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權威發佈」“孝感楷模”2017年第4季度榜單出爐啦~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們熟悉的面孔!

總有一種聲音揮之不去

在天地間久久迴響

總有一群背影無法忘懷

成為一個民族的記憶

總有一些瞬間刻骨銘心

生死刹那

把信念傳遞

一個又一個感動時刻

溫暖、滌蕩我們

他們身上有一種震撼心靈的力量

他們點燃我們愛的火把

帶動我們前行

他們

就是孝感楷模!

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環衛工人,有農民,有普通職工,也有醫生。他們在看似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散發出不凡的光輝。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大家的認可,最終當選為2017年4季度的“孝感楷模”。這些平凡的人,究竟有怎樣的故事讓我們感動,現在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我們孝感楷模的事蹟吧~

王翠萍

王翠萍,女,1975年1月出生,1994年12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安陸市環境衛生管理局職工。

1994年王翠萍從安陸二技校畢業來到環衛所工作,分配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羅義芳清掃組。開始上班王翠萍總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生怕別人認出,

怕熟人看到,怕同學親友問做什麼工作。更難受的是社會上一些人對環衛工人的偏見。羅義芳開導王翠萍:“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幹好幹壞之分,把路面掃乾淨,就體現我們的人生價值”。羅大姐的一席話,深深地觸動王翠萍,打消了她辭職的念頭,堅定了幹好環衛工作的決心。

在一般人眼裡,掃地還不簡單?其實不是。環衛工作做起來累,堅持做好難。從不服輸的王翠萍,

既然選擇了就要堅守,要幹就要幹好。剛開始掃街時,王翠萍不曉得怎麼“下叉”,掃帚掃不開,掃地速度慢,掃不乾淨。她就仔細觀察同事的掃法,虛心向同事學習,認真揣摩。別人淩晨四點上班,她就淩晨三點來到作業路段上苦練。不到半年時間,同樣的任務她可以提前半小時完成,成為了一名行家裡手。為了提高衛生品質,王翠萍還探索出大掃帚普掃、小掃帚精掃、分時段保潔的清掃方法,
得到環衛局領導認可並在全域推行。環境衛生品質的好壞,關鍵在保潔品質、保潔頻率,經常剛掃完很乾淨,一會不保潔,就到處又是垃圾。為了提高保潔效果,她總是不停地穿梭在車流、人流中,用掃帚掃、用火鉗夾、用手撿,用鐵絲掏,每天用不停的腳步,重複著不變的動作。23年來,王翠萍沒有坐崗、抽溜記錄,時刻做到手腳圍著掃帚轉,掃帚圍著垃圾轉。無論她負責哪個路段,
哪個路段就成為“示範路段”。

2002年,由於工作成績突出,王翠萍被推薦為路段長。作為路段長,不光自己要做好工作,更重要的是帶領一班人共同做好工作。環衛清掃保潔絕大多數是女同志,文化水準普遍不高,加之工資待遇低,工作任務重,又沒有節假日,矛盾時有發生。作為這支隊伍的“領頭雁”,王翠萍努力在工作和生活上關心照顧她們,為她們排憂解難。2009年8月的一個淩晨,路段清掃工李師傅突然蹲在地上,一動不動。王翠萍急忙跑過去扶起她坐下休息,一邊詢問一邊觀察。10分鐘過去了,李師傅不僅沒有恢復,臉色還越來越難看,也不能說話,王翠萍急忙把她送到醫院。李師傅家境不好,王翠萍就借錢幫她交住院費。事後得知李師傅是急性腦梗塞,幸虧及時送治,不然後果不堪設想。正是通過這些親如姐妹的關懷,她們這個小集體親如一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所在的路段年年被評為“路段標兵”。

城市在發展,環衛工作量不斷加大,環衛工人付出的辛勞遠超常人,環衛工人經常中午十二點到家,匆匆忙忙吃一口飯就又到路段去工作。步入中年的王翠萍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和生活的重擔都落在她這並不厚重的肩上。作為一名清掃工人,她顧了大家、忘了小家 ,顧了工作、忘了家人。2010年5月,王翠萍因病住院手術,當時創建衛生城市人手緊缺,沒等身體痊癒,她就提前出院上崗。因為這,她留下了後遺症,傷口還經常隱隱作痛。2011年3月,公婆做心臟搭橋手術,住院半年多。不久,王翠萍父親又遭遇車禍,鎖骨骨折,臥床100多天。由於工作繁重,她從沒開口請假,只能晚上去醫院照顧,至今她心感內疚。

雖然王翠萍幹的是不起眼的小事,但她平凡的行動踐行一名環衛工人“寧可一人髒,換來萬人潔,當好城市美容師,爭做合格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王翠萍先後獲得安陸市“優秀共產黨員”、“環衛先進工作者”、“小人物,大英雄”和孝感市“十佳城市美容師”光榮稱號。

黃曉華

黃曉華,男,現任應城市青年志願者協會會長。

2009年4月,應城市青年志願者協會正式註冊,黃曉華當選為協會會長。他帶領志願者開展了各種公益活動,在社會上形成了股公益的熱流。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很多挑戰,在協會外部,有人說風涼話,認為是一群吃了飯沒事幹的人在做無聊的事情;在民間社會,也有人說志願者是在作秀,只是為自己撈政績而已;在協會內部,也因為協會無經費支持,活動佔用大量的業餘時間等各方面的原因,會員的工作積極性也逐漸減退,活動明顯減少,協會工作進入了瓶頸期。但他的工作作風,使工作屢創佳績,協會和志願者均受到孝感市文明辦表彰。為提升志願服務水準,黃曉華組織志願者開展各種學習交流,積極參與專案競標,與大型基金會開展專案合作。

