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盤點2017年食藥謠言大盤點,真相全在這裡!

聽說大米是塑膠做的?

聽說麵條有“膠”?

聽說黃瓜用激素增肥?

……

回望2017年,各種食藥類謠言不斷出現在我們的朋友圈,下面讓我們為您盤點2017年的食藥謠言 ↓

謠言1:不良商家用病死牲畜攪碎做火腿

謠言視頻截圖

謠言:12月,網上流傳一段“用死豬死牛做火腿腸”的視頻,視頻裡的人把整只死羊、死豬放進機器裡攪成碎肉並“加水和對人體有害的防腐劑”做成肉泥;然後用機器製作成火腿腸,還配有一段嚇唬觀眾的“貼心提示”和視頻製作者的行銷廣告。

真相:動物未經去毛就加工製作火腿腸完全不符合現實,因為能使毛完全粉碎的設備目前還沒有;而未經脫毛的動物原料,

除非在很高溫度下使其碳化,否則一定會留下細碎的毛段。按視頻中的方式,“奸商”必須在碎肉中去除骨頭碎屑和毛髮,工藝難度很大,且成本不低。

謠言2:柚子和藥物同吃猝死

網路謠言文章截圖

謠言:《柚子這麼吃很危險,甚至可能猝死!》、《千萬注意,

有種柚子這麼吃很危險,甚至可能猝死!》等文章在網上流傳,文章稱“吃完藥如果再吃柚子會很危險,甚至可能猝死”。

真相:只有葡萄柚在與部分藥物同服時才會引起不良反應;西柚的食用量和藥品的食用量達到反應劑量才會引起相應的中毒反應,反之則沒有任何影響;葡萄柚中的呋喃香豆素類物質主要局限於小腸與藥物發生相互作用,通常在口服藥的情況下會受其影響。

謠言3:柑橘內白色幼蟲致命

網路謠言視頻截圖

謠言:一段關於“柑橘裡吃出白色幼蟲”的視頻在網路上流傳。視頻中,一名自稱是山東濰坊的男子,從剝開的橘子中挑出了近十餘蠕動的白色蟲子,該男子說:“看見沒有,橘子裡面有白蟲子在動,

這還能吃嗎?不能再吃橘子了,這麼多蛆,不是要人命嗎?”

真相:白色蟲子為實蠅,是柑橘樹上常見的一種病蟲害。實蠅本身並不含有害物質,只是對農作物的生長具有較強的危害,影響果樹收成;胃酸可殺死幼蟲,而且幼蟲不含毒素,人誤吃到肚子裡並不會妨礙健康。在挑選橘子時,可以仔細留意橘子表皮,看是否有實蠅留下的接種孔的痕跡。

謠言4:黃瓜激素增肥

網路謠言視頻截圖

謠言:11月,視頻中男子在一片瓜地裡,發現青瓜上都掛著“吊瓶”,聲稱從老闆那裡得知“吊瓶”裡面裝的是“激素肥”,瓜農們是通過這種方式給青瓜注射激素。該男子多次呼籲:“我們的 ** 肥趕緊推開啊,趕緊用起來”。

真相:拍視頻的人沒有露臉,視頻中沒有說明具體時間和地點,是一個典型的三無視頻;規範地講,根本沒有“激素肥”的說法;植物是通過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供給到植物各處,視頻中通過瓜條補充激素肥是不科學的。

謠言5:市面上大量冬棗致癌

網路謠言文章截圖

謠言:9月,一則以《現已大量上市,千萬別買了,趕緊發給家人朋友》為標題的視頻在微信平臺廣泛傳播。視頻播放的是央視新聞《大棗太甜需警惕》節目,內容是海南“糖精棗”相關新聞:不法分子將收購來的劣質棗經糖精鈉溫水浸泡,便可“生產”出賣相頗佳的冬棗。

真相:視頻製作者掐頭去尾,故意隱去了新聞發生的時間、起因和查處結果,編造謠言。該視頻的真實背景是發生在2015年9月1日,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食品藥品監管局聯合警方突擊檢查了海口市的一家水果批發市場,查封了3.3噸疑似問題青棗。

