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盤點2017朋友圈裡關於健康的十大謠言,你上當了麼?

本文預計閱讀6分鐘

2017年彈指間就過去了,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2017年刷屏朋友圈的十大「健康謠言」。

2017年中招了麼?

1謠言一

紫菜是廢舊塑膠袋做的

真相

紫菜產業專家表示,壇紫菜本身就很有韌性,有的比塑膠袋還好。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在實驗室對紫菜和塑膠進行了鑒別,認為塑膠薄膜做紫菜不靠譜。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都是幹紫菜,烘烤製作幹紫菜要經過200℃至300℃的高溫,塑膠不可能承受這種高溫。另外,紫菜富含蛋白質,

點燃後有燒焦羽毛味兒,大家可以通過這個方法鑒別。

2謠言二

肉鬆餅裡裝的是棉花

真相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機關刊《中國食品藥品監管》雜誌社微信公號“CFDA中國食品藥品監管”刊文稱:肉鬆的本質是肌肉纖維,主要成分為蛋白質,放入嘴裡一咬就會融化,

口感鬆軟。

而棉花的本質是植物纖維,主要成分為纖維素,是一種不可溶的纖維,雖然看上去也很鬆軟,但嚼不爛。

也就是說:真用棉花冒充肉鬆,一吃就會識破!

3謠言三

葡萄的白霜是農藥殘留

真相

葡萄表面的“白霜”是葡萄皮上的蠟質、這種蠟質是葡萄本身產生的、附著在葡萄皮上的,

主要是為了防止水分的蒸發,同時還能抵禦病菌的侵染。它不溶于水,對人體健康無害。

4謠言四

病死牲畜攪碎做火腿

真相

之前,網傳一段“將病死牲畜直接投入生產線加工成火腿”的視頻瘋狂傳播。

而經過調查,這段視頻是剪輯拼接而成,動物未經退毛就加工製作火腿腸不符合現實。因為,動物毛髮除非是在高溫下碳化處理,否則一定會留下細碎毛髮。而且,碳化工藝難度大,成本很高,並不划算。

5謠言五

蝦頭裡的兩條白線是寄生蟲

真相

蝦頭剪開確實會有白線,

但並不是所謂的寄生蟲,而是雄蝦的精巢(睾丸),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完全可以食用。

活得魚蝦確實可能含有寄生蟲,但只要選材新鮮,做熟食用,完全可以規避風險。

6謠言六

無醬油代碼的醬油致癌

真相

有消息謊稱,國家衛生部門公佈:國家標準的糧食釀造醬油有國家標準代碼 GB18186,沒有的是化學黑焦糖勾兌,食用後會使人患上肝癌。

事實上,官方不但沒有發佈該消息,而且闢謠說:"GB18186" 代碼是一項釀造醬油的國家標準,進口醬油並不會使用這個標準。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醬油會標注商業行業標準或者是企業標準代碼,但他們都是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

7謠言七

電子煙無害且助戒煙

真相

中日醫院呼吸中心煙草病學與戒煙中心主任肖丹表示,電子煙雖然去除了煙草中的部分有害物質,但電子煙煙液中的物質在加熱霧化後可能會產生新的有害化學物質,對人體的危害依然存在。

另外,煙草中導致吸煙成癮的物質是尼古丁,電子煙煙液中同樣含有尼古丁,所以也會讓人上癮。

8謠言八

多吃主食死的快

微信圈瘋傳一篇名為《多吃主食死得快?柳葉刀的最新研究,打了多少醫生、營養師的臉》的文章,一些提倡“低碳飲食”的人更是以此為契機,向人們宣傳“吃主食有害,吃脂肪有益”的理念。

真相

把《柳葉刀》的研究總結為“多吃主食死得快”純屬標題黨,正確的理解應該是“高精細碳水主食有損健康”。

《柳葉刀》的研究只能證明糖類(碳水)供能55%,脂肪供能30%的比例是健康的,絕對沒有推斷出“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於5%的極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生酮飲食能長壽。

總的來說,這個研究只是針對糖類、脂肪攝入與總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關係,並沒有研究飲食結構其他影響因素。

9謠言九

共用單車坐墊現“艾滋針”紮到就感染

真相

首先,科學研究表明,愛滋病病毒無法在空氣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其次,人體只有攝入足量的愛滋病病毒才會造成感染。

即使真的有針頭,針頭上的血液和液體含量本來就少,病毒量則更少。因此,即使針頭上有病毒殘留,病毒數量也很難達到致病條件。

10謠言十

有人利用塑膠製造假大米

網上熱傳一則視頻:一個年輕人把一些塑膠扔進機器內,通過一系列工序,機器的另一頭就生產出一堆類似大米的東東。在微信群裡,這視頻就被冠以黑心大米的旗號被網友瘋傳。對此,網友們驚恐萬分。

真相

經過媒體記者核實得知,這是一條移花接木的謠言。視頻中呈現的內容是真實的,只不過從機器中產出來的白花花的看起來像大米的小顆粒,根本就不是大米,而是塑膠造粒,也就是把塑膠還原成顆粒狀便於再次加工。

最後,小編要說一嘴。咱們這些吃瓜群眾們啊,有時候智商真的是不太線上。上面這十個謠言,你說,哪個不是一看就能辨明真假的…

假得太明顯了好麼?

