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敢對英、法兩國同時開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前,英國跟法國都是當時世界上的頂級強國。法國號稱陸軍第一,英國號稱海軍第一。他們都有龐大的殖民地,充足的經濟實力,簡而言之,這兩個國家都不是好惹的主。

反觀德國,在第一次世界結束後,遭到了英、法、美三國的集中打擊,實力受損不少。那麼,在一戰後遭到重創的德國,在二戰的時候,憑什麼敢對英國、法國同時開戰呢?

第一點(工業):在第一次大戰結束後,德國經濟雖然受到過制裁,但在後期的時候,

美國跟英國都對德國的經濟,進行了援助。他們不止降低了德國戰爭賠款的金額,還進行了大量直接的經濟援助。這些援助,對於德國來說,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因為在一戰後,德國的工業基礎,跟掌握這些工業技術的人才都還在。所以,英、美兩國的經濟援助,極大的刺激了德國的工業發展。讓德國整體的工業水準恢復得特別快,甚至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水準。

第二點(經濟):德國的經濟實力,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凡爾賽和約》簽訂後,德國的經濟,一度陷入了崩潰的狀態。但在英、美兩國的援助中,德國的經濟有所恢復。但真正讓德國經濟再上一層樓的原因在於,德國跟蘇聯開展了貿易關係。

而美國是支持德國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德國欠了英國、法國一大筆戰爭賠款。而英、法兩國又欠了美國一大筆錢。如果德國跟蘇聯展開貿易,自然就有收入,能夠還清賠款。美國就能順利收回欠債。在這些國家各自的如意算盤中,德國完成了經濟上的積累,最後成為這些國家的噩夢。

第三點(人才):在二戰爆發之前,德國有非常頂級的科學家。像海森堡,量子力學的創始人。哈恩、勞埃,研究原子能。愛因斯坦,相對論的開創者。這樣的名單可以列很長。而這些,都是德國當時的頂級人才儲備。只不過,在納粹德國上臺後,有一部分人離開了德國,如愛因斯坦。也有留在了德國,如哈恩、勞埃和海森堡。可以這麼說,即使在二戰爆發之後,

德國仍有非常多的人才儲備。

第四點(軍事):在二戰爆發的時候,德國的軍事裝備還是不錯的。雖然在一戰過後,美國和法國都主張限制德國的軍力。但德國卻一直在悄悄的發展。希特勒一邊宣佈德國要走和平道路,一邊擴張軍備。而在二戰爆發以前,德國的軍事裝備,在經濟和工業的支持下,實力已經不遜色於歐洲任何一個國家了。並且在戰術上,也有了很大的創新。德國的“閃電戰"在很長時間,都是二戰研究的經典戰役。

第五點(國內支持):一戰過後,對於英國跟法國,德國的普通老百姓來說,多少都是帶有一股仇恨氣息。因為正是這兩個國家向索要德國的巨額賠款,讓德國經濟陷入崩潰。尤其是法國,居然出兵佔領了德國的工業重地——魯爾工業區,還殺了200多名德國民眾。這種仇恨,對於二戰時期德國的選擇,有非常大的影響。

參考資料:《德國發動二戰的經濟因素》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頭條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德國的軍事裝備,在經濟和工業的支持下,實力已經不遜色於歐洲任何一個國家了。並且在戰術上,也有了很大的創新。德國的“閃電戰"在很長時間,都是二戰研究的經典戰役。

第五點(國內支持):一戰過後,對於英國跟法國,德國的普通老百姓來說,多少都是帶有一股仇恨氣息。因為正是這兩個國家向索要德國的巨額賠款,讓德國經濟陷入崩潰。尤其是法國,居然出兵佔領了德國的工業重地——魯爾工業區,還殺了200多名德國民眾。這種仇恨,對於二戰時期德國的選擇,有非常大的影響。

參考資料:《德國發動二戰的經濟因素》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頭條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