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的今天:歐洲強國對明朝發動遠征,明軍最終戰果卻難說輸贏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4月10日,在歐洲近代殖民史上,是個被兇殘殖民者們扛招牌的日子。

比如1602年這天,著名的維吉尼亞公司掛了牌,英國人從此扛著這塊招牌,放心開始在北美大陸屠戮搶掠。又比如1840年這天,英國國會的一場辯論塵埃落定,對華動武的議案正式通過。接下來英國艦隊的兇殘殺來,肆虐東南沿海,也全扛著這個招牌。

但對於這些兇殘殖民者來說,並不是所有的侵略,都一定要有遮羞招牌。比如十七世紀歐洲頭號海洋強國荷蘭,

就不太愛找招牌,常見赤裸裸犯搶。特別是明朝天啟二年,即1622年4月10日,荷蘭東印度公司顧恩一聲令下,艦隊司令雷爾生率領的十二艘精良戰艦呼嘯殺出,目標:大明王朝!

正盤踞麻六甲海峽瘋狂搶掠財富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怎麼突然打起了大明王朝的主意?這主意,

打了真不止一天兩天了!

自從十六世紀末,荷蘭擺脫西班牙統治取得獨立,這個歐洲新崛起的海洋強國,立刻猴急著加入到瓜分殖民地的行列裡。他們擁有全歐洲最強的海軍和戰鬥素質最高的水手,享有“海上馬車夫”的美譽。出手就一帆風順,瘋狂掃蕩了東南亞和印度地區,牢牢霸住麻六甲航線,到了明朝末年,已然輕鬆踹開昔日的歐洲海洋強國西班牙葡萄牙,

成為這片海域上最強的歐洲殖民者。但正當他們瞪起眼睛,準備朝著大明王朝分一杯羹時,卻是結結實實撞了牆!

這時的大明王朝,打開國門已經有年頭了,和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的貿易往來,也早就紅紅火火。如果荷蘭人只想老實巴交做生意,

相信也不是什麼難事,可偏偏他們就不是老實人。萬曆年間來到中國東南沿海,看到明朝沿海商貿紅火的場面,立刻就流口水了,接著流著口水給明朝提要求:我們能不能在中國沿海占塊地,以後大家都方便!

這麼個直接踐踏明朝主權的要求,明朝哪裡肯幹?之前雖然有葡萄牙租澳門的例子,可那只是租,還是鑽了明朝沿海鬧倭寇的空子。這時哪能叫荷蘭人鑽空子?立刻甩手就拒絕。

這下荷蘭人發了狠,急了眼犯搶。1604年悍然派兵侵佔澎湖,誰知道氣還沒喘勻,就看到明朝名將沈有容的艦隊威武撲來。自知不敵的荷蘭人二話不說,撒丫子開溜。

但俗話說的好,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黃金位置的澎湖列島,荷蘭人此後一直惦記著。之後的十八年裡,荷蘭人掛牌了東印度公司,實力大幅上漲,在東南亞海域上一頓擴張。到了明朝天啟年間,自認兵強馬壯的荷蘭人,惦記澎湖列島的念頭更加強烈。終於拍板了這個重大決定:就以赤裸裸的海洋遠征,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於是,這支精心準備的荷蘭艦隊,就這樣浩浩蕩蕩出發了。出發時十二艘戰艦,其中包括八艘大型炮艦,抵達中國澳門海域時,又經過一番補充,連當時正抱荷蘭粗腿的英國殖民者,也跟著湊熱鬧,派了兩艘戰船來助戰。如此組團打劫,湊出了一個擁有大小戰艦十五艘和一千多精銳士兵的強大陣容。這已經是歐洲殖民史上少見的大陣仗。

而且不得不說,荷蘭人挑這時候來侵略明朝,真是挑對了好時候。

經過萬曆皇帝中後期的消極怠工,外加一群文臣的扯皮黨爭,受傷十分深的,就有昔日稱霸東亞海洋的大明水師。昔日曾經吊打倭寇西班牙的強大艦隊,因為缺錢維護,早就不停被裁撤。明軍的主力戰艦大福船,東南各省的水師裡,都給裁的剩不下幾艘。待到努爾哈赤在遼東建立後金,北方打的昏天黑地,全國的兵馬錢糧都砸到了遼東前線,東南沿海更只剩了點零碎兵馬,平時抓海盜都力不從心,正是最孱弱的時候。

以歐洲頭號海洋強國的實力,挑戰海戰實力孱弱階段的大明朝。在荷蘭人眼裡,這一戰勝算相當大,待到戰事開打,果然一切順利:這年七月殺到澎湖,果然把聞訊趕來的明軍打的落花流水,然後紮住了就不走,開始兇狠露獠牙,不停襲擊周圍的沿海村莊,不但大肆搶掠錢財,甚至大肆擄掠人口。碉堡也火速修了起來,艦隊增加到十八艘的規模。對明朝沿海的侵擾越演越烈,簡直拿澎湖當了自留地!

