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實務研究」日本銀行業金融機構“J

《金卡生活》雜誌

中國銀聯 主管主辦

理論研究 實務探討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作者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

編輯 | 葛辛晶

2017年9月,瑞穗銀行等日本70家銀行聯合研究創建電子錢“J-Coin”,以降低支付成本,提高日本非現金支付比例,並計畫于2020年東京奧運會之前全面推廣使用。筆者在中國人民銀行駐東京代表處工作期間,對瑞穗銀行等日資銀行進行調查,並寫下了本文。

01

日本非現金支付使用情況

日本非現金支付發展緩慢,截至2016年12月,

日本289家信用卡髮卡機構累計發行2.462億張信用卡,使用非現金結算方式結算金額的比率也僅為19%左右,不及中國和韓國的一半。日本社會非現金支付比例過低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現金偏好。日本消費者習慣使用現金,商戶也普遍傾向于使用現金結算。日本城市遍佈的現金出納、識別、找零一體化機具導致現金和卡在支付便捷性上區別不大,使得商戶也沒有足夠動力去改變目前的現金支付習慣。

第二,商戶電子支付手段不足。日本大部分商戶的支付手段採用現金和卡支付,目前較少支援手機支付和二維碼支付,少量可使用移動支付的商戶,也多為我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海外拓展商戶。非金融公司也未開展過與電子支付相關的推廣和行銷,只有部分公共交通的預付卡可實現有限的支付功能,即使是當地較常用的“LINE Pay”也需要提前存入支付資金才得以使用。

第三,跨行存取款、匯款手續費高。日本進行跨行存取款、匯款等支付交易手續費較高,例如通過銀行向他行匯款3萬日元以上的手續費為每筆400日元左右,導致將現金存款使用的動力進一步下降。

第四,存款利率低。在日本長期存款0利率的貨幣政策下,消費者普遍選擇持有現金,而不是將現金存入銀行。

隨著網路支付在中國等國家應用的普及,

電子支付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優點逐漸為日本金融機構與監管部門所重視。對來自海外的支付行業大規模進入日本支付領域也引起日本金融界的擔憂。鑒此,瑞穗金融集團主導與地方銀行聯合開發新型電子錢,方便消費者在網路和實體店進行支付。新型電子錢暫定名為“J-coin”,其可以和日元實現等值交換。

02

“J-coin”專案發展目標

根據對瑞穗銀行等日資銀行金融機構的現場調查,

“J-coin”的發展目標主要有三方面。

其一,提高社會非現金支付比例。為提高支付便利性,降低支付成本,刺激國內消費,日本金融廳和經濟產業省計畫10年內將信用卡等非現金結算支付比率提高一倍至40%。電子支付是日本發展非現金支付的重要手段,因此“J-coin”專案也得到了日本金融監管部門的支持。此外,為利用2020年在東京舉辦的奧運會進行業務宣傳,日本各商業銀行也希望儘快推出“J-coin”等電子錢這一支付便利手段,在東京和京都等訪日外國人大量聚集的城市的住宿設施、商業街和旅遊景點全面布放結算終端,並制定促進終端配置的機制。

其二,建立消費資訊資料庫。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商業競爭的核心是提高消費資訊的增值服務。相比現金支付,“J-coin”的更深層意義在於可以通過資訊終端詳細記錄個人消費資料,包括支付的金額、時間、地點、頻率與商品和服務內容等。而基於“J-coin”支付產生的上述資料,可以對各類商業活動提供價值較大的資訊服務,並融入到各類征信、精准行銷、消費金融、客戶管理等服務中。

其三,降低資金交易成本。與現金支付方式相比,“J-coin”可以以先進、安全的數位資訊技術來完成支付行為,這既能滿足現代化社會高效便捷的商務活動需求,也能加快資金周轉速度,降低資金流通和交易成本。此外,電子支付手段的實現還可以為銀行節減辦公場地、物資和人力,有助於降低交易成本。