謠言6:關於螃蟹的謠言

①蟹黃致癌

一篇名為《美國衛生局叫停華人吃蟹黃,因為其可能致癌》的文章廣為流傳。其實紐約市衛生局的消費建議並非針對螃蟹或蟹黃,而是由於紐約當地工業污染嚴重,建議不要食用或有限食用,在其他地方可能並不適用。

②螃蟹打針增重

一個疑似向青蟹體內注射不明液體的視頻在網路熱傳,線民紛紛猜測注射物為胡蘿蔔素、蟹黃膏和尿素精等,引發公眾廣泛討論。該視頻沒有時間、地點、人物,實為農村家宴為增味的特殊燒法。

③螃蟹注膠

微信朋友圈流傳一則煮熟的河蟹疑似有膠狀物的視頻,讓愛吃河蟹的朋友倒盡胃口。水產專家闢謠,公蟹中乳白色、半透明並且黏黏的物質其實是蟹膏,並非注膠。

④螃蟹加番茄等同吃砒霜

一則“螃蟹和番茄同食如吃砒霜”的消息,引發公眾關注。這則消息宣稱螃蟹中的五價砷和番茄裡的維生素C 會氧化產生砒霜。專家認為,中毒的可能性在現有生態環境及日常飲食的條件下不太可能發生,食用量遠遠不能達到中毒條件。

⑤避孕藥喂螃蟹

有傳言稱:“螃蟹是避孕藥喂大的,多吃螃蟹兒童會性☆禁☆早☆禁☆熟”“現在有些螃蟹吃起來肉質酥鬆,味道有點苦,可能是喂了避孕藥”……水產專家認為,螃蟹對水質要求非常高,加入避孕藥會破壞水質,導致螃蟹死亡,得不償失。

⑥大閘蟹靠激素養肥

“大閘蟹是注射激素長大的,小孩吃了導致提前發育”、“現在的大閘蟹根本不能吃的,靠的是激素催大的,人吃怎麼會健康呢?”等謠言瘋傳。螃蟹屬於低等無脊椎動物,激素對大閘蟹起不了任何作用,且激素會抑制其性腺發育,反而會導致大閘蟹的蟹黃和蟹膏變少。

⑦大閘蟹抗生素餵食超標

網上流傳“大閘蟹用抗生素浸泡防病,餵食超標”。從歷年抽檢來看,包括孔雀石綠、氯黴素、呔喃代謝物、己烯雌酚、甲基睾酮等指標都未超出標準範圍。專家認為,投放抗生素會破壞蟹生存的水質,容易導致死亡。

謠言7:麵粉洗出膠

網路謠言視頻截圖

謠言:9月,網上流傳的一段視頻中,嬢嬢(阿姨)拿著用麵粉洗出的麵筋,振振有詞地說是“膠”,還告誡親戚朋友不要再買麵粉!

真相:麵粉水洗後得到的粘稠物是麵筋,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麵粉增筋的傳統工藝是加雞蛋、鹽、堿;麵粉裡不會加塑化劑,可能加增稠劑,比如黃原膠,屬於可溶性膳食纖維,安全可靠;麵粉添加魔芋粉也可增筋,原理與增稠劑一樣。簡單總結就是,麵粉水洗後得到的粘稠物——麵筋是麵食的骨架,我們平時吃麵食感覺筋道,就是因為含有麵筋。

謠言8:喝純淨水會造成缺鈣

網路謠言文章截圖

謠言:9月,一篇名為《上海市和杭州市明令禁止中小學生不得飲用純淨水》的文章引起熱議。文章稱純淨水是“窮水”,不含有任何微量元素,長期飲用後,不僅不能補充鈣、鋅等微量元素,體內礦物質反而會隨純淨水流失,導致骨質疏鬆;部分發達國家多年前就禁止飲用純淨水;《廣州日報》報導上海教委規定少兒停飲純淨水。

