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生活隨筆:解 悟 “命” 與“運”

撰稿:張里安(八公山視界團隊)

-

年少時常聽人說,人的一生,

貧窮或是富貴,成功或是失敗,全是命運決定的;長大後人都說,所謂命運,皆是迷信。過“知天命”之年後,又常聽人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三分靠天命,七分靠打拼”。眾說紛紜,是非難分。如今年屆七十,到了“不逾矩”之年,對“命運”、“機遇”之說方才有所解悟。竊以為,“命”與“運”應該分開說。“命”指的是自身,自身的條件、自身的努力、自身的修養等等,屬內因;“運”指的是客觀條件,自身所處的時間、地點、環境及人際關係等等,
屬外因。“內因是變化的基礎,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命”與“運”相互依存,相輔相成,二者不可或缺,此方命運之真諦。譬如一棵樹結萬粒種,其“命”大致相同,但種隨風散,八方飄落,“運”各差異,最後的結果千差萬別,便在理中了。細想一下,人的命運不也同理嗎?

把“命運”分解成“命”與“運”,原先的那些困惑便迎刃而解了。很多人碰到困難和挫折,便埋怨自己的命不好。

其實並非命不好,而是自身努力還不夠、知識還不夠、修養還不夠;許多人通過努力,提高了自身條件,但仍然沒獲成功,便埋怨人心不古、天理不公。其實非也,那是時機未到,條件尚未成熟,或方法不對,方向不准,需要繼續努力和等待。歷史上,唐朝魏征與明朝的方孝孺同是賢人達士,“命”相似而“運”不同。魏征曾為太子李建成出謀,建議先下手除掉有野心的李世民,後來李世民先動手殺了李建成,
奪取了皇位。李世民當上皇帝後愛魏征之才,不計前嫌而重之,使魏征得其“運”;方孝孺國之大儒,乃棟樑之才,因忠於建文帝為朱棣不容而失其“運”,被誅十族。方與魏皆有經天緯地之才,然結局卻天差地別,蓋因其所遇新君品性大異,即“運”不同所致。

歷史上也有許多“運”相似而“命”不同的事例。

從遠古到近代,誰不想通過努力求得最高統治者的信賴以搏飛黃騰達?然而就有一些人特立獨行,不走這條路。許由是古之名士,堯聞其賢,欲任其為九州長,他堅辭;後堯又欲傳位於他,他乾脆逃進箕山,甯做隱士,不願出來。嚴光是東漢名士,少有高名,曾與光武帝劉秀同學,甚相善。劉秀稱帝后,數召其入朝為官,不就。

又親自邀其入宮敘舊,晚共偃臥,請為諫議大夫,仍不就,乃耕于富春山,以壽終於家。此等人皆有世人求之難得之“運”,但“外因只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據“。“運”雖至而“命”不就,常讓人且敬且歎。

現實生活中,總有些人自歎懷才不遇,或埋怨命運不公,此皆偏執之見。只要真有才,加以堅持不懈,相信“金子總有發光時”。眼下當紅的農民歌手朱志文,因為酷愛唱歌又不受家人和村民理解,就天天淩晨起床到河邊或林中練歌,一練就是十幾年。最終被著名歌唱家于文華發現發掘,登上央視舞臺,一歌成名天下知。所以大學問家季羨林說,天資+努力+機遇=成功。著名詞作家閆肅認為:成功=天分+緣分+本分+勤奮。著名科學家楊振寧在談到“做科研怎樣才能成功”時坦承:“一個是興趣,一個是能力。當然單有興趣和能力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機遇。”有一首歌唱得好:“三分靠命運,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大體上說出了命與運的關係。

-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今日頭條之“八公山視界”(點擊右上方紅底白字“關注”)

就天天淩晨起床到河邊或林中練歌,一練就是十幾年。最終被著名歌唱家于文華發現發掘,登上央視舞臺,一歌成名天下知。所以大學問家季羨林說,天資+努力+機遇=成功。著名詞作家閆肅認為:成功=天分+緣分+本分+勤奮。著名科學家楊振寧在談到“做科研怎樣才能成功”時坦承:“一個是興趣,一個是能力。當然單有興趣和能力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機遇。”有一首歌唱得好:“三分靠命運,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大體上說出了命與運的關係。

-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今日頭條之“八公山視界”(點擊右上方紅底白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