03

“J-coin”設計框架及專案進展

“J-coin”貨幣發行。“J-coin”不同於媒體宣傳的“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其實質是一種新型的電子支付手段,即在使用者實體儲蓄帳戶上開立關聯的虛擬帳戶,通過手機關聯虛擬帳戶直接完成從儲蓄帳戶扣款支付功能。其設計思路為以下幾點。

首先是帳戶開立。由日資銀行合資成立協力廠商公司“Blue Lab 股份公司”作為“J-coin”發行公司,用戶可在該公司申請開立虛擬帳戶,加入系統的開戶行對客戶進行身份驗證後,批准其開戶,並將指定儲蓄帳戶與虛擬帳戶進行綁定。

其實是轉帳。在“J-coin”發行公司開立虛擬帳戶的使用者需要支付資金時,通過智慧手機等移動終端進行手機號碼或郵箱位址身份驗證,通過驗證後, “J-coin”公司會將用戶儲蓄帳戶資金向關聯的虛擬帳戶劃轉並以等價面值兌換為“J-coin”貨幣。“J-coin”也可使用於個人與個人帳戶之間的資金劃轉,也可用掃描二維碼等認證方式向商家進行支付。

最後是兌換。商家在收到客戶支付的“J-coin”後,可以向“J-coin”公司申請轉由銀行兌換存款或現金(需繳納少許手續費)。個人也可以將未使用完的“J-coin”轉回銀行的存款帳戶(圖1)。

圖1 “J-coin”貨幣發行業務流程圖

來源 | 公開信息整理

“J-coin”資料銀行。“J-coin”項目除了完成支付開戶、轉帳、兌換交易外,還將成立資料銀行(Open Data Bank),對“J-coin”消費過程所產生的資訊資料進行收集處理,並靈活利用加工的資訊資料進行商業化服務。通過向社會公開資料資訊,可以説明有關部門進行市場分析;商家可以共用交易資訊,尋找商機,進行市場行銷;客戶可以瞭解更多商品資訊,作更好選擇;公司內部據此建立資料庫,進行各種需求分析。與此同時,“J-coin”資料銀行通過資訊有償提供增加收益(圖2)。

圖2 資料銀行功能

來源 | 公開信息整理

目前,日本的瑞穗金融集團、美國矽谷的World Innovation LAB公司和日本協力廠商股東等已共同出資建立了Blue Lab 股份公司。該公司負責“J-coin”專案,其開發的目標旨在建立民間銀行體系統一標準的支付平臺,共同發行“全日本電子錢”,實現日本社會支付手段的無現金化和無卡化,同時抗衡非金融行業進入金融支付領域。

04

“J-coin”專案進展情況

2017年10月,瑞穗銀行已聯合日本70家銀行進行了“J-coin”的可行性論證和開發設計,但是專案最終參加行、運營方式、風險控制等具體內容和程式目前尚未最終確定。與此同時,日本最大的商業銀行三菱東京UFJ銀行也在開發自己的電子錢MUFG幣,並在公司內部員工中進行試用。瑞穗銀行“J-coin”專案設計部門準備與三菱東京UFJ銀行就MUFG幣加入“J-coin”平臺,統一標準問題進行商談,從而助推“J-coin”發展成為日本最大和唯一的電子錢項目,充分發揮“J-coin”的流通性和普遍性,實現規模效益。

戳連結,更有料!