真相:網傳文章“醉翁之意不在酒”,造謠抹黑純淨水是為了宣傳自己的淨水器;喝水主要是為了補水,並不是為了補充微量元素,人體攝取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主要來源於蔬菜、水果、米飯、肉類等,而非從飲水中所得;中東地區和歐美發達國家喝純淨水的歷史已有幾十年,純淨水普及率超過80%,沒有人因為“喝純淨水喝出毛病”。

謠言9:紅棗與蝦皮同吃中毒

網路謠言文章截圖

謠言:8月,網路上一篇名為《老人吃紅棗中毒過世!吃紅棗千萬不能搭配它!要注意!分享出去!》的文章,引起大量網友的轉發。文章寫到:“千萬不要把紅棗和蝦皮一起吃,一位老奶奶愛吃紅棗,有一天突然口吐白沫,去醫院檢查是因為紅棗和蝦皮同吃,產生了類似砒霜的毒素……”

真相:在營養學和食品安全理論中,並沒有食物相克的說法,至今也未發現真正因為“食物相克”導致的食物中毒案例及相關報導;紅棗主要含有維生素C和β-胡蘿蔔素,如果紅棗與海鮮中的砷能產生砒霜中毒,那麼至少要吃40公斤的海蟹;維生素C和蛋白質發生絮凝反應需要酸性環境和高劑量的條件,即使達到條件產生反應,也並不影響在胃裡的消化吸收。因此,紅棗和牛奶一起吃不會影響蛋白質吸收。

謠言10:葡萄上的白霜是農藥,吃了會中毒

謠言:8月,網路上廣泛傳播著一條“葡萄上的白霜一定要洗乾淨這可是農藥,吃了會中毒”的傳言,引起了網友的擔心。

真相:只要分佈均勻、未覆蓋葡萄表皮本身顏色的“白霜”,都可以認為是葡萄本身分泌的糖醇類物質,專業稱為果粉,該物質對人體完全無害;果粉在長期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可能會被蹭掉,所以葡萄佈滿果粉可以證明葡萄更加新鮮。

謠言11:西瓜和桃同食中毒

謠言:7月底,微信群出現這樣一條消息:“最近各地區高溫持續,很多中暑人群,大家可能忽略了一致命細節,千萬記住桃子不能與西瓜一起吃,產生劇毒性。醫生說,桃子與西瓜一起服用,會馬上喪命……”

真相:兩種水果在營養成分上並不特殊,除水分外,含量最多的就是糖,還含有一些維生素、蛋白質等常見成分。同食後不會發生任何反應;夏季天氣炎熱,多吃不同的新鮮水果可及時補充人體流失的水分,還能達到營養成分的互補,“西瓜和桃同吃中毒”純屬以訛傳訛。

謠言12:兒童食用辣條“中毒”死亡

網路謠言文章截圖

謠言:一條關於3名小學生食用“辣條”之後中毒死亡的消息在社交平臺上瘋傳,更有微信公眾號發文稱:家長不要給孩子吃“麻辣豆腐皮”“麻辣雞腿”“辣條”等食品,不法商家在其中加了工業添加劑,某地一個小孩吃了這種麻辣食品導致死亡。

真相:經調查,近期並無類似事件發生,該資訊純屬虛假資訊。對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提示如下:

2.鑒於部分“辣條”鹽分、糖分、油脂含量較高,建議不要過量食用,特別是兒童、老人及腸胃不適者,應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適量食用。

謠言13:香蕉泡甲醛保鮮,吃了有毒

網路謠言視頻截圖

謠言:7月,在社交平臺上一則“香蕉浸泡不明液體”的視頻廣為流傳。消費者紛紛擔心,視頻中的不明液體是有毒的,甚至有網友說不明液體是甲醛。一時間,消費者陷入“香蕉泡甲醛保鮮,吃了有毒”的恐慌之中。

真相:視頻中的乳白色液體其實就是保鮮劑,國際公認低毒殺菌、降解速度快,經過主管部門登記允許在香蕉保鮮中使用,並且也都制定了相應的推薦使用量和殘留限量標準。

謠言14:食鹽滅種

網路謠言文章截圖

謠言:6月,一篇名為《食鹽裡面添加亞鐵氰化鉀!這是要滅種的節奏嗎?》的文章在網上流傳。文中稱,我國食鹽中添加的“亞鐵氰化鉀”加熱分解得到氰化鉀,氰化鉀有劇毒,“入口即死”,而食鹽是每個人一日三餐中必不可少的,“食鹽滅種”的謠言不由讓人“心驚膽戰”。