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協會共為100多個孩子送去了溫暖,入戶走訪300人次,並組織了健康體檢、戶外拓展、愛心年飯等活動。在幫助孩子的這些活動中,黃曉華一次都沒有落下,成為了應城困境兒童的活地圖,他也和很多孩子及他們的家長成為了朋友。在著重發展關愛困境兒童孤兒和事實孤兒活動的前提下,協會的其他活動也同步進行,並建立了強效的失效機制。2008年8月,汶川發生地震災害,黃曉華和志願者們起組織了主題辰災募捐活動。2016年,湖北發生罕見的大洪水,應城遭受嚴重水災,多地田地被毀,房屋被淹。災情發生後,黃曉華帶領志願者隊伍第一時間冒著酷暑為守堤的幹部群眾送去慰問物資。災情穩定時,他又帶領志願者第一時間到達全市近4個災民安置點開展志願服務。災情結束後,又積極開展災後重建工作,組織救災物資,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整個夏天,他都在忙碌著,在幫助著,也影響了更多的人參與幫助。這這場98+災害的救助活動中,黃曉華和他的團隊組織志願者超過了1000名,募集救災物資價值近50萬。

范萬震

范萬震,1960年6月生,漢川市人民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司副局長。

1995年調入漢川檢察院,先後任該院書記員、反貪局副科長、反瀆局科長、反瀆局副局長,2017年3月牽頭負責反瀆局工作。2017年10月13日,范萬震因長期工作勞累,胰腺癌病情惡化,醫治無效不幸逝世,年僅57歲。

范萬震牽頭負責反瀆局工作的6個多月的時間裡,在病魔纏身的情況下,帶領5名幹警以每月1件多的辦案速度和效率,成功偵辦了7件瀆職犯罪案件,居孝感市各基層反瀆職侵權辦案數之首。2017年8月,查辦李某在危房改造中涉嫌濫用職權一案時,由於涉及8個鄉鎮上千家房屋,取證難度和工作量相當大。他不顧越來越虛弱的身體,冒著酷暑高溫,頭戴草帽,他與幹警們一家一家地查看,一個一個地核實,平均每天看房過百家,整整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硬是查出並鎖定了該案的關鍵證據,成功地偵破此案。在偵辦孝感市院交辦的範某涉嫌濫用職權罪和沈某、吳某、汪某涉嫌怠忽職守罪的系列案中,范萬震腹部疼痛已呈常態化。但他以超出常人的堅強意志,靠吃止痛片緩解疼痛,與同事奔波于漢川孝感兩地之間,走訪了相關部門,調閱了大量資料,獲取了大量證據。最終,4名犯罪娣疑人被立案,涉案資金1500多萬元。

范萬震始終堅持原則,秉公辦案,敢於碰硬,啃下了一塊又一塊“硬骨頭”。2004年,面對犯罪疑人呂某拒不配合併威脅辦案人員時,他挺身而出,以“我就是范萬震,我主辦此案,有事沖我來”而讓呂某最終臣服,交出了證據,此案最終成功偵破。2007年,他作為案件主要承辦人員在查辦周某、嚴某案中牽出了一起涉黑案件。犯罪嫌疑人多次在社會上放出狠話,花錢買人關。但他絲毫沒有被嚇退,一如既往地調查取證,並成功將犯罪嫌疑人抓獲,當場收繳管制刀具三把、仿製手槍一把。

范萬震熱愛偵查工作,寧讓身體透支,也絕不讓工作欠帳。20年來偵查工作長年奔波在外,經常是饑一頓、飽一頓,生活無規律,但他依然樂此不疲。2007年,他作為主要辦案骨幹被抽調省院辦理周某、嚴某特大案件。此案涉及面廣,案情十分複雜。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他和同事們多次輾轉于北京、河南、深圳、香港、武漢等地調查取證。經過兩年多的縝密偵查,最終將主犯嚴某抓捕歸案。為了能早日開庭,范萬震又馬不停蹄地與同事趕往河南南陽、唐河、鄧縣提審在押犯罪嫌疑人。當他們落實證據驅車冒雪返回漢川時,已近除夕。

范萬震並非法律科班出身,調入檢察院時已35歲。他堅持在學中幹、在幹中學,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經常挑燈夜讀,平時的休息時間和節假日也基本都用在了學習上。從最初的“門外漢”逐步成為漢川乃至孝感檢察系統自偵戰線的業務尖兵和辦案能手。作為辦案骨幹,他多次被抽調到省院、孝感市院主辦重特大瀆職案,其中他參與辦理的武漢國賓酒店國有資產流失案被最高人民檢察院、湖北省人民檢察院評為精品案件。

范萬震從檢22年來,多次立功受獎,先後被湖北省檢察院授予“先進檢察官”稱號,被漢川市委政法委表彰為“十佳政法幹警”,2010年、2011年、2012年連續三年被漢川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先進工作者”。2017年,被漢川市總工會追授“五一勞動獎章”;漢川市委政法委作出向范萬震學習的決定。

王勝勇

王勝勇,男,1975年9月出生,200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學歷,主管技師 ,畢業於孝感市中等專業衛生學校臨床檢驗專業。1997年3月參加工作,現任孝南區疾控中心愛滋病防治科科長。

當他第一次接觸愛滋病人,看到那雙交織著期盼與絕望的眼睛時,他就暗下決心,只要有一分生的希望,就要盡百分的努力挽救他們的生命。那時的他對愛滋病也無比恐懼,讓人無法相信他會在這個在“防艾”戰線上一直幹到現在,成為愛滋病人的朋友、知己、救命恩人、親人。

2010年國慶期間,一位中年女性患者,病人上藥後每晚高燒不退,考慮病人需要在家中照顧老人和小孩,王勝勇改為晚上去患者家中指導用藥,直到病情逐漸穩定他才安心。2013年12月,有一位男性☆禁☆愛滋病患者,看過患者病歷後,他倒吸了一口氣:免疫細胞僅剩1個/ul,很多大醫院都束手無策。如果要治療該病人,必將承擔很大的風險。但是面對患者期盼求生的眼神,他打消了所有顧慮,毅然決定給患者治療,經過精心醫治,患者終於脫離危險,基本能正常生活。

