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爾康製藥老闆“成功在久不在速”,信佛與績效及投資偏好啥關係?

“陽光下沒有秘密……股市呼喚良知!”爾康製藥曾一度是A股市場上的白馬股,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帥放文家族的市值財富也一度躥升為湖南最有錢的富豪家族,成為湖南首富。

也就二年多光景,2017年12月底,證監會決定對爾康製藥“涉嫌資訊披露違法違規”進行立案稽查。雞年炒股,有網友戲稱,若是連踩樂視網、宣亞國際、爾康製藥“三顆雷”,准是十分倒楣的主!

因“市值風雲”等媒體持續質疑爾康製藥造假,從2017年5月臨時停牌以來,爾康業績懸案可謂一波三折。

董事長帥放文最初信誓旦旦地說不造假,卻被爆出存在大量虛增業績,公司股票複牌,遭遇連續下跌,投資者損失慘重。帥放文受央視採訪時頻頻道歉,並承諾將竭盡全力去賠償投資者損失,“只要我活著,我就要把它賠掉。”

爾康老闆的“低調”與“高調”

(爾康製藥董事長帥放文)

有網友回溯爾康製藥業績爆雷的前前後後,如此感慨:“制約我們對造假想像力的是我們的善良”。當然了,“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專業人士就不一樣了,通過解讀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上的關鍵資料,加以財務分析及內在邏輯比對,往往能對該公司“業績、價值”兩大方向得出初步的投資邏輯。

勿要藐視公眾智慧!爾康製藥主營業務是什麼?主要是藥用輔料及部分抗生素產品,

而2015-2016兩個財年令其業績突飛猛進的品類又是什麼?所謂“全球首創澱粉空囊產品”。可不管怎麼說,拿A股市場“醫藥一哥”——恒瑞製藥的財報,尤其是淨利潤率作比較, 豈不更明瞭。呵呵!業績“吹泡泡”也不要太離譜嘛;當然了,爾康製藥“業績造假” 論辯雙方各有言論往來,真相有待於監管層稽查結論公示。

大凡商界耀眼的明星,

幾乎都是社會活動頻率高、媒體曝光度高、人群關注度高,傑克馬老師、格力董大姐就是。可拿爾康製藥董事長帥放文來說,可能不懂得該套上“低調”還是“高調”的帽子!自2014年成為湖南首富後,他時常接受採訪,曝光率極高,有關他及爾康的新聞網頁鋪天蓋地。

可帥放文卻有“低調”的一面,網頁上能搜索到他個人的詳細資料,屈指可數且再簡單不過了。

(帥放文在柬埔寨製藥工廠)

帥放文,生於1966年,祖籍湖南益陽南縣。從華南農業大學農化系畢業後,帥放文曾一度在廣州工作。最初是在廣州化學試劑廠做銷售,當時的試劑廠,尚未改制為民企,企業身份還是全民所有制企業。

1999年,帥放文與人合夥創辦了廣州銀橋化工塑膠公司,並出任總經理,從事化塑類貿易,主要經營品種是化學試劑、醫療原料輔料等。廣州是華南最大的化工集散地,帥放文在這裡賺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位於湖南瀏陽的湖南爾康製藥有限公司,創立於2003年10月,以生產藥用輔料為主,由帥放文、曹再雲夫婦共同出資,500萬元註冊資金裡,除現金出資外,有303萬元是以40畝土地所有權作價方式出資的,也就是說,爾康設立雛形就是家族企業“夫妻店”。此後,爾康製藥在上市之前,進行了多輪增資擴股及資產置換,引入了黑馬公司等機構、以及許多自然投資人。

(帥放文在上市路演時做推介致辭)

