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汪精衛會變成漢奸?

汪精衛是舊式的文人士大夫家庭出身,屬於典型的知識份子。中國傳統的儒家士大夫階層是富有家國情懷的,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求“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舊式文人的進身之階在於科舉,

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入世是中國知識份子階層的核心追求。汪精衛出身于浙江文人世家,具有強烈的家國情懷,這可以解釋他的犧牲精神,也可以說明他的文人屬性。

中國歷史上每逢王朝末期,總是有一番改朝換代的起義或者革命。

晚清中國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社會局勢動盪,各種變革叢生,也陷入了這樣的動盪亂世之中。中國傳統的改朝換代的農民起義或者革命都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曰:“秀才革命加上農民造反”。每逢王朝末期,吏治昏聵腐敗,傳統的科舉體制選人用人的機制失效,大量讀書人失去了進身體制內的道路而流於鄉野,成為依附於豪強或流民的所在。而清末1905年廢除了科舉制度卻又沒有給予讀書人新的進身之階,
雖然一時間出國留洋成為風尚,但於體制內的統治階級而言卻失去了天下讀書人的依附和支持,他們由此而由粉轉黑也就順理成章了。同時當王朝末期社會經濟秩序失效時,鄉野是遍佈流民的,他們追求均貧富,崇尚俠義,敵視官吏,仇視體制,痛恨豪強,民粹激烈,曰既得利益者人人可殺,之於政治秩序是有嚴重破壞性的。
被體制拋棄的讀書人又富有家國情懷、遠大志向的,力求掃除奸佞拯救蒼生也尋求自身飛黃騰達,逢當亂世通常想通過革命重新返回到經濟政治舞臺的中心,這叫做知識份子的革命性。這樣的例子歷史上比比皆是,晚清以落榜的秀才洪秀全搞的最為宏大,而清末的革命黨論及其組成也是如此,汪精衛就是典型的被體制拋離的讀書人又想通過革命進身實現理想抱負的“情懷党、鍵盤俠、知識份子”。

汪精衛刺殺未成卻成就了他立功立言立德的不朽,成為了舉國皆知的革命英雄。由此一生成也由此,敗也由此。但汪精衛總歸是知識份子,知識份子的工作是個體性的,容易脫離實際,流於虛幻,或曰思想空虛,價值信用不堅定。汪精衛作為一個知識份子革命者是成功的,但作為革命成功之後旋轉在政治舞臺中央的文人政治家卻是失敗的。

他的思想是有局限性的,這個局限性體現在他缺乏政治家應有的責任擔當和政治手腕,更缺乏領導的魄力和能力。這似乎是知識份子政客的通病吧。

關於汪精衛的投敵做漢奸,除去前面討論良多的他那表面上為國為民犧牲個人實則內心自戀自憐的情懷外,還是有必要討論他在政治上的機會主義的。這與他在國民黨內部政治失勢是有聯繫的,原因也是一樣的,一個文人是沒有政治立場的,缺乏有力的階級支持,既不滿於上流統治階級的飛揚跋扈,又看不起底層民眾的民粹運動,脫離了政治活動的實際,從而缺乏明確而堅定的價值信仰。

沒有應有的政治責任和擔當,更不可能有政治家應有的戰略遠見和強力手腕。這裡只能說政治上的機會主義與文人知識份子的無根立場有關聯,也與知識份子知而不行,脫離實際的一貫有關。這一點是很明確的,從汪偽政權的漢奸們的普遍共性出發,你會發現他們大多有共同的階級特點,要麼是傳統士大夫的遺老遺少,要麼是充滿才情和浪漫主義的文人知識份子,這絕不是偶然的。歷史上有很多的歷史人物可以為此說法背書,比如洪承疇,比如錢謙益。實際上對於知識份子來說,冒險主義和機會主義是一體的,一個是浪漫激情的革命屬性一個是軟弱無當的革命立場。

前述的內容,其實就是說明從政治立場出發,汪精衛作為一個典型的知識份子典型地演繹了一個知識份子政客的政治生命是如何作死的。缺乏階級利益和階級支持也缺乏社會實踐和動手能力,空有革命的浪漫情懷和激情,卻沒有踏實做事的恒心和耐心。在一舉成名天下知後卻又無足夠的能力與實力來撐起這個盛名,終於在政治鬥爭中落寞于強人之下,卻又不甘於失敗,總想著革命不是一磚一瓦建立的而是如同刺殺一般一蹴而就的,終於憋了個大招,想著以無代價的自我犧牲投日拯救國家萬民於敗亡之際。真的是可笑至極。

還是有必要討論他在政治上的機會主義的。這與他在國民黨內部政治失勢是有聯繫的,原因也是一樣的,一個文人是沒有政治立場的,缺乏有力的階級支持,既不滿於上流統治階級的飛揚跋扈,又看不起底層民眾的民粹運動,脫離了政治活動的實際,從而缺乏明確而堅定的價值信仰。

沒有應有的政治責任和擔當,更不可能有政治家應有的戰略遠見和強力手腕。這裡只能說政治上的機會主義與文人知識份子的無根立場有關聯,也與知識份子知而不行,脫離實際的一貫有關。這一點是很明確的,從汪偽政權的漢奸們的普遍共性出發,你會發現他們大多有共同的階級特點,要麼是傳統士大夫的遺老遺少,要麼是充滿才情和浪漫主義的文人知識份子,這絕不是偶然的。歷史上有很多的歷史人物可以為此說法背書,比如洪承疇,比如錢謙益。實際上對於知識份子來說,冒險主義和機會主義是一體的,一個是浪漫激情的革命屬性一個是軟弱無當的革命立場。

前述的內容,其實就是說明從政治立場出發,汪精衛作為一個典型的知識份子典型地演繹了一個知識份子政客的政治生命是如何作死的。缺乏階級利益和階級支持也缺乏社會實踐和動手能力,空有革命的浪漫情懷和激情,卻沒有踏實做事的恒心和耐心。在一舉成名天下知後卻又無足夠的能力與實力來撐起這個盛名,終於在政治鬥爭中落寞于強人之下,卻又不甘於失敗,總想著革命不是一磚一瓦建立的而是如同刺殺一般一蹴而就的,終於憋了個大招,想著以無代價的自我犧牲投日拯救國家萬民於敗亡之際。真的是可笑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