十三年間,他接診了300多例愛滋病感染者,親自治療了226例,僅有1例在治療中死亡。愛滋病人群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深知愛滋病病人的苦楚,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給予他們人間大愛。每天早上七點二十分,他那狹小的辦公室就會亮起燈,等待需要傾訴的病人;因為壓抑的情緒需要釋放,他便把手機號碼給了所有的病人,並保證一天24小時開機,隨時接聽患者的來電。

他常年奔走于政府行政部門、社會團體和愛心人士之間,幫助這些困難家庭渡過難關。在他的努力下,孝南區20余戶困難患者家庭獲得了低保救助,1名患兒獲得孤兒救助,60余名患者獲得近30多萬元的醫療救助,15個孩子得到資助圓了大學夢,其中一名資助的大學生參軍入伍考上了軍校,還有6名孩子正在接受高中教育階段的資助。2016年底,家境並不富裕的他在妻子的支持下收養了一名愛滋病女童,並承諾負擔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有學習費用。

2012年12月20日,他因為勞累過度,突發心梗,出院第3天,他拖著病軀、抱著氧氣袋來到單位,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而延誤了第二次手術的最佳時機,永遠失去了恢復心臟功能的可能。

這十三年,他犧牲了個人的興趣愛好乃至健康,一心撲在防艾事業上,用自己的愛心換來了愛滋病患者的信任,讓他們重拾生活的信心。

他先後被評為“全國第一次農業普查湖北省先進工作者”、 “克林頓基金”愛滋病防治專案優秀講師、孝南區“十佳醫生”、職工道德模範先進個人,獲得孝南區“五一”勞動獎章。

王清珍

王清珍,女,1936年出生,中共黨員,電影《上甘嶺》中王蘭的原型。

上甘嶺戰爭中,她在坑道病房護理二十多個重傷患,餵飯、換藥、洗繃帶,還要背傷患出洞解大小便。有個傷患嘴巴化膿,不能咀嚼,她先把藥嚼爛,像大人喂孩子一樣一口一口地喂到戰友的嘴裡。還有一個腹部重傷的傷患,不能動彈,躺著解不下大小便,又憋又脹,十分痛苦,她為了解除戰友的痛苦,幫助傷患排尿,用嘴就著導尿管吸尿,情操之高尚,令人肅然起敬。1952年在上甘嶺戰役中榮立二等功,被授予二級戰士勳章。1958年,王清珍復員回到北京老家,在東城區科偉醫療器械廠當了一名普通工人。幾個月後,她出席了全國青年積極分子代表大會,此後又多次受到党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後來因工作需要,王清珍又重返部隊,1982年在15軍衛生處退休。

王連強

王連強,男,漢族,1991年10月出生,2008年12月入伍,中共黨員,上士警銜,孝感市消防支隊特勤中隊特種車駕駛員。

 赴湯蹈火勇當救援先鋒

“火光中出生入死、險境裡拯救生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社會多一份平安,讓生活多一份寧靜。”王連強對自己是這樣要求的,也是這樣做的。在最緊要的關頭,最危險的地方,總能看到他的身影。入伍9年來,他先後參加1000多次的滅火救援,保護國家財產價值近千萬元,搶救遇險群眾近百人,曾參加了2016年孝感特大抗洪搶險救援、“6.22”毛陳鎮保利傢俱廠大空間大跨度火災、“6.25”京珠高速載鋰電池貨車火災、“12.23”八一大橋特大交通事故、“11.1”黃麥嶺磷化工集團氨氣洩露事故、“2.12”雙峰山森林火災、“3.24”京珠高速車輛連環相撞事故、“12.5”京珠高速黑火藥車爆炸事故、“2.12”107國道三聚氯氰散落事故、“10.16”京珠高速特大車輛連環相撞事故等重大火災和搶險救援任務,挽救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

 潛心研究鑄就裝備尖兵

2008年,他被分配到特勤中隊工作。為迅速提高業務技能水準,他利用訓練閒暇閱讀《化學災害事故處置》、《鐵軍中隊特勤操法》等書籍,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有效解決了中隊特勤戰鬥程式設計的操作缺失問題。除了日常訓練外,他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對車輛裝備器材的研究上,在總結經驗的同時也將學習所得傳授給中隊其他戰士。經過一年的努力,中隊配備的近千種器材和各種車輛,他樣樣拿得起、講得清、用得熟、教得精,成了特勤大隊官兵有口皆碑的“器材通”。參與發明《多功能金屬救援掛鉤梯》,《伸縮式氣動氣源裝置》,利用空氣呼吸器製作了《氣動緊急信號撤離裝置》,《氣釘槍動力源》等器材裝備。

愛民為民演繹赤子情懷

“什麼是人民子弟兵,在人民群眾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就是子弟兵。”這是王連強對服務人民、竭誠奉獻的理解。

王連強曾榮獲全省消防部隊“優秀共產黨員”、全省消防部隊 “紅旗車駕駛員”,多次被表彰為優秀士兵,先後6次受到上級嘉獎。2017年上榜“孝感楷模”季度榜單。

田仲生

田仲生,男,70歲,群眾,孝感市孝南區廣場街園林社區居民。

田仲生的母親黎明珍老人現年116歲,是孝感目前最高夀的老人,生幼10個孩子,僅兩兒一女健在。1947年出生的田仲生,是老二,為了父母,田仲生放棄了很多,這一輩子從未與父母分離過。

1961年,因家庭貧困,14歲的田仲生主動讓哥哥繼續讀書自己休學掙錢。1966年,19歲的田仲生瞞著父母報名參軍,臨行前數日,看著鬢髮斑白老淚縱橫的父母,孝順的田仲生終放心不下,放棄了當兵的夢想。

