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東”字原來是這個意思?我的方向感又一次被刷新了

dōng

自西徂東,靡所定處(《詩經》)

漢字身世小檔案

■ “東”是一個會意字,

像一棵樹立在日的中間,會意為日出的方向。

■ “東”字中間是棵名叫若木的神樹,也叫扶桑,生長在極東之地,因此日本又稱為扶桑之國。

■ 在古禮,“東”代表主位,所以有“東家”“房東”等詞。

1 甲骨文

2 甲骨文

3 金文

4 小篆

5 楷書繁體

《詩經·桑柔》:“自西徂東,靡所定處。

”意思是,從西到東都沒有安定之處。

東,許慎認為這是一個會意字,《說文解字》:“東,動也。從日在木中。”許慎認為中間鼓著肚子的圓形代表“日”,一棵樹立在日的中間,會意為太陽從東邊的樹木上升起來,因此用“東”這個字來代表日出的方向。

《白虎通》也說:“東方者,動方也,萬物始動生也。”日出萬物皆動,故稱“東,動也”。五行學說中,東方從木的說法即是由此而來。“東”既為動,代表陽氣動了,於是古人也把春天稱為“東”,

比如東君就是司春之神。

“東”字中間的這棵樹可不是尋常之樹,而是大有講究的神樹。這棵樹叫若木,也叫扶桑,生長在東方極遠之地。

《山海經》說:“湯穀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據說日出於扶桑樹下,冉冉上升,最後從扶桑的樹梢升起,照耀四方。日本之所以別稱扶桑之國,就是因為日本在中國的東方,《梁書·扶桑國》:“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餘裡,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

故以為名。”

不過,許慎沒有見過甲骨文和金文。我們來看看“東”的字形演變。甲骨文字形1,這是一個象形字,像兩頭紮起來的一個大口袋。甲骨文字形2,中間的×形代表裡面裝的東西。金文字形3,裡面的東西用一橫來代表。小篆字形4,繩子捆縛之形訛變為“木”,許慎就是據此來加以解說的。楷書繁體字形5,同於小篆。簡化後的字體完全看不出造字的原意了。

從以上字形的演變可以看出,“東”就是“橐”的初文,後來“東”假借為方位詞後,人們給“東”加了一個“石”,另造出“橐”字表示口袋。

那麼“東”為什麼會當作方位詞呢?

大部分學者的意見是假借為方位詞;但也有一種有趣的解釋,說是古人背起布袋出門遠行,要參考日出的方向來辨別方位,

因此“東”就引申為東方。

在古代的禮節中,“東”作為方向代表主人的位置,就是因為日出東方的緣故,賓位則相應地為西。《禮記》中規定,主人迎接客人的時候,“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古人出面為子女聘請老師,雙方商妥報酬待遇之後,主人宴請老師,就請老師坐在西邊,所以受業的老師尊稱為“西席”;主人坐東朝西作陪,東面是主人的位置,故稱“東家”,“做東”“房東”“股東”等稱呼也是因此而來。

上文提到的是只有主客雙方時的方位安排,但是如果人數眾多,那麼方位和座次的安排就完全不一樣了。以鴻門宴的座次為例:“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在這種場合下,坐西朝東的方向反而最尊貴,因此項羽和他叔叔項伯坐西朝東(東向);坐北朝南的方向次之,因此項羽的謀士亞父范增坐北朝南(南向);坐南朝北的方向又次之,因此沛公劉邦坐南朝北(北向);張良是劉邦的謀士,只能屈居最卑的坐東朝西方向了(西向)。這些座次的禮節可一點兒都錯不得。

----本文來自《這個字原來是這個意思》

上文提到的是只有主客雙方時的方位安排,但是如果人數眾多,那麼方位和座次的安排就完全不一樣了。以鴻門宴的座次為例:“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在這種場合下,坐西朝東的方向反而最尊貴,因此項羽和他叔叔項伯坐西朝東(東向);坐北朝南的方向次之,因此項羽的謀士亞父范增坐北朝南(南向);坐南朝北的方向又次之,因此沛公劉邦坐南朝北(北向);張良是劉邦的謀士,只能屈居最卑的坐東朝西方向了(西向)。這些座次的禮節可一點兒都錯不得。

----本文來自《這個字原來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