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新規明顯存在4大不合理之處,國際乒聯卻為何要一意孤行?

馬龍排名第7,丁寧第21 ,劉詩雯24,不用看別的,就看這3人最新的世界排名,就知道國際乒聯新的排名體系有多荒誕了。而正如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這世上也不存在無緣無故的荒誕,

如此荒誕的結果自然有其內在原因。

這就是 “日本新規”的4大不合理之處:

1.積分只與名次有關,與對手實力無關。這就是說,你贏了馬龍和贏了非洲某位不知名選手的積分是一樣的。

2.輸球不扣分。輸給比自己水準低很多的選手也沒事。

3.每12個月累計每人當年成績最好的8個比賽積分。

比如你參加20項,只取成績最好的8個,其他比賽輸成狗也沒事。

4.小比賽和重大比賽的積分差距過小,冠軍與其他名次的積分差距過小。

國際乒聯積分規定如下:

奧運會和世乒賽:冠軍3000分,亞軍2700分,季軍2400分

世界盃和世界巡迴賽鉑金系列(含總決賽):冠軍2550分,

亞軍2295分,季軍2040分

亞運會:冠軍1050分,亞軍945分,季軍840分

亞錦賽:冠軍1800分,亞軍1620分,季軍1440分

以上4點只能指向一個結果:贏高手和低手的積分是一樣的,還不用擔心輸球,不管你真實水準如何,只要你參加的小比賽足夠多,即使最能反映實際水準的大賽成績不好,

你的排名也會靠前。

要不網友們都戲稱這個體系為打卡模式呢,可國際乒聯似乎忘了,打卡只能反映出一名員工的考勤,卻絕對無法反映出他的真實能力和對公司的貢獻。

實際上,這個由日本提出的、極其不合理不科學的積分體系新規,當初在提出時就遭到不少抗議和質疑,但國際乒聯不顧眾多反對,在沒有充分徵求意見和進行測試調研的情況下,

還是匆匆通過並已經實行,只能讓我想起中國的2個成語:狼狽為奸,以及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