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生態高顏值,發展高品質,馬尾人有福啦!

點擊『馬尾的事兒』可快速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家首批14個開發區之一,也是國家生態區和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近日,又添了一張綠色名片——獲評第一批省級綠色開發區示範區。

過去,說到馬尾的城區環境,

很多人的印象是“老舊破”、“冷清沒人氣”,作為一個以工業為主導的開發區,現在情況發生了明顯改變,升級改造傳統工業、加大綠色產業佈局、加快城市綠地和生態廊道建設、完善各類居住配套設施……近年來,馬尾舞動緊湊明快的“綠色腳步”,在“生態文明”的旗幟下實現了綠色轉型。

“綠色”是馬尾發展的底色

作為老牌開發區,粗放型的工業生產方式一度成為影響馬尾生態環境的大問題。

然而馬尾以全區工業企業為載體,做好“綠色改造”,自覺把環保納入產業建設發展的整體規劃之中,真正實現產業與環境的“雙贏”。

△萬德電氣的工人們正在流水線上組裝電機

近日,萬德電氣有限公司的新產品WSTK系列稀土永磁高效節能同步電機建成,

進入試投產階段。與原先本就領先市場的高效節能電機相比,此產品更高效節能。“電動機是諸多機器運轉的原動力,其能效越高,意味著機器運轉的效率更高,機器就更加節能、節電,而此次投產的新電機正是借助這一優勢,每年生產出來的電機比同樣台數的傳統電機節電2.5億度,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20萬噸。”萬德電氣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技改創新上,多年來萬德電氣始終領先一步。

萬德電氣只是馬尾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踐行“綠色發展”的一隅。近年來,馬尾掀起了一股技改擴能的熱潮,近百家老企業完成了一次次“低能耗革命”。僅2017年,我區就投入81億元,助力市級工業重點技改項目,以節能、低耗、環保、創新為核心的技改成為馬尾區企業的發展新引擎。

“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的時代已經過去。”區環保局長徐開東說道,

考核的“指揮棒”,不再僅以GDP增量為指標,更多的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量化考評。引進項目、發展經濟,要先精打細算生態賬,成了區內各部門開展工作的首要考慮因素。

這些年,馬尾下了大決心,鼓勵傳統工業企業轉型為高技術、低能耗企業,不斷創新驅動穩增長,鼓勵企業加大資金投入搞技改,淘汰落後產能;大力發展迴圈經濟,“騰籠換鳥”、“優二進三”的經濟戰略讓物聯網、高新技術等優勢產業蓬勃發展,生態產業有序推進;與此同時,我區積極引導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目前全區已有近200家企業通過認證。正是對“綠色發展”的執著與堅持,換來了馬尾2017年全年空氣優良天數358天,優良率98.1%的成績,人民日報發佈的全國18座“洗肺”城市榜單,馬尾作為福州代表出現在榜單中。

生態環境“高顏值”

2017年12月25日,在君西河公園青州橋入口處,用於內河治理施工的最後一塊圍擋被工人撤出了場外,公園人行道路面也恢復了通行。安裝完畢的河道曝氣系統正在試運行,岸邊的3台旋渦風機送氣至曝氣盤,從河底吹起了大大的氣泡團,家住一號公館的林先生不由停下了腳步,“我原本以為這只是常規的河道清淤,沒想到這次是下了決心徹底解決。”看著正一天天變清的君竹河水,林先生說:“以前這河水又黑又臭,家裡人一直在考慮搬到別的地方去住,現在好了,捂鼻子、關窗戶的憋屈日子就要結束咯。”去年,“河長制”全面實施,13條區級河流有了專門負責人,強有力的“黑臭水體”整治讓區內的水域煥發出新的面貌。

△君竹內河治理初見成效

作為馬尾環保建設的參與者,區園林局長楊武也切身感受到了馬尾生態環境的大變化,“這裡原本是馬尾的垃圾轉運站和填埋點,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建築廢物被堆放到了這兒,十幾年的時間裡漸漸變成了一個占地35畝的巨型‘垃圾山’,它就像一個毒瘤,影響著天馬山的生態機能。”今年,馬尾區重拳出擊,把天馬山上的這個“毒瘤”拔除了,“工人們‘三班倒’在一個多月內清理了近80萬方垃圾和渣土,把原來‘紮’在這兒的‘垃圾山’搬走了。”指著漸漸露出“新顏”的天馬山生態公園中心景區項目工地,楊武欣喜地說道“預計在2018年2月10日前就能完成中心景區、東大門以及空中棧道建設,市民在春節期間就能享受到天馬山的生態之美。”

