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都知道人參黃芪補氣,到底什麼是“氣”,老中醫神講解

氣,是一個很神秘很複雜的概念,它在中國古代哲學上的意義讓人很難理解。

在中醫理論中,氣的概念“……就生命物質系統――氣、血、精、津、液而言,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活力很強、運動不息、極其細微的物質,是生命物質與生理機能的統一。”在腦海中仍然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似懂非懂。所謂“懂”,是因為聽得多了,熟悉而已:“非懂”,氣,究竟是什麼?是有形是無形?

氣是構成萬物的本原,那麼氣之於人呢?:“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素問·寶命全形論》),“氣者,人之根本也”(《難經·八難》),“人類伊始,氣化之也。兩間既有人類,先由氣化,繼而形化,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父精母血,子孳孫生”(《景景室醫稿雜存》)。“人之生死",全賴乎氣。氣聚則生,氣壯則康,氣衰則弱,氣散則死”(《醫權初編》)。

氣是運動的。:“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素問·六微旨大論》)。

升降出入是人體氣化運動的基本形式。人體內氣的運動稱之為“氣機”。而氣化運動的升降出入是通過臟腑的功能活動來實現的,故又有臟腑氣機升降之說。人體通過臟腑氣機的升降出入運動,把攝人體內的空氣和水穀轉化為氣、血、津、液、精等,完成“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的物質和能量的代謝過程。這種氣(元氣)、精(水穀精微)、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味(營養物質)、形(形體結構)相互作用的關係,

說明了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是建築在物質(氣)運動轉換的基礎之上的。臟腑氣化功能升降正常,出入有序,方能維持“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的正常生理活動,使機體與外界環境不斷地新陳代謝,保證了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的不斷自我更新。

應用氣一元論,從形氣關係來判斷疾病的輕重順逆和預後,是中醫診斷學中的重要內容。形以寓氣,氣以充形,“形氣相得,謂之可治”,“形氣相失,謂之難治”(《素問·玉機真髒論》)。若“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素問·三部九候論》)。所以,元氣是疾病順逆的根本。

所以,元氣是疾病順逆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