在東京和京都等訪日外國人大量聚集的城市的住宿設施、商業街和旅遊景點全面布放結算終端,並制定促進終端配置的機制。

其二,建立消費資訊資料庫。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商業競爭的核心是提高消費資訊的增值服務。相比現金支付,“J-coin”的更深層意義在於可以通過資訊終端詳細記錄個人消費資料,包括支付的金額、時間、地點、頻率與商品和服務內容等。而基於“J-coin”支付產生的上述資料,可以對各類商業活動提供價值較大的資訊服務,並融入到各類征信、精准行銷、消費金融、客戶管理等服務中。

其三,降低資金交易成本。與現金支付方式相比,“J-coin”可以以先進、安全的數位資訊技術來完成支付行為,這既能滿足現代化社會高效便捷的商務活動需求,也能加快資金周轉速度,降低資金流通和交易成本。此外,電子支付手段的實現還可以為銀行節減辦公場地、物資和人力,有助於降低交易成本。

03

“J-coin”設計框架及專案進展

“J-coin”貨幣發行。“J-coin”不同於媒體宣傳的“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其實質是一種新型的電子支付手段,即在使用者實體儲蓄帳戶上開立關聯的虛擬帳戶,通過手機關聯虛擬帳戶直接完成從儲蓄帳戶扣款支付功能。其設計思路為以下幾點。

首先是帳戶開立。由日資銀行合資成立協力廠商公司“Blue Lab 股份公司”作為“J-coin”發行公司,用戶可在該公司申請開立虛擬帳戶,加入系統的開戶行對客戶進行身份驗證後,批准其開戶,並將指定儲蓄帳戶與虛擬帳戶進行綁定。

其實是轉帳。在“J-coin”發行公司開立虛擬帳戶的使用者需要支付資金時,通過智慧手機等移動終端進行手機號碼或郵箱位址身份驗證,通過驗證後, “J-coin”公司會將用戶儲蓄帳戶資金向關聯的虛擬帳戶劃轉並以等價面值兌換為“J-coin”貨幣。“J-coin”也可使用於個人與個人帳戶之間的資金劃轉,也可用掃描二維碼等認證方式向商家進行支付。

最後是兌換。商家在收到客戶支付的“J-coin”後,可以向“J-coin”公司申請轉由銀行兌換存款或現金(需繳納少許手續費)。個人也可以將未使用完的“J-coin”轉回銀行的存款帳戶(圖1)。

圖1 “J-coin”貨幣發行業務流程圖

來源 | 公開信息整理

“J-coin”資料銀行。“J-coin”項目除了完成支付開戶、轉帳、兌換交易外,還將成立資料銀行(Open Data Bank),對“J-coin”消費過程所產生的資訊資料進行收集處理,並靈活利用加工的資訊資料進行商業化服務。通過向社會公開資料資訊,可以説明有關部門進行市場分析;商家可以共用交易資訊,尋找商機,進行市場行銷;客戶可以瞭解更多商品資訊,作更好選擇;公司內部據此建立資料庫,進行各種需求分析。與此同時,“J-coin”資料銀行通過資訊有償提供增加收益(圖2)。

圖2 資料銀行功能

來源 | 公開信息整理

目前,日本的瑞穗金融集團、美國矽谷的World Innovation LAB公司和日本協力廠商股東等已共同出資建立了Blue Lab 股份公司。該公司負責“J-coin”專案,其開發的目標旨在建立民間銀行體系統一標準的支付平臺,共同發行“全日本電子錢”,實現日本社會支付手段的無現金化和無卡化,同時抗衡非金融行業進入金融支付領域。

04

“J-coin”專案進展情況

2017年10月,瑞穗銀行已聯合日本70家銀行進行了“J-coin”的可行性論證和開發設計,但是專案最終參加行、運營方式、風險控制等具體內容和程式目前尚未最終確定。與此同時,日本最大的商業銀行三菱東京UFJ銀行也在開發自己的電子錢MUFG幣,並在公司內部員工中進行試用。瑞穗銀行“J-coin”專案設計部門準備與三菱東京UFJ銀行就MUFG幣加入“J-coin”平臺,統一標準問題進行商談,從而助推“J-coin”發展成為日本最大和唯一的電子錢項目,充分發揮“J-coin”的流通性和普遍性,實現規模效益。

戳連結,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