1970年,父母親雙雙下放,已是棉線廠工人的田仲生夜不能寐,主動提出隨父母一起下鄉務農。這一下鄉,就是十年,期間八旬父親去世。回城後,田仲生在孝感臨街的房子已成為商鋪的集中區,不時有人重金求租田仲生的房子,但都被他一一回絕,原因只是因為一樓的房子母親住著方便,可以常出門走動,曬曬太陽。2012年6月,老人起夜不小心摔傷了,病得曆害。餵飯、擦洗、伺候大小便,田仲生索性晚上和母親睡一張床。大夥都說老人過不了這關,活了這大歲數,也是該走的時候了。可田仲生不放棄,銀耳紅棗山藥、蓮子紅薯小米,換著方熬給母親吃,田仲生最終將母親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母親撿回了命,但生活從此不能自理。但一輩子敦厚的田仲生卻“狠下心”讓母親自己做二件事:自己吃飯,為的是讓母親動動手臂;大小便必連抱帶攙扶下床,為的是讓母親活動腿腳。只要不是天寒,每天必攙扶母親在家走上十幾步。

近4年來,無論冬夏,田仲生每宿必定時起來二次,察看母親,或送杯水,或幫母親大小便。為照顧母親,田仲生一生沒出過遠門,最近8年,更沒走出5公里範圍,時間也必控制在2小時內。

田仲生的孝行感動了身邊無數人,2017年被評選為孝感市第九屆“十大孝子”特別獎。

李從秀

李從秀,1977年出生,中共黨員,安陸市幸福水庫管理員。

她,沖在抗旱一線的“女漢子”。 今年入梅以來,持續高溫下安陸12.1萬畝中稻受旱。幸福水庫承擔著雷公、木梓兩個鄉鎮周邊20個村的2萬畝農田水利灌溉。與男同志一樣,每天巡渠護水,李從秀已在堤壩管道上奮戰了30多天。她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給抗旱指揮部工作隊做好早餐,便穿上膠鞋、戴上草帽、拿著鐮刀,開始一天的護水巡邏。沿渠巡查一次需要走6裡路,一趟下來,衣服全部濕透,泥巴裹滿褲腿、鞋子。而這樣的工作,抗旱期間,李從秀每天都要走3、4次,30天裡她巡渠護水里程600多裡。不僅白天巡渠護水,晚上李從秀也不缺席,同事們都勸她:“小李,晚上天黑,蟲子又多,你一個女同志就別去了。”她總是不服氣:“現在是抗旱非常時期,應當不分內外、不分男女,我20歲就在這兒工作,每一條溝渠、每一個岔口、每一條路我都比你們熟悉。”

她,釘在水庫上的“螺絲釘”。1998年,李從秀通過招工來到幸福水庫管理處。每天一次的巡壩,每週不少於三次的除草,如同設定好程式的機器人。巡查庫區轉一圈2.5小時,除草、清雜、查險……一遍下來就是一星期。時間長了,大壩、管道什麼地方容易長草,下雨天什麼地方容易積水,水庫一年需要多少蓄水才能滿足灌溉,這些,李從秀如數家珍。

她,紮在男人堆裡的“多面手”。幸福水庫管理處最多時有35名員工,李從秀是唯一的女同志。長期紮在男人堆裡,煉就了剛毅、堅韌的“女漢子”形象,也使得她成為一個“多面手”。雨水工情、資訊採集、維修機具,她樣樣精通。她還承擔水庫管理處的炊事員和保潔員。李從秀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在大院內拔雜草、搞清潔,被大家稱為“編外園丁”,管理處院內一半樹木都是她栽的。搞完衛生,又去做早餐,早餐後她和同事一起巡堤除草。如今,在水庫的每一天,李從秀承擔著“五員”角色:早上保潔員、炊事員,白天管理員,晚上資料員和資訊報送員。

她,守護一方安寧的“媽祖”。大汛期間擔心水庫安危,大旱又擔心農民搶水鬧糾紛,每逢大汛大旱,李從秀和同事們都神經高度緊繃。今年7月汛轉旱,稻田用水緊張。8月3日深夜11點半,李從秀例行巡查到雙楊村至江河村地段,發現一群人正在黑夜中爭吵。兩個村的村民因放水發生糾紛,一個說流量分少了,一個說流量分多了,雙方手執鐵鍬,劍拔弩張。“都把鍬放下,有什麼事好商量。”李從秀迅速橫在兩隊村民中間,一邊穩定情緒,一邊掏出手機給兩個村書記打電話。後來在李從秀主持下,兩個村書記協商達成一致,按議定流量執行,避免了矛盾的升級。19年來,李從秀猶如“媽祖”一般護著這方水,19年間,她參與化解各種矛盾糾紛和處置各類突發事件400多起。

19年前,李從秀的工作是水庫管理員;19年後,她依舊是一名水庫管理員,是安陸市水利系統唯一還工作在基層水庫的女管理員。19年間,談戀愛、結婚、生子,李從秀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在幸福水庫上渡過。今年8月,她“19年,守好一庫清水”的事蹟經《湖北日報》《農村新報》《孝感日報》《孝感晚報》等省市主流媒體報導後,又相繼被新華網、中新網、鳳凰網、中央文明網、騰訊網、新浪網、網易新聞等國內幾十家重點網站轉載,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9月21日,李從秀先進事蹟報告會在孝感市水利局舉行。

黃勇國

黃勇國,男,1983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孝昌縣周巷鎮雙峰村農民,現為孝昌縣雙毫雨露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2004年,黃勇國拾起了自家幾乎荒蕪的3畝茶葉地,白天在地裡管理茶樹,晚上在家裡學習茶葉種植相關知識,瞭解茶葉市場訊息。經過大半年的管理,到了茶葉採摘時節,家裡茶葉產值比往年提高了近兩倍。黃勇國說服了自己兒時夥伴一起創業,把茶葉面積發展到了28畝。為了保證茶葉的品質,他虛心向有制茶經驗的老師傅請教,運用所學的技術反複試炒,直到炒出滿意的產品才投入市場。由於茶葉品質優良,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規模逐步擴大到1800多畝。

