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權威發佈」2018年第一季度四會市 “身邊好人”名單出爐啦!快來看看有沒有你認識的?

解放思想,實幹興肇

巾幗擔當,建功立業

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示公民道德建設的豐碩成果,更廣泛地動員人民群眾支持參與道德建設,市文明委組織開展了2018年四會市“身邊好人”推薦評選活動。經各單位和社會各界推薦、網路投票、評審和公示,市文明委決定授予盧衛國等13名同志2018年第一季度四會市“身邊好人”稱號(見附件)。

希望榮獲稱號的同志珍惜榮譽、再接再厲,在公民道德建設中作出新成績。各單位要大力宣傳“身邊好人”的感人事蹟和高尚品德,充分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為把四會加快建設成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集聚地、肇慶產城互動發展示範區、實施追趕型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作出積極貢獻。

附件:2018年第一季度四會市“身邊好人”名單

四會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

2018年4月12日

2018年第一季度四會市“身邊好人”名單

+

一、助人為樂好人(6名)

盧衛國四會市龍甫鎮龍頭二村村民

吳世澤四會市地豆鎮水車村村民

李健能四會市碧海灣義工協會會長

王海麗四會市大豫會會員

李海曉 中國平安四會分公司主管

肖林帶 四會市聚緣居法定代表人

二、敬業奉獻好人(4名)

潘國清四會市婦幼保健院急診科主任

胡友均四會市偉祺玻璃建材有限公司製圖主管

莫五妹四會市石狗鎮程村村委福田一村個體戶

張熀元四會市貞山街道白龍村委會村民

三、孝老愛親好人(3名)

李波妹四會市下茆糧庫倉庫保管員

黃燕梅四會市龍甫鎮燕嶺村委會計生專幹

陸炳新原肇慶工人業餘大學四會分校退休員工

四會

好人

2018年第一季度四會市“身邊好人”簡要事蹟

助人為樂

盧衛國

盧衛國在經營餐飲及農資生意期間,在家建立了生豬養殖基地。當時,在其產生效益的情況下,帶動了龍頭村6戶村民投入養殖業。

他主動指導其他養殖戶的養殖技術,及提供各方面的市場訊息,讓其他養殖戶共同享受了經濟效益帶來的成果,其本人亦因此被視為致富帶頭人。此外,在2014年“盧氏宗祠”修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期間,盧衛國每天都到現場協調工作,出錢出力,在沒有任何待遇的情況下,無怨無悔,無私奉獻。

吳世澤

吳世澤同志就是這樣一個助人為樂的人,他把“助人是快樂的”當作一種信念,當作一種心態。吳世澤雖然已從村委會離任十多年,因其居住在村委會隔離,節假日,他會經常主動清掃村委會門口的衛生,有時村委會工作多且繁瑣,他會主動前來幫忙,特別是農村土地確權期間,好多農戶之間有矛盾糾紛,他都會親自來村委會,拿出以前的公糧薄,一一同有糾紛的農戶講解各片區農田的劃分,讓一場本該發生口角甚至肢體衝突的事件很快就平息下來,在任村幹部及村中的群眾無不對吳世澤伸張正義,深表贊同。

李健能

李健能一直關注並參與四會市的敬老助學、扶貧濟困、環境保護、社區志願服務以及其他公益活動。8年來,他堅持實施對四會32名貧困戶孤兒的助學及慰問工作,並在2017年9月,他通過騰訊“九九公益”活動為四會山區孤貧兒童籌款29.5萬元。在2018年年初,他又親自深入貴州山區將募得的衣物贈送給當地的貧窮村民。一直以來,李健能以成人為美,以幫人為傲,以助人為樂,好事從自身做起,從當下做起,從小事做起。為幸福四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王海麗

2016年1月12日,王海麗加入了大豫會這個慈善團隊,和大豫會團隊一起幫助那些困難弱勢群體,王海麗積極參加每一次活動,無私奉獻助人為樂。她曾去過敬老院給老人家洗頭、洗腳,與老人談心。也曾到兒童福利院給小孩們帶去書本、玩具、糖果,抱抱他們,看到他們一張張笑臉,王海麗心中無比的開心。王海麗覺得,通過這些助人為樂的努力和行動,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互助關愛,就意味著社會越來越和諧,祖國越來越美好。