就拿塑膠紫菜來說,當時這個新聞刷爆朋友圈,引起人們恐慌時小編真的非常詫異,就連母親大人也覺得…上這個謠言的當,真的不應當。

紫菜本身就是易燃的東西啊,就算我沒親自燒過,但是你看它幹乾脆脆的,不是很明顯的可燃物麼?為什麼那麼多人連最基本的常識都沒有,甚至連一些生活閱歷相當豐富的老人也能上當呢?

後來細琢磨,也不能說是群眾不動腦,而是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太大了,大到別人稍微傳個謠自己曾經的生活經驗馬上就動搖的地步。

挺悲哀的…

所以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真的應該加大力度改善食品的安全問題,處罰造謠的人,只有當我們的生活更安全了,群眾才能夠理性的看待“網路流傳”的各種消息。

輕信的根本,

還是在於對於自身安全的擔憂。

如果全指著普通群眾增加各種各樣辨認蔬菜農殘污染一系列指標來實現食品安全,不僅不可能,更是這個社會最最最最可悲的事情。

希望在2018年,

我們再也不會為了食品安全擔憂,

也再不會有人為被朋友圈的謠言矇騙。

希望新的一年中,

我們都能吃得健健康康。

沒有的是化學黑焦糖勾兌,食用後會使人患上肝癌。

事實上,官方不但沒有發佈該消息,而且闢謠說:"GB18186" 代碼是一項釀造醬油的國家標準,進口醬油並不會使用這個標準。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醬油會標注商業行業標準或者是企業標準代碼,但他們都是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

7謠言七

電子煙無害且助戒煙

真相

中日醫院呼吸中心煙草病學與戒煙中心主任肖丹表示,電子煙雖然去除了煙草中的部分有害物質,但電子煙煙液中的物質在加熱霧化後可能會產生新的有害化學物質,對人體的危害依然存在。

另外,煙草中導致吸煙成癮的物質是尼古丁,電子煙煙液中同樣含有尼古丁,所以也會讓人上癮。

8謠言八

多吃主食死的快

微信圈瘋傳一篇名為《多吃主食死得快?柳葉刀的最新研究,打了多少醫生、營養師的臉》的文章,一些提倡“低碳飲食”的人更是以此為契機,向人們宣傳“吃主食有害,吃脂肪有益”的理念。

真相

把《柳葉刀》的研究總結為“多吃主食死得快”純屬標題黨,正確的理解應該是“高精細碳水主食有損健康”。

《柳葉刀》的研究只能證明糖類(碳水)供能55%,脂肪供能30%的比例是健康的,絕對沒有推斷出“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於5%的極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生酮飲食能長壽。

總的來說,這個研究只是針對糖類、脂肪攝入與總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關係,並沒有研究飲食結構其他影響因素。

9謠言九

共用單車坐墊現“艾滋針”紮到就感染

真相

首先,科學研究表明,愛滋病病毒無法在空氣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其次,人體只有攝入足量的愛滋病病毒才會造成感染。

即使真的有針頭,針頭上的血液和液體含量本來就少,病毒量則更少。因此,即使針頭上有病毒殘留,病毒數量也很難達到致病條件。

10謠言十

有人利用塑膠製造假大米

網上熱傳一則視頻:一個年輕人把一些塑膠扔進機器內,通過一系列工序,機器的另一頭就生產出一堆類似大米的東東。在微信群裡,這視頻就被冠以黑心大米的旗號被網友瘋傳。對此,網友們驚恐萬分。

真相

經過媒體記者核實得知,這是一條移花接木的謠言。視頻中呈現的內容是真實的,只不過從機器中產出來的白花花的看起來像大米的小顆粒,根本就不是大米,而是塑膠造粒,也就是把塑膠還原成顆粒狀便於再次加工。

最後,小編要說一嘴。咱們這些吃瓜群眾們啊,有時候智商真的是不太線上。上面這十個謠言,你說,哪個不是一看就能辨明真假的…

假得太明顯了好麼?

就拿塑膠紫菜來說,當時這個新聞刷爆朋友圈,引起人們恐慌時小編真的非常詫異,就連母親大人也覺得…上這個謠言的當,真的不應當。

紫菜本身就是易燃的東西啊,就算我沒親自燒過,但是你看它幹乾脆脆的,不是很明顯的可燃物麼?為什麼那麼多人連最基本的常識都沒有,甚至連一些生活閱歷相當豐富的老人也能上當呢?

後來細琢磨,也不能說是群眾不動腦,而是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太大了,大到別人稍微傳個謠自己曾經的生活經驗馬上就動搖的地步。

挺悲哀的…

所以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真的應該加大力度改善食品的安全問題,處罰造謠的人,只有當我們的生活更安全了,群眾才能夠理性的看待“網路流傳”的各種消息。

輕信的根本,

還是在於對於自身安全的擔憂。

如果全指著普通群眾增加各種各樣辨認蔬菜農殘污染一系列指標來實現食品安全,不僅不可能,更是這個社會最最最最可悲的事情。

希望在2018年,

我們再也不會為了食品安全擔憂,

也再不會有人為被朋友圈的謠言矇騙。

希望新的一年中,

我們都能吃得健健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