整個明朝東南沿海,都陷入到一片荼毒之中,可是力量孱弱的明軍,卻只能苦苦死守。嘗到甜頭的荷蘭人,更在第二年六月,向著明朝獅子大開口:不但要霸佔澎湖,還要明朝給他們獨家貿易權,沒有荷蘭人同意,明朝不許同其他任何國家貿易。以荷蘭人的盤算,驚慌失措的明王朝乖乖低頭認慫簽不平等條約,肯定是分分鐘的事!

他們終於得到了回答:1624年1月,數千規模的明軍戰艦軍隊。

哪怕力量孱弱,哪怕北方壓力巨大,但是明王朝的套路,從來不是簽不平等條約。要打?那就打到底!

由明朝巡撫南居益坐鎮指揮,幾乎調動明朝東南所有家底的澎湖大戰,就這樣打響了。可是哪怕決心堅定,戰局卻無比困難。此時的明朝水師,只有可憐的中小型戰船。荷蘭戰艦的實力,以明朝前線軍將自己的哀歎說:前後左右具裝巨炮,當之無不立碎!這簡直是難以抗衡的海上猛獸!

面對這第一次見識的海上魔獸,明軍也發了狠。從1624年1月起,幾乎天天發動攻擊,水師傷亡更是慘重,攻打荷蘭軍堡的戰鬥,也是連連受挫。但明朝巡撫南居益,卻總算是個有水準的人,打不動也不強攻,能相持就修碉堡相持,甚至封鎖海路,斷絕荷蘭人外援,出動火船對荷蘭艦隊發起自殺攻擊。打不過你就燒死你,燒不死你就困死你。

就在這場搏命拉鋸下,到1624年8月,明軍已經集中了一萬五千軍隊,更有數百艘戰艦,將澎湖的荷蘭軍圍的水泄不通。甚至在荷蘭人的炮火下,明朝更使出了巧勁,用堆滿沙石的戰車抵擋荷蘭人的炮火,一步步完成對荷蘭人的合圍。荷蘭軍隊更打的只剩下數百殘兵敗將。面對明朝誓死一戰的決心,荷蘭殖民者終於洩氣了:別打了,我們投降!

1624年8月16日,在明軍的監督下,荷蘭人拆除了堡壘,帶著幾百殘兵灰溜溜揚帆而去。歷時兩年的澎湖大戰,終於以明朝的慘勝而告終。雖然從戰鬥過程說,明朝不停吃大虧,軍事技術差距暴露無遺。但是,這樣狀況下的明軍,依然堅持到了最後!

但有一個後果,卻是明朝想不到,這支灰溜溜離開的荷蘭殘兵,並沒有回到巴達維亞,相反調轉船頭,登陸到當時明朝疏於防範的臺灣島,並一度紮下了根,導致臺灣陷於荷蘭之手三十八年。複盤一下過程就知道,這時的明王朝,海軍實力已經十分薄弱,就算知道荷蘭人占了臺灣,又哪有力量跨海追擊?一個國家強大的海軍,才是國力強大的守護者。忽視海權的代價,這場悲壯的戰役與後果,就是永不過時的教訓。

明朝原來是這樣(1368-1644) 張嶔 ¥26.5 購買

自認兵強馬壯的荷蘭人,惦記澎湖列島的念頭更加強烈。終於拍板了這個重大決定:就以赤裸裸的海洋遠征,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於是,這支精心準備的荷蘭艦隊,就這樣浩浩蕩蕩出發了。出發時十二艘戰艦,其中包括八艘大型炮艦,抵達中國澳門海域時,又經過一番補充,連當時正抱荷蘭粗腿的英國殖民者,也跟著湊熱鬧,派了兩艘戰船來助戰。如此組團打劫,湊出了一個擁有大小戰艦十五艘和一千多精銳士兵的強大陣容。這已經是歐洲殖民史上少見的大陣仗。