真相:日常食用食鹽無害。作為國際通用的抗結劑,歐美也允許食鹽中添加亞鐵氰化鉀,歐盟標準規定最高允許用量為20mg/kg(以無水亞鐵氰化鉀計),正常食用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亞鐵氰化鉀和氰化鉀根本就是兩碼事,前者裡面的氰根和鐵元素牢牢結合在一起,用於食鹽生產,主要目的是防止食鹽結塊;後者則是劇毒的化學試劑。

謠言15:楊梅注膠

網路謠言視頻截圖

謠言:視頻中,一名女子拿著楊梅在水龍頭下反復搓洗擠捏,最後在手上留下了一些膠狀物,女子在視頻中說道:“你們看看這是什麼東西摸都摸不動,是膠呢!你們買楊梅一定要注意了”。

真相:楊梅因為沒有外果皮的保護,極不耐儲藏,是很容易受傷和腐爛的水果。楊梅在常溫下放一天就會變色,第二天就會變味;楊梅採收後,要儘量避免擠壓和減少手工操作,並儘快在低溫下貯藏,所以,如果給每個楊梅都注膠,不僅需要很高的人力成本投入,楊梅本身也經不起這種“折騰”。

謠言16:大蝦內有寄生蟲

謠言:網上瘋傳的一個小視頻鐘,一個大媽從蝦裡挑出白色的蟲子。大媽說:“大蝦內有寄生蟲,千萬別吃!”

真相:養殖大蝦出現寄生蟲的概率很低;視頻中的白色物體是雄蝦生殖腺,相當於蟹膏、魚白,富含精蟲,可食用。

謠言17:肉鬆餅是棉花做的

謠言:網路上熱傳的一個視頻中,有人將自己買回來的一袋肉鬆餅,拿水浸泡後,發現裡面肉鬆是“棉花”做的。

真相:肉鬆和棉花的成分構成有很大區別,肉鬆的本質是一種肌肉纖維,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棉花的本質是植物纖維,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兩者的口感差異大,造假幾乎沒可能,肉鬆鬆軟,一吃就化,棉花表面看上去鬆軟,但放入嘴裡卻嚼不爛;肉鬆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可以點燃很正常,而且通過點燃可以很容易分辨肉鬆和棉花,由於是蛋白質,肉鬆燃燒的話一般會有一股焦糊味,而棉花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可以直接點燃,但並不會有焦糊味。

謠言18:塑膠大米

謠言:視頻中,一男子不斷將一個個塑膠袋放入一台機器,經過熔解、拉絲、切割等工序,最終生產出一粒粒狀似米粒的白色固體。視頻配有文字稱,這就是假大米的製作過程。

真相:美國闢謠網站“謠言粉碎機”發表文章稱:“美國消費者們首先應該明白,如果買回家的大米用裝東西的塑膠袋做的,要吃不出來是很難的。”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聯繫到一位塑膠行業人士。當他觀看了網傳視頻後表示,這根本不是在製造什麼塑膠大米,而是一個最基本的塑膠造粒過程。

本期編輯:警曉鴻

謠言:11月,視頻中男子在一片瓜地裡,發現青瓜上都掛著“吊瓶”,聲稱從老闆那裡得知“吊瓶”裡面裝的是“激素肥”,瓜農們是通過這種方式給青瓜注射激素。該男子多次呼籲:“我們的 ** 肥趕緊推開啊,趕緊用起來”。

真相:拍視頻的人沒有露臉,視頻中沒有說明具體時間和地點,是一個典型的三無視頻;規範地講,根本沒有“激素肥”的說法;植物是通過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供給到植物各處,視頻中通過瓜條補充激素肥是不科學的。