雖然自己經營的茶園越做越大,但看到周圍的鄉親們依然生活在貧困之中,黃勇國高興不起來,他想帶領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他把自己的茶園和設備作為擔保,帶領村裡的茶葉種植戶,成立了孝昌縣雙毫雨露茶葉花卉苗木專業合作社。豐富的茶葉種植、加工經歷使黃勇國深深地體會到,只有幫助鄉親們掌握了科學技術才能實現科技興農、科技富農、科技強農的目的。為此,他經常奔波在田間地頭,主動承擔起茶葉種植技術培訓和指導工作,幫助茶農解決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中遇到的難題。

近年來,黃勇國免費舉辦茶葉技術培訓班60餘場,直接培訓農民達1200余人。輻射帶動周邊1000多家農戶種植茶葉,網路農民會員4000多人,茶葉種植面積5000餘畝,幫助茶農增收2500余萬元,提供就業崗位400多個,讓300余戶貧困戶實現脫貧。

2011年黃勇國獲得“全省優秀創業青年”稱號;2012年5月獲得“全市十佳創業青年”稱號;2012年12月,當選共青團湖北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代表;2014年當選市科協第五屆代表;2015年被湖北省委宣傳部、團省委評為“全省創富鄉村好青年”;2016年榮獲“孝感最美青年”;2017年1月,當選為孝感市第六屆政協委員。

讓我們一起向這些楷模們致敬!

編輯:劉華

責任編輯:白蘭

路段清掃工李師傅突然蹲在地上,一動不動。王翠萍急忙跑過去扶起她坐下休息,一邊詢問一邊觀察。10分鐘過去了,李師傅不僅沒有恢復,臉色還越來越難看,也不能說話,王翠萍急忙把她送到醫院。李師傅家境不好,王翠萍就借錢幫她交住院費。事後得知李師傅是急性腦梗塞,幸虧及時送治,不然後果不堪設想。正是通過這些親如姐妹的關懷,她們這個小集體親如一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所在的路段年年被評為“路段標兵”。

城市在發展,環衛工作量不斷加大,環衛工人付出的辛勞遠超常人,環衛工人經常中午十二點到家,匆匆忙忙吃一口飯就又到路段去工作。步入中年的王翠萍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和生活的重擔都落在她這並不厚重的肩上。作為一名清掃工人,她顧了大家、忘了小家 ,顧了工作、忘了家人。2010年5月,王翠萍因病住院手術,當時創建衛生城市人手緊缺,沒等身體痊癒,她就提前出院上崗。因為這,她留下了後遺症,傷口還經常隱隱作痛。2011年3月,公婆做心臟搭橋手術,住院半年多。不久,王翠萍父親又遭遇車禍,鎖骨骨折,臥床100多天。由於工作繁重,她從沒開口請假,只能晚上去醫院照顧,至今她心感內疚。

雖然王翠萍幹的是不起眼的小事,但她平凡的行動踐行一名環衛工人“寧可一人髒,換來萬人潔,當好城市美容師,爭做合格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王翠萍先後獲得安陸市“優秀共產黨員”、“環衛先進工作者”、“小人物,大英雄”和孝感市“十佳城市美容師”光榮稱號。

黃曉華

黃曉華,男,現任應城市青年志願者協會會長。

2009年4月,應城市青年志願者協會正式註冊,黃曉華當選為協會會長。他帶領志願者開展了各種公益活動,在社會上形成了股公益的熱流。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很多挑戰,在協會外部,有人說風涼話,認為是一群吃了飯沒事幹的人在做無聊的事情;在民間社會,也有人說志願者是在作秀,只是為自己撈政績而已;在協會內部,也因為協會無經費支持,活動佔用大量的業餘時間等各方面的原因,會員的工作積極性也逐漸減退,活動明顯減少,協會工作進入了瓶頸期。但他的工作作風,使工作屢創佳績,協會和志願者均受到孝感市文明辦表彰。為提升志願服務水準,黃曉華組織志願者開展各種學習交流,積極參與專案競標,與大型基金會開展專案合作。

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協會共為100多個孩子送去了溫暖,入戶走訪300人次,並組織了健康體檢、戶外拓展、愛心年飯等活動。在幫助孩子的這些活動中,黃曉華一次都沒有落下,成為了應城困境兒童的活地圖,他也和很多孩子及他們的家長成為了朋友。在著重發展關愛困境兒童孤兒和事實孤兒活動的前提下,協會的其他活動也同步進行,並建立了強效的失效機制。2008年8月,汶川發生地震災害,黃曉華和志願者們起組織了主題辰災募捐活動。2016年,湖北發生罕見的大洪水,應城遭受嚴重水災,多地田地被毀,房屋被淹。災情發生後,黃曉華帶領志願者隊伍第一時間冒著酷暑為守堤的幹部群眾送去慰問物資。災情穩定時,他又帶領志願者第一時間到達全市近4個災民安置點開展志願服務。災情結束後,又積極開展災後重建工作,組織救災物資,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整個夏天,他都在忙碌著,在幫助著,也影響了更多的人參與幫助。這這場98+災害的救助活動中,黃曉華和他的團隊組織志願者超過了1000名,募集救災物資價值近50萬。

范萬震

范萬震,1960年6月生,漢川市人民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司副局長。

1995年調入漢川檢察院,先後任該院書記員、反貪局副科長、反瀆局科長、反瀆局副局長,2017年3月牽頭負責反瀆局工作。2017年10月13日,范萬震因長期工作勞累,胰腺癌病情惡化,醫治無效不幸逝世,年僅57歲。