後來,爾康製藥上市發行時,曾一度有“虛假出資”的爭議。理由是企業註冊時,帥放文尚未取得權屬的土地使用權,不合相關規定。

從爾康初設時生產的藥輔品種來看,其實並不出眾,不過有個特點,產品中的藥用甘油、藥用蔗糖、藥用乙醇、藥用丙二醇等,在國內行業中具有“小、散、亂”特點,多依賴進口。比如,藥用甘油,亦稱“丙三醇”,國際上製作合成的材料源自棕櫚油居多,東南亞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國有較大的生產優勢,此前介紹的IOI李深靜家族旗下企業,就是此中佼佼者。與藥用甘油一樣,藥用丙二醇也是一種醫化及日化原料,除藥用之外,在化妝品上也廣泛運用,國際上著名的生產企業有美國陶氏、韓國SK等。

2011年爾康製藥在創業板上市,是以“國內品種最全、規模最大的專業藥用輔料生產企業”面孔出現的,也就是說,即便你不是最優秀的,能在專業細分領域做大,也是卓越的!企業上市時,董事長兼總經理帥放文持股比例高達65.66%,一躍跨入富豪行列。2014年,帥放文家族以106億元身價,位列湖南富豪家族第一名,此前的首富寶座,一直是三一梁穩根在把踞著。

宗教信仰與家族企業績效及投資偏好

(央視有關爾康製藥虛增利潤2.3億元報導)

去年11月23日,爾康製藥公告稱,自查存在虛增淨利潤約2.3億元。其中主要“虛增”部分,正是媒體此前質疑的爾康製藥柬埔寨子公司澱粉項目。(虛增淨利潤約2.09億元)

假如爾康自查出現的“虛增”業績與證券監管部門稽查是一致的,數字沒有太多差異,爾康還算是一家不錯的藥企。要知道,爾康上市後三個財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實現淨利潤分別是2.88億元、6.05億元、10.26億元,扣除2.3億,也還是一家高增長藥企,一旦得以“澄清”,仍是有好前景。

當然了,如果與證監會最終調查結果相差太多,情節嚴重,那就另當別論了。2016年,欣泰電器就因業績造假,成為首家被退市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從“業績王”變身為“造假王”的疑雲之中,爾康製藥要“自證清白”,提振公眾及市場投資者信心,惟有拿出翔實的營收證據來。

賈躍亭深陷樂視危機快二年了,已至懸崖邊緣,那些光會“講故事”的所謂“人生贏家”也該反省了,從中吸取教訓。與“講故事”相比,靠業績造假欺騙圈錢的上市公司更為人所不齒,輝山乳業股價的閃崩就是一個明例。我們知道,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危害極大,折損的是整個中國資本市場的信用。不久前,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表示,要嚴查上市公司造假,整治市場亂象。並公開透露查處上市公司江蘇雅百特的財務造假案件。(一個驚動了外交部的上市公司驚天大騙局!)

家族企業上市後,最經常被質疑的有二大問題:一是造假,二是牽涉品質問題。為了偽裝出一份極其亮麗的報表,借會計手段弄假的上市公司並不在少數。除了直接虛增、虛報資料外,非經常性損益、損失計提和固定資產折舊等,都是很常見的上市公司操縱利潤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只不過,這類打會計準則的“擦邊球”做法,大家雖頗多微詞,但也無可奈何。合法,卻不合理!

(2017年5月爾康製藥的股東年會)

過去,華為任正非說及企業上市時說,“現在的資本市場像養豬場一樣,把一個個企業家快速催肥,動不動就身價上百億,但是這種豬肉都是打了激素的,它們是不健康的,這也是當今社會浮躁的一大原因。”

資本是最沒有溫度的動物,亦是最沒有耐心的魔獸。上市家族企業之所以財務造假,表面上是為了估值,為個人“賺快錢”利益所驅使,實質上是對家族企業治理及長遠發展及關鍵能力失去了信心。

以往,爾康製藥創始人帥放文說過:“成功在久不在速。”皈依佛教的他,也把“佛文化”當成爾康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到爾康製藥公司,大廳牆壁上有佛經,隨處可以聽見唱誦佛曲,他們的廣場上,還修建了一座與5層廠房齊高的藥師佛塔。

