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劉勇赫:張仲景的爸爸是怎麼育兒的?

張仲景出生在東漢時期的一個貴族家庭,也有說是沒落的官僚家庭裡。父親張宗漢知書達理,又愛好讀書藏書。在這種文化氛圍影響下,張仲景也自覺捧起了書本。張宗漢看到兒子專注閱讀的身影,

心裡非常安慰,他不敢打擾,遠遠望去,恍惚中仿佛看到兒子身穿官服面見聖上的一幕。

轉眼間,張仲景已經從黃髮垂髫長到總角之年,成為一個雄姿英發的少年。伴隨著閱讀長大的他,比其他的孩子更顯才思敏捷。在茫茫書海中,他最偏愛的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記》。在閱讀過程中,張仲景找到了人生的第一個偶像——扁鵲。每逢讀到神醫扁鵲的故事,

張仲景便挺直腰板,瞪大眼睛,一股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他心想,扁鵲真是太神了!我也想成為一名像扁鵲一樣的神醫!

張仲景興高采烈地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父親張宗漢,本以為張宗漢會心花怒發,拍手稱快,沒想到父親卻陷入了沉默。

要知道在東漢時期,醫生這個職業是非常受人歧視的。

那一夜,張宗元思緒萬千,眼前一會浮現兒子位極人臣的形象,一會又是兒子懸壺濟世的造型,他最終決定,帶孩子去見一位膽識過人的名士——何顒。何顒預言曹操未來,救人免於黨禍,實乃有識有志之士,問他總是錯不了。由此可見,張宗元的社會圈也是非比尋常。

然而這件發生在10歲出頭的小事,成為了張仲景一生的轉捩點。

何顒經過和孩子平等對話,瞭解了張仲景的情況,他告訴張宗元說,這個孩子對於醫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能自覺翻閱典籍,實在難得,你看他的性格謙遜嚴謹,通過自己不懈努力,將來可以成為一代名醫!張宗元一聽,心情大悅,何顒果然是名士!

從那以後,張宗漢不再反對張仲景學醫,還幫助張仲景結識了一些同郡的前輩,學習醫術。另一方面,張仲景也不違父願,最終通過舉孝廉的途徑進入官場,被朝廷派到長沙做太守,曾在公堂之上為當地百姓看病。父子二人可謂是“互相成全”,堪稱親子典範。

張仲景一生懸壺濟世,鑽研醫術,創作出了醫學巨著《傷害雜病論》,被後世譽為“醫中之聖,方中之祖”。民間還有很多關於張仲景的行醫故事,

被後人代代傳頌。

劉勇赫點評名人親子故事

張仲景的父親為官,愛書還懂親子教育,實屬難得,培養出一代醫聖,有他的一半功勞!我們可以從張宗漢的育兒故事中學到一些經驗。當得知年幼的張仲景有了自己的夢想時,張宗漢並沒有過分地強調自己的意願,這份冷靜與隱忍透露出一個父親的理解與寬容。緊接著,張宗漢帶著孩子去見有識之士,則真正體現出了教育者的智慧與偉大。如果我說出了我的想法,勢必產生親子衝突,我們不如找一下社會成功人士,和孩子一起來聽聽協力廠商的建議與意見,這是非常明智的育兒表現。我在給家長朋友們講座的時候,也提到過這種教育策略:帶孩子去見一見各行業的行家裡手,一方面能夠發現孩子的個性特長,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孩子學會謙虛為人,找到人生學習的榜樣。

如果我說出了我的想法,勢必產生親子衝突,我們不如找一下社會成功人士,和孩子一起來聽聽協力廠商的建議與意見,這是非常明智的育兒表現。我在給家長朋友們講座的時候,也提到過這種教育策略:帶孩子去見一見各行業的行家裡手,一方面能夠發現孩子的個性特長,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孩子學會謙虛為人,找到人生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