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兒子和孫子的皇位爭奪戰中,朱元璋為何更偏愛孫子

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一生有二十多個兒子,最寵愛的當然是長子朱標,對於從小因父母雙亡而顛沛流離的朱元璋來說,家庭的幸福安樂是自己從小就缺乏的,因此比普通人更渴望父慈母愛、兒女繞膝承歡的美好生活。

所以長子朱標的出生讓他享受到了初為人父的喜悅。再加上,這個兒子從小天資聰穎、努力奮進,人品忠厚,深得朱元璋的歡心。故在其未成年之際便迫不及待的封為太子,只等百年之後安心將自己費力打下的天下交到他的手中。

然天有不測,太子正值壯年卻突染惡疾,早早離世。這無疑帶給了朱元璋毀滅性的打擊,以致於讓一向以勤政著稱的他長達一月未上朝理政。這其中不但包括對愛子離世的悲痛,更重要的是擔心自己的江山未來無人守候。想自己白髮蒼蒼一老翁還有幾年生?兒子們更是不成器,於是每夜輾轉反側不得寐。終於決定在四子朱棣和長孫朱允炆之間選擇繼承人。

然為何朱元璋會棄兒子選孫子呢?朱棣,毫無疑問是除了長子之外最適合的人,兼有雄才大略和治國之能。

然而他卻不是正室所生,所以在這個沿襲嫡長子繼承制的王朝繼承皇位是不被允許的,更致命的是她的母親並非漢人,這是朱元璋最為憂心的。

再談朱允炆,和其父親一樣心性善良,待人寬厚有禮,同時又是愛子的遺孤,故對其疼愛有加。但朱元璋考慮到朱允炆過於軟弱,恐怕不能勝任一國之君。於是儲君之位又陷入一個無奈的境地。最終經過多次權衡,選擇了自己的孫子。原因有二:首先,孫子雖性格軟弱,但若使有才之人輔佐,未必不能成大器。其次,朱允炆是妥妥的嫡長子,具有純正的皇家血統。

故朱元璋作此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