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不是小手術嗎?怎麼切了我父親2米的腸子?你們就是騙子!”

老人被是被他的子女攙扶著進的醫院,顫顫巍巍,走路很不穩,滿臉痛苦之色,醫生看了老人的樣子,又聽了家屬描述老人的病情,頓時感到一陣頭大,將近70歲的老人,疝氣十幾年,

現在才來看,這恐怕要動手術啊。

醫生安排老人做了相關的檢查,看著檢查報告,醫生的眉頭蹙的更緊了,因為,從檢查報告上來看,老人疝長的很大,發展成雙側巨大腹股溝疝,因為家人的不重視,沒有很快的採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手段,疝囊才會如此之大,幾乎快跟一個足球差不多大小了。

事不宜遲,馬上安排手術,其實疝氣手術,可以算是一個小手術,可是,這個老人的情況不容樂觀,疝囊那麼大,快趕上肚子的大小了,手術中,不得不將老人的腸子切除一部分,減少老人腹腔內的容積物,大概切除了2米的腸子,如果不做切除主動減容那麼,這些多與的腸子根本就不可能送回到腹腔內,即使勉強送入也會造成腹腔擠壓,

會造成外組織器官血液迴圈,進而引發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嚴重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

手術很成功,但是當醫生將手術情況告知老人子女的時候,老人的子女就很生氣,認為疝氣只是小手術,不可能會那麼嚴重的。

這樣的病人以及家屬對醫院來講是經常遇到的,身患疾病卻不及時治療,一開始,感覺身體沒什麼變化,認為沒什麼大不了,小病小災何苦去醫院花冤枉錢,能拖就拖,疝氣是大家公認的小病,疝氣手術任何一位有經驗的醫生都足以應付,當然,醫療界都公認的小病,患者及其家屬肯定也不會特別在意,

而且也從來沒聽過有什麼人得疝氣死亡的,所以,才會如此的不受重視。

這就是人們平常在對待疾病上存在的誤區,小病不治,拖成大病,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疝氣看上去的確不是很起眼的小病,可是危害卻很大,疝氣多發病于老人和兒童,兒童疝氣大多是因為先天發育問題所造成的,一般都建議在一周歲以後進行治療,而且兒童疝氣的風險要遠遠大於老人,

所以,對於兒童疝氣家長一定要警惕,如果患兒出現持續不明原因的哭鬧,要檢查腹股溝區有沒有凸起。

當然,對於老人我們同樣要有所警覺,首先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退化,很多疾病一旦拖成大病,就會大大增加治療難度,本來只要吃點藥就能好的病,硬是要拖到上手術臺,這不僅增加了醫生治療難度,同時也是對自身健康的不負責。

因此,早發現,早治療,是對待疾病的正確態度,小病不治,大病難醫,這麼做只會對家庭的經濟造成負擔,同時,也把自己的生命放在了危險的邊緣。

硬是要拖到上手術臺,這不僅增加了醫生治療難度,同時也是對自身健康的不負責。

因此,早發現,早治療,是對待疾病的正確態度,小病不治,大病難醫,這麼做只會對家庭的經濟造成負擔,同時,也把自己的生命放在了危險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