(爾康製藥廣場邊上的佛塔)

相關研究表明,家族性對家族企業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而家族企業文化對家族企業績效也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比如家族成員積極參與扶貧濟困、公益慈善等行為,無疑是被社會所支持和推崇的,而其“名聲” 則有助於企業的品牌建設,並贏得社會的尊重。

爾康帥老闆推崇企業“佛”文化,那麼,宗教信仰與家族企業績效及投資偏好究竟存在啥關係呢?

其一:對企業家而言,宗教雖是精神層面上影響,但也會影響及微觀經濟活動,比如投資偏好。相關研究表明,有宗教信仰的企業家,多傾向於“關聯式的投資”,而是還更傾向於低風險的“關聯式的投資”。

其二:宗教與篤信企業家的商業精神、企業文化、信任水準等,也有著密切關係。而社會群體(包括外人、朋友)對企業家的信任因素中,也一定程度會考慮其家族成員的宗教信仰,並出於信任及情感支持。

其三:家族企業裡,讓宗教與企業文化相結合,其有個共同點,就是解決心靈的“歸屬感”問題。人有了歸屬感,心就不會“流離失所”,與許多企業推崇的“家文化”相比,宗教有時還更能解決存在與企業當中的那種“不安穩、不踏實”。

需要指出的是,把信仰、文化變成一種“表演”,那就是作假,也是醜陋的!

從事化塑類貿易,主要經營品種是化學試劑、醫療原料輔料等。廣州是華南最大的化工集散地,帥放文在這裡賺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位於湖南瀏陽的湖南爾康製藥有限公司,創立於2003年10月,以生產藥用輔料為主,由帥放文、曹再雲夫婦共同出資,500萬元註冊資金裡,除現金出資外,有303萬元是以40畝土地所有權作價方式出資的,也就是說,爾康設立雛形就是家族企業“夫妻店”。此後,爾康製藥在上市之前,進行了多輪增資擴股及資產置換,引入了黑馬公司等機構、以及許多自然投資人。

(帥放文在上市路演時做推介致辭)

後來,爾康製藥上市發行時,曾一度有“虛假出資”的爭議。理由是企業註冊時,帥放文尚未取得權屬的土地使用權,不合相關規定。

從爾康初設時生產的藥輔品種來看,其實並不出眾,不過有個特點,產品中的藥用甘油、藥用蔗糖、藥用乙醇、藥用丙二醇等,在國內行業中具有“小、散、亂”特點,多依賴進口。比如,藥用甘油,亦稱“丙三醇”,國際上製作合成的材料源自棕櫚油居多,東南亞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國有較大的生產優勢,此前介紹的IOI李深靜家族旗下企業,就是此中佼佼者。與藥用甘油一樣,藥用丙二醇也是一種醫化及日化原料,除藥用之外,在化妝品上也廣泛運用,國際上著名的生產企業有美國陶氏、韓國SK等。

2011年爾康製藥在創業板上市,是以“國內品種最全、規模最大的專業藥用輔料生產企業”面孔出現的,也就是說,即便你不是最優秀的,能在專業細分領域做大,也是卓越的!企業上市時,董事長兼總經理帥放文持股比例高達65.66%,一躍跨入富豪行列。2014年,帥放文家族以106億元身價,位列湖南富豪家族第一名,此前的首富寶座,一直是三一梁穩根在把踞著。

宗教信仰與家族企業績效及投資偏好

(央視有關爾康製藥虛增利潤2.3億元報導)

去年11月23日,爾康製藥公告稱,自查存在虛增淨利潤約2.3億元。其中主要“虛增”部分,正是媒體此前質疑的爾康製藥柬埔寨子公司澱粉項目。(虛增淨利潤約2.09億元)

