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漢陽典故傳說——始皇出巡留石刻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新政,曾五次出巡,視察大秦疆土。秦朝實行郡縣制管理國家,秦始皇先後兩次出巡到南郡。南郡管轄江漢流域,漢陽屬南郡所轄。

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出巡,主要是巡視名山大川,他東下泰山,南遊衡山,刻石封禪,以彰顯秦朝統一中國的偉業和功德。離開衡山,秦始皇北入洞庭,準備順江而下到達南郡。

在前往南郡途中,聽說湘山祠中湘君很靈驗,秦始皇又準備去湘山,卻遇江面狂風大作,船不能行。他覺得這事與湘君有關,便問李斯:“湘君是何神仙?”李斯回答說:“聽說湘君是堯帝之女、舜帝之妻,

死後埋葬於湘山。”秦始皇聽了大發雷霆,他自命“始皇帝”,以為自己集三皇五帝的威儀於一身,哪裡容得堯帝之女、舜帝之妻的湘君如此不敬!於是抓來刑徒三千人,派去把湘山樹木砍伐精光。雖然出了一口氣,但他再也沒有心情逗留,便由南郡回歸都城咸陽。

秦始皇出巡,傳說他是為了長生不老而尋仙求藥,其實更主要的是視察水情,趨利避害。他信奉道家理論,

對道家的“水府”之說非常感興趣。道家把江河湖海等水域的彙集之處視為神聖空間,稱為“水府”,秦始皇則通過五次出巡,到處尋找“天下水府”,處處立碑,祭祀水神。

始皇帝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李斯、胡亥、趙高等人陪同,自西北向東南,主要巡遊雲夢、會稽等地。十一月,秦始皇南下至雲夢後,由漢水進入長江,也是他第二次到漢陽。

在漢陽,秦始皇一行遇到夏秋水漲,長江與漢水交匯,

出現一片汪洋。看到洪水氣勢宏大,秦始皇問:“天青日朗,萬里無雲,何來如此洪濤?”李斯答道:“《尚書·禹貢》載,大禹導水,至於大別,南入于江。此乃江漢匯流,朝宗于海之大觀也。始皇帝一統天下,六國歸順,萬邦來朝,益顯江漢朝宗之狀矣!”秦始皇聽了十分高興,又問船夫:“可知大禹治水之事?”船夫興致勃勃地講述了大禹治水到龜山的傳說故事,繼而說:“漢水橫流入江,上下三十一裡。

秦始皇贊道:“江漢朝宗,郡國神韻,固有禹王之功,當為天下水府絕佳者,第十八處也。”於是,命李斯刻石記事。

李斯不僅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還是無人能及的書法家,秦朝統一六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都是他幫秦始皇創立的功勞。

他創制的小篆橫平豎直,粗細均勻,圓潤俊逸,富有奇趣。秦始皇命李斯刻石,絕對無與倫比。

“天下水府十八處”——李斯在龜山一塊巨石上刻下七個大字。這是秦始皇五次巡視各地查到的最後一處水府。

因長途奔波,舟車勞頓,寒暑侵襲,秦始皇于次年春夏之際病死在這次出巡途中。“天下水府十八處”便成為中國古代“水府”數量的定論。

後來,由於江水衝擊,李斯刻石難尋蹤跡,有人在漢水、長江交匯處的石上刻字銘雲:“下至水府,三十一裡,相傳李斯刻石於此:‘天下水府十八處’。”

有人在漢水、長江交匯處的石上刻字銘雲:“下至水府,三十一裡,相傳李斯刻石於此:‘天下水府十八處’。”