范萬震牽頭負責反瀆局工作的6個多月的時間裡,在病魔纏身的情況下,帶領5名幹警以每月1件多的辦案速度和效率,成功偵辦了7件瀆職犯罪案件,居孝感市各基層反瀆職侵權辦案數之首。2017年8月,查辦李某在危房改造中涉嫌濫用職權一案時,由於涉及8個鄉鎮上千家房屋,取證難度和工作量相當大。他不顧越來越虛弱的身體,冒著酷暑高溫,頭戴草帽,他與幹警們一家一家地查看,一個一個地核實,平均每天看房過百家,整整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硬是查出並鎖定了該案的關鍵證據,成功地偵破此案。在偵辦孝感市院交辦的範某涉嫌濫用職權罪和沈某、吳某、汪某涉嫌怠忽職守罪的系列案中,范萬震腹部疼痛已呈常態化。但他以超出常人的堅強意志,靠吃止痛片緩解疼痛,與同事奔波于漢川孝感兩地之間,走訪了相關部門,調閱了大量資料,獲取了大量證據。最終,4名犯罪娣疑人被立案,涉案資金1500多萬元。

范萬震始終堅持原則,秉公辦案,敢於碰硬,啃下了一塊又一塊“硬骨頭”。2004年,面對犯罪疑人呂某拒不配合併威脅辦案人員時,他挺身而出,以“我就是范萬震,我主辦此案,有事沖我來”而讓呂某最終臣服,交出了證據,此案最終成功偵破。2007年,他作為案件主要承辦人員在查辦周某、嚴某案中牽出了一起涉黑案件。犯罪嫌疑人多次在社會上放出狠話,花錢買人關。但他絲毫沒有被嚇退,一如既往地調查取證,並成功將犯罪嫌疑人抓獲,當場收繳管制刀具三把、仿製手槍一把。

范萬震熱愛偵查工作,寧讓身體透支,也絕不讓工作欠帳。20年來偵查工作長年奔波在外,經常是饑一頓、飽一頓,生活無規律,但他依然樂此不疲。2007年,他作為主要辦案骨幹被抽調省院辦理周某、嚴某特大案件。此案涉及面廣,案情十分複雜。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他和同事們多次輾轉于北京、河南、深圳、香港、武漢等地調查取證。經過兩年多的縝密偵查,最終將主犯嚴某抓捕歸案。為了能早日開庭,范萬震又馬不停蹄地與同事趕往河南南陽、唐河、鄧縣提審在押犯罪嫌疑人。當他們落實證據驅車冒雪返回漢川時,已近除夕。

范萬震並非法律科班出身,調入檢察院時已35歲。他堅持在學中幹、在幹中學,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經常挑燈夜讀,平時的休息時間和節假日也基本都用在了學習上。從最初的“門外漢”逐步成為漢川乃至孝感檢察系統自偵戰線的業務尖兵和辦案能手。作為辦案骨幹,他多次被抽調到省院、孝感市院主辦重特大瀆職案,其中他參與辦理的武漢國賓酒店國有資產流失案被最高人民檢察院、湖北省人民檢察院評為精品案件。

范萬震從檢22年來,多次立功受獎,先後被湖北省檢察院授予“先進檢察官”稱號,被漢川市委政法委表彰為“十佳政法幹警”,2010年、2011年、2012年連續三年被漢川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先進工作者”。2017年,被漢川市總工會追授“五一勞動獎章”;漢川市委政法委作出向范萬震學習的決定。

王勝勇

王勝勇,男,1975年9月出生,200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學歷,主管技師 ,畢業於孝感市中等專業衛生學校臨床檢驗專業。1997年3月參加工作,現任孝南區疾控中心愛滋病防治科科長。

當他第一次接觸愛滋病人,看到那雙交織著期盼與絕望的眼睛時,他就暗下決心,只要有一分生的希望,就要盡百分的努力挽救他們的生命。那時的他對愛滋病也無比恐懼,讓人無法相信他會在這個在“防艾”戰線上一直幹到現在,成為愛滋病人的朋友、知己、救命恩人、親人。

2010年國慶期間,一位中年女性患者,病人上藥後每晚高燒不退,考慮病人需要在家中照顧老人和小孩,王勝勇改為晚上去患者家中指導用藥,直到病情逐漸穩定他才安心。2013年12月,有一位男性☆禁☆愛滋病患者,看過患者病歷後,他倒吸了一口氣:免疫細胞僅剩1個/ul,很多大醫院都束手無策。如果要治療該病人,必將承擔很大的風險。但是面對患者期盼求生的眼神,他打消了所有顧慮,毅然決定給患者治療,經過精心醫治,患者終於脫離危險,基本能正常生活。

十三年間,他接診了300多例愛滋病感染者,親自治療了226例,僅有1例在治療中死亡。愛滋病人群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深知愛滋病病人的苦楚,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給予他們人間大愛。每天早上七點二十分,他那狹小的辦公室就會亮起燈,等待需要傾訴的病人;因為壓抑的情緒需要釋放,他便把手機號碼給了所有的病人,並保證一天24小時開機,隨時接聽患者的來電。

他常年奔走于政府行政部門、社會團體和愛心人士之間,幫助這些困難家庭渡過難關。在他的努力下,孝南區20余戶困難患者家庭獲得了低保救助,1名患兒獲得孤兒救助,60余名患者獲得近30多萬元的醫療救助,15個孩子得到資助圓了大學夢,其中一名資助的大學生參軍入伍考上了軍校,還有6名孩子正在接受高中教育階段的資助。2016年底,家境並不富裕的他在妻子的支持下收養了一名愛滋病女童,並承諾負擔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有學習費用。

2012年12月20日,他因為勞累過度,突發心梗,出院第3天,他拖著病軀、抱著氧氣袋來到單位,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而延誤了第二次手術的最佳時機,永遠失去了恢復心臟功能的可能。

這十三年,他犧牲了個人的興趣愛好乃至健康,一心撲在防艾事業上,用自己的愛心換來了愛滋病患者的信任,讓他們重拾生活的信心。

他先後被評為“全國第一次農業普查湖北省先進工作者”、 “克林頓基金”愛滋病防治專案優秀講師、孝南區“十佳醫生”、職工道德模範先進個人,獲得孝南區“五一”勞動獎章。

