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團打車兩地被約談,網約車行業壁壘真的存在嗎?

當初滴滴在一統江湖之前,也是打得不亦樂乎。當然市場對於創新到監管有一個過程,

當整個行業趨於“平靜”的時候,其實也是各項規則都基本已經塵埃落地的時候了。此時此刻,後入者如果還是打之前的“價格牌”的話,可能很難再形成氣候了。

當然,對於用戶來說,還是懷念那種補貼滿天飛的時節。但如果“再退回”到那個時代的話,那麼或許真的是一種倒退了。並沒有帶來行業發展的良性過度,雖然我們一直渴望能夠實惠點,

再實惠點,服務好點,再好點。

不過,經過了第一輪的市場洗牌之後,既有的規則基本都已經水落石出了,後來者的模式想必也需要順應這種變化。於是我們看到,美團打車雖然之前被炒得“沸沸揚揚”的,不過最近接連被約談,其實就是在既有的行業規則下的一種約束,甚至可以說在既有的行業“壁壘”下的一種規則的守成才是關鍵。

在這方面,顯然滴滴的優勢更加明顯,當然,用戶的口碑已經今非昔比了。畢竟一度時間的一股獨大,讓人們的體驗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雖然一度也有優步、易到的參與攪局,但隨著樂視王朝的覆滅,易到的發展也進入到命運多戕的一個市場地位,新入局者需要重新整肅。而優步也進入到滴滴的懷抱。

現在,美團參與進來,當然,不僅僅是為了打車出行,更多的生活業態,以及美團自身的產業生態鏈才是關鍵所在。美團打車在起步之初,會有各種補貼等來“炸響”市場,形成一波風潮,但或許也並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實現的。

我們看到,

近日,美團打車在南京被約談。美團打車平臺遭到南京市客管處的約談,提醒美團打車按照現有法律法規,來規範經營,同時也應加強對平臺上車輛人員的管理。據悉,南京接單的外牌網約車眾多,而南京市網約車管理辦法中已明確規定,禁止外地牌照車輛在本地從事網約車服務。南京市客管處負責人表示“如發現違法運營的行為將會進行處罰,如果證實了某個平臺外牌車進入了,
而且提供了服務資訊,並且也確實在市場上運營的話,那麼我們主管部門會按照法律法規,對市場進行監管,也會適當加大處罰力度。”

可見監管的力度在加強,尤其是行業規則落地之後的遵守已經成為一種共識。這時候不是市場混亂期,也不是野蠻生長期了,需要嚴格按照相應的條例來執行了。此外,針對市場傳聞的美團打車也將登錄北京的消息,有媒體披露,北京市交通主管部門已會同有關部門約談了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要求其依法依規開展在北京地區的網約車經營服務。可見,現在即使想打價格戰也首先需要獲得資質才行。

我們關注到,美團打車起步的策略還是有點野蠻生長的味道,也和當初兩車軟體“血拼”類似,還是希望借助補貼來搶市場。有消息稱,美團打車已經在南京燒了幾個億了。美團每單補貼20元。美團為了吸引司機加入,給予高額補貼,美團打車從一開始就推行滿單獎勵的制度,司機完成5單獎勵25元,完成10單獎勵50元,完成15單獎勵100元,完成20單獎勵150元。同時,除了補貼之外,在傭金抽成上,美團也給出了大幅優惠政策。

據悉,美團在南京的平臺傭金扣費是每單8%,而滴滴則在20%左右。可見,美團還是想從司機端先入手,畢竟司機的忠誠度有限,誰家給的補貼高就入誰家的局。但是美團這樣的燒錢又能支撐幾何?

如果以為“拉攏”了司機就可以打敗滴滴顯然是很難的。用戶的爭奪也非常關鍵,不說共用單車分流了一部分用戶,此外網約車本身的價格問題也擋住了一部分用戶。當用戶本身的消費欲望不高的時候,空有司機也沒用。但用戶的資源和忠誠度又有限,誰家的補貼異常實惠才能獲得用戶,一旦補貼滑坡,用戶馬上就會倒戈。這樣培育出的市場和用戶基礎,對於企業本身的價值有多大?尤其是對於美團來說希望在生活資訊平臺應用等方面獲得更多機會,靠這樣的用戶基礎可以嗎?

當然,滴滴的問題也很多,服務下滑,價格上漲,“隨意”加價,高比例抽成,資訊洩露等等都一度被市場和用戶詬病的焦點。但是靠價格挑戰用戶基礎龐大的滴滴,美團需要燒多少錢才能“維持”下去?

很顯然,之前那種瘋狂補貼的情形很難再出現了。對於網約車平臺而言,或許差異化和精細化運營才是生存之道。服務使用者的理念要深入,對細分市場要進行分類,移動場景的延伸和整合或許才是網約車用戶轉換的一個重點,其實美團在意的也是如此。只是,如何延伸這種服務和需求,需要深耕細作,不斷地摸索。

北京市交通主管部門已會同有關部門約談了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要求其依法依規開展在北京地區的網約車經營服務。可見,現在即使想打價格戰也首先需要獲得資質才行。

我們關注到,美團打車起步的策略還是有點野蠻生長的味道,也和當初兩車軟體“血拼”類似,還是希望借助補貼來搶市場。有消息稱,美團打車已經在南京燒了幾個億了。美團每單補貼20元。美團為了吸引司機加入,給予高額補貼,美團打車從一開始就推行滿單獎勵的制度,司機完成5單獎勵25元,完成10單獎勵50元,完成15單獎勵100元,完成20單獎勵150元。同時,除了補貼之外,在傭金抽成上,美團也給出了大幅優惠政策。

據悉,美團在南京的平臺傭金扣費是每單8%,而滴滴則在20%左右。可見,美團還是想從司機端先入手,畢竟司機的忠誠度有限,誰家給的補貼高就入誰家的局。但是美團這樣的燒錢又能支撐幾何?

如果以為“拉攏”了司機就可以打敗滴滴顯然是很難的。用戶的爭奪也非常關鍵,不說共用單車分流了一部分用戶,此外網約車本身的價格問題也擋住了一部分用戶。當用戶本身的消費欲望不高的時候,空有司機也沒用。但用戶的資源和忠誠度又有限,誰家的補貼異常實惠才能獲得用戶,一旦補貼滑坡,用戶馬上就會倒戈。這樣培育出的市場和用戶基礎,對於企業本身的價值有多大?尤其是對於美團來說希望在生活資訊平臺應用等方面獲得更多機會,靠這樣的用戶基礎可以嗎?

當然,滴滴的問題也很多,服務下滑,價格上漲,“隨意”加價,高比例抽成,資訊洩露等等都一度被市場和用戶詬病的焦點。但是靠價格挑戰用戶基礎龐大的滴滴,美團需要燒多少錢才能“維持”下去?

很顯然,之前那種瘋狂補貼的情形很難再出現了。對於網約車平臺而言,或許差異化和精細化運營才是生存之道。服務使用者的理念要深入,對細分市場要進行分類,移動場景的延伸和整合或許才是網約車用戶轉換的一個重點,其實美團在意的也是如此。只是,如何延伸這種服務和需求,需要深耕細作,不斷地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