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別跟領導耍小聰明,那可能是致命的——楊修的笨|疏敏鉤沉

工作中也有很多人這樣的小聰明,猜一個領導的心思,

好像比領導還聰明,實際上這是傻,真正的聰明是把業務做好,應該把心思用在正道上面。

【疏敏鉤沉】

楊修出身世家,他的父親楊彪是朝中重臣,楊修因為腦子聰明孝順,在建安年間被推舉為孝廉,擔任郎中官職,後來又在曹操手下擔任主簿,楊修腦子非常好,給大家舉幾個小故事,比如當時正在修建丞相府的大門,曹操從旁邊經過,正好視察工作,就在大門上面寫了一個”活”字,

其他人都猜不出來曹操是什麼意思,楊修看到之後立馬就讓人把門拆了,楊修解釋曹丞相的意思是說門裡面寫一個“活”,那是不是“闊”字寬闊的擴展,這是曹丞相嫌門太寬,你們趕快把它拆了重建。

再比如說還有一個故事,當時外地貢獻給曹操一個酥糖,

曹操吃了一口就在酥糖的蓋子上寫了一個“合”字,曹操就離開了,楊修立馬拿起那個酥糖就往嘴裡放,還給那些下人每人發了一塊,其他下人都不敢吃,說曹丞相的東西哪敢吃,曹操性格脾氣很古怪的,萬一吃了把我殺了怎麼辦。楊修說沒事,是曹丞相讓咱們吃的,曹丞相在那個蓋子上面寫了一個“合”,一個“人”,然後下面一個“一”,然後一個“口”,意思就是讓我們每人吃一口,
我們現在是按照曹丞相的規矩辦,曹丞相怎麼會怪我們。

第三個故事,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地區,曹操出兵時間已經很久了,但是屢屢不能獲勝,曹操實際上心裡頭隱隱有退兵的意思,反正打也打不贏那就撤退,但是曹操在面子上又不好意思,

晚上曹操的將軍們就問今天咱們晚上巡營的暗號是什麼?巡營的暗號就是古代為了防止敵人奸細混入軍隊中,就在軍隊中見面之後大家得要有個暗號,就跟《智取威虎山》裡面,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一樣。那麼,曹操順口就說了一句話叫雞肋,其他人都不理解,楊修聽說這個事情就對著當時的夏侯墩說:“你趕快收拾行裝,曹丞相隨時會撤軍。”這個夏侯敦就很奇怪,問楊修你怎麼知道曹丞相要撤軍呢?楊修說很簡單,
今天的暗號叫雞肋,食之無味棄之不舍,那就好比我們現在跟劉備的打仗打又打不贏,不打又丟面子,就跟雞肋一樣,所以曹丞相一定很快就會選擇撤軍。因為曹操是不注重虛名注重實惠的人,所以他一定會撤軍,夏侯敦覺得有道理,於是夏侯敦就準備收拾行裝撤退,這時候被曹操給發了,曹操就問夏侯敦我又沒下令要撤退,你在那邊收拾行裝幹嘛,夏侯敦就把這個事情的前因後果跟曹操解釋了一下,曹操聽完之後很生氣下令把楊修給殺了,理由就是亂我軍法,我沒有說過下令撤軍,楊修在這瞎說,一代天才楊修就這麼死了。

楊修的聰明都是一些小聰明,你可以想像前面兩個故事,曹操當時這麼做的目的無外乎是想顯擺一下自己很聰明,否則他真想讓每個人一人吃一口穌糖,那直接發下去就可以了,幹嘛要在盒子上寫一個“合”,同理直接跟修門的人說門太寬闊了窄一點不行嗎?他沒有必要在門上就寫一個“活”字,這麼做是想顯擺自己的聰明讓別人猜,但是楊修聰明出了問題,這個時候看出來也不應該說,你說出來不譴責你的智商比領導還高,那讓曹操就沒有了智力上的優越感,更為嚴重的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楊修就根據一個“雞肋”來推測曹操的心思,且不說你推測的對不對,就算你推測對了,還跟手下的將軍們說曹操可能要撤軍,這是絕對不能允許的,把小聰明用在這種問題上,那是干預國家大政,影響曹操在軍隊中的威信,這個時候你不死誰死。