王清珍

王清珍,女,1936年出生,中共黨員,電影《上甘嶺》中王蘭的原型。

上甘嶺戰爭中,她在坑道病房護理二十多個重傷患,餵飯、換藥、洗繃帶,還要背傷患出洞解大小便。有個傷患嘴巴化膿,不能咀嚼,她先把藥嚼爛,像大人喂孩子一樣一口一口地喂到戰友的嘴裡。還有一個腹部重傷的傷患,不能動彈,躺著解不下大小便,又憋又脹,十分痛苦,她為了解除戰友的痛苦,幫助傷患排尿,用嘴就著導尿管吸尿,情操之高尚,令人肅然起敬。1952年在上甘嶺戰役中榮立二等功,被授予二級戰士勳章。1958年,王清珍復員回到北京老家,在東城區科偉醫療器械廠當了一名普通工人。幾個月後,她出席了全國青年積極分子代表大會,此後又多次受到党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後來因工作需要,王清珍又重返部隊,1982年在15軍衛生處退休。

王連強

王連強,男,漢族,1991年10月出生,2008年12月入伍,中共黨員,上士警銜,孝感市消防支隊特勤中隊特種車駕駛員。

 赴湯蹈火勇當救援先鋒

“火光中出生入死、險境裡拯救生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社會多一份平安,讓生活多一份寧靜。”王連強對自己是這樣要求的,也是這樣做的。在最緊要的關頭,最危險的地方,總能看到他的身影。入伍9年來,他先後參加1000多次的滅火救援,保護國家財產價值近千萬元,搶救遇險群眾近百人,曾參加了2016年孝感特大抗洪搶險救援、“6.22”毛陳鎮保利傢俱廠大空間大跨度火災、“6.25”京珠高速載鋰電池貨車火災、“12.23”八一大橋特大交通事故、“11.1”黃麥嶺磷化工集團氨氣洩露事故、“2.12”雙峰山森林火災、“3.24”京珠高速車輛連環相撞事故、“12.5”京珠高速黑火藥車爆炸事故、“2.12”107國道三聚氯氰散落事故、“10.16”京珠高速特大車輛連環相撞事故等重大火災和搶險救援任務,挽救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

 潛心研究鑄就裝備尖兵

2008年,他被分配到特勤中隊工作。為迅速提高業務技能水準,他利用訓練閒暇閱讀《化學災害事故處置》、《鐵軍中隊特勤操法》等書籍,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有效解決了中隊特勤戰鬥程式設計的操作缺失問題。除了日常訓練外,他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對車輛裝備器材的研究上,在總結經驗的同時也將學習所得傳授給中隊其他戰士。經過一年的努力,中隊配備的近千種器材和各種車輛,他樣樣拿得起、講得清、用得熟、教得精,成了特勤大隊官兵有口皆碑的“器材通”。參與發明《多功能金屬救援掛鉤梯》,《伸縮式氣動氣源裝置》,利用空氣呼吸器製作了《氣動緊急信號撤離裝置》,《氣釘槍動力源》等器材裝備。

愛民為民演繹赤子情懷

“什麼是人民子弟兵,在人民群眾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就是子弟兵。”這是王連強對服務人民、竭誠奉獻的理解。

王連強曾榮獲全省消防部隊“優秀共產黨員”、全省消防部隊 “紅旗車駕駛員”,多次被表彰為優秀士兵,先後6次受到上級嘉獎。2017年上榜“孝感楷模”季度榜單。

田仲生

田仲生,男,70歲,群眾,孝感市孝南區廣場街園林社區居民。

田仲生的母親黎明珍老人現年116歲,是孝感目前最高夀的老人,生幼10個孩子,僅兩兒一女健在。1947年出生的田仲生,是老二,為了父母,田仲生放棄了很多,這一輩子從未與父母分離過。

1961年,因家庭貧困,14歲的田仲生主動讓哥哥繼續讀書自己休學掙錢。1966年,19歲的田仲生瞞著父母報名參軍,臨行前數日,看著鬢髮斑白老淚縱橫的父母,孝順的田仲生終放心不下,放棄了當兵的夢想。

1970年,父母親雙雙下放,已是棉線廠工人的田仲生夜不能寐,主動提出隨父母一起下鄉務農。這一下鄉,就是十年,期間八旬父親去世。回城後,田仲生在孝感臨街的房子已成為商鋪的集中區,不時有人重金求租田仲生的房子,但都被他一一回絕,原因只是因為一樓的房子母親住著方便,可以常出門走動,曬曬太陽。2012年6月,老人起夜不小心摔傷了,病得曆害。餵飯、擦洗、伺候大小便,田仲生索性晚上和母親睡一張床。大夥都說老人過不了這關,活了這大歲數,也是該走的時候了。可田仲生不放棄,銀耳紅棗山藥、蓮子紅薯小米,換著方熬給母親吃,田仲生最終將母親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母親撿回了命,但生活從此不能自理。但一輩子敦厚的田仲生卻“狠下心”讓母親自己做二件事:自己吃飯,為的是讓母親動動手臂;大小便必連抱帶攙扶下床,為的是讓母親活動腿腳。只要不是天寒,每天必攙扶母親在家走上十幾步。

近4年來,無論冬夏,田仲生每宿必定時起來二次,察看母親,或送杯水,或幫母親大小便。為照顧母親,田仲生一生沒出過遠門,最近8年,更沒走出5公里範圍,時間也必控制在2小時內。