謠言5:市面上大量冬棗致癌

網路謠言文章截圖

謠言:9月,一則以《現已大量上市,千萬別買了,趕緊發給家人朋友》為標題的視頻在微信平臺廣泛傳播。視頻播放的是央視新聞《大棗太甜需警惕》節目,內容是海南“糖精棗”相關新聞:不法分子將收購來的劣質棗經糖精鈉溫水浸泡,便可“生產”出賣相頗佳的冬棗。

真相:視頻製作者掐頭去尾,故意隱去了新聞發生的時間、起因和查處結果,編造謠言。該視頻的真實背景是發生在2015年9月1日,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食品藥品監管局聯合警方突擊檢查了海口市的一家水果批發市場,查封了3.3噸疑似問題青棗。

謠言6:關於螃蟹的謠言

①蟹黃致癌

一篇名為《美國衛生局叫停華人吃蟹黃,因為其可能致癌》的文章廣為流傳。其實紐約市衛生局的消費建議並非針對螃蟹或蟹黃,而是由於紐約當地工業污染嚴重,建議不要食用或有限食用,在其他地方可能並不適用。

②螃蟹打針增重

一個疑似向青蟹體內注射不明液體的視頻在網路熱傳,線民紛紛猜測注射物為胡蘿蔔素、蟹黃膏和尿素精等,引發公眾廣泛討論。該視頻沒有時間、地點、人物,實為農村家宴為增味的特殊燒法。

③螃蟹注膠

微信朋友圈流傳一則煮熟的河蟹疑似有膠狀物的視頻,讓愛吃河蟹的朋友倒盡胃口。水產專家闢謠,公蟹中乳白色、半透明並且黏黏的物質其實是蟹膏,並非注膠。

④螃蟹加番茄等同吃砒霜

一則“螃蟹和番茄同食如吃砒霜”的消息,引發公眾關注。這則消息宣稱螃蟹中的五價砷和番茄裡的維生素C 會氧化產生砒霜。專家認為,中毒的可能性在現有生態環境及日常飲食的條件下不太可能發生,食用量遠遠不能達到中毒條件。

⑤避孕藥喂螃蟹

有傳言稱:“螃蟹是避孕藥喂大的,多吃螃蟹兒童會性☆禁☆早☆禁☆熟”“現在有些螃蟹吃起來肉質酥鬆,味道有點苦,可能是喂了避孕藥”……水產專家認為,螃蟹對水質要求非常高,加入避孕藥會破壞水質,導致螃蟹死亡,得不償失。

⑥大閘蟹靠激素養肥

“大閘蟹是注射激素長大的,小孩吃了導致提前發育”、“現在的大閘蟹根本不能吃的,靠的是激素催大的,人吃怎麼會健康呢?”等謠言瘋傳。螃蟹屬於低等無脊椎動物,激素對大閘蟹起不了任何作用,且激素會抑制其性腺發育,反而會導致大閘蟹的蟹黃和蟹膏變少。

⑦大閘蟹抗生素餵食超標

網上流傳“大閘蟹用抗生素浸泡防病,餵食超標”。從歷年抽檢來看,包括孔雀石綠、氯黴素、呔喃代謝物、己烯雌酚、甲基睾酮等指標都未超出標準範圍。專家認為,投放抗生素會破壞蟹生存的水質,容易導致死亡。

謠言7:麵粉洗出膠

網路謠言視頻截圖

謠言:9月,網上流傳的一段視頻中,嬢嬢(阿姨)拿著用麵粉洗出的麵筋,振振有詞地說是“膠”,還告誡親戚朋友不要再買麵粉!