工作中也有很多人這樣的小聰明,猜一個領導的心思,好像比領導還聰明,實際上這是傻,真正的聰明是把業務做好。曹操本人不是沒有容忍的度量曹操身邊也有很多謀士,郭嘉、賈詡、荀彧都是一流謀士,但是他們從來不把自己的聰明用在這種猜曹操的小心思上面,甚至在這種小心思方面他們不是不知道,就是都不說,他們把心思用在治理國家,為平定亂世出謀劃策,用在正道上面,所以楊修這種人不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職場中,這種聰明實際上是一種笨。

《疏敏鉤沉》

第一財經廣播推出的創新欄目,本欄目根據歷史故事、典故或古典文學經典人物片段等來剖析現今經濟生活和現代企業管理中湧現的新現象、新問題,以史鑒今。(更多第一財經廣播的音訊產品,您可在阿基米德中收聽。)

17:50~18:00(重播)

主講人:趙疏敏,滬上著名講師,精通歷史、金融、經濟法學,同時受聘于全國各地企業教授公司管理和金融理財等課程。

往期《疏敏鉤沉》精選作品:

作者:趙疏敏 財經講師

編輯:秦川

監製:葉柳

“第一財經廣播”

你在那邊收拾行裝幹嘛,夏侯敦就把這個事情的前因後果跟曹操解釋了一下,曹操聽完之後很生氣下令把楊修給殺了,理由就是亂我軍法,我沒有說過下令撤軍,楊修在這瞎說,一代天才楊修就這麼死了。

楊修的聰明都是一些小聰明,你可以想像前面兩個故事,曹操當時這麼做的目的無外乎是想顯擺一下自己很聰明,否則他真想讓每個人一人吃一口穌糖,那直接發下去就可以了,幹嘛要在盒子上寫一個“合”,同理直接跟修門的人說門太寬闊了窄一點不行嗎?他沒有必要在門上就寫一個“活”字,這麼做是想顯擺自己的聰明讓別人猜,但是楊修聰明出了問題,這個時候看出來也不應該說,你說出來不譴責你的智商比領導還高,那讓曹操就沒有了智力上的優越感,更為嚴重的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楊修就根據一個“雞肋”來推測曹操的心思,且不說你推測的對不對,就算你推測對了,還跟手下的將軍們說曹操可能要撤軍,這是絕對不能允許的,把小聰明用在這種問題上,那是干預國家大政,影響曹操在軍隊中的威信,這個時候你不死誰死。

工作中也有很多人這樣的小聰明,猜一個領導的心思,好像比領導還聰明,實際上這是傻,真正的聰明是把業務做好。曹操本人不是沒有容忍的度量曹操身邊也有很多謀士,郭嘉、賈詡、荀彧都是一流謀士,但是他們從來不把自己的聰明用在這種猜曹操的小心思上面,甚至在這種小心思方面他們不是不知道,就是都不說,他們把心思用在治理國家,為平定亂世出謀劃策,用在正道上面,所以楊修這種人不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職場中,這種聰明實際上是一種笨。

《疏敏鉤沉》

第一財經廣播推出的創新欄目,本欄目根據歷史故事、典故或古典文學經典人物片段等來剖析現今經濟生活和現代企業管理中湧現的新現象、新問題,以史鑒今。(更多第一財經廣播的音訊產品,您可在阿基米德中收聽。)

17:50~18:00(重播)

主講人:趙疏敏,滬上著名講師,精通歷史、金融、經濟法學,同時受聘于全國各地企業教授公司管理和金融理財等課程。

往期《疏敏鉤沉》精選作品:

作者:趙疏敏 財經講師

編輯:秦川

監製:葉柳

“第一財經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