田仲生的孝行感動了身邊無數人,2017年被評選為孝感市第九屆“十大孝子”特別獎。

李從秀

李從秀,1977年出生,中共黨員,安陸市幸福水庫管理員。

她,沖在抗旱一線的“女漢子”。 今年入梅以來,持續高溫下安陸12.1萬畝中稻受旱。幸福水庫承擔著雷公、木梓兩個鄉鎮周邊20個村的2萬畝農田水利灌溉。與男同志一樣,每天巡渠護水,李從秀已在堤壩管道上奮戰了30多天。她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給抗旱指揮部工作隊做好早餐,便穿上膠鞋、戴上草帽、拿著鐮刀,開始一天的護水巡邏。沿渠巡查一次需要走6裡路,一趟下來,衣服全部濕透,泥巴裹滿褲腿、鞋子。而這樣的工作,抗旱期間,李從秀每天都要走3、4次,30天裡她巡渠護水里程600多裡。不僅白天巡渠護水,晚上李從秀也不缺席,同事們都勸她:“小李,晚上天黑,蟲子又多,你一個女同志就別去了。”她總是不服氣:“現在是抗旱非常時期,應當不分內外、不分男女,我20歲就在這兒工作,每一條溝渠、每一個岔口、每一條路我都比你們熟悉。”

她,釘在水庫上的“螺絲釘”。1998年,李從秀通過招工來到幸福水庫管理處。每天一次的巡壩,每週不少於三次的除草,如同設定好程式的機器人。巡查庫區轉一圈2.5小時,除草、清雜、查險……一遍下來就是一星期。時間長了,大壩、管道什麼地方容易長草,下雨天什麼地方容易積水,水庫一年需要多少蓄水才能滿足灌溉,這些,李從秀如數家珍。

她,紮在男人堆裡的“多面手”。幸福水庫管理處最多時有35名員工,李從秀是唯一的女同志。長期紮在男人堆裡,煉就了剛毅、堅韌的“女漢子”形象,也使得她成為一個“多面手”。雨水工情、資訊採集、維修機具,她樣樣精通。她還承擔水庫管理處的炊事員和保潔員。李從秀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在大院內拔雜草、搞清潔,被大家稱為“編外園丁”,管理處院內一半樹木都是她栽的。搞完衛生,又去做早餐,早餐後她和同事一起巡堤除草。如今,在水庫的每一天,李從秀承擔著“五員”角色:早上保潔員、炊事員,白天管理員,晚上資料員和資訊報送員。

她,守護一方安寧的“媽祖”。大汛期間擔心水庫安危,大旱又擔心農民搶水鬧糾紛,每逢大汛大旱,李從秀和同事們都神經高度緊繃。今年7月汛轉旱,稻田用水緊張。8月3日深夜11點半,李從秀例行巡查到雙楊村至江河村地段,發現一群人正在黑夜中爭吵。兩個村的村民因放水發生糾紛,一個說流量分少了,一個說流量分多了,雙方手執鐵鍬,劍拔弩張。“都把鍬放下,有什麼事好商量。”李從秀迅速橫在兩隊村民中間,一邊穩定情緒,一邊掏出手機給兩個村書記打電話。後來在李從秀主持下,兩個村書記協商達成一致,按議定流量執行,避免了矛盾的升級。19年來,李從秀猶如“媽祖”一般護著這方水,19年間,她參與化解各種矛盾糾紛和處置各類突發事件400多起。

19年前,李從秀的工作是水庫管理員;19年後,她依舊是一名水庫管理員,是安陸市水利系統唯一還工作在基層水庫的女管理員。19年間,談戀愛、結婚、生子,李從秀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在幸福水庫上渡過。今年8月,她“19年,守好一庫清水”的事蹟經《湖北日報》《農村新報》《孝感日報》《孝感晚報》等省市主流媒體報導後,又相繼被新華網、中新網、鳳凰網、中央文明網、騰訊網、新浪網、網易新聞等國內幾十家重點網站轉載,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9月21日,李從秀先進事蹟報告會在孝感市水利局舉行。

黃勇國

黃勇國,男,1983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孝昌縣周巷鎮雙峰村農民,現為孝昌縣雙毫雨露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2004年,黃勇國拾起了自家幾乎荒蕪的3畝茶葉地,白天在地裡管理茶樹,晚上在家裡學習茶葉種植相關知識,瞭解茶葉市場訊息。經過大半年的管理,到了茶葉採摘時節,家裡茶葉產值比往年提高了近兩倍。黃勇國說服了自己兒時夥伴一起創業,把茶葉面積發展到了28畝。為了保證茶葉的品質,他虛心向有制茶經驗的老師傅請教,運用所學的技術反複試炒,直到炒出滿意的產品才投入市場。由於茶葉品質優良,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規模逐步擴大到1800多畝。

雖然自己經營的茶園越做越大,但看到周圍的鄉親們依然生活在貧困之中,黃勇國高興不起來,他想帶領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他把自己的茶園和設備作為擔保,帶領村裡的茶葉種植戶,成立了孝昌縣雙毫雨露茶葉花卉苗木專業合作社。豐富的茶葉種植、加工經歷使黃勇國深深地體會到,只有幫助鄉親們掌握了科學技術才能實現科技興農、科技富農、科技強農的目的。為此,他經常奔波在田間地頭,主動承擔起茶葉種植技術培訓和指導工作,幫助茶農解決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中遇到的難題。

近年來,黃勇國免費舉辦茶葉技術培訓班60餘場,直接培訓農民達1200余人。輻射帶動周邊1000多家農戶種植茶葉,網路農民會員4000多人,茶葉種植面積5000餘畝,幫助茶農增收2500余萬元,提供就業崗位400多個,讓300余戶貧困戶實現脫貧。

2011年黃勇國獲得“全省優秀創業青年”稱號;2012年5月獲得“全市十佳創業青年”稱號;2012年12月,當選共青團湖北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代表;2014年當選市科協第五屆代表;2015年被湖北省委宣傳部、團省委評為“全省創富鄉村好青年”;2016年榮獲“孝感最美青年”;2017年1月,當選為孝感市第六屆政協委員。

讓我們一起向這些楷模們致敬!

編輯:劉華

責任編輯:白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