而且不得不說,荷蘭人挑這時候來侵略明朝,真是挑對了好時候。

經過萬曆皇帝中後期的消極怠工,外加一群文臣的扯皮黨爭,受傷十分深的,就有昔日稱霸東亞海洋的大明水師。昔日曾經吊打倭寇西班牙的強大艦隊,因為缺錢維護,早就不停被裁撤。明軍的主力戰艦大福船,東南各省的水師裡,都給裁的剩不下幾艘。待到努爾哈赤在遼東建立後金,北方打的昏天黑地,全國的兵馬錢糧都砸到了遼東前線,東南沿海更只剩了點零碎兵馬,平時抓海盜都力不從心,正是最孱弱的時候。

以歐洲頭號海洋強國的實力,挑戰海戰實力孱弱階段的大明朝。在荷蘭人眼裡,這一戰勝算相當大,待到戰事開打,果然一切順利:這年七月殺到澎湖,果然把聞訊趕來的明軍打的落花流水,然後紮住了就不走,開始兇狠露獠牙,不停襲擊周圍的沿海村莊,不但大肆搶掠錢財,甚至大肆擄掠人口。碉堡也火速修了起來,艦隊增加到十八艘的規模。對明朝沿海的侵擾越演越烈,簡直拿澎湖當了自留地!

整個明朝東南沿海,都陷入到一片荼毒之中,可是力量孱弱的明軍,卻只能苦苦死守。嘗到甜頭的荷蘭人,更在第二年六月,向著明朝獅子大開口:不但要霸佔澎湖,還要明朝給他們獨家貿易權,沒有荷蘭人同意,明朝不許同其他任何國家貿易。以荷蘭人的盤算,驚慌失措的明王朝乖乖低頭認慫簽不平等條約,肯定是分分鐘的事!

他們終於得到了回答:1624年1月,數千規模的明軍戰艦軍隊。

哪怕力量孱弱,哪怕北方壓力巨大,但是明王朝的套路,從來不是簽不平等條約。要打?那就打到底!

由明朝巡撫南居益坐鎮指揮,幾乎調動明朝東南所有家底的澎湖大戰,就這樣打響了。可是哪怕決心堅定,戰局卻無比困難。此時的明朝水師,只有可憐的中小型戰船。荷蘭戰艦的實力,以明朝前線軍將自己的哀歎說:前後左右具裝巨炮,當之無不立碎!這簡直是難以抗衡的海上猛獸!

面對這第一次見識的海上魔獸,明軍也發了狠。從1624年1月起,幾乎天天發動攻擊,水師傷亡更是慘重,攻打荷蘭軍堡的戰鬥,也是連連受挫。但明朝巡撫南居益,卻總算是個有水準的人,打不動也不強攻,能相持就修碉堡相持,甚至封鎖海路,斷絕荷蘭人外援,出動火船對荷蘭艦隊發起自殺攻擊。打不過你就燒死你,燒不死你就困死你。

就在這場搏命拉鋸下,到1624年8月,明軍已經集中了一萬五千軍隊,更有數百艘戰艦,將澎湖的荷蘭軍圍的水泄不通。甚至在荷蘭人的炮火下,明朝更使出了巧勁,用堆滿沙石的戰車抵擋荷蘭人的炮火,一步步完成對荷蘭人的合圍。荷蘭軍隊更打的只剩下數百殘兵敗將。面對明朝誓死一戰的決心,荷蘭殖民者終於洩氣了:別打了,我們投降!

1624年8月16日,在明軍的監督下,荷蘭人拆除了堡壘,帶著幾百殘兵灰溜溜揚帆而去。歷時兩年的澎湖大戰,終於以明朝的慘勝而告終。雖然從戰鬥過程說,明朝不停吃大虧,軍事技術差距暴露無遺。但是,這樣狀況下的明軍,依然堅持到了最後!

但有一個後果,卻是明朝想不到,這支灰溜溜離開的荷蘭殘兵,並沒有回到巴達維亞,相反調轉船頭,登陸到當時明朝疏於防範的臺灣島,並一度紮下了根,導致臺灣陷於荷蘭之手三十八年。複盤一下過程就知道,這時的明王朝,海軍實力已經十分薄弱,就算知道荷蘭人占了臺灣,又哪有力量跨海追擊?一個國家強大的海軍,才是國力強大的守護者。忽視海權的代價,這場悲壯的戰役與後果,就是永不過時的教訓。

明朝原來是這樣(1368-1644) 張嶔 ¥26.5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