國防部部長林輝賀。

“世德揚芬”——軍政部部長何應欽賀。

“慎終追遠”——實業部部長孔祥熙賀。

…………

做人做到這份上,也算是做到極致了。

▲ 杜月笙手劄

禮賢下士,人品才是最高學歷

杜月笙年少失學、胸無點墨,

所以一直對文化人心懷敬畏。

國學大師章太炎晚年居蘇州講學,

本來對杜月笙不屑一顧不屑一談,

不料侄兒在上海租界與人發生糾紛,

他只好出面請杜月笙幫忙。

杜月笙不但迅速“擺平”了糾紛,

還專程去蘇州拜訪章太炎,臨別之際,

他悄悄塞了一張兩千銀票在茶杯底下,

以表達對大師的欣賞和崇敬。

自此以後,二人開始“訂交”。

“講義氣,重禮節,能禮賢下士。”

這是章太炎對杜月笙的評價。

杜月笙本名“杜月生”,不夠文雅,

章太炎為其改名為“杜鏞”,號“月笙”。

像對待章太炎一樣,杜月笙結交了楊度、章士釗等一大幫文化名流。

他重金聘請先生教自己識字讀書知歷史,

並開始勤練書法,就連簽名都很漂亮。

他還革新衣著,一改傳統幫派中那種身著短打、卷袖開懷的打扮,而是四季身著長衫。

不論天氣多熱,最上面一顆紐扣從不解開。

還禁止衣冠不整、赤膊袒胸的徒眾出入杜門。

講話也不帶粗口,總是溫文爾雅。

正因徹底改變了黑幫老大形象,他才得以進入上流社會,成為“中國版教父”。

他沒有文憑,但人品就是最高的文憑。

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

杜月笙14歲闖蕩上海灘時,

一開始只是在水果店打工。

因練就了一手削梨皮的絕活,而被人稱為“萊陽梨”。

很多人飛黃騰達後,都特別忌諱“不堪回首的歷史”。

別人一提曾經事,就會憤怒不已。

但杜月笙卻是一個例外。

每次他一回故地,就有一幫乞丐圍過來。

扯開嗓子大叫:“萊陽梨,給點錢!”

杜月笙也不生氣,只是對手下說:“多給點。”

顧嘉棠是杜月笙手下的“八大金剛”之一,

也是一直跟隨杜月笙打天下的兄弟。

在外人面前,他對杜月笙恭恭敬敬。

但在杜府私下裡,他常常打趣杜月笙,

拿起水果送到杜月笙面前:“削一個。”

杜月笙總是笑著接過去,沒有絲毫不快。

不光是對兄弟,對傭人他也很少說重話。

“杜先生好侍候,我們做錯事,他也輕言細語。”

他在底層混過,知道下層人的不容易,

老百姓求到他頭上,他總是盡力解決。

他對來客幾乎就是三句話:

“你的事體我曉得了。”

“我會替你辦好。”

“好。再會。”

杜月笙有一句被大家奉為經典的名言:“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他確確實實做到了“頭等人”。

當年上海灘的黃包車夫、短衫階層,

曾喊出了“做人要做杜先生”的口號。

▲杜月笙60大壽缺席全家福

1951年,杜月笙哮喘病越來越重。

他清楚自己很快將撒手西去。

這年8月1日,他醒來的第一件事,

就是叫來大女兒杜美如:“你去銀行給我取個保險箱。”

杜美如取回來,杜月笙打開,

大家才知道保險箱裡裝著很多借條。

最少的一張是5000美元,

最多的一張是500根金條。

杜月笙一張一張看,又一張一張撕掉,

子女們非常不解:“為什麼要撕了?”

杜月笙說:“我不希望我死後你們到處要債。”

隨後,他沉默了一會,又說:

“借出的,表面是錢,實際是人情,

感恩的,永遠會記得我們杜家的好。

不感恩的,你去要賬,可能換來牢獄之災。”

他撕掉借條,就是要給欠款人吃一顆定心丸。

死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沒希望了,中國會有希望。”

做人做到這份上,也只有一個杜月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