假如爾康自查出現的“虛增”業績與證券監管部門稽查是一致的,數字沒有太多差異,爾康還算是一家不錯的藥企。要知道,爾康上市後三個財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實現淨利潤分別是2.88億元、6.05億元、10.26億元,扣除2.3億,也還是一家高增長藥企,一旦得以“澄清”,仍是有好前景。

當然了,如果與證監會最終調查結果相差太多,情節嚴重,那就另當別論了。2016年,欣泰電器就因業績造假,成為首家被退市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從“業績王”變身為“造假王”的疑雲之中,爾康製藥要“自證清白”,提振公眾及市場投資者信心,惟有拿出翔實的營收證據來。

賈躍亭深陷樂視危機快二年了,已至懸崖邊緣,那些光會“講故事”的所謂“人生贏家”也該反省了,從中吸取教訓。與“講故事”相比,靠業績造假欺騙圈錢的上市公司更為人所不齒,輝山乳業股價的閃崩就是一個明例。我們知道,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危害極大,折損的是整個中國資本市場的信用。不久前,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表示,要嚴查上市公司造假,整治市場亂象。並公開透露查處上市公司江蘇雅百特的財務造假案件。(一個驚動了外交部的上市公司驚天大騙局!)

家族企業上市後,最經常被質疑的有二大問題:一是造假,二是牽涉品質問題。為了偽裝出一份極其亮麗的報表,借會計手段弄假的上市公司並不在少數。除了直接虛增、虛報資料外,非經常性損益、損失計提和固定資產折舊等,都是很常見的上市公司操縱利潤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只不過,這類打會計準則的“擦邊球”做法,大家雖頗多微詞,但也無可奈何。合法,卻不合理!

(2017年5月爾康製藥的股東年會)

過去,華為任正非說及企業上市時說,“現在的資本市場像養豬場一樣,把一個個企業家快速催肥,動不動就身價上百億,但是這種豬肉都是打了激素的,它們是不健康的,這也是當今社會浮躁的一大原因。”

資本是最沒有溫度的動物,亦是最沒有耐心的魔獸。上市家族企業之所以財務造假,表面上是為了估值,為個人“賺快錢”利益所驅使,實質上是對家族企業治理及長遠發展及關鍵能力失去了信心。

以往,爾康製藥創始人帥放文說過:“成功在久不在速。”皈依佛教的他,也把“佛文化”當成爾康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到爾康製藥公司,大廳牆壁上有佛經,隨處可以聽見唱誦佛曲,他們的廣場上,還修建了一座與5層廠房齊高的藥師佛塔。

(爾康製藥廣場邊上的佛塔)

相關研究表明,家族性對家族企業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而家族企業文化對家族企業績效也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比如家族成員積極參與扶貧濟困、公益慈善等行為,無疑是被社會所支持和推崇的,而其“名聲” 則有助於企業的品牌建設,並贏得社會的尊重。

爾康帥老闆推崇企業“佛”文化,那麼,宗教信仰與家族企業績效及投資偏好究竟存在啥關係呢?

其一:對企業家而言,宗教雖是精神層面上影響,但也會影響及微觀經濟活動,比如投資偏好。相關研究表明,有宗教信仰的企業家,多傾向於“關聯式的投資”,而是還更傾向於低風險的“關聯式的投資”。

其二:宗教與篤信企業家的商業精神、企業文化、信任水準等,也有著密切關係。而社會群體(包括外人、朋友)對企業家的信任因素中,也一定程度會考慮其家族成員的宗教信仰,並出於信任及情感支持。

其三:家族企業裡,讓宗教與企業文化相結合,其有個共同點,就是解決心靈的“歸屬感”問題。人有了歸屬感,心就不會“流離失所”,與許多企業推崇的“家文化”相比,宗教有時還更能解決存在與企業當中的那種“不安穩、不踏實”。

需要指出的是,把信仰、文化變成一種“表演”,那就是作假,也是醜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