真相:麵粉水洗後得到的粘稠物是麵筋,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麵粉增筋的傳統工藝是加雞蛋、鹽、堿;麵粉裡不會加塑化劑,可能加增稠劑,比如黃原膠,屬於可溶性膳食纖維,安全可靠;麵粉添加魔芋粉也可增筋,原理與增稠劑一樣。簡單總結就是,麵粉水洗後得到的粘稠物——麵筋是麵食的骨架,我們平時吃麵食感覺筋道,就是因為含有麵筋。

謠言8:喝純淨水會造成缺鈣

網路謠言文章截圖

謠言:9月,一篇名為《上海市和杭州市明令禁止中小學生不得飲用純淨水》的文章引起熱議。文章稱純淨水是“窮水”,不含有任何微量元素,長期飲用後,不僅不能補充鈣、鋅等微量元素,體內礦物質反而會隨純淨水流失,導致骨質疏鬆;部分發達國家多年前就禁止飲用純淨水;《廣州日報》報導上海教委規定少兒停飲純淨水。

真相:網傳文章“醉翁之意不在酒”,造謠抹黑純淨水是為了宣傳自己的淨水器;喝水主要是為了補水,並不是為了補充微量元素,人體攝取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主要來源於蔬菜、水果、米飯、肉類等,而非從飲水中所得;中東地區和歐美發達國家喝純淨水的歷史已有幾十年,純淨水普及率超過80%,沒有人因為“喝純淨水喝出毛病”。

謠言9:紅棗與蝦皮同吃中毒

網路謠言文章截圖

謠言:8月,網路上一篇名為《老人吃紅棗中毒過世!吃紅棗千萬不能搭配它!要注意!分享出去!》的文章,引起大量網友的轉發。文章寫到:“千萬不要把紅棗和蝦皮一起吃,一位老奶奶愛吃紅棗,有一天突然口吐白沫,去醫院檢查是因為紅棗和蝦皮同吃,產生了類似砒霜的毒素……”

真相:在營養學和食品安全理論中,並沒有食物相克的說法,至今也未發現真正因為“食物相克”導致的食物中毒案例及相關報導;紅棗主要含有維生素C和β-胡蘿蔔素,如果紅棗與海鮮中的砷能產生砒霜中毒,那麼至少要吃40公斤的海蟹;維生素C和蛋白質發生絮凝反應需要酸性環境和高劑量的條件,即使達到條件產生反應,也並不影響在胃裡的消化吸收。因此,紅棗和牛奶一起吃不會影響蛋白質吸收。

謠言10:葡萄上的白霜是農藥,吃了會中毒

謠言:8月,網路上廣泛傳播著一條“葡萄上的白霜一定要洗乾淨這可是農藥,吃了會中毒”的傳言,引起了網友的擔心。

真相:只要分佈均勻、未覆蓋葡萄表皮本身顏色的“白霜”,都可以認為是葡萄本身分泌的糖醇類物質,專業稱為果粉,該物質對人體完全無害;果粉在長期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可能會被蹭掉,所以葡萄佈滿果粉可以證明葡萄更加新鮮。

謠言11:西瓜和桃同食中毒

謠言:7月底,微信群出現這樣一條消息:“最近各地區高溫持續,很多中暑人群,大家可能忽略了一致命細節,千萬記住桃子不能與西瓜一起吃,產生劇毒性。醫生說,桃子與西瓜一起服用,會馬上喪命……”

真相:兩種水果在營養成分上並不特殊,除水分外,含量最多的就是糖,還含有一些維生素、蛋白質等常見成分。同食後不會發生任何反應;夏季天氣炎熱,多吃不同的新鮮水果可及時補充人體流失的水分,還能達到營養成分的互補,“西瓜和桃同吃中毒”純屬以訛傳訛。

謠言12:兒童食用辣條“中毒”死亡

網路謠言文章截圖

謠言:一條關於3名小學生食用“辣條”之後中毒死亡的消息在社交平臺上瘋傳,更有微信公眾號發文稱:家長不要給孩子吃“麻辣豆腐皮”“麻辣雞腿”“辣條”等食品,不法商家在其中加了工業添加劑,某地一個小孩吃了這種麻辣食品導致死亡。

真相:經調查,近期並無類似事件發生,該資訊純屬虛假資訊。對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提示如下:

2.鑒於部分“辣條”鹽分、糖分、油脂含量較高,建議不要過量食用,特別是兒童、老人及腸胃不適者,應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適量食用。