△天馬山公園效果圖

談及環保工作,徐開東深有感觸,“這些年來群眾關於環保問題的投訴件不斷地增多,哪裡空氣有異味,哪裡有揚塵,哪裡水有問題等等,都能成為群眾的投訴要件,這就從側面反映出群眾對於環境問題的敏感度和關注度提升了,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優美的環境也逐漸成為他們追求幸福生活的一項重要指標。”

百姓的關注點,就是政府工作的著力點。東江濱公園、104國道沿江廊道景觀綠化改造工程、天馬山生態公園等,這些項目就像拼圖一樣,一點點地拼出了馬尾環保大藍圖。在提升城區宜居環境的同時,馬尾區還將農村環境建設放在了重要位置,“美麗鄉村”建設改變了村容村貌,“幸福家園”建設更是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

值班編輯:郭穎

如需轉載,請向小編申請授權哦~

這些年,馬尾下了大決心,鼓勵傳統工業企業轉型為高技術、低能耗企業,不斷創新驅動穩增長,鼓勵企業加大資金投入搞技改,淘汰落後產能;大力發展迴圈經濟,“騰籠換鳥”、“優二進三”的經濟戰略讓物聯網、高新技術等優勢產業蓬勃發展,生態產業有序推進;與此同時,我區積極引導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目前全區已有近200家企業通過認證。正是對“綠色發展”的執著與堅持,換來了馬尾2017年全年空氣優良天數358天,優良率98.1%的成績,人民日報發佈的全國18座“洗肺”城市榜單,馬尾作為福州代表出現在榜單中。

生態環境“高顏值”

2017年12月25日,在君西河公園青州橋入口處,用於內河治理施工的最後一塊圍擋被工人撤出了場外,公園人行道路面也恢復了通行。安裝完畢的河道曝氣系統正在試運行,岸邊的3台旋渦風機送氣至曝氣盤,從河底吹起了大大的氣泡團,家住一號公館的林先生不由停下了腳步,“我原本以為這只是常規的河道清淤,沒想到這次是下了決心徹底解決。”看著正一天天變清的君竹河水,林先生說:“以前這河水又黑又臭,家裡人一直在考慮搬到別的地方去住,現在好了,捂鼻子、關窗戶的憋屈日子就要結束咯。”去年,“河長制”全面實施,13條區級河流有了專門負責人,強有力的“黑臭水體”整治讓區內的水域煥發出新的面貌。

△君竹內河治理初見成效

作為馬尾環保建設的參與者,區園林局長楊武也切身感受到了馬尾生態環境的大變化,“這裡原本是馬尾的垃圾轉運站和填埋點,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建築廢物被堆放到了這兒,十幾年的時間裡漸漸變成了一個占地35畝的巨型‘垃圾山’,它就像一個毒瘤,影響著天馬山的生態機能。”今年,馬尾區重拳出擊,把天馬山上的這個“毒瘤”拔除了,“工人們‘三班倒’在一個多月內清理了近80萬方垃圾和渣土,把原來‘紮’在這兒的‘垃圾山’搬走了。”指著漸漸露出“新顏”的天馬山生態公園中心景區項目工地,楊武欣喜地說道“預計在2018年2月10日前就能完成中心景區、東大門以及空中棧道建設,市民在春節期間就能享受到天馬山的生態之美。”

△天馬山公園效果圖

談及環保工作,徐開東深有感觸,“這些年來群眾關於環保問題的投訴件不斷地增多,哪裡空氣有異味,哪裡有揚塵,哪裡水有問題等等,都能成為群眾的投訴要件,這就從側面反映出群眾對於環境問題的敏感度和關注度提升了,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優美的環境也逐漸成為他們追求幸福生活的一項重要指標。”

百姓的關注點,就是政府工作的著力點。東江濱公園、104國道沿江廊道景觀綠化改造工程、天馬山生態公園等,這些項目就像拼圖一樣,一點點地拼出了馬尾環保大藍圖。在提升城區宜居環境的同時,馬尾區還將農村環境建設放在了重要位置,“美麗鄉村”建設改變了村容村貌,“幸福家園”建設更是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

值班編輯:郭穎

如需轉載,請向小編申請授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