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長沙“生態高顏值”,或將添“國際濕地城市”新名片

華聲線上1月12日訊(新湖南用戶端記者 金慧 通訊員 肖海蘭 實習生 黃克韌)濕地是地球之腎。

一直以來,濕地的生態保護和修復都被高度重視。今天,記者從長沙市林業局獲悉,目前長沙正在準備啟動創建國際濕地城市,並已寫入市政府工作報告。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要“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強化濕地保護和恢復”。“國際濕地城市”代表了一個城市的生態成就,

是目前國際上在城市濕地生態保護方面規格高、分量重、含金量足的一個獎項,自2017年7月中旬國家林業局啟動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提名來,全國首批篩選提名約3-5個城市申報國際濕地城市,湖南省第一批正在申報的是常德市。

“創建國際濕地城市不僅是長沙全面建設現代化的一張重要名片,

更是建設人類生命共同體,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長沙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唐曙光介紹,長沙是一座“山水洲城”,對照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提名評價指標體系的資源本底、保護管理條件、科普宣教與志願者制度、所依託重要濕地的管理4大類15項具體指標,長沙有基礎、有優勢。

一直以來,長沙高度重視和保護濕地,

並逐步加強了濕地生態修復。截至2017年底,長沙市內六區的濕地面積16萬公頃(未計水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8.82%,濕地保護率為65%以上。

為此,唐曙光在2018年長沙市兩會上提出議案,希望市政府成立專門的創建申報領導小組,並儘快出臺《長沙市濕地保護管理條例》,實施重要的生態系統修復工程,因地制宜開展退耕還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