李海曉

李海曉從2012年自願加入碧海灣義工協會,在這麼多年志願和活動中都是積極帶領和配合每次工作,服務群眾,奉獻社會。2016年的4月份,她化身為義工老師,去到了四會市下夏茅村黃岡小學參加義務教學的工作中,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的大愛,開導留守兒童,讓他們變得更加陽光。

肖林帶

肖林帶同志守法經營、創業致富的同時,熱心公益,曾為陶麗社區華星花園400多戶業主討回因被建築開發商早年拖延了長達23年之久土地使用證,他自發牽頭出謀獻計,帶領業主代表積極向上級部門反映實情,來回多次奔走相關職能部門,爭取支持解決,並依法依規依理引導廣大業主理性和諧維權,有效避免了群體矛盾激化。

敬業奉獻

潘國清

潘國清同志從醫23年來如一日,對工作認真負責,任勞任怨,踏踏實實,有崇高的敬業愛崗精神。對業務技術精益求精,刻苦鑽研,運用本專業國內外先進的醫療技術,為大量病人解除疾苦,深得病人的信賴。對同事情同手足,有良好得團隊合作精神,深受大家得好評。對領導交辦的各項指令性任務,他從無畏難推諉,總是完滿出色完成工作任務。此外,他積極承擔主管部門安排的各種醫療保健任務和衛生宣教工作,多年承擔“三防”應急醫療救援隊工作,大型招商引資活動的應急醫療服務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胡友均

胡友均自2006年9月參加工作,現任四會市偉祺玻璃建材有限公司製圖主管。馬賽克鑲嵌工藝是一門偏冷的藝術行業,胡友均從學徒做起,經過多年虛心學習和鑽研摸索,成長為馬賽克鑲嵌藝術工藝師。同時,胡友均還帶領公司專業技師製作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壁畫藝術委員會和廣州美術學院聯合主辦的“鑲嵌中國—馬賽克藝術邀請展”作品,展覽作品得到中國美術界和各界媒體的一致好評。

莫五妹

莫五妹是程村村委福田一村小組村民,今年48歲,有三個孩子,丈夫外出打工。2005年,莫五妹應聘為廣州來投資興辦的蘭花場的工人,經過幾年的打工生涯,學到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蘭花繁育栽培技術,瞭解到了蘭花需求市場活躍,看到了蘭花的良好發展前景。2008年決定利用掌據的技術,開創自己的蘭花種植事業,並得到丈夫的大力支持,籌集資金10多萬元,在自己3.5畝責任田辦起了四會市常新蘭花種植基地。經過二年的精心培育,首批蘭花出售就收入20萬元。有了收入就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2012年把收入的20萬元再投入,把自己的蘭花種植基地擴大了5畝,蘭花年產值可達40萬元以上。

張熀元

張熀元,出生于鄧村扶利村,他是古法造紙術為數不多的堅守者,也是當地公認造紙手藝高超的紙匠。9歲開始學藝的他,從學徒到成為中國民間古法造紙第13代傳人。他對工藝的堅守包含著感念先人、傳承文化的脈脈溫情。他曾通過加入沉香使紙的保存年限更長,也對勞動強度較大的“打漿”進行改良。他曾自辦古法造紙工廠,將會紙加工成“元寶”等成品遠銷海內外。張熀元也曾將技藝無條件地傳授給其他人,幫助附近村民辦家庭造紙作坊,使白龍扶利村成為遠近聞名的造紙村。他70多年如一日,一直堅守在造紙第一線,敬業奉獻,費心盡力,用靈巧的雙手和執著的信念,完整演繹古人造紙場景,力圖延續這古老的技藝,傳承著古法造紙這一民間工藝。

孝老愛親

李波妹

李波妹是一個好妻子、好母親、好媳婦。她家有一位八十多歲身體狀況不是很好的婆婆,而丈夫得過癌症,痊癒後生活還需要人幫忙。平時婆婆和丈夫的生活都需要照顧,她便每天堅持早上去市場買菜,上班前把午飯做好,而每一天晚上她又堅持幫婆婆洗澡、洗衣服。李波妹平時勤儉持家,任勞任怨,對老公相濡以沫照顧周到,與家婆相親相愛照顧得無微不至,不是親生勝似親生,生活過得艱辛而快樂。