謠言13:香蕉泡甲醛保鮮,吃了有毒

網路謠言視頻截圖

謠言:7月,在社交平臺上一則“香蕉浸泡不明液體”的視頻廣為流傳。消費者紛紛擔心,視頻中的不明液體是有毒的,甚至有網友說不明液體是甲醛。一時間,消費者陷入“香蕉泡甲醛保鮮,吃了有毒”的恐慌之中。

真相:視頻中的乳白色液體其實就是保鮮劑,國際公認低毒殺菌、降解速度快,經過主管部門登記允許在香蕉保鮮中使用,並且也都制定了相應的推薦使用量和殘留限量標準。

謠言14:食鹽滅種

網路謠言文章截圖

謠言:6月,一篇名為《食鹽裡面添加亞鐵氰化鉀!這是要滅種的節奏嗎?》的文章在網上流傳。文中稱,我國食鹽中添加的“亞鐵氰化鉀”加熱分解得到氰化鉀,氰化鉀有劇毒,“入口即死”,而食鹽是每個人一日三餐中必不可少的,“食鹽滅種”的謠言不由讓人“心驚膽戰”。

真相:日常食用食鹽無害。作為國際通用的抗結劑,歐美也允許食鹽中添加亞鐵氰化鉀,歐盟標準規定最高允許用量為20mg/kg(以無水亞鐵氰化鉀計),正常食用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亞鐵氰化鉀和氰化鉀根本就是兩碼事,前者裡面的氰根和鐵元素牢牢結合在一起,用於食鹽生產,主要目的是防止食鹽結塊;後者則是劇毒的化學試劑。

謠言15:楊梅注膠

網路謠言視頻截圖

謠言:視頻中,一名女子拿著楊梅在水龍頭下反復搓洗擠捏,最後在手上留下了一些膠狀物,女子在視頻中說道:“你們看看這是什麼東西摸都摸不動,是膠呢!你們買楊梅一定要注意了”。

真相:楊梅因為沒有外果皮的保護,極不耐儲藏,是很容易受傷和腐爛的水果。楊梅在常溫下放一天就會變色,第二天就會變味;楊梅採收後,要儘量避免擠壓和減少手工操作,並儘快在低溫下貯藏,所以,如果給每個楊梅都注膠,不僅需要很高的人力成本投入,楊梅本身也經不起這種“折騰”。

謠言16:大蝦內有寄生蟲

謠言:網上瘋傳的一個小視頻鐘,一個大媽從蝦裡挑出白色的蟲子。大媽說:“大蝦內有寄生蟲,千萬別吃!”

真相:養殖大蝦出現寄生蟲的概率很低;視頻中的白色物體是雄蝦生殖腺,相當於蟹膏、魚白,富含精蟲,可食用。

謠言17:肉鬆餅是棉花做的

謠言:網路上熱傳的一個視頻中,有人將自己買回來的一袋肉鬆餅,拿水浸泡後,發現裡面肉鬆是“棉花”做的。

真相:肉鬆和棉花的成分構成有很大區別,肉鬆的本質是一種肌肉纖維,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棉花的本質是植物纖維,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兩者的口感差異大,造假幾乎沒可能,肉鬆鬆軟,一吃就化,棉花表面看上去鬆軟,但放入嘴裡卻嚼不爛;肉鬆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可以點燃很正常,而且通過點燃可以很容易分辨肉鬆和棉花,由於是蛋白質,肉鬆燃燒的話一般會有一股焦糊味,而棉花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可以直接點燃,但並不會有焦糊味。

謠言18:塑膠大米

謠言:視頻中,一男子不斷將一個個塑膠袋放入一台機器,經過熔解、拉絲、切割等工序,最終生產出一粒粒狀似米粒的白色固體。視頻配有文字稱,這就是假大米的製作過程。

真相:美國闢謠網站“謠言粉碎機”發表文章稱:“美國消費者們首先應該明白,如果買回家的大米用裝東西的塑膠袋做的,要吃不出來是很難的。”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聯繫到一位塑膠行業人士。當他觀看了網傳視頻後表示,這根本不是在製造什麼塑膠大米,而是一個最基本的塑膠造粒過程。

本期編輯:警曉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