黃燕梅

黃燕梅一家14口人,上有家公家婆、五保戶的伯公,下有五個小孩,而這都要她來照顧。在天剛蒙亮時,黃燕梅就提前起床,第一時間就是進廚房將全家人的早餐做好,然後去到伯公房前,叫伯公起床洗臉吃早餐。因為伯公膝下無兒無女,是五保戶,所以黃燕梅就主動料理好他的生活和起居。黃燕梅除了孝敬伯公外同時也考敬家公、家婆,還主動挑起家庭家務的重擔,協助二位老人家護理好四個侄仔女,讓大伯和大伯母安心在外務工經商。

陸炳新

陸炳新孝敬老人,他家中有94歲的老母親,一直同食同住,從未分開過。平時,他對老人家的飲食起居,悉心呵護,無微不至: 食飯時,每餐都用剪刀把餸菜剪碎讓母親進食;母親有病時,親自帶母去醫院;行動不方便時,常背著母親上落樓梯,穿越橫街窄巷。陸炳新跟妻子關係一直和睦,結婚近50年,他們從農村到城市,從農民到工人、到教師,夫妻倆相濡以沫,共同進退,互諒互讓,同甘共苦,維繫著一個四代人的大家庭的和諧、幸福。

吳世澤

吳世澤同志就是這樣一個助人為樂的人,他把“助人是快樂的”當作一種信念,當作一種心態。吳世澤雖然已從村委會離任十多年,因其居住在村委會隔離,節假日,他會經常主動清掃村委會門口的衛生,有時村委會工作多且繁瑣,他會主動前來幫忙,特別是農村土地確權期間,好多農戶之間有矛盾糾紛,他都會親自來村委會,拿出以前的公糧薄,一一同有糾紛的農戶講解各片區農田的劃分,讓一場本該發生口角甚至肢體衝突的事件很快就平息下來,在任村幹部及村中的群眾無不對吳世澤伸張正義,深表贊同。

李健能

李健能一直關注並參與四會市的敬老助學、扶貧濟困、環境保護、社區志願服務以及其他公益活動。8年來,他堅持實施對四會32名貧困戶孤兒的助學及慰問工作,並在2017年9月,他通過騰訊“九九公益”活動為四會山區孤貧兒童籌款29.5萬元。在2018年年初,他又親自深入貴州山區將募得的衣物贈送給當地的貧窮村民。一直以來,李健能以成人為美,以幫人為傲,以助人為樂,好事從自身做起,從當下做起,從小事做起。為幸福四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王海麗

2016年1月12日,王海麗加入了大豫會這個慈善團隊,和大豫會團隊一起幫助那些困難弱勢群體,王海麗積極參加每一次活動,無私奉獻助人為樂。她曾去過敬老院給老人家洗頭、洗腳,與老人談心。也曾到兒童福利院給小孩們帶去書本、玩具、糖果,抱抱他們,看到他們一張張笑臉,王海麗心中無比的開心。王海麗覺得,通過這些助人為樂的努力和行動,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互助關愛,就意味著社會越來越和諧,祖國越來越美好。

李海曉

李海曉從2012年自願加入碧海灣義工協會,在這麼多年志願和活動中都是積極帶領和配合每次工作,服務群眾,奉獻社會。2016年的4月份,她化身為義工老師,去到了四會市下夏茅村黃岡小學參加義務教學的工作中,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的大愛,開導留守兒童,讓他們變得更加陽光。

肖林帶

肖林帶同志守法經營、創業致富的同時,熱心公益,曾為陶麗社區華星花園400多戶業主討回因被建築開發商早年拖延了長達23年之久土地使用證,他自發牽頭出謀獻計,帶領業主代表積極向上級部門反映實情,來回多次奔走相關職能部門,爭取支持解決,並依法依規依理引導廣大業主理性和諧維權,有效避免了群體矛盾激化。

敬業奉獻

潘國清

潘國清同志從醫23年來如一日,對工作認真負責,任勞任怨,踏踏實實,有崇高的敬業愛崗精神。對業務技術精益求精,刻苦鑽研,運用本專業國內外先進的醫療技術,為大量病人解除疾苦,深得病人的信賴。對同事情同手足,有良好得團隊合作精神,深受大家得好評。對領導交辦的各項指令性任務,他從無畏難推諉,總是完滿出色完成工作任務。此外,他積極承擔主管部門安排的各種醫療保健任務和衛生宣教工作,多年承擔“三防”應急醫療救援隊工作,大型招商引資活動的應急醫療服務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胡友均

胡友均自2006年9月參加工作,現任四會市偉祺玻璃建材有限公司製圖主管。馬賽克鑲嵌工藝是一門偏冷的藝術行業,胡友均從學徒做起,經過多年虛心學習和鑽研摸索,成長為馬賽克鑲嵌藝術工藝師。同時,胡友均還帶領公司專業技師製作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壁畫藝術委員會和廣州美術學院聯合主辦的“鑲嵌中國—馬賽克藝術邀請展”作品,展覽作品得到中國美術界和各界媒體的一致好評。

莫五妹

莫五妹是程村村委福田一村小組村民,今年48歲,有三個孩子,丈夫外出打工。2005年,莫五妹應聘為廣州來投資興辦的蘭花場的工人,經過幾年的打工生涯,學到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蘭花繁育栽培技術,瞭解到了蘭花需求市場活躍,看到了蘭花的良好發展前景。2008年決定利用掌據的技術,開創自己的蘭花種植事業,並得到丈夫的大力支持,籌集資金10多萬元,在自己3.5畝責任田辦起了四會市常新蘭花種植基地。經過二年的精心培育,首批蘭花出售就收入20萬元。有了收入就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2012年把收入的20萬元再投入,把自己的蘭花種植基地擴大了5畝,蘭花年產值可達40萬元以上。

張熀元

張熀元,出生于鄧村扶利村,他是古法造紙術為數不多的堅守者,也是當地公認造紙手藝高超的紙匠。9歲開始學藝的他,從學徒到成為中國民間古法造紙第13代傳人。他對工藝的堅守包含著感念先人、傳承文化的脈脈溫情。他曾通過加入沉香使紙的保存年限更長,也對勞動強度較大的“打漿”進行改良。他曾自辦古法造紙工廠,將會紙加工成“元寶”等成品遠銷海內外。張熀元也曾將技藝無條件地傳授給其他人,幫助附近村民辦家庭造紙作坊,使白龍扶利村成為遠近聞名的造紙村。他70多年如一日,一直堅守在造紙第一線,敬業奉獻,費心盡力,用靈巧的雙手和執著的信念,完整演繹古人造紙場景,力圖延續這古老的技藝,傳承著古法造紙這一民間工藝。

孝老愛親

李波妹

李波妹是一個好妻子、好母親、好媳婦。她家有一位八十多歲身體狀況不是很好的婆婆,而丈夫得過癌症,痊癒後生活還需要人幫忙。平時婆婆和丈夫的生活都需要照顧,她便每天堅持早上去市場買菜,上班前把午飯做好,而每一天晚上她又堅持幫婆婆洗澡、洗衣服。李波妹平時勤儉持家,任勞任怨,對老公相濡以沫照顧周到,與家婆相親相愛照顧得無微不至,不是親生勝似親生,生活過得艱辛而快樂。

黃燕梅

黃燕梅一家14口人,上有家公家婆、五保戶的伯公,下有五個小孩,而這都要她來照顧。在天剛蒙亮時,黃燕梅就提前起床,第一時間就是進廚房將全家人的早餐做好,然後去到伯公房前,叫伯公起床洗臉吃早餐。因為伯公膝下無兒無女,是五保戶,所以黃燕梅就主動料理好他的生活和起居。黃燕梅除了孝敬伯公外同時也考敬家公、家婆,還主動挑起家庭家務的重擔,協助二位老人家護理好四個侄仔女,讓大伯和大伯母安心在外務工經商。

陸炳新

陸炳新孝敬老人,他家中有94歲的老母親,一直同食同住,從未分開過。平時,他對老人家的飲食起居,悉心呵護,無微不至: 食飯時,每餐都用剪刀把餸菜剪碎讓母親進食;母親有病時,親自帶母去醫院;行動不方便時,常背著母親上落樓梯,穿越橫街窄巷。陸炳新跟妻子關係一直和睦,結婚近50年,他們從農村到城市,從農民到工人、到教師,夫妻倆相濡以沫,共同進退,互諒互讓,同甘共苦,維繫著